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组合桥面板混凝土收缩自应力分析

组合桥面板混凝土收缩自应力分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58 低温建筑技术 2015年第4期(总第202期) DOI:10.13905/j.cnki.dwjz.2015.04.021 组合桥面板混凝土收缩自应力分析 步龙 200092)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上海【摘要】 为了了解混凝土收缩对钢一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受力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平钢板一混凝土组 合板混凝土收缩自应力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板壳一实体有限元混合模型,计算分析钢板厚度、配筋率、构件理论厚 度等各种参数变化下的钢一混组合结构的收缩自应力,提出该种形式下降低混凝土收缩自应力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组合桥面板;混凝土收缩;参数优化;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TU37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6864(2015)04—0058—04 目前桥梁中桥面板主要类型有混凝土桥面板和 钢桥面板(或称正交异性桥面板)…。传统的混凝土 桥面板由于自重大的缺点了其自身及整座桥的 跨越能力;许多有重交通荷载通行的钢桥面板在使用 数年或十几年后相继出现了疲劳破坏现象。近年来 随着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广泛应用,也有很多学者 对组合桥面板进行了相应研究。 国内外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钢一混组合桥 面板形式,如杨勇 的平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邵旭东 的新型钢一RPC组合桥面板结构,韩国的 图1平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截面 11t2标准有限元模型 模拟,混凝土和钢板之间为刚性连接;混凝土采用C60 混凝土,混凝土容重为26kN/m ,弹性模量为3.6 X 10 MPa,泊松比为0.2,线性膨胀系数为1.0×10一。 钢材采用了Q345qd,容重为78.5kN/m ,弹性模量 2.06 X 10 ,泊松比为0.3,线膨胀系数为1.2 X 10~。 Hyeong—Yeol Kim 的压型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板,李 杰 提出的正交异性钢一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等。 虽然钢一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的研究较多,但是混 凝土收缩对组合桥面板整体的受力性能影响并没有 相应具体分析。本文针对平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桥面 板进行研究,研究在钢板厚度、混凝土板配筋率、构件 理论厚度等3个参数变化下,混凝土收缩自应力的变 化情况,提出可以降低混凝土收缩自应力相应措施。 对此,本文通过建立ANSYS板壳一实体有限元模型, 通过对模型中不同参数的变化,分析各种参数变化下 混凝土收缩对桥面板整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并通过参 数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有限元计算 钢筋采用HRB335,容重为78.5kN/m ,弹性模量 2.0×10 ,泊松比为0.3,线膨胀系数为1.2×10~。模 型中,在立方体下表面四条边节点均施加竖向约束, 其中两条边节点施加了水平向约束,如图2所示。 混凝土板整体收缩,底部钢板对于混凝土板有约 束作用,带来混凝土一部分受拉,混凝土受拉性 能又较弱,故主要的关键研究点是组合结构中混凝土 最大拉应力,本文主要对于混凝土拉应力进行分析。 2 不同钢板厚度对混凝土收缩自应力影响 中,混凝土收缩模型采用我国现行J]rG D62—2oo4 ̄公 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收缩 模型,收缩绝对龄期假设为7天,并换算成等效温度荷 载,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通过温度荷载实现。 1有限元模型 采用标准模型,模型中无钢筋,仅仅变化模型中 钢板厚度,计算出龄期28d、90d、180d、1年、10年混凝 土收缩作用下,混凝土最大拉应力。