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来源:化拓教育网
城乡建设与发展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22期(总第474期)

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熊小杏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为农村农业输送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一些借鉴,促进我国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2018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掀起了科技兴农的热潮。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有利于缓解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作为培养一线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来说,如何培养造就一支“三农工作队伍”,策应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成了新时代赋予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职责和神圣的使命。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中,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人才的重要保障,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校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就业难的问题,有效分散城市劳动力就业。就业问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就业问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经济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拥有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乡村劳动力结构的优化提升,可以促使高校学生到乡村创新创业,能够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能够促使高校学生创业者实现就业致富,有利于高校学生创业项目的合理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他们去乡村创新创业之后,都能将所学的先进技术和知识,用于乡村生活生产中,可以将他们自己的城市生活经

1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收稿日期]2019-08-20

[作者简介]熊小杏(1988—),女,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

(上接205页)培训、顶岗实习与创业孵化的方式完善培育体系。最后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完成线上线下培训目标。本地区的政府单位应该善于使用信息技术,扩展互联网+培训的模式,对农民进行网络层面上的培训,给农民提供诸多的灵活便捷式培训方案。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分析十分重要,其不仅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还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实效性。相关政府机构要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加深认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准备、创新培训手段,体现农民培育的精准度、更新培训制度,优化多种培训资源、科学管理和经营,创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台等,全面提高农民综合农业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农业的进展。

3.3 更新培训制度,优化多种培训资源

本地区的政府单位要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单位的建设,巧妙使用多种培训教育资源,健全现有的农民培育体系。整理农业科研院所与农业技术宣传单位的公益性资源,彰显培训主体的主体性。并且建设社会类型的培训单位,调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等单位的积极性,在政府的帮助下引进创新性农民培育理念。设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组织农民参与培训观摩,致力于职业农民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燕,卢东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04).

[2] 牛震.培育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纪实[J].农村工作通讯,2018(11).

[3] 曹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5).

[4] 韩嵩,张宝歌.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以辽宁省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05).[5] 金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机制研究——以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例[J].当代继续教育,2018(02).

[6] 李卫朝.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以乡村振兴为视角的考察[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3.4 科学管理和经营,创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台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需要优化现有的资格认证制度,也就是约束农民资格认证的流程与标准,分产业设置认证的方式,构建农民分层等级注册机制与等级考核评价机制,完成注册等级与考核评价环节。强化培训工作的动态化监督,按照农民实际发展情况,及时更新农民培训的数据档案和信息库内容,并且建设农业从业资格标准机制,将农民资格证书视作衡量农民职业水平的有效依据。此外。增加公共服务范围内的资金支撑,确保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给予农民享有城镇居民共同服务的待遇。或者搭建农民职业技能施展平台,确保农民可以在培训中成长,在企业中积累经验,在市场结构中成熟,由此全面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方针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业培育质量。

-20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22期(总第474期)

验带到乡村,能够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另外,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自我价值。他们回到乡村创新创业之后,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能够让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对乡村现代化的进程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和知识支持,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现代化农业体系的构建。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学生去乡村创业具有自身的知识、人脉及城市生活经验的优势,通过一定的创新创业训练,提升他们创新的创业能力,能够为他们去农村就业奠定基础,使其具备有发现和识别农村创业机会的能力。并且可以带动一些返乡农民也回乡创业,促进农民的和谐稳定,有利于乡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农业的发展。

2 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压力,截至2018年,我国高校学生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10万人。因此,各高校应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他们去乡村创业的意愿和动机。

2.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乡村振兴视角下,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三年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构建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通识课程、涉农专业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充分结合在一起,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通识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涉农专业认知和职业取向,如:“种植业经营管理”“现代休闲农业”等;二是开设SYB、KAB创业培训通识选修课程,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三是开设“创业模拟实训”选修课程,面向部分拟创业学生,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以项目、活动为引导,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次,为了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建立融合性的专业课程,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等要素纳入到涉农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课程内容突出时代性与创新性,培养目标体现创新创业人才要求,教学方式制造启迪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促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业评价旨在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考察。一方面,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涉农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潜移默化地促使高校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涉农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学到具有前沿性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专业技能。另外,在线开放课程具有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借助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可以将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有选择地、针对性地学习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2 增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很高的比例。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突出,强调的是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城乡建设与发展

的重要载体,而增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能够改进“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实训功能,在教学内容上引入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企业生产实践项目等,促使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相结合,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或自主设计、研究、管理,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次,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能够为学生实战训练提供实战场所,而通过创新创业帮扶指导,依托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园,通过前期创新创业方案遴选,学校负责创新创业部门可以确定入驻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实战体验的创新创业团队,在实战过程中开展创新创业帮扶指导,并全程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杀龙”一站式服务,可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另外,农业职教发展联盟汇聚了众多农业高校和优秀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为广大涉农专业学生提供现代农业信息、人才资讯、惠农政策等,借助农业职教发展联盟,能够形成“政行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育人平台中骨干企业的引领、示范效应,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提供一流环境,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渠道。同时高校应丰富第二课程载体,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动员学生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创新创业大赛”等。并选派优秀指导教师对学生参与的项目给予全程指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3 强化学生政治担当,实施传统文化熏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高校学生应扛起沉甸甸的历史责任,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乡村振兴中,努力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勇担助力乡村振兴的重担。因此,高校应致力于改革创新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等手段,努力为适应乡村振兴需要培养有三农情怀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强化学生政治担当,提升学生的政治站位和创新创业能力,促使学生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其次,高校应实施传统文化熏陶活动,通过各种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去乡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和热情,向学生传播、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他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道路、制度自信。另外,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激发他们的活力,促使准备创业的学生积极走向社会,提升其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导和执行力,加强学生与农民的交流,和睦相处,合作共赢,使其对社会关系有清晰的认识,促使学生虚心与农民朋友互通有无。如: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贴近农民、走进农业的活动等。尤其是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可以促使他们努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合格人才,真正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参考文献]

[1] 李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路径及策略研究[J].乡村科技,2017(11).

[2] 张秀娥,李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吉林省大学生回乡创业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09).

[3] 于林可.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大学生村官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19(08).

-2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