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论文
【篇一:学习沂蒙精神的感受和体会】
学习沂蒙精神的感受和体会
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以及沂蒙精神的了解,并使革命精神得到更好的宣传和弘扬,临沂大学于7月1日全面展开了红色育人工程——“下基地”实践活动。2011级全体学生、辅导员及各学院老师分为两个批次,四条线路,8个团,155个连,分赴临沂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为期6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7月1日上午,由韩延明校长主持,学校各领导及6000余名学生教师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庄严宣誓,启动了以“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下基地”实践活动,以此向革命先烈致敬。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南北长65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290亩。以45米高的五角灯塔式革命烈士纪念塔为中心,塔的东南方向有开国首席大将粟裕骨灰撒放处,塔后是宫殿式烈士纪念堂,堂内有表现烈士事迹的浮雕和镌刻着61,813位烈士英名的石碑。纪念堂前左右两侧分别是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和革命战史陈列馆。陵园内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刘伯承、陈毅和罗荣恒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并列为全国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2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这里是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的诞生地,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店是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在讲解员的讲述下,我们全面了解了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山东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了解到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英勇战斗、辛勤工作、简朴生活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纪念馆陈列的历史文物、图片影像和文字档案,全体师生们又一次
接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当年八路军115师的卓著功勋和山东省政府诞生、成长、发展的光辉历程,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屈不挠、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强烈感悟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坎坷、光辉的奋斗历程,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光荣使命。
参观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下午我们又来到了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漫步园中,看着当年烈士留下的一件件物品,看着一张张反映历史的图画,就仿佛看到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脚下的这些英烈是怎样用自己的生命染红了五星红旗,换回了新中国的成立。走过一个个烈士的墓碑,看着那上面记载的牺牲年龄,眼眶不禁发酸,他们都是风华正茂之时,就已然为国捐躯。重读历史,除了翻阅历史那份沉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虽然时光流逝,但革命英烈的精神会永驻心间。
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大青山战斗遗址和九间棚教育基地。大青山位于费县与沂南县交界处,系蒙山支脉,因松林茂密、四季长青而得名。我们从临沂出发到达费县后,沿费蒙公路到达位于薛庄镇的大青山脚下,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前听讲解员讲述当时的战争场景。然后沿山而上,探寻战争足迹,在辛锐牺牲地缅怀她的事迹。最后来到转山顶村,找寻当初救助抗日战士的当地村民。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1941年冬,八路军与侵华日军在此激战,这是山东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这场战斗中,万余非战斗人员与装备精良的5.3万敌人殊死斗争,一千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敌人消灭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被彻底摧毁。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处修建纪念馆,以缅怀烈士的英雄业绩。1977年12月,大青山战斗遗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在大青山胜利纪念碑向四周看,视力所及全是果树和各种经济作物,曾经荒芜的山岭披上了厚厚的绿衣,大部队撤退通过的干涸的大河沟,如今却是清水荡漾,河水滋润着大青山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战斗的山真正成了“青山”。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费县国电厂。在厂里相关人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国电费县发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鲁能集团、费县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三方按55%:35%:10%比例投资建设的大型火力发电项目,按照720万千瓦规模规划建设。电厂按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规模规划建设,不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动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全省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我们来到了临大的费县分校区,也是我们需要住宿的地方。费县分校的前身是费县师范学校,也是鲁南地区创建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学校的周到安排下,吃了晚饭,并看了爱国主义影片,之后回宿舍养精蓄锐准备第三天的行程。
7月4日,我们主要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孟良崮。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
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在展览馆,跟随讲解员的解说,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座座历史遗迹面前,师生们纷纷驻足、凝神观看,进一步了解了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以及伟大的沂蒙精神诞生的光辉历程,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在革命烈士墓前,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瞻仰烈士墓碑,缅怀着革命先烈。挥手作别,带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像陵园记中说的那样:“??每一个凭吊者,回顾过去,瞻望未来,都应该学习先烈的伟大精神,爱护先烈取得的伟大事业,继承先烈的遗志。百倍振奋,孜孜不倦,为实现共产主义,为实现人类永久幸福而奋斗。”
这次的下基地活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看到革命烈士们为了解放广大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毫不吝啬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教育着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他们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伟大榜样。
三天的实践,其实并不长,却让我们每个参与的人都有很大的收获。沂蒙精神的概念在我们心中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使得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和人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更好的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革命,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富强,同时让世界更快的发展。
【篇二: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吴书效 我们是临沂
人,我们就是浸润在沂蒙精神中成长起来的,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沂蒙有20万人参军参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支前故事和支前人物,也可以说,正是可亲可敬的沂蒙人民为了推翻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伟大理想创造“爱党爱国、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牢记党的宗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心系党的事业,忠诚党的事业,把实现理想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继续求得真知,增长才干,做引领时代的先锋。
