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甘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甘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来源:化拓教育网
甘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甘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我要讲的是我老家漯河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一般是祭灶、扫尘、贴窗花等。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进行奖惩,而在灶王爷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会说坏话。于是用糖粘上灶王爷的嘴,再把灶王爷的画像烧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爷上天。

在漯河,腊月二十三这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有干爹干妈的小孩子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为什么会有干爹干妈呢?为什么要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呢?原来,在老家有这样一种说法: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去医院跑,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就会讲,这孩子呀不好养活,一家养不活,得两家一起养才能行。于是,选个黄道吉日,给孩子找一家适合的人家,磕头拜干爹妈。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床,穿戴一新,拿着父母给孩子准备好去干爹干妈家拜年的礼物,去干爹干妈家住一天。拜年的礼物可是有讲究的,除了过年的礼品,特别重要的是一只大公鸡,这大公鸡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万选选出来的,据说鸡冠越大,颜色越红,就说明孩子的运气会越来越好。九点从家出发,到干爹干妈家吃中午饭,然后待到下午四五点,这才回家。这就代表了孩子在干爹干妈家过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圆了孩子两家养的说法。有些孩子养上三年

就好了,有些孩子要养到十二岁才能行,这以后干爹干妈就变成亲戚,逢年过节去拜年走动。

这就是我们漯河过小年的特殊风俗,是不是不一样呀,你们那里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甘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2

我的老家在山西北部的农村——繁峙。每年寒假我都会跟着爸爸妈妈从上海坐火车千里迢迢回到这里过年,因为这边有爷爷奶奶、有堂哥表姐、这里还有浓浓的年味。这边的过年特别热闹,奶奶从腊月就开始忙碌了,打扫院子、杀猪宰羊、蒸花馍、磨豆腐……这些我回去的晚不能看到,但是单就是我回去那几天也有几件风俗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北方过年自然离不开饺子。奶奶家的饺子是胡萝卜羊肉馅的。年三十一大早,奶奶就从厨房里端出满满一盆胡萝卜羊肉饺子馅放在土炕上。包之前奶奶还会咕咚咕咚地倒上好多胡麻油。边倒还边说:羊肉饺子只有加了胡麻油才好吃呀!奶奶、妈妈、姑姑、堂姐和伯母,全家女人齐动手,她们边聊边干,轻轻松松地捏了无数个饺子。饺子像一个个的银元宝,都精神地站在案板上,列队等待检阅!与此同时,我与堂哥表姐没有闲着,我们从柴房里搬来一堆堆柴火,把那连着炕的土灶烧起来,土灶上的大铁锅里的水被我们烧的翻腾起来了,一案板的饺子全部能够下到大铁锅里面,锅开之后,饺子也熟了。满屋子的水汽和香气,甚是热闹。

羊肉饺子味道妙不可言!刚咬一小口,黄澄澄的羊油就流了出来,滴在乌黑通亮的陈醋里,好看极了。坐在炕上的我们几个孩子根本就顾不上淑女的形象了,一口就能吃掉一个。在一片大快朵颐后,盘子空了,只剩白色的饺子汤和几滴羊油了。饺子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交上好运。

正月初一,奶奶还会给我们做一样平时不怎么吃到的东西——炸油糕。油糕是山西特有的一种食物,它是用山西的黍米做成的。油糕里头可以包菜和豆沙,炸好了,再配上一碗烩菜(在我家也叫熬菜),那叫一个香啊!尤其是刚出锅的油糕,更加吸引我们内心的馋虫。我们常常由于吃得太猛而被烫到舌头,但还是抵挡不住油糕的香。油糕象征节节高,每次吃油糕奶奶都会让我们多吃一点,说要我们成绩也要年高哦。

山西的大年除了吃东西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搭旺火。正月初一一大早伯父用大炭块垒成宝塔形,中间是空的,再用柴火填上,把柴火点燃,旺火就烧起来了。我们小孩蹲在旺火附近,又觉得新奇,又怕烫着,只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实,在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有烧旺火的风俗,代表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越来越旺。然而,由于烧旺火会导致空气污染,现在烧旺火的风俗也慢慢少之又少。但远在晋北农村的奶奶家仍然每年春节都烧旺火,我也期望我们家能够像这旺火一样越来越旺!

