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来源:化拓教育网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大孔小学 任课教孔令江 师 课题 单元 专题 课时 壮丽的祖国山河 2 精读课文 从第 1 课时到第 2 课时 课型 21、古诗两首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目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标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文重点 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 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 两首古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点 教学难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点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教学准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备 山的古诗。 预习提(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纲 一、导入新课 二次 1、(出示祖国风光图片) 备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或风光秀 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 下了千古佳句,唐朝大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写下了《望天门 山》这首诗。(板书课题) 2、分析题意 教 “望”是什么意思?作者看的什么? (出示天门山图片)教学 师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芜湖市北郊的长江两岸,过 在江西的叫西梁山,在江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程 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过渡句:当年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 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的乘舟顺江而下,途径天 门山时,年轻浪漫,一派天真的李白写下了这首诗。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书写 换一换:断—继 梦—楚 壮、状—妆 熟字加偏旁:女—妆 瓜—孤 凡—帆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三、精读古诗,读中感悟 1、读了诗句,发现了什么?诗中除了题目中有“望”字,诗句中有“望”字吗 ? 教师小结:全诗除了题目《望天门山》有望字,诗句中却没有一个望字,然而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每一句诗句中都隐含着“望”字,并且这个望字流露出了作者的“山水真情”,下面我们逐句分析一下。 2、分析第一句 出示课件,指读第一句。 (1)第一句作者望出了什么?(望到了天门山。天门山断开了。) (2)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被楚江冲开的。 楚江指现在的什么?( 长江) (3)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奔腾的长江水把天门山冲断了)。 长江水这么厉害,有这么大的本领,你从这厉害的水中看出了什么气势? 板书:望——波澜壮阔的气势 (4)指导朗读:谁能读一读这句,要读出长江水波澜壮阔的气势。 归纳:诗的第一句读后自然会映入这样的画面:浩荡的长江水,飞奔而下,把本来一个整体的天门山冲击成东西两座山。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望见长江水那波澜转过的气势,作者如何能诞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句呢。 3、出示课件,指读第二句。 (1)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么? 为什么会转变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气势吗? 小结: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后,突然转了个弯,向北飞奔而去,这里又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姿险峻,不是吗?高峻坚固的山峰岂能容忍江水的肆意横流,所以奔涌到天门山只能“至此回”了。不难看出这一句通过水势,写作者望出了天门效果检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测情况 教学反 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专题 河 课时 2 课精读课文 型 从第 1 课时到第 2 课时 21、古诗两首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目标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文重点 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 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 两首古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重点 教学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难点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教学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准备 的古诗。 预习(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提纲 一、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1、(出示祖国风光图片)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或风光 秀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 留下了千古佳句,唐朝大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写下了《望 天门山》这首诗。(板书课题) 2、分析题意 教 “望”是什么意思?作者看的什么? (出示天门山图片)教学 师介绍天门山: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芜湖市北郊的长江两过 岸,在江西的叫西梁山,在江东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程 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过渡句:当年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 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的乘舟顺江而下,途径天门山时,年轻浪漫,一派天真的李白写下了这首诗。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书写 换一换:断—继 梦—楚 壮、状—妆 熟字加偏旁:女—妆 瓜—孤 凡—帆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三、精读古诗,读中感悟 1、读了诗句,发现了什么?诗中除了题目中有“望”字,诗句中有“望”字吗 ? 教师小结:全诗除了题目《望天门山》有望字,诗句中却没有一个望字,然而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每一句诗句中都隐含着“望”字,并且这个望字流露出了作者的“山水真情”,下面我们逐句分析一下。 2、分析第一句 出示课件,指读第一句。 (1)第一句作者望出了什么?(望到了天门山。天门山断开了。) (2)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被楚江冲开的。 楚江指现在的什么?( 长江) (3)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奔腾的长江水把天门山冲断了)。 长江水这么厉害,有这么大的本领,你从这厉害的水中看出了什么气势? 板书:望——波澜壮阔的气势 (4)指导朗读:谁能读一读这句,要读出长江水波澜壮阔的气势。 归纳:诗的第一句读后自然会映入这样的画面:浩荡的长江水,飞奔而下,把本来一个整体的天门山冲击成东西两座山。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望见长江水那波澜转过的气势,作者如何能诞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句呢。 3、出示课件,指读第二句。 (1)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么? 