计算结果如图3 所示,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龄期增加混凝土拉应力也相 平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板截面形式如图1所示,混 凝土在上,高度固定为100mm,钢板在下,厚度是一变 应增加,一年之内混凝土拉应力随着龄期变化明显, 但是一年后混凝土拉应力增长幅度已经不大,龄期十 年的混凝土最大拉应力比龄期一年混凝土最大拉应 力增加约1.38%。 化参数;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连接假定为刚性连接。 选取截面形式为100mm X lOOmm×100ram的立 方体平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板作为标准有限元模型如 图2所示。在ANSYS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采用实体 单元模拟,钢梁采用板壳单元模拟,钢筋采用杆单元 为了更好看出钢板厚度对混凝土收缩自应力的 影响,把所有相同龄期下不同板厚的混凝土拉应力增 加值绘制在图4中,图中可以看出钢板厚度对混凝土 步龙:组合桥面板混凝土收缩自应力分析 59 鼍d罢 氆卅燃赔 龄期,d 图3不同钢板厚度混凝土拉应力随龄期变化 拉应力增加在板厚较小时曲线增加幅度较大,随着板 厚的增加到10mm以后曲线明显平缓,对混凝土应力 影响减小。钢板厚度的增加,必然会导致钢板钢度的 增加,在混凝土收缩时钢板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也会 增加,必然会导致混凝土拉应力的增加,钢板越厚导 致混凝土收缩作用下混凝土承受更大的拉应力,对整 体结构不利,龄期越大危害越明显。 钢板厚度/mm 图4相同龄期不同板厚混凝土应力差值曲线 3不同配筋率对混凝土收缩自应力影响 采用标准模型的基本参数,选取钢板厚度为6与 12ram的两种模型进行分析,模型中钢筋用LINK8单 元模拟,钢筋分为单向与双向配筋两种方式,龄期统 一选用28d。单向配筋的模型,分析中分析顺钢筋向 混凝土最大拉应力与垂直钢筋向的混凝土最大拉应 力;双向配筋模型,两侧配筋率取相同数值,故两侧混 凝土应力相同只取一侧混凝土最大拉应力进行分析。 当平钢板厚度为6mm时,龄期28d时单向配筋与 双向配筋下混凝土最大拉应力如图5所示。图中可以 看出,随着配筋率的增加,双向配筋的混凝土拉应力 以及单向配筋的垂直钢筋向的混凝土拉应力都是先 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拐点均在配筋率为0.28%时; 单向配筋的顺钢筋向的混凝土拉应力随着配筋率的 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在配筋率小于1.56%时,无论 单向配筋还是双向配筋的试件混凝土最大拉应力均 小于无配筋时的试件;当配筋率高于1.56%时,配筋 的混凝土拉应力均大于素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最大拉 应力。双向配筋时,在配筋率为0.28%时,混凝土最 大拉应力较素混凝土时混凝土最大拉应力减小了 -耋景安 3.33%;单向配筋时,在配筋率为0.70%时,顺钢筋向 混凝土最大拉应力与垂直钢筋向混凝土最大拉应力 相同,此时混凝土最大拉应力较混凝土时混凝土最大 拉应力减小了1.68% 。 当平钢板厚度为12mm时,龄期28d时单向配筋 与双向配筋下混凝土最大拉应力如图6所示。图中可 以看出,与图5的曲线趋势基本相同,但是图6中曲线 拐点明显上移且配筋对混凝土最大拉应力的降低趋 势已经不明显;随着配筋率的增加,双向配筋的混凝 土拉应力以及单向配筋的垂直钢筋向的混凝土拉应 力都是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拐点均在配筋率为 0.13%时;单向配筋的顺钢筋向的混凝土拉应力随着 配筋率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在配筋率小于 0.26%时,单向配筋试件垂直钢筋向的混凝土最大拉 应力小于无配筋时的试件;在配筋率小于0.36%时, 双向配筋试件的混凝土最大拉应力小于无配筋时的 试件。双向配筋时,在配筋率为0.13%时,混凝土最 大拉应力较素混凝土时混凝土最大拉应力减小了 0.71%;单向配筋时,在配筋率为0.19%时,顺钢筋向 混凝土最大拉应力与垂直钢筋向混凝土最大拉应力 相同,此时混凝土最大拉应力较混凝土时混凝土最大 拉应力减小了0 29%。可以明显看出,当钢板厚度增 加,钢筋对降低混凝土最大拉应力作用已经基本失效。 一 朋l 腿/J 一无三 箍 一双钢向筋配应筋力—应九/  配筋率,% 不同配筋率下混凝土最大拉应力 二羹嘉露嫠舅应 一双向配筋廖 一无钢筋应力/—,】,,r /, / ~, 配筋率,% 图6钢板厚12ram时不同配筋率下混凝土最大拉应力 通过对钢板厚度6与12mm两个试件模型的分析 对比得出,当钢板较薄时,合适的配筋率可有效降低 混凝土收缩时混凝土板的最大拉应力;钢板厚度较大 低温建筑技术 2015年第4期(总第202期) 时,配筋已对降低混凝土收缩时混凝土最大拉应力几 乎没有作用。还可看出,无论钢板厚度多少,不合适 的配筋率都会导致混凝土拉应力增加,故在设计组合 板混凝土配筋时一定要多方面考虑权衡利弊。 