也许,一直在上海读书的我会被这时尚都市的潮流卷入西方节日无底漩涡中。但是,家乡风俗的火炬一定不会熄灭,会一直燃烧100年、1000年,甚至更久……

甘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3

我的老家在歙县许村,许村是以许家为“核心”的一个古村落,我就是许家的后代。

许家习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许家中的“力之霸王”们,便举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许家怎样会有这种习俗呢?这个节日又是怎样被许家设立的呢?

这要从唐代的开始说起,那时候,有一位许家的首领,名叫许远。他精通兵法,智勇双全,并创立了许家刀法。安史叛乱时,许远与援军主帅张巡一齐奋勇抗战,保家卫国。他的许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许远身先士卒,身杀千人,最终因寡不敌众,与张巡一齐英勇牺牲。为了让许家刀法不失传,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许村人都要舞大刀,这个习俗一向流传到此刻。

哦,差点儿忘了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的情景了,午时五时许,看热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阳桥、大观亭、五马坊一带。大约半小时后,叽叽喳喳的人群突然静了下来,只见一把红色的大刀“砍”过来!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砍”出一条道路,随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兴奋的人群一齐涌到河边的一块宽阔的场地上,精彩的演

出开始了:各部门准备就绪,跟京剧差不多的音调响起,只见四个肌肉发达的壮汉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绳子,大刀开始倾斜,并迅速地转动,像有人在挥舞一般。一会儿,他们又将大刀挥上挥下,有时横割,有时斜砍,还有时来个“暴劈”。四米多长的大刀在他们手上真是“举重若轻”,在刀光闪闪中,我仿佛看到了许远当年挥舞大刀,杀敌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刀”又要转移演出,可惜妈妈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刀”。

甘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4

一般中秋节的风俗也就不外乎吃团圆饭,赏月,吃月饼……可是我家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中秋节风俗”——大家团聚在一起看照片,讲故事--回忆往事。

每年中秋节,晚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全都来到了我们家吃团圆饭,他们都带上了自己做的拿手好菜--外公外婆带了糖醋小排,爷爷奶奶带了八宝鸭,爸爸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做了一个油浸扇壳鱼。在餐桌上,家人们都互相敬酒,祝福。大家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气氛温馨极了。

吃完饭,在短暂的赏月结束后,家人们便都坐到了电视机前,开始看起了暑假在日本游玩的照片,客厅里也时不时想起家人们温馨的谈话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爸爸拍的照片。

突然,妹妹提出了一个建议:“姐姐,我们一起来评出今年暑假日本游的最佳照片吧!”我还没来得及回答,这个提议便受到了长辈

们的一致同意,于是,我便选出了几张我认为拍得不错的照片,递给妹妹,她很挑剔的看着那些照片,一会说:“这张背景人太多了。”一会儿又说:“这张天不蓝,全是乌云,不好看。”毅然一副小评委的神情,最后,她终于做出了选择——她挑选了一张,她自己在日本白川乡的小屋子前拍的照片,虽然不得不承认那张照片,拍得确实不错,但她还是被我们“光荣”的称作为“小自恋”。没想到,她听了她的“昵称”后只是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说:“你们只是不承认我长得好看而已。”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

家庭聚会接近尾声,妹妹制作了一个。“最佳照片”的奖状贴在那张照片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陆陆续续的回家了。

这就是我家的中秋节风俗,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甘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5