为什么会转变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气势吗? (2)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突然转了弯,向北流去) 小结: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到天门山后,突然转了个弯,向北飞奔而去,这里又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姿险峻,不是吗?高峻坚固的山峰岂能容忍江水的肆意横流,所以奔涌到天门山只能“至此回”了。不难看出这一句通过水势,写作者望出了天门山的雄姿伟岸。 板书:雄姿伟岸的奇观 (3)谁能读一读这句?要读出天门山的雄伟。 过渡句:望尽两岸青山排闼,忘却夹江水势汹涌,此时此刻,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谁能有感情的读读最后两句诗。 4、分析三、四句。 (1)指读这两句。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喜悦) 为什么高兴? (2 ) 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诗人是站在小船上。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我们知道的。“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 (3)教师重点讲解“出”的用法。 (4)指导朗读:谁能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后两句,读出青山绿水的心情。 四、悟诗情 过渡句:青山、绿水、孤帆、红日,好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短短的几句诗,却表达了作者美丽的山水真情。(板书:美丽的山水真情) 1、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从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看出了什么? 2、 配乐朗读。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让我们跟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次感受这青山绿水带给我们的享受。 指导背诵。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我会写”中“断、楚、孤、帆”。 2、学生观察范字。 “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 “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的扁一些,下面不要丢掉横。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五、限时作业 1. 天门山的青山绿水,让诗人由衷的热爱,他写的《早发白帝城》和《望庐山瀑布》同样是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谁能有感情的背给大家听。 2. 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 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 1、望天门山 青山:中断、出 孤帆:日边来 2、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 水光、山色 淡妆 比西子 总相宜 浓抹 效果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检测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单元 专题 壮丽的祖国山河 课时 2 课精读课文 型 从第 3 课时到第 4 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1、会认“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目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课文重点 2——6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2 3 3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欣赏文中优美的语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 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教学1、生字词卡片、课件。 准备 2、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预习提纲 教 学 过 程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激趣导入 二次备课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 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书写 需要指导写的字是 对比记忆:篮—蓝 状—壮 料—科 懒—喇 练— 拣 加一加:皮—披 鱼—渔 同音字辨析:拣—捡 猜字谜:“找到各一半”(划)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读中悟情 1、想想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2、自主感悟。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A、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B、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 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A、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B、海水真美呀!说说瞃,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C、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探究二:(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 B、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C、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和海底,那么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又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同学比较感兴趣? 探究三:(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千奇百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探究四(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引导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三、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限时作业 1、展开想象,画一画西沙群岛的景物。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编写西沙群岛导游词。如: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 )。这里风景优美,海水( ),海底有( ),海滩上( )。西沙群岛的物产也很丰富,海里有( ),海岛上有( )。 效果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检测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

单位 单元 专题 壮丽的祖国山河 任课 课时 2 教师 课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课精读课文 型 从第 5 课时到第 6 课时 目标 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文重点 2——5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2---5 读说结合训练点 你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为什么? 教学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与丰富的物产。 重点 教学欣赏文中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难点 1、课件 教学2、生字卡片 准备 3、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教学挂图。 预习(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提纲 一、激趣导入 二次备课 同学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感受到祖国南 方的风光美如画。那祖国的北方怎么样呢?在祖国的东北有 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那 里可美了,像个大花园。