4构件的理论厚度对混凝土收缩自应力影响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 规范》的混凝土收缩模型公式,构件的理论厚度是公 式中对混凝土收缩应变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构件的理 论厚度h=2A/u,其中,A为截面面积;“为构件与大气 接触的周边长度。所以改变截面的形式,一定对混凝 土收缩自应力产生影响。 表1 不同截面混凝土收缩应变 截面形式/m珈・Illln 100×100 200 x100 300 X100 400 X100 500×100 600 X100 龄觐,d 28 28 28 28 28 28 混凝土收缩应变£/10I6 l81 125 1o5 95 89 85 如前所述的有限元标准模型为lOOmm X lOOmm× lOOmm的立方体,现改变模型的截面,由于一般桥面 板中高度基本不存在调节余地,保持截面高度lOOmm 日d.毒R词州遐孵 不变,改变截面的长度,表1为不同截面按照《公路钢 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计算的龄期 28d的混凝土收缩应变,如表中所示截面长度越长,混 凝土收缩应变越小;但是如图7所示,随着截面长度的 增加,混凝土应变减小的幅度约来越小。图7中可以 看出,龄期365d时混凝土收缩应变对构件的理论厚度 变化最为敏感,变化幅度较大,截面长度lOOmm时的 收缩应变与截面长度1400mm时的收缩应变相差 162tx ̄;龄期3650d时收缩应变对理论厚度变化最不 敏感,截面长度lOOmm时的收缩应变与截面长度 1400ram时的收缩应变相仅差491,ze;龄期28d时收缩 应变对理论厚度的变化也较敏感。 好 刊 蜷 赡 截面长度/mm 图7不同截面混凝土收缩应变 上述已得出混凝土收缩应变随着截面长度的增 加而减小,然而随着截面长度的增加混凝土体积也随 之增加,体积增大必然导致混凝土收缩自应力的增 加。所以设计了尺寸分别为lOOmm×lOOmm× lOOmm、200mm×200mm×lOOmm、300mm×300mm× lOOmm、400mm×400mm×lOOmm、500ram×500mm× lOOmm、600mm×600ram×lOOmm、700ram×700ram× lOOmm等7个有限元模型,对比7个模型中混凝土收 缩时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获得较优截面形式。模型 中钢板厚度取6mm,无钢筋,其它条件与标准模型 相同。 截面长度/mm 图8不同模型混凝土收缩时混凝士最大应力 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在龄期为28d、90d、180d、 365d时,混凝土收缩造成的混凝土最大拉应力随着截 面长宽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龄期为 3650d时,此时混凝土收缩量已经基本完成,混凝土最 大拉应力随着截面长宽的增大而增大,这也验证前文 所述的龄期3650d时收缩应变对构件理论厚度变化不 敏感。在龄期为28d时,长宽为400mm模型混凝土应 力较长宽为lOOmm模型混凝土应力减小34%;在龄期 为90d时,长宽为400ram模型混凝土应力较长宽为 lOOmm模型混凝土应力减小27%;在龄期为180d时, 长宽为300ram模型混凝土应力较长宽为lOOmm模型 混凝土应力减小20%;在龄期为365d时,长宽为 200mm模型混凝土应力较长宽为lOOmm模型应力减 小12%;而且截面长宽在300ram到600ram之间时混 凝土拉应力在龄期365d前都处于一个较小的状态,所 以较优的混凝土截面形式对于早期混凝土收缩自应 力控制有一定的优化;对于龄期较长时,混凝土构件 截面形式对于混凝土收缩自应力影响较小。计算中 还发现截面lOOmm×lOOmm×lOOmm的模型在龄期 365d之前混凝土拉应力都较大,所以本文中标准有限 元模型所得应力都较大。 5结语 (1)钢板厚度的增加,导致混凝土约束增强,混 凝土收缩时混凝土拉应力增大;在钢板厚度较薄时, 钢板厚度对于混凝土拉应力影响明显,当钢板厚度增 加到lOmm以后,混凝土拉应力增加趋势减缓。因此, 在满足桥面板抗力设计与疲劳设计条件下应尽量使 用较薄钢板。 (2) 混凝土板中单向配筋和双向配筋,不恰当 的配筋率都会导致混凝土拉应力的提高;恰当双向配 筋比恰当单向配筋可以使混凝土拉应力降低更多;在 孙钰斐等:异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案例综述 61 DOI:10.13905/j.cnki.dwjz.2015.04.022 异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案例综述 孙钰斐,余绍锋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上海200092) 【摘要】综述异型建筑结构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情况,以及异型建筑抗震设计和理论分析方法,指出异型 建筑抗震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异型建筑;抗震设计;综述 【中图分类号】TU3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6864(2015)40—0061—03 随着经济发展和建筑技术的13益进步,近年来, 体的相应设计要求和规范,但此类结构应用13趋广 异型建筑的发展非常快,日趋复杂的建筑体型和平面 泛,开始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系统研究,包括结构 布置相继出现。 