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来源:化拓教育网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大纲

一、性质、任务和目的

毕业设计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方式,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检验。 通过设计毕业,要达到以下目的:

1.学习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在设计实践中,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经过构思创造,取得一定的设计成果;

2.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巩固、扩大、并加深所学过的课程内容; 3.提高查阅、利用科技文献,运用标准、规范、设计手册和文字表达等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内容

毕业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来源于生产实践,其内容为结合实际条件进行采区设计(或小型矿井设计)。

三、基本要求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按所学知识进行采区设计或小型矿井设计。要求尽可能和现场实际一样,不要脱离实际,使所编制的采区设计或小型矿井设计有一定的可能性。

对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的要求 (一)说明书

说明书中,除文字说明外,应有图表密切配合,引用教科书以外的公式和主要原理,应在文字说明右上方注符号,将引证来源直接注在本页下方,引用文献应注明书名、杂志名、或有关资料的全名,著者,参考页数。

说明书中所有公式,均应将所有符号及单位加以说明,计算时,将数字代入后可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写出计算过程。

说明书中的技术用语,一般不要使用地方语,公式中的主要字母代号按采矿制图标准(MTJI-81)执行。

说明书的每章应重开页,各章节标题均应用较大字体正楷书写,誊写一律由左向右横写。 说明书中所有附表,均应注明名称,且进行编号。 说明书正文之前应编写目录,并一一注明页数。

说明书的章节,一般应按大纲规定编写。如果次序及内容需要变动,应经指导教师同意。 说明书应该按统一格式装订。 (二)图纸

应满足以下要求:

(1)明确反映设计内容,符合工程要求、尺寸、投影正确; (2)符合采矿制图标准(MTJI-81)要求; (3)图面布置均匀,图纸简洁清晰、字体工整;

(4)图纸数量要根据设计题目内容、时间、学生水平等情况而定,所有图纸应用铅笔绘制。

1

四、设计时间

毕业设计的时间为7周、毕业设计答辩1周。 第一、二章 1周

第三、四章 3周 第五章 1周 第六章 1周 第七、八章 1周 答辩准备及毕业设计答辩 1周 五、成绩评定 1.优秀

按期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方案正确;计算、分析、结论合理;工作认真刻苦,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设计有自己独到见解,水平较高。文理通顺、书写工整。绘制的图表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思路清晰,论述正确,回答问题有理论根据,基本要领清楚,问题回答全面。答辩思路清晰,论述基本正确,能回正确地答主要问题。

2。良好

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方案正确。计算、分析、结论合理;工作认真、努力,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有一定的水平。文理通顺、书写工整。绘制的图表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思路清晰,论述基本正确,能回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中等

能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正确,在非主要内容上有欠缺和不足;方案可行,计算、分析基本正确;工作努力,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水平一般。文理通顺,但有个别错误。绘制的图表完备,基本正确,质量一般或有小的缺欠。

答辩时,对主要问题的回答基本正确,但分析不够深入。 4。及格

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不应有的疏忽和遗漏;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错误;计算、分析基本正确。设计达到基本要求。文理通顺、图表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有个别明显错误。

答辩时,对主要问题经启发后才能答出,但分析不够深入。 5。不及格

未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曾掌握,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出现不应有的原则错误;独立工作能力差,工作不认真,不努力,设计未达到最低要求;说明书文理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低。图表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设计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模糊,对主要问题的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六、主要参考文献

与课题相关的教材、参考书、设计手册、设计图纸、标准规范等。

2

毕业设计文字部分

第一章 矿井概况

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地形及地震情况(附交通位置图),煤质牌号用途。 井田境界、尺寸和开采面积。

煤田生成期、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情况与含煤系数(附煤层综合性状图),可采煤层特征(附煤层与煤质特征表)。

井田主要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

瓦斯含量与矿井瓦斯等级、煤的自然性、煤尘爆炸的可能性、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方式,井田划分,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水平运输大巷的位置,主要石门或采区石门长度、间距和数量主要上(下)山位置,长度和数量(附矿井开拓平面图)。

井筒位置、数目、形式和用途,井筒直径和技术装备。 井底车场形式和通过能力(附井底车场简图)。

矿井主要通风、运输、排水、供电、压风、注浆、洒水系统简述;主要设备的技术特征。

矿井现有采区形式,尺寸和巷道布置;采区生产能力和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的主要类型,开采顺序。上下煤层间在开采上相互影响的程度(附有代表性的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章 采区地质情况

1.采区位置:采区位置、范围、走向长、倾斜长、上下标高,相邻采区情况,地面情况及与开采的关系。(附:井上下对照图,采区工程平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平、剖面图)。

2.地质构造;采区内的断层、褶曲、陷落柱、火成岩侵入等构造情况及对开采的影响。 3.煤层及顶底板性质

采区内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间距、倾角、走向、倾斜及其变化情况;沼气涌出量、煤层自燃发火期;煤层尖灭、分叉及合并情况,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及对采掘的影响。

4.采区的瓦斯、煤尘情况

5.本采区开采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地表各种水源的情况,对回采的影响;钻孔的封孔质量;周围采空区及小煤矿的积水情况及对本区开采的影响;开采影响到的含水层层位、厚度、水量、充水条件及充水性质;断层的导水性质、断层防水煤柱。

第三章 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1.采区储量

计算采区内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确定设计损失量(附储量计算表和储量计算图)。 附:储量计算表 2.采区生产能力