“铛铛,财神到”锣鼓喧天,冲破云霄。我飞快的跑下楼梯,映入眼帘的财神口带长髯,头顶乌纱,足蹬朝靴,金银垫肚,外罩紫红袍,右手持宝剑,左手持大元宝,威风凛凛的,神气十足。紧接着有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响起一声:“金银财宝滚进来。”那声音是如此的浑厚,随锣鼓节奏,从屋外跳到屋内,从柜台前跳到帐桌旁,分别表演招财、兜财、送财的动作来获取一些钱财,我看向爸爸问:“为什么给跳财神的人钱呢?”“你想啊,他们穿着这么厚重的衣服,走那么多路为我们带来祝福是多么辛苦啊,所以才给它们钱啊,就像你考试全优我会奖励你一样,为他人的劳动成果负责啊!”爸爸推了推

眼镜,语重声长的说,“那不跳财神不就是了”“跳财神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他们要把这个东西流传下去啊,而且他们也要赚钱养家。”“我也要上网了解了解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哦,原来跳财神中的财神取自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的赵公明啊!”而且跳财神属于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百姓把美好希望寄托于神灵,逢年过节想讨个吉利,盼望财神光顾。而且跳财神不仅有一人舞,另一人司锣兼挑夫两人组合、一人独舞,一个司锣,一个挑夫的三人组合还有三人舞蹈,一个司锣,一个挑夫五人组合的呢。而且跳财神的动作十分麻烦为手足并用。手部许多动作有其特定的含意。如招手示招财;托举示招到财宝亮于面前;扛肩示财宝多而重;推举示送出财宝;按掌示元宝置于钱柜银箱。舞拂尘示指令方向。脚上也有功夫:高跳步表兴高采烈;蹉步表扛宝进门;弓箭步表进宝方位;摆腿左右摇臀为逗乐,指腿称为翘脚财神。此外,还有“抖肩捧腹”、“捧宝转身”、“提襟藏宝”等动作。跳财神还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经济状态。

原来跳财神有这么多知识啊!学海无涯,学无止尽我要去了解更多的的知识!傲游在知识的海洋!

甘南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6

我的老家在广东肇庆,那里的过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气氛的,只是现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现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这些东西满街都有得卖,这个真是完全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首先,快过年了,还离春节一个月呢,家家就开始了办年货,全家人都买新衣服,买糖果、桔仔、水仙头等,还有买好面粉、花生、绿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这个是肇庆特产),提前预约人手,一般都有十几个人一起包。就讲我吧,一个月都排满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约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乐意去,因为有得吃嘛,自己亲手包的,做个记号,一会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会一边在油窝里炸。试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砖头在路边搞起一个大灶,用一个或二个大窝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个小时才行,不能断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会发莓。街上的行人多起来了,热闹起来了,特别是阴历二、五、八是墟日,那种景象真是让人开心,街上的彩灯、彩花、灯笼、红旗全都挂出来,小孩子开始叫爸妈买好鞭炮烟花等着过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来放鞭炮烟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年饭,吃完饭后就把长鞭炮挂起来,一到零点,家家户户都准时放长鞭炮,代表开始过年,那时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样,”辟辟啪啪”声,感觉整个城市都震耳欲聋。过年日子是不准扫地和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也不准骂小孩子,这个要到开了年才行,开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初二、四、六都行。放完长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大运,就是围着城里走一圈子,不准走回头路,呵呵…。。那时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烟花满街都是,还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烟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开心。走完

大运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烟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数人都不会睡觉的。大年初一早上,家里就要煮粉丝和汤圆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园玩,初二以后都是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边收到利是那边就跑去买鞭炮烟花玩。

在过年一个月里,每天都有鞭炮声,开心的景象到处可见,天天都还在过年一样,让我想起都回味无穷,那时的好玩和开心,现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开始限期开放放鞭炮烟花了,不知什么时候全中国都可以放呢?我想为了挽回往日的中国过年气氛,可以放鞭炮烟花的日子不长啦

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