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018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18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23.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会认 “祖、掏、蛋、忆” 等9个生字, 会写 “啊、浓、望、摘”等 8 个生字,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3、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习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

四、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题2: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美好、遥远的回忆天长地久

5、祖先的摇篮文明的起点(一望无边)不被污染天然博物馆

24.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认“纪、必、须”等12个生字,会写“世、界必、须”等10个生字,会写“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最好、结局、开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明白世界万物在变化,但又有它的秩序。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

教学难点:了解世界万物的变化秩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的样子吗?你最喜欢做什么?你在小的时候学会了哪些本领呢?

2、学生同桌、全班交流讨论。

3、质疑:原来你们小的时候做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啊。那孩子们猜猜世界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都有谁?他们又学习了哪些本领呢?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猜测。

4、揭示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引导读课题,认识生字:纪,纟+己=纪。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 (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1)请小班按顺序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他们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2)出示要求认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学生说说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汇报识字方法: A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形声字):每+攵=敏 工+力=功辟+言=譬米+造=糙 +间=简目+争=睁口+我=哦 B利用词语一起识字:秩序必须

(4)学生开火车读一读生字,如果把拼音宝宝去掉,你还认识它们吗?试试吧,同桌检查识字情况: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5)把生字送入词语中进行识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解决了生字问题,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课文吧!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结:课文主要讲了当世界年纪小的时候,太阳、月亮、水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生活很简单,世界也有它的秩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要求写的10个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 2、学生互相提醒。

3、老师根据学生提醒的归纳。 (1)“必”字三点的位置应该注意。

(2)左右结构的“功”、“须”和“睛”要注意左窄右宽。

(3)上下结构的“简”、“界”和“弄”要注意是上窄下宽,特别是“界”字下面是一撇和一竖。

(4)强调“世”字的笔顺。

(5)在书写“复”字是要注意中间是一个日字,是一横。

(6)把“睛”和“晴”字联系记忆。有“目”就是“睛”,有“日”就是晴。

4、学生自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世界、年纪、必须、学习、但是、声音、月亮、主意、一直、只好、反复、

变化、简单、万物、生长、泥土、眼睛、相当、最好、结局、开头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二、学习1——4自然段,了解太阳、月亮、水的学习。 1、学生分小组学习课文1——4自然段,要求: (1)开火车阅读课文1——4自然段。

(2)都讲了谁在世界年纪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句子,看看它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 (4)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出来。 2、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3、分小组汇报交流。 (1)分小组开火车阅读课文。

(2)汇报:这里主要介绍了太阳、月亮、水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学习和生活。

(3)太阳:学上山下山。这就是太阳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4)试着理解: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A太阳没有其它特点,所以说它试过做别的事但都没有成功。 B“譬如”的近义词是什么?

C“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粗糙”的反义词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D试着说说太阳可能还学过哪些本领?都是因为什么没有学会的? (5)月亮:学会了晚上发光,也学会了不断变化。这符合现在月亮的特点吗?月亮为什么觉得白天发光这个主意不好呢?

(6)你会说“反反复复”这样的词语吗?试试吧。

(7)水:学会了流动,往低处流。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三、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5——9自然段。 2、说说你从这几个自然段里读懂了什么?

3、学生汇报:

(1)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 (2)万物都很有秩序。

4、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个世界还相当有秩序的?(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鼓励)

5、“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你会接着写吗?试一试。

6、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四、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分?说一说,并读一读。

2、你会接着讲故事吗?试着从下面的两个开头中选择一个继续讲故事吧!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3、学生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五、总结。

1、孩子们,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侯……

25.羿射九日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射、值、熔”等13个生字,生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会写“东边、光明、值日、觉得、火球、沙石、作乱、人类、艰难、决心、苦难、苦海、炎热、害怕、从此、东方、西方、花草树木、重新、生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故事情节,并进行简单的表述。 3、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体会后羿的善良、勇猛、智慧和力量,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会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在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后羿的人物形象和神话故事的神奇、美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1、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天空中有一个太阳的画面,让孩子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只要描述得当,都加以表扬。

3、多媒体出示天上有10个太阳的画面,(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也被蒸干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现在的景象。

4、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但太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那现在天上已经有这么多太阳了,应该怎么办呢?那就让我们请出我们射日英雄:羿。

5、揭示课题:羿射九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不会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并多读几遍。 (3)实在不会读的生字请圈出来,等着全班交流。 (4)有不理解的词语请圈出来。 (5)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老师巡视,遇到学生不会的生字随时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1)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如发现有读错的生字,

老师及时纠正。

(2)学生观察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A.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身+寸=射亻+直=值火+容=熔

