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5届高三文科历史二诊模拟考试试题 (1)

15届高三文科历史二诊模拟考试试题 (1)

来源:化拓教育网
成都七中高201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命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 审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钱氏家训·家庭》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

A.道德修养 B.等级差异 C.宗法观念 D.乡风民俗 2、有学者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四大发明不是重要的发明成果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C.古代中国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3、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近代中国 技木门类 铁路 电报 电话 电灯 西方发明 1825年 1835年 1876年 1881年 上海 1876年 1871年 1882年 1882年 重庆 1934年 1886年 1912年 1906年 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③出现第二次工业高潮 ④应用西方科技发明速度明显加快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4、右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5、1935年,中国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D.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与条约这一内容相关的国际背景是 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 B.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7、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九条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由此说明该法律的实质是 A.重罪轻罚 B.保护私有财产 C.法律严酷 D.保护未成年人 9、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法》,成为世界上最早对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英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 A.《权利法案》的颁布与实施 B.“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的影响 C.《大宪章》的颁布与实施 D.19世纪议会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0、列宁说:“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们就必须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小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问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实施“这种办法”后 A.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C.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D.苏联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11、二战后,资本家积极鼓励职工购买和持有本企业的股票,进一步打破了资本家垄断企业股份的局面。美国实施职工持股的企业,1974年为300多家,职工人数十余万人;1995年已达12000多家,职工12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0%。这一现象

A.形成资本家、工人共管企业的局面 B.增强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势

C.完善和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D.使职工持股的企业成为现代企业主流 12、下表反映了美国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分析该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厂商/合作者 苹果Apple(美) 东芝Toshiba(日) 三星Samsung(韩) 英飞凌Infineon(德) 产品/服务 设计 闪存、触摸屏 应用处理器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成本 —— $40.00 $14.46 $11.80 ≤$6.50 富士康Foxconn(中国) 组装 ①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生产资本与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公司的追求方向 ③利润因技术层次的不同而存在明显落差 ④国际分工不平衡,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1)比较上面两幅示意图,指出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国内外贸易路线图的主要区别。(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8分)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海外贸易的中心和贸易方式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8分)

材料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在地域上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8分)

14、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材料二 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

——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1)列举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成果。(3分)

(2)据材料一,指出反映西欧“离异与回归”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3)试从材料二中“离异”这一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9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离异与回归”的认识。(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