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研究
人为造成的就业压力“后移”。 2005年中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 一在就业指导的理念上,日韩两国与我国有着根本的不同: 日韩是培养大学生的生存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而中国则是安 考试有117.2万人报名参加, 这是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 招生以来,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其中应届本科 毕业生有6O.5万人报名,占报名总数的51.6%。从上世纪9O 年代起,韩国大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一级学府的人数和比例都在 逐年增长,2003年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2.1%。但硕士生的扩招 只是暂时性地分流了部分本科生,更严重的后果是将就业危机 置、谋取职业、实现充分就业。具体实施中,日韩两国均把学 生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学生的教学过程,把学校教育与毕业后的 培训与指导挂钩,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在解决大学生就 业问题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日韩各高校还要求就业指导人员 必须掌握专门的就业指导理论和技能,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化指 导,使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专门化。所谓专门化指导是指把大 传递到了研究生群体。这种就业压力的“后移”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就业难题。 除了继续升学,日韩两国不少大学生选择在大学阶段休 学生分成不同类别,充分运用就业指导理论和技能予以分类指 导。除了按常规的专业和学科分类外,更多的是按大学生的就 学,出国学习英语或汉语,以在获得大学毕业证书之前储备就 业所需的知识,增强个人的竞争力。据统计,2003年韩国中途 休学的学生总人数已达52.7万人。另外,根据韩国法律规定, 参军也成为继升学、就业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在日本由于传统 思想的影响,随着就业竞争逐步加剧及男女比例开始拉大,女 性大学生毕业后结婚也成为逃避就业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不同之处 1.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 中国大学生的失业主要是结构型失业,即不是全局性失 业,而是地区、层次和专业上的不均衡性失业。随着经济结构 的调整,社会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国企改革等原因导致的城镇就 业规模迅速扩大而就业岗位相对缩小,使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严 重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现。 2O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建立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的基础上,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大幅度增加工作岗位。 按照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教育深化问题的分析,随 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尤其是1999年我国大学开始大规 模扩招之后,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数目大于发达地区现代工 业部门所能提供的就业空位数目;加上技术的不断更新,发达 地区现代工业部门对求职者的文化和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了。而日韩两国由于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发展,导致国内经济异常疲软,其毕业 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不景气,使相当数量的劳动 力无法消化,这种情况的就业困难属于整体性的普遍情况。 虽然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规模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我国不 是人才过多而是仍然不够。我国现在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0%, 但只相当于韩国上世纪7O年代初的水平,我国急需的人才在 短期内突然增加的情况下,需要一个消化容纳的过程。 2.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不同 我国大学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上 世纪9O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为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 求,进一步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我国逐步将统一分配制度 过渡为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 选择的就业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多地了解 社会需求,更好地找到工作,教育部要求各大学相继设立就业 指导中心,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始起步。 业要求、期望、特点、条件等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 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指导。 日韩两国的就业指导已融入学校课程,成为现代大学教育 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由于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大 学教育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加大对学生就业的指导。由于市场经 济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以至成为缓解乃至解决两国大 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对我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启示 1.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转变办学观念,以质 量求生存求发展。根据我国与日韩两国高校教育教学现状的分 析,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从高校角度出发,就得从“源 头”抓起,即从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上抓起,使高校学科专业设 置适应社会需求。对于传统专业或“冷门”专业,出现就业困 难或就业率连续几年下滑的情况,可以“改革创新”,甚至采 取“末尾淘汰”的办法加以解决。就业率将成为判断一个专业 是否能继续在高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教育必须和 市场需求联系挂钩。 高校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改 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既要有超前性又应有务实性,加强社 会急需人才的培养,并适当兼顾“热”、“冷”专业的同时发展;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选修课程,使 教学计划更具弹性,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高校要根据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变化,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产销对路、适应市场的复合 型人才。 