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初成路坎坷——北宋时期的火药火器
北宋初期,火药武器制作技术还很落后。北宋政府大力支持将领自行研发火药武器,凡献上火器者多有嘉奖。
开宝三年,兵部令冯继升献上火箭;咸平三年,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上火药箭、火球、火蒺藜;咸平五年,冀州的一个名为石普的团练使献上火球、火药箭。这些人最后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赏。▲宋仁宗画像
宋仁宗时期,汴梁设有专门制造攻城器械的作坊。这些作坊各司其职,称“某作”,如石作、砖作等,其中便有“火药作”,可见当时的火器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在当时,火药和火器的研发制作尚处于摸索阶段,火药配比不够科学,含有大量其他成分。以武经总要中记载的火药为例,其成分包括:晋州硫黄十四两,窝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一十四两,浓油一分。▲军事博物馆里的北宋火球模型
这种火药中包含了大量油脂等助燃剂,以及黄丹、生漆等燃烧时可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成分,适合用来制造燃烧性火器,但却无法发生爆炸。
按照刘旭《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中的复原记录来看,这种火药很难使用燃烧的木炭或者火绳来引燃,必须使用烧红的铁锥去烙,才能引燃火球。武经总要所记载的一种火药类武器“蒺藜火球”,便明言要用铁锥烙透点燃。▲烧红的铁
由于没有可以造成爆炸的火药,北宋时期的火器都是燃烧性火器,主要用于焚烧敌人的器械和营寨,也可以用于攻击大队敌军。▲上为宋代火箭模型
这些火器包括火球和火箭两大类。火球为火药团成的球体,表面多裹有纸壳或干草,点燃后使用抛石机投掷;火箭为箭首安装火药包的箭矢,大者以床弩或其他设施施放,小者以普通弓弩施放。
▲宋代床弩模型,军事博物馆展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