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周记1

来源:化拓教育网
实习第一周:2009/7/13——2009/7/19 地点:荣文前纺车间

今天是2009年7月19日,我们一行11人来到江苏太仓荣文合成纤维有限公司实习已经有一周时间了,现在我就我这一周所实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7月10日,我们来到荣文,全潇总经理先领我们在会议室简单的开了一个小会,大家互相作了自我介绍,然后他把荣文现在的情况做了简单的描述,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我们所在的公司是总公司下面的一个分公司,在这个分公司里面,有三个车间,分别是前纺车间,加弹车间,经编车间。我们11个人分成了三个小组,我们第一组有三个人,组员:侯曦(机械博士一年级),邝金艳(材料硕士一年级),刘朋超(材料硕士一年级)。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第一小组就是在前纺车间实习的。前纺车间采用的是聚酯切片纺丝法,纺丝速度3000m/min,属于高速纺丝工艺。前纺生产的是聚酯的预取向丝(POY)。总共有12条生产线:P1,P6两条生产线,P7,P8两条生产线这四条线生产涤纶/锦纶复合纤维;P2,P3,P4,P5,四条生产线,P9,P10,P11,P12四条生产线这八条线生产的是涤纶。

前纺车间有六个楼层,第一层是聚酯切片的暂时储备间,车间采用脉冲式输送方法将聚酯切片输送到第六层,再由六层向下依次输送。

7月13日,我们在4,5层聚酯切片的干燥间实习,了解了聚酯切片的干燥原因及流程。切片中含水对纺丝极为有害。未经干燥的切片,含水率通常约为0.4%。除去切片中的水分,可避免聚酯高分子在纺丝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水解。剧烈的水解使分子量降低,丝的质量下降,甚至无法纺丝。水分的去除,还可避免在单丝中夹带水蒸汽,形成“气泡丝”。造成断丝和断头(飘丝);并可避免因纺丝含水量的差异,造成的染色不匀。所以说切片的干燥对长丝的生产影响极大。

荣文采用的是热风干燥流程,利用高温的经过滤的热风对切片进行干燥,流程如附图1所示所示,另外在下午14点我们还对干燥控制流程的压力控制仪表进行了一次抄录,如附图2。仪表显示仪器一切设备运转正常。这一天的实习是我们对聚酯切片的干燥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7月14日,我们到三楼聚酯切片的熔融车间实习,这层主要负责的是切片的熔融,所以这里的室温很高,大约有40-50℃,地板温度大约有80℃。所以除

非换纺丝组件,否则这里是基本上没有工人的。在三层的办公室里面,我们见到了凌乱的堆放着纺丝组件,螺丝钉,石英砂,天平„„

班长很实诚,在他的教导下,我们终于知道了喷丝组件是怎样组装的:最上面的是喷丝头,下面是分配板组,最下面的是喷丝板。喷丝头有两个孔用来进料,分别是锦纶和涤纶;分配板是有三块板组成,逐层分级,孔越来越多,最上面板的上面还要装过滤装置,用石英砂来过滤,过滤组件的结合处要用紫铜来密封,因为紫铜在300℃时会变软,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分配板中熔体还是分别分配的,并没有融在一起,直到从最近后一块分配板出来才会复合在一起,喷丝板都是直孔,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三角形的,还可以是菱形的,这叫异形喷丝孔。师兄说,喷丝板的孔是用电火花工艺制成的,国内的喷丝板做的水平还远远不及国际水平,所以荣文的喷丝板是进口的日本的。

组件的换装要由四个工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人在三楼,三个人在二楼,三楼的人负责把上面的螺丝拧松和固定,二楼的一个工人负责摇升降机,另外两个负责拆卸,先把要换的喷丝组件换下来,再把已经预热好的换上去,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安全,因为300℃的高温很容易烫伤人的;拆卸下来的组件再分别拆开,可以看到锦纶在接触空气以后变为黄色,而涤纶还是纯白色。

