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1-.作中的“抓手’’与“放手" 林日东 (上思中学,广西上思535599)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富有挑战性 的工作。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如何“抓手”、“放手”两 就是21个半小时(10.5个小时),一个月就是42个小时(大概两 天),一年就是504个小时约21天……这样就能在跟时间的比 方面阐述班主任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抓手”“放手”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亡作中的重头戏,也是一门艺术。作为 一个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不仅要付出很大精力与时间去研 究每一个学生。以便因材施教,还要懂得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 的方式方法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否则适得其反。所以班主任在 日常工作中要讲究有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做班主任难,做高中生的班主任更难。高中生不再像小 学生、初中生那样把老师当“神”,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般毫不 犹豫地执行,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青春期的他们有更 多自己的想法、做法。有着既成熟又幼稚心理的他们更愿意 在同学们中表现自己,突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的能力。所 以班主任的第一工作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有的放矢 地因材施教。 一、“抓手” 班主任工作中要懂得“抓手”与“放手”。“抓手”就是要严 抓、狠抓、勤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严抓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学生的纪律一定要严抓。班 主任作为学生的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地方, 所以严抓之前班主任首先要以身作则。如果一个班主任不严 于律己,即使你讲得再多,学生也只当是“耳边风”,班主任就 容易失去威信,不利于班级管理。如果班主任每天提前到位, 认真备课、上课,仪表端正,说到做到,就会给学生一个好的表 率作用。 其次,要立规矩。制定班级纪律要求(班规),并严格要求 学生守时守纪守信。一个班级必须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 挥,步调一致才能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 处分。在处理违纪过程中,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这 时班主任就要在“严抓”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法律不外乎人 情”,先律再讲人情,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严抓治班, 严抓治学”,结合校纪班规,严格要求学生,培养有纪律,有秩 序。有礼貌的学生。 (二)狠抓班风、学风 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团结奋 进,积极向上的班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良好的班 风学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抓好班风学 风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 “课后巩固复习”这三步外,还要懂得珍惜利用时间。每天早到 半个小时,你就比别人赢得了半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一个星期 赛中赢得优势。 有了时间去学习还要讲究学习的技巧。每个学科都有各 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向老师请教各科的学习方 法,遇到难题要及时解决。加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习上的难 题可以跟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进而形成 一种互助互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 (三)勤抓心理辅导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亦如此。社会环境、家庭因 素、个人心理等使得每个学生的成长差异性大。有的学生学习 积极性低,性格孤僻;有的自大自负。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 缺少对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境 与亲情的缺失,使得这一类学生的心理特别的敏感与脆弱。比 如一个学生,家庭的一系列变故使得他失去父亲、母亲、妹妹, 成了孤儿。面对一连串的打击,他在亲戚朋友、学校老师同学 的帮助下继续学业,但心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他老是觉得失 去了亲人的庇护。别人都看不起他、欺负他,以至于同学间的 无意碰撞,他都当做是同学的故意行为而怀恨在心。对于这样 的学生要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并给予更多的关爱,否则会酿成 很大的后果。 班主任要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融入学生,跟学生谈 心,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勤抓学生的心理辅导。 二、“放手” 有一首歌曾唱“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班主任工作除了“严 抓”、“狠抓”、“勤抓”之外还要适当“放手”。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缺点。当然也有他的闪光点.班主任可 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尽展他们的才华。比如组织能 力强的同学可担当班长,有体育、文艺特长的学生可担当体育 委员和文娱委员。带领全班学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如篮球 赛、“红歌会”等,从而既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又增进同学间 的友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班主任的适当放手,让学生有了锻炼的机会,又能减轻班 主任的工作负担。但有些事也不能完全放手。学生工作经验和 社会经验少,班主任还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建议。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具有挑战性的 工作。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有新的问题出现,要想办法去解决问 题。班主任在有的放矢地做好“抓手”与“放手”的同时,还要不 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把班主任 工作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李丹,李燕.教师与家庭教育[J].广西人民出版社 [2]朱永新.引领心灵[J].海南出版社.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