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2010·山东省菏泽市,(二),4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 书湖阴先生壁
(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作者的邻里好友。②排闼(tà):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
(1)\"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1)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赋予水以灵性,生动写出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评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共2分。
(2)答案: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54. (2010·山东省潍坊市,8,4分)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2分)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2分)(4分。意思对即可)
55. (2010·陕西省华阴市,四,4分)新 秋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1)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2分)
答:
(2)\"欹枕初惊一叶风\"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答案】(1)不能。诗歌描写的是新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如果是\"处处\"\"家家\"就不是新秋了。(2分)
(2)\"这一惊一叹,正是诗人在夏秋交替时的独特感受:眼看夏去秋来,难免有时不我待之感,也表露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功名难就的苦闷心情。(2分)
56. (2010·维吾尔自治区,二,4分)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2)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分)
(2)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2分)
57. (2010·省乌鲁木齐市,9,4分)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答案】C
58. (2010·云南省昆明市,7,2分)品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答案】1、时间上是上阙\"长烟落日\"的延续。2、借景抒情 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9. (2010·云南省普洱、西双版纳市,9,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2)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分)
【答案】(1)送别(2)答案提示:从修辞,词语,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