纺丝组件、计量泵和熔体过滤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均会被脏物堵塞,纺丝组件的压力以及进出熔体过滤器的压差上升,故需切换清洗后,才能重新使用。清洗间内,荣文采用的是煅烧法,把有机的物质烧成粉末,然后分配板会用超声波水洗干净,晾干即可;而喷丝板这种比较致密的机械组件在烧完以后,还要在三甘醇清洗池内高温清洗,再碱洗,洗去三甘醇,然后超声波水洗,晾干,再然后还要拿去检测是否合格,已确保下次使用。

在长丝成型工艺中,喷丝孔的形状是关键,单丝是在孔中形成的。尤其在纺制异形丝时要求更高,所形成的异形度完全取决于截面的完整;但在纺异形丝时,喷丝孔阻塞的几率最大。所以在喷丝头长期使用时,检查喷丝孔的形状大小以及状态是极重要的。荣文采用的是光学镜检法,所用的仪器是松下投影仪。光学法是评价喷丝头界面的十分快速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有局限性,也就是不能测定孔内部的某些变化情况,即使不能测定棱侧面的磨损和扯裂。可以说荣文的检验方法是相当落后的。

7月15日,我们是在二楼纺丝间,一楼卷绕间实习的,熔体经过过滤,被分配板均匀分配到喷丝板上的各个喷丝孔,从喷丝孔中吐出,形成熔体细流。熔体细流被侧吹风系统冷却成型,在冷却的同时,由于喷丝头的拉伸作用,熔体细流在未凝固之前逐步细化。冷却成形在纺丝窗内完成。纺丝甬道上端强制吹出的冷却风,可保证冷却条件的均匀。经冷却形成的丝条采用油孔上油,含油丝条经上、下导丝盘改变走向、调节张力后,经横动导丝器,卷绕在卷筒上。筒管与卷绕头上的摩擦辊以一定的压力接触,通过摩擦传动保持相同的纺丝速度,荣文前纺车间速是3000m/min。为了保证POY在后加工以及染色过程中的质量,在这两个车间理论上是要求恒温恒湿的,另外荣文采用的是油嘴喷射上油的集束上油系统,这种上油系统结构简单,紧凑。降低纺丝机和卷绕机的高度,而且可将上油装置密闭,可防止油剂氧化或进入杂质,使上油恒定。

7月16日,我们在POY丝的检测室实习。荣文对于纤维的检测内容有5项: 1, 纤维截面:对纤维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面观察纤维的横截面是不是桔瓣形,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也做了一个切片,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在显微镜下也可以看到纤维截面的桔瓣形,中间米字型的是锦纶,含量大概有20%,外面的橘子瓣是涤纶,检验的目的主要是看复合丝里面是否缺锦;

2, 纤度:就是纤维的线密度,单位有dtex,tex等。利用缕纱测长机,在一定的张力下测定100米的重量,从而计算纤维的纤度;

3, 条干不匀率:利用条干均匀度仪测定纤维的不匀率,看纤维是否均匀; 4, 干燥切片的含水量:利用压差法水分测定仪测定干燥后聚酯切面内部的含水量,因为水会促使聚酯水解,降低分子量,从而降低特性粘度,所以一定要保持水分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5, 断裂强度:利用全自动单纱强力机测定纤维的断裂强度,看是否达到质量要求。

在第一周的时间内,我们对于聚酯切片这种间接纺丝法的工艺流程,所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机械组件以及纤维的检测内容和方法有了一个直观而详细的认识。在课本上我们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直观化的东西,是死知识,并且我们在校园里不能接触到真真正正的现在工厂里所应用的技术,工艺流程,我们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我们目前纯粹学习的不足之处。通过这一周的实践,我发现

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具有的知识来帮助解决厂里的工人在理论方面的疑难,对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出各种可能性以供他们参考,而且我们还可以亲身体验到真真正正的生产环境,从工人的身上学习各种操作技能,做到了真正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以上就是我对于第一周实践生活的总结和感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