+前=箭

列+衣=裂穴+串=窜禾+家=稼氵+兹=滋 B.利用词语识字:庄稼

C.利用字形识字。两个火就很炎热,从而认识“炎”。 (4)同桌游戏:认生字,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5)把生字的拼音宝宝去掉,你还认识吗?试试吧。

(6)将这些生字送入词语中,你还认识吗?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射日 值日 熔化 艰难 神箭手 裂开 乱窜 炎热 庄稼 滋润 繁茂 奔腾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解决了生字宝宝的问题,读起课文来就更轻松了。下面,让我们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汇报交流。

4、老师将学生的汇报进行组合:

课文主要讲了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导致人们无法生存。这时一位英雄出现了,他就是羿。羿力大无穷,一口气能射掉九个太阳,他帮助了人们。从此,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书写指导。

1、学生观察生字,想想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的。 2、学生交流汇报。

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1)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窄下宽。如:类、炎

(2)对比观察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如:值、艰、新,值和艰是左窄右宽,新是左宽右窄。指导学生艰字的笔顺。

(3)觉和害的书写,特别指导宝盖头。

(4)弓的笔顺以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4、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五、总结延伸:羿真是我们的大英雄,他是怎样射掉这九个太阳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吧!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所学生字。 3、书写本课要求书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东边、光明、值日、觉得、火球、沙石、作乱、人类、艰难、决心、苦难、苦海、炎热、害怕、从此、东方、西方、花草树木、重新、生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我们的大英雄——羿。 二、初读课文,用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说一说。

3、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1)美丽的世界 (2)太阳惹祸端 (3)羿射九太阳 (4)世上美名传 三、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这个美丽的世界。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这个美丽的世界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

2、请同学汇报。

(1)神话故事的开头一般都用“很久很久以前”。 (2)地点是在世界最东边的海上。

(3)太阳从东往西穿过天空。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哪个自然现象? (4)“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说说“轮换”......

的近义词,“光明”和“温暖”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轮换——轮流光明——光亮温暖——暖和 反义词:光明——黑暗温暖——寒冷 四、学习第二部分,了解太阳惹的祸。

1、就是这么美丽的世界,被那十个调皮的太阳给破坏了。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它们是怎样破坏的?他们破坏以后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请学生汇报交流。

(1)他们一齐跑出来,出现在天空中。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2)“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呢?它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也能照样子说一个这样的句子吗?试试吧!

(3)“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边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这里主要讲了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时,哪些物体的情况?你还能照样子列举一些吗?

4、就因为这十个顽皮的太阳,让这个美丽的世界面临着巨大的灾难,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对,非常艰难。请同学们说说“艰难”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哪一个?

五、学习第三部分,认识人类的大英雄——羿

1、正当人类处在水生火热的时候,人类的大英雄出现了,他就是羿。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大英雄吧!分小组学习第三部分,学习要求:

(1)羿为了射日,经历了哪些艰辛? (2)想象一下羿都吃了哪些苦,举例说明。 (3)羿是怎样射日的?圈出相关的词语。

(4)射下来的太阳是什么?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5)羿把所有的太阳都射下来了吗?如果没有,他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太阳都射下来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2、分小组完成学习任务。

3、小组的同学汇报交流:

(1)为了射日,羿翻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了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了东海边。

(2)他可能在山中遇到到蟒蛇、野兽,可能在过河的时候没有渡船…… (3)羿射日时: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体会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用动作表演。你也会说这样的句.子吗?

(4)“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一下子”说明太阳爆裂的速度快,“一团团火球”说明太阳的威力大,难怪让人类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5)我会照样子写词语“一团团”。

(6)“羿射了九个太阳后,炎热渐渐退去,最后剩下的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谁能读出害怕的语气?我会仿写词语“慌慌张张”。

(7)自从最后一个太阳躲进大海后,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了?

(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黑暗。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

(8)照样子写句子:没有了太阳…… 六、学习第四部分,世界重拾美丽。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只有一个太阳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

2、学生汇报。

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1) 我也会用“……渐渐……渐渐……”说话。

(2) “江河奔腾欢唱”是什么句子?你会说这样的句子吗? (3) “繁茂”的近义词。

(4) “勃勃生机”也可以是“生机勃勃”。你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彬彬有礼沾沾自喜生生不息津津有味)

七、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你眼中的羿是怎样的一位英雄? 2、根据提示和同学讲讲《羿射九日》的故事。 八、老师总结。 九、作业。

1、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2、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3、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片中的人物特点,会抓住它们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2、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3、初步进行连贯地说一段话的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动画片中的人物特点,会抓住它们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教学难点:初步进行连贯地说一段话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所熟悉的动画片。 1、学生自由说一说。 2、观看多媒体,了解动画片。