减震控制、在动力荷载下的结构分析、结构的抗震性 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在我国的举办, 能实验研究等。 很多设计新颖、造型奇特的建筑在我国拔地而起, 对于此类建筑,需要通过专门的理论分析和实验 这些建筑很多是由国外的设计师所设计的,但对 研究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或验证设计。现在的 于一些来自非地震区的国外设计师,相关抗震设计经 抗震分析方法主要有确定性分析方法、随机分析方法 验相对缺乏。所以,出现一些极不规则的超限建筑, 与基于性能的分析方法,其中确定性分析方法又分为 现行的设计规范未给出相关要求。因此,必须对这些 反应谱分析方法和时程分析方法。而国内外的规范 异型建筑的抗震设计给予高度的重视。 中普遍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反应谱分析方法,而抗 1 国内外工程应用 震性能分析的时程分析法多用于一些建筑体型复杂 表i列出了国内外异型建筑工程应用的实例。 的异型建筑。 2理论研究现状 2.1 异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随机分析法的运用 对于异型建筑结构,国家设计规范还没有给出具 在各种天然的外荷载的作用下,结构有可能进入 钢板较薄时,合适的配筋率可以对混凝土拉应力的降 bond irb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06, 低起到更明显的作用,当钢板较厚时,配筋对降低混 (62):463—471. 凝土拉应力的作用基本为零,甚至增加混凝土拉应力。 [5]李杰.正交异性钢一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承载性能研究[D].上 (3) 纯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截面的理论厚 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3. [6]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 度对于早期混凝土收缩自应力的影响较大,在龄期超 范[s]. 过十年以后,构件截面的理论厚度对于混凝土收缩自 [7] 占玉林,赵人达,毛学明,牟廷敏,范碧琨.钢一混凝土组合桥 应力影响较小。 面板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OO6, (4) 其它形式的组合桥面板混凝土收缩影响规 (3):360—365. 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8]Shoukry S N,William G W,Mcbride K C et a1..Performance e— valuation of empiircally and traditionally designed bridge decks [J].Joumal of bridge engineering(ASCE),201l,16(6):768 参考文献 —776. [9]吴冲,曾明根,邵长宇,刘小方.大跨度组合箱梁斜拉桥混凝 [1]吴冲.现代钢桥(上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土收缩与徐变应力分析[J].世界桥梁,2004,S1:37—41. [2]杨勇,曾苏生,等.钢板一混凝土组合桥面板静力与疲劳性能 [1O]刘玉擎.组合结构桥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实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9,22(4):78—83. [11] 盂江,赵宝俊,刘建梅.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预测模型及影响 [3]邵旭东,赵人达,毛学明,等.正交异性钢板一薄层RPC组合 因素[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2):56—62. 桥面板基本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l2,25(2):40 —45. [收稿日期]2015—02—15 [4]Hyeong—Yeol Kim,Youn—Ju Jeong.Expeirmental investigation [作者简介]步龙(1989一),男,陕西渭南人,硕士,从事组 on behaviour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ridge decks with perfo. 合结构桥梁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