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观察后的反思-王文霞

来源:化拓教育网


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观察后的反思

30团中学 王文霞

2015年10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二师举办的初中数学、生物学科联片教研活动。此次连片教研由30团学校承办,参与学校有28团、29团、30团、三建中学。采取确定研究问题——设计观察量表——确定观察量表——进入课堂观察——基于数据分析这样的方式进行,授课题目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根据我平日课堂上的困惑,我确定了本次的观察点为教学时间、课堂语言和教学手段,根据观察点做出了观察量表,在所有活动人员分组讨论之后确定观察量表时认为有些观察点范围太大、不够完善,所以重新整理设计了五个观察量表,分别是教学时间、教学手段、课堂语言、教师提问、学生参与度五个观察量表,确定好观察量表之后,由我上了一节常规课,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观察量表进入课堂观察。观察结束之后各组人员基于自己的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对我启发很大。

我平日里上课对时间总是把握不准,有时遇到学生听不明白的反复讲,有时节奏过快,造成课堂时间不精确,课时到底该如何分配时间才能使课堂更高效呢;经常听老教师的课会发现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口头语,或是习惯性的重复一句话的最后两三个字,或是一句话说不完整就结束,我就在想,我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习惯呢。听课的老师给了我答案,在时间方面,本节课一开始不讲废话直接进入主题可节省一分钟,学生正确回答之后我不重复学生的回答可再节省两分钟,就可以把拓展延伸的知识点讲完了。在教学语言方面,可在语气语调和动作方面完善自己。在提问学生的方面,有些问题是无效的,有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如果能够引导着更细一点提问就更好了。在教学手段方面就比较单一了,在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这一知识点可以利用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丰富

的教学手段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老师们的建议很多,我细细品味慢慢消化,将之运用在我今后的课堂上,必定会使我的课堂增色不少。

在活动一开始赵财明老师就告诉我们,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评价教学,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为了研究教学,总结得失。事实如此,各位老师在一起讨论,思维碰撞,展现智慧,分享经验,观察的老师通过我的课堂来反思自己的课堂,从而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我受人指导,被人点拔,从而让优点更优,让缺点更少。因此课堂观察让教师智慧,促教师成功。由此可见,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装饰或者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课堂观察来优化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理念,来提升听课人与上课人的课堂教学能力,正是借助于对上课人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借助于对听课人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对上课人与听课人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造。

连片教研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学习之路才刚开始,这是我第一次在如此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面前上课,各位老师尤其是28团的两位生物老师对我的启发是很大的,我所在的学校除我之外没有专业的生物老师,现在七八年级的生物学科都是我一人所带,遇到专业方面的问题和困惑有时其他老师也无法解答,这次给我一个答疑解惑的机会,无论是胆量,还是生物教学都有了不少的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