“一口饭,作军粮;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这是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子弟兵的热爱,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重温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历程,深切感受到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精神”,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加强党性修养,践行群众路线,必须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作风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去。这样,人民
群众就能不断地从党的群众路线中和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实践中感受到温暖和实惠,从而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那样,更加衷心地信任党、拥护党、热爱党。
“沂蒙精神”经过战争年代的洗礼,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时期的考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放兼容的理论特质和强大的实践功能。“沂蒙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回报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是真正地对党和人民负责;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追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才是对革命先烈、对沂蒙人民最好的回报。
我们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时期,也没有经历过浴血奋战的考验,新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增强党性修养?如何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将是我们今后长期思考和努力的课题。
【篇三: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王杰华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必将谱写出党的群众路线新篇章。当前形势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要与弘扬沂蒙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沂蒙精神的实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使教育活动切实触及灵魂,收到实效。
一、常怀爱民之心,力行为民之政 爱民为民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追求和行动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解放和致力人民福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人民军队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冒死抵御外来侵略、反抗反动统治者,用生命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广大干部战士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情深,共同描绘了一幅幅“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壮丽画卷。这样的党群、军民关系,把“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壮举演绎到了极致,成为党政军民关系的最高境界。这样扎根于人民之中的党和
军队必然能得到人民的信赖、热爱和支持,拥有取之不竭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来自于人民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为了谁,是一个政党、一个军队的旗臶,也是这个政党、军队存在的条件和生存的根基。战争年代老百姓拥护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干部和战士能够同群众打成一片,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视群众为亲人,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沂蒙山区的老百姓有句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八路军的作风:“拿起扫帚放下枪,扛起扁担挑满缸。打仗回来地里忙,百姓有病跑药房。不拿针来不拿线,村口树下睡得香。”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老百姓,老百姓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党和党的干部。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一句话,道出了党群干群关系的真谛。把群众放在心上,是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前提。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只有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根基。“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党员干部爱
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把群众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时时感谢群众的养育之恩,处处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事事惦记群众的所思所想,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与人民群众保持休戚与共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就是永葆党的政治本色,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利益是否实现、实现方式和实现效果作为检验执政行为的根本标准。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执政为民的宗旨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
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中去。这集中体现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高度统一。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能从根本上摆正党群干群关系,使人民群众从内心坚定拥护党的领导,自觉支持和推动科学发展,使科学发展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有胜利之本。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作风和制度建设,落实执政为民要求的根本途径。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们才能筑牢执政之基,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如今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有少数人群众观念淡薄,不能正确地对待党和人民的权力,把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变成自己牟取私利、权钱交易的工具。一大批党内严重腐败分子的堕落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带头恪守党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说到底是人民的事业,最终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面地自由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又是前所未有的、空前艰巨的,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才能胜利完成。因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人民,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伟大危险;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要坚
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权益,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通过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真正使党的先进性、党的宗旨和目标落到实处。
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善谋科学发展之道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任务。为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重心所在。而求真务实则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根本准则和基本
途径。 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加上长期战争的创伤,经济上长期处于贫困状态。通过改革开放短短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沂蒙山区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经济社会走上大发展的路子。临沂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就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地确定老区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动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 求真务实是临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当前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党90多年来的历程充分证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在坚持求真务实这个问题上,一些党员干部还缺乏正确认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干工作不是先考虑党和人民利益,而是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