(1)聪明善良的阿凡提 (2)孙悟空 (3)聪明的一休 (4)名侦探柯南 (5)猫和老鼠 二、闯关大比拼。 1、第一关:比比谁厉害

请你根据一段文字的描述猜猜,这段文字讲的是哪个卡通人物? (1)猜一猜:他脸上有一块伤疤。

他每次被打飞的时候一定会说:“我一定会回来的!”(灰太狼) (2)猜一猜:他们在普通人眼中是高大的巨人,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他

们为了保护人类,经常和怪兽做斗争。(黑猫警长)

(3)猜一猜:他来自未来世界。

他总是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他的朋友解决各种困难。 (机器猫哆啦A梦)

(4)猜一猜:他是一个光头,却总戴着安全帽。他诡计多端,总想着发财。 (光头强)

(5)猜一猜:这个小男孩有两条很粗的眉毛。他喜欢模仿动感超人发射动感光波。(蜡笔小新)

2、第二关:猜猜他是谁?请同学们听动画片的相关歌曲,猜猜是出自哪部动画片?猜出来的同学请你大声的唱出来。(东方少年)

三、情景游戏

1、谁来演喜羊羊?谁来演灰太狼? 灰太狼:“我是灰太狼。我喜欢吃羊。” 喜洋洋:“我是喜洋洋,我非常聪明。”

灰太狼:“我看到前面有一只羊,我要去抓来吃掉。”

喜洋洋:“狼来了,我快躲到花丛里。再挖一个洞让狼掉进洞里。” 灰太狼:“啊!我一定会回来的。” 四、我来向大家推荐动画片。 1、小组内交流,交流内容: (1)你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是什么? (2)这部动画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认为这部动画片最精彩的部分是哪个片段? (4)在听时,要注意认真听,了解同学的想法。

(5)在自己介绍时,注意说话的语速,尽量让小组的同学听清楚。 2、小组的同学互相介绍,老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交流汇报:大家好,我是,我向大家推荐的动画片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在这部动画片里,最精彩的应该是。我的推荐完毕,感谢大家的认真倾听。

4、师生共同点评,看看谁介绍得最好。

(1)是否抓住了动画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通顺?

(3)推荐的语速怎样?同学们听得清吗? (4)声音是否宏亮?

五、老师总结:动画片主要是采用像喜洋洋、机器猫哆啦A梦这些动物和人物编成电视剧,主要是为小朋友们设计的。所以,它的内容浅显易懂,同学们要通过观看动画片,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

六、作业:向你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推荐一部动画片。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根据偏旁识字,同时积累“金、木、水、火、土”偏旁的生字,看看这些生字都与哪些事物有关。

2、了解六组近义词,并能运用。

3、会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当时的画面,从而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积累“礻、衤、冫、氵”偏旁的生字,并发现“礻”旁和“衤”旁的区别,以及“冫”和“氵”偏旁的区别。

5、积累古诗《舟夜书所见》,了解古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描绘透过诗句看到的美丽夜景。

6、像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能大方地说一说。

7、我爱阅读《李时珍》,体会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志愿和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通过理解、想象等体会他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识字加油站的内容,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 2、学生说说通过阅读,你有什么发现。

3、仔细观察这五组生字、新词,看看这些字词与生字的偏旁有什么关系。

4、小结:这些生字新词都与它们的偏旁有关。

5、根据生字的偏旁识字:钩 铲 梅 柿 源 涨 炬 灿 垮 坟 6、将这些生字的拼音宝宝去掉,你还认识吗?试试看。 7、同桌游戏:你指我认,我指你认。 8、我也会照这样写生字并组词。

钅——()()木——()() 氵——()()火——()() 土——()() 二、字词句运用。 1、认识六组近义词。 (1)出示这六组近义词。

忽然 突然 立刻 马上 瞬间 眨眼 逐渐 渐渐 慢慢 徐徐 慢吞吞 慢悠悠 (2)学生观察每一组近义词,说说是什么意思。 (3)选择其中一两个说句子。

如:吃过午饭,同学们都慢吞吞地往教室走,刚走到楼梯口时,上课铃声响了,大家立刻向教室飞奔而去。

(4)你也会说这样的词语吗?有哪些? 如:开心 高兴 漂亮 美丽 背地里 私底下 2、读词语,想画面

(1)出示句子: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2)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4)我也会说这样的句子。

A.小园中的花,无力地被打落,在细雨的空中盘旋着,轻轻的,如舞者的身......姿,飘零在一片淡绿色的泥地上。 ..

