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金钱主题
一、《人间喜剧》金钱主题的选择 (一)巴尔扎克对金钱爱恨交加的一生
1816—1819 年,巴尔扎克在法科学校学习法律,并在一家 律
师事务所学文书。 这三年, 他看到了“很多为法律所统治不了 的万恶的事”。 [1] 一件件诉讼案件把他一次次推到了社会的病 理解剖台前, 使他看清了社会的种种弊病, 透视了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这些对他后来的创作十分有益。
为了获得经济上的, 巴尔扎克写了大量写作迎合社会风 气、情节离奇的浪漫主义小说, 这些后来被称为“污七八糟”的 东西粗制泛滥, 他不肯署上自己的姓名。 他一生尝试过多次经商、 经营出版印刷等事业, 甚至还冒险去开采废银矿, 结果却负债累 累。直到他成名后,还在为躲避债主而东搬西迁。所以,金钱是 巴尔扎克终其一生追求而得不到的一个巨大阴影, 是他写得最广 泛最成功的主题,并且成为《人间喜剧》中没有姓名没有性别的 英雄。
(二)资产者价值观念与金钱意识的确立 巴尔扎克生活在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 史时期, 目睹了 1830 年到
1848 年等重大历史事件。 法国大 摧毁了封建庄园经济,
严重削弱贵族经济实力。 资产阶级以 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与封建贵族分庭抗礼, 把触角伸向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状况的巨大变化,资产者的价值观念、思 想道德观念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
化, 金钱成为支配人们关系的 杠杆,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这个社会。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巴尔扎克写出了封建贵族在“庸俗的、 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 化”的历史过程。
二、金钱主题的全方位展现 (一)金钱是历史发展的“大力神” 巴尔扎克在 《人间喜剧》 中成功地塑造了各种资产者的典型 形象,再现资本主义剥削方式从高利贷资本到金融资本的发展过 程,用资产者形象为社会经济画像。
首先,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 如 《高利贷者》,高布赛克发财的方式是放高利贷,把抵押品都存 进自己的库中,不懂得金钱可以在流通中增值。到他死后,别人 发现他的库中有金银、古董,甚至有“的肉馅烙饼”等等。 他完全是资产阶级早期的剥削形象。其次,具有过渡时期,即自 由竞争时期特有的资产者形象。 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 的细节来表现葛朗台的悭吝性格: 葛朗台家阴森森的老房子连楼 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 也不舍得花钱修理, 每顿饭的面包和其他 食品,每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都不能多。在他 的心目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什么都完了”。他临死最 后一句话是叫女儿料理好一切,到阴间去向他交账。 [2] 巴尔扎 克把资产者嗜钱如命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 最后, 具有垄断时 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如《纽沁根银行》,纽沁 根积累财富的办法是买空卖空, 停止
支付, 利用法律的保护坑害 了几千小存户,也使其他资本家受害破产。他挥金如土,穷奢极 欲,正是这些金融资本阶级助长了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
(二)金钱与人性
巴尔扎克对善恶人性的把握, 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思 考。而人性的高尚和堕落都与金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高老 头》,鲍赛昂夫人是王室后裔,巴黎社交界的领袖。但是与她相 爱三年的阿翟达竟为了 20 万法郎的陪嫁抛弃了她。她不仅被金 钱夺走了情人,而且被金钱粉碎了信念。她的遭遇,不仅批判了 亵渎感情、 破坏幸福的金钱势力, 而且形象地反映了贵族阶级必 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然而, 巴尔扎克并不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作家, 他没有把 视线完全放在善性的夸赞上, 对恶性, 他注入了更多的笔墨。 如《夏倍上校》,当死而复生的夏倍几经周折找到 妻子时, 改 嫁的法洛伯爵夫人为了“遗产”, 竟视夫妻感情于不顾, 将其 拒之门外,并要夏倍承认是骗子, 还把他送进疯人院, 使其变 成乞丐, 最后被折磨致死。法洛伯爵夫人的行动就是恶性膨胀 的结果。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 “人性非善也非恶, 人生出来只有本能 和能力”。 [3] 但这并不代表人性无善恶可言。总而言之,人性 在巴尔扎克小说里占有较大的分量, 它与金钱主题一起诠释了作 者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
三、巴尔扎克对金钱态度的双重性
(一)金钱是罪恶之源
古希腊悲剧家安提戈涅里就曾诅咒: “人间再没有像金钱这 样坏的东西到处流通, 这东西可以使城邦毁灭, 使人们被赶出家 乡,把善良人教坏,使他们走上邪路,做出可耻的事,甚至叫人 为非作歹,犯下种种罪行。”巴尔扎克也有着类似观点,并且在 多部作品中都有着鲜明体现。
金钱腐蚀亲情。如《高老头》,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父亲有 钱时,对父亲极尽奉承之能事。而在高老头没钱后,她的两个女 儿迅速将他扫地出门。 即使在高老头临终之际, 也难见上女儿一 面。金钱成为了她们奉承父亲的杠杆,照料父亲的条件。 [4]
金钱腐蚀友情。 在当时社会, 友情被一部分人利用变成了谋 取私利的工具。如《欧也妮•葛朗台》,台•格拉桑、克罗旭两 家勤于与葛朗台走动,争相为葛朗台出力、卖命,“目的只是一 个,那就是以欧也妮为跳板,把葛朗台的财产据为己有”。 [5] 在这里所谓的“友情”只徒具虚名,根本就经不住金钱的腐蚀, 一点都没有纯洁性。
金钱腐蚀爱情。 在巴尔扎克看来, 美好的爱情有时却难敌金 钱的侵害。如《夏倍上校》,夏倍的妻子为了吞掉丈夫的全部财 产,竟要求夏倍自己否定自己,侮辱自己,践踏自己,最终使他 由一个活生生的、 十分高尚的人变成了一具只有编号的活尸。 爱 情之神圣完全被金钱的光束掩盖了,读来实在令人寒心。
(二)金钱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尽管金钱能腐蚀掉一些人的亲
情、友情、爱情,但不是所有 的情感都会被金钱所左右, 在巴尔扎克看来, 金钱本身并没有恶 性,只是使用它的人有差异而已,所以金钱也有其积极作用,这 是对金钱辩证的看法。
首先,金钱能够帮助别人解除困苦。 欧也妮得知财产总数达
1700 万后,首先给了拿侬 1200 法郎,从而促成她和田产看守人
高诺阿莱的婚姻。 后来她又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金钱在这里成了 有益的粘结剂。其次,金钱能够使好人保持尊严。欧也妮为了成 全与她人联姻的情人查理, 让他不会因为父亲的破产而使婚姻失 败,也为维护自己的尊严, 慷慨地为查理偿还了 400 万法郎的债 务,让查理知道她是何等富有, 让为金钱不顾一切的负心汉追悔 莫及。
从巴尔扎克诸多描写金钱主题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 一个结论:巴尔扎克对金钱的否定意义是占主要地位的—揭示金 钱罪恶、表现金钱腐蚀人“灵魂”。但他也没有对金钱、对人性 绝对失望, 在另一些作品中也表现了真情可贵、 金钱有益的一方 面,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研究巴尔扎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