2.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设 我国高校从1993年开始逐步实行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 政策,到目前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从总体上讲,通过市场配 置人力资源,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是一种主要的配置 方式,用市场主导就业来概括这种现实是客观的。但由于就业 市场的建立还不够完善,比起市场化程度发达的日韩两国差距 还是很大,市场的主导和调节作用还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干 扰,因此,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和发展缓慢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 的市场就业。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公 平、公正、合理的市场平台,就必须加强就业市场的建设,政 2007.12企业科技与发展 21 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府必须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优化市场环境,来保证毕业生就业自 由竞争得到充分实现,从而加快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市场化 进程。 质。从调整就业指导思想、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改进就业指导 方式、建立高效信息网络、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等方 面人手,逐步建立起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校就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要加强高校管理体制与就业制 度改革,适应市场化办学要求;加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性,量 才适用,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制定完善的政策 法规,政府主管部门要适度干预市场,加强监管,完善市场 体系。 3.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T作体系。刁 参考文献 [1]蓝劲松.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郝克明.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编.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研究优 秀论文集[M].地质出版社,1996.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扩展,许多学生从 高等教育到就业的转换中面临越来越多问题。许多国家的毕业 生失业率很高,从而雇主、政治家和媒体都要求帮助学生改进 就业能力,并为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支持。”f:t韩两国大 学歼展学生就业指导T作,一开始是迫于学生就业的压力,但 [4]马萍.日本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启示l_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 报.2(t(t6,(4). [5]戚新,白云波.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启示【J].教育探索, 2006.(5).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简单地 为解决学生就业而开展的一项[作,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发 展,帮助学校卜j社会更好地沟通,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 [6]邱晓蕾,李美珠.中国与韩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JI.教育与经 济,2005,(3). [7j李文英.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体系 j.比较教育研究,2006, 量的提高,这成了大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 质和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5). [8]户渡速志.文部科学省的就职支缓政策[M].天诚勋民主教育协 会,2003. 口韩两国大学的就业指导体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借鉴 两国经验,我国高校应不断充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改进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式,重点开展个案指导;建立高效的信息 网络和良好的服务平台;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 f9]U・Teichler.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world ofwork:changing conditions and challenges[J].Higher Education Policy,1999,(12). (上接第209页) 2.计算预算I.程量 预算I 程垃是 考察现场、招标文件分析和编制投标施 _r 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招标图纸设计丁程量、施1:组织方案 五、确定投标策略并确定最终报价 正确的投标策略对提高中标率并获得较高的利润有重要作 用。常用的投标策略是以低价取胜、以缩短工期取胜、以特殊 的施T方案取胜等,不同的投标策略取得不同的效果。例如, 确定的施1 措施1 程量编制出来的 汁算预算_【 程量不仪为了 准确计算投标价格,更是实施T程巾测量每项工程量的依据, 同时也是安排施I:进度、选定施J_方案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 对每个计价I:程细H进行单价分析时列算的预算]一程量,必须 Ij定额予目卡“埘应,使造价H‘算不重复不遗漏。 3.编制预算书 编制预算要 意以F1"61题:(1)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 规定;(2)采用的定额 确,业主没指定的,一般采用间行业 当大体上确定r总报价后,可确定投标方案如不平衡报价,对 某些工程量可能增加的项目提高报价,而对某些j二程量可能减 少的可以降低报价。 投标报价足以编制的预算书为基础,根据本公一J的实际情 况(施 经验、机械状况、管理水平等),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比如:主要材料的市场信息价、现场条件限制、气候影响等, 最后采片I不同的投标策略确定最终的报价。 国家最新定额;定额的T程量要以预算T程量为依据;(3) 程 量以业主给定的I 程量清 为准,即使发现有明显的错误.未 经业主书面批准不得自行凋整;(4)各项预算单价要考虑施丁期 六、正式投标 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完成标书编制后,就可以在规定的时 间提交投标文件。但是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投标的截止 日期;(2)投标文件的完备性;(3)标书的密封标准;(4)投标的 丰日保。 问价格浮动因素;(5)其他项同费用预备费、暂定金等要按招标 文件要求列计‘;(6)预算编制完成后受经他人复核审查,切不叮 有误。另外还要注意T程预算I=施r组织设计相统一,施J 方 案是预算编制的必要依据.预算反过来又指导调整施丁方案, 以上是投标【作的全部过程,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研究 招标文件一熟悉图纸一考察现场一编写施工组织没计、编制预 算书一确定投标策略一 正式投标各个环节的紧密性。 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不可分离编制。 21 2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