B.每当小鲤鱼吐出一串串的气泡的时候,垂柳就用柔细的枝条点在水面上,...让水面荡出一圈一圈延绵不断的涟漪。 ......

三、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

神祖礼福 冰冷冻凉 补袜衫补 海流洒滴 2、学生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1)他们每一组生字的偏旁都相同。 (2)每一组生字的意思都相近。

A.礻旁的字与神明或与神明有关的活动或心理有关。 B.衤旁的字一般都与衣服有关。 C.冫的字一般与冰或寒冷有关。 D.氵的字一般与水有关。

4、你还能补充出哪些这一类的生字? 礻衤 冫氵 二、日积月累。

1、出示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 2、自由读古诗,将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3、理解诗意。

(1) 齐读古诗,说一说怎样理解。(老师适当点拨、引导) 学生:“舟”是船的意思;“书“是”写、记的意思;“所见”是见到的东西。

学生: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2) 齐读第一句,说一说它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A.“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渔灯”是渔船上的灯火。“月黑见渔灯”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B.“孤光”是孤零零的灯光;“萤”是萤火虫的意思。“孤光一点萤”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也随着微波荡漾。

(3)微风吹来,河面由静变动,泛起层层细浪;那一点点光亮倒映在河里也随着闪动,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我们想像这个画面,会是多么美丽。

(4)学生汇报第二句诗的意思。

.A一阵微风吹来,河面上荡起层层波浪。 B.灯光的倒影也在闪动,仿佛化作了满河的星星。 (5)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师小结。

这首诗,第一句写漆黑的夜晚,孤灯闪烁,给人“静”的感觉;第二句是写一阵微风吹来,河面上荡起层层细浪,灯光的倒影也在闪动,给人由“静”变“动”的感觉;这种变化是在刹那间。说明作者观察景物很仔细,把他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5、听朗读,想象画面。

老师范读古诗,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然后想像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6、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写了夜间美妙的景象,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感。 7、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1)同桌对读。 (2)自由读。 (3)同桌处背诵。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介绍李时珍,板书课题。 2、学生谈自己对李时珍的了解。

3、教师小结:李时珍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编写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

二、走进《本草纲目》,初步感受“伟大”。

1、 抓住数量词,指导朗读,初步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 (1)课文是怎样介绍《本草纲目》?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数量词“一百多万”、“一千百种”,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

(3)师小结:两个数字,说明了《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因此,《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药物书。

2、通过和旧的药物书对比,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 (1)而当时旧的药物书却有„„

(2)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通过对比,体会《本草纲目》的完善,再次感受它的伟大。

(3)引导男女生对比读:总而言之,女生读——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可《本草纲目》却男生读——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百种药物。

(4)教师小结:《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这样一比较,我们不由感叹——《本草纲目》真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3、抓住“终于”,体会不易,感受伟大。

(1)引导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整整二十七年”、“终于”体会编写的不易。

(2)通过删词比较法进一步对比,感受艰辛,指导读出感受。 课件示句子: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

4、师生轮读五段,整体感受《本草纲目》这部书的伟大。 三、走进艰辛的准备过程,进一步感受伟大。

1、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概括李时珍做所做的准备工作:采药、尝药、访药。

2、学习采药片段,感受“不怕”。

(1) 默读“采药”片段,感受艰辛的付出。

(2)汇报交流,理解“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读出词语中饱含的艰辛:

A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山高路远”,感受采药中环境的艰险。看到“山高路远”这个词语,你的眼前仿佛浮现怎样的画面?预设生:山很高,高得插入云霄,路很远,远得看不到尽头。

B通过对“暑”字的学习,理解“严寒酷暑”,感受采药时气候的恶劣。 (3)教师指导个体读句子:严寒酷暑,山高路远,李时珍毫不退缩,读出他的坚定。

(4)想象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课件示句式: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的名山,进行语言训练。

(5)通过朗读,读出李时珍面对困难的坚定和不退缩。 3、体会尝药的危险和访药的艰苦。

(1)在尝药和访药的过程中,李时珍还不怕什么?指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归纳,完成题单。

(2)交流,走进内心,感受李时珍不畏艰辛。

课件出示: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不怕__________,许多药材都亲口品尝。他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

(3)个体说,引导学生个体读。 4、感受“不怕”背后的精神力量。

(1)教师小结:这就是李时珍,这几句话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词语,那就是——不怕。所有的不怕,正如李时珍曾所过的一句话(课件出示):“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2)向李时珍致敬。

四、师总结:同学们,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字字都凝聚着救死扶伤的信念,有一千百种药物,这部书是伟大的著作,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所以我们说——(生齐读)一本书是一种信念,一本书是一段人生,一本书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