确定采区设计生产能力,总述其依据。 3.服务年限

采区生产能力的递增期、递减期与正常生产期,采区的服务年限。

3

储 量 计 算 表 损 失 量 煤 工业储量 煤柱(万吨) 厚度损失(万吨) 落煤合层 (万吨) 数数损失计 名 称 名称或地点 量 量 万吨

小 计 其中 阶段煤柱 隔离煤柱 构造煤柱 其他煤柱 小 计 其中(1) (2) 可采储量万吨 回 采 率 % 第四章 采区方案设计

1.采煤方法的选择 2.采区巷道布置

(1)采区设计方案的选择及其参数确定

采区形式、采区上下山的数目和位置、区段平巷(包括集中平巷及分层平巷)与联络巷道的形式、•位置和布置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应提出几个可行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附:技术与经济比较表)。

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综采工作面确定推进方向时所考虑的因素;区段运输巷道与区段回风巷道的合理布置;

简述岩巷及煤巷掘进方法和装备、通风运输系统、掘进速度;同时掘进工作面的数量、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的数量比。

计算采区总工程量、投产工程量及采区准备时间(附:采区工程量及准备时间表)。

采区工程量及投产准备时间表

工程 名称

采煤工作面长度、采高及分层厚度、区段数及区段斜长,采区内的各巷道之间的距离及煤柱尺寸。 (2)开采顺序

采区内煤层、区段的开采顺序,同采煤层和工作面数目,上下分层、上下煤层上、下区段同采时回采工作面的超前距离,掘进顺序。

(3)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的形式及确定依据。 (4)采区硐室

采区煤仓的位置、形式、容量的选择和支护方式; 采区变电所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方式; 采区绞车房的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方式; 采区泵房位置、主要尺寸和支护方式; 采区沉淀池的位置、型式和规格。 (5)采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核算

采区回采工作面接续表,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采区正常生产时的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的递增期、递减期、服务年限。

4

工程量/m 总计 岩巷 半煤岩巷 煤巷 施工 天数 工期安排 年 月 日 备 注 注:工程量算全部,工期算到第一个面投产

第五章 采煤工艺

1.采煤工艺方式的选择、工作面机械的技术特征 2.落煤

机械落煤的进刀方式和截割方式、截齿消耗,有夹石和顶煤时的处理;•爆破落煤的炮眼参数和每循环炸药雷管消耗量,爆破说明书(附:炮眼布置和循环炸药雷管消耗表)。

3.装煤和运煤 4.顶板管理

工作面支架形式、材料及规格、布置方式、柱距与排距、支护强度计算、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方式(附支架材料型号及规格表、工作面支架说明书)。

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控顶距离、特种支架类型、材料、规格和布置方式。

分层开采:下行垮落法的假顶选择,人工假顶的材料、规格和铺设;采用再生顶板的技术措施和间隔时间,上行充填法的充填材料选择和充填方式。

炮眼布置和循环炸药雷管消耗表

炮眼布置方式 炮眼名称

5.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技术管理: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劳动组织和工人出勤表、循环图表、技术经济指标表。

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1 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 2 采煤工作面倾斜长度 3 煤 层 厚 度 4 煤 层 倾 角 5 采 出 率 6 采 煤 方 法 7 顶 板 管 理 方 法 8 日 循 环 数 9 循 环 进 度 10 日 进 度 11 工 作 面 日 产 量 12 炸 药 消 耗 量 13 雷 管 消 耗 量 14 坑 木 消 耗 量 15 金 属 支 柱 数 量 16 金 属 顶 梁 数 量 17 日 出 勤 人 数 18 回 采 工 效 率 19 吨 煤 成 本

6.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5

距 顶 距底 联炮方法 水平 垂 直 眼 炮雷深眼管 (m) 数 数 一次放炮数 炸药(kg) 每 孔 合 计 炮泥 长度 (m) 间 距 (m) 位置(m) 角度(°) 单 位 m m m (°) % 个 m m/d t/d kg/万t 个/万t t/万t 根 根 工 t/工班 元/t 数 量 计算式或说明 第六章 采区生产系统

1.采区运输系统、采区各环节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的选择、各环节运输能力验算(包括下部车场通过能力)。(附:采区运输流程图、运输设备特征表)。

2.采区通风

采区通风系统、采区总供风量、采掘工作面和硐室的需风量计算、采区负压及等积孔、通风网络解算、风量分配、风速验算。选择与配置通风设备和构筑物(附:通风网络图)。

3.采区供电、采区供电系统、采区变电所负荷计算及变压器容量选择、控制设备选择、做一个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低压电缆选择和控制设备选择。采区照明。(附:采区供电系统图、电气设备负荷统计表、供电设备型号及数量表)。 4.压风系统

采区使用风动设备的地点、风动工具的型号、台数、压风管路系统。 5.防尘注浆系统

采区喷雾洒水和注浆地点,主要供水管路和注浆管路系统。 6.采区下山排水:

采区涌水情况、采区排水系统、水泵及水仓位置、选择水泵型号及台数、管道直径。 7.采区液压系统

泵站位置、管道系统。(附:液压管道的系统图)。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对预防水、火、瓦斯、煤尘及穿过断层、老空区等地质复杂地带的特殊问题提出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章 采区技术经济指标

采区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项 目 采区尺寸(走向长×倾斜长) 采 区 上 下 限 煤 层 厚 度 煤 层 倾 角 区 段 数 工 作 面 数 同 时 生 产 工 作 面 个数 采 区 生 产 能 力 采 区 服 务 年 限 采 区 总 工 程 量 万 吨 掘 进 率 采 区 回 收 率 准 备 时 间 单 位 m m m (°) 个 个 个 万t/a a m m/万t % 月 指 标

6

毕业设计图纸部分

1。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及剖面图1:1000或1:2000(或1:3000) 2.采区生产系统图

(注:标注采区生产系统,主要设备地点,型号及数量(系指达到采生产能力期间)。 3.采煤方法图(包括层面图及剖面图),1:100或1:200。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