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小 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读“什么的小兴安岭?”生读“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 3、这个“兴”字啊,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个“兴”字可学 以组什么词? 过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地程 图解说) 4、教师简介小兴安岭(课件出示)。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书写 需要指导写的字是 对比记忆:裳—赏 楼—缕 加一加:张—涨 当—挡 舌—刮 央—映 同偏旁的字:汇—浸 欣—软 猜字谜:一堵大围墙,墙外水汪汪,水从左边来,冲走右边墙。(汇)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即“春季”这段)。 (1)指名读这段话,其它学生边听边用“△”划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2)你认为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哪些句子写得很美?找出来读一读。假如学生找出以下的句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先让学生说说“抽出”的意思,然后换词,再体会用“抽出”一词的好处,最后熟读这句话。) 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箭队在前进。 (让学生说出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再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师:你是怎样理解“俯下”“欣赏”两词的?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让学生出来表演)]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画面。 (4)看录像:关于小兴安岭春季的录像。 (5)小结学习方法①读文段,找出描写的景物。 ②欣赏好词佳句。 ③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3、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试学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段,找出描写的景物。 (2)欣赏好词佳句:(提示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如“浸”“葱葱茏茏”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重点理解“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等词。 第三句:结合投影片理解。 (3)欣赏录像:(关于小兴安岭夏季的录像) 4、学生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按方法自学。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教师板书出秋、冬季作者描写的景物,让学生对照。 ②欣赏好词佳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a、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 b、说说词语的意思。 c、可以用什么词代替这个词? d、用这个词好在哪里? ③看录像:(关于小兴安岭秋冬季景色的录像)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刚才咱们共同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景,那么小兴安岭为什么是大花园,是宝库?(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的? 3、同学们,小兴安岭这么美,不如我们成立一家旅游公司,向中外游客介绍介绍它。(结合课件用自己的话介绍,教师先示范) 五、总结全文: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限时作业 1、认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小练笔: 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效果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检测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壮丽的祖国山河 任课 课时 1 教师 课题 24*、,璀璨的明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的,激发学生热目标 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重点 2——5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2——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教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的,激发学生热爱香重点 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的,激发学生热爱香难点 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搜集与有关的文字、图片。 教学准备 2、风光课件。 预习(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提纲 一、激趣导入 课略读课文 型 从第 7 课时到第 课时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 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 二、成果展示 1、展示读课文,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 三 、精读感悟,深入理解分段读课文 1、指名学生回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的? 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美丽夜景 2、课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的,你对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呢?你就美美地读哪一个段落。读出你的感受。 (1)品读第二自然段。 你对是万国市场感兴趣,能说说为什么吗?既然喜欢,那你就美美地读一读吧。还有谁喜欢这时候的,你和他的想法一样吗? (播放课件)体会物品的“琳琅满目”。 (2)品读第三自然段 你对的美食感兴趣,能说说为什么吗?请你读出你的感受。 有这些多的好吃的,老师也给大家找了许多的美食,请大家来饱饱眼福吧!(课件)如果你有机会去,千万不能错过那里的美食。 (3)品读第四自然段。 你对是个旅游胜地感兴趣,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那多有趣呀,想不想看看他们的表演?(播放多媒体) 你有什么要说的吗?这么好玩儿、精彩的表演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他真是旅游胜地呀!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 除了海洋公园,你们搜集到的资料,还有哪些是旅游的好去处?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我们来一起欣赏吧。 (4)品读第五自然段。 我对的“夜景”最感兴趣。 你们想不想看看的夜景呀?(播放多媒体) 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想读吗?美美地读出你的感受。 (5)教师总结:这篇课文作者从购物、美食、旅游向我们介绍了,我想,凡是去过的人,都会由衷地发出赞叹。(出示多媒体课件)齐读:,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四、合作交流 同学们课前一定收集了许多和有关的知识,现在四人小组合作,把你收集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 五、小结全文 最后,我们衷心祝愿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六、限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板书: ,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美丽夜景 效果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检测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壮丽的祖国山河 任课 课时 3 教师 课题 语文园地六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教学3、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感兴趣的地方,体现其吸引人之处。 2、读背、积累古诗句和三种类型的词语。 课文重点 感情朗读训练点 读说结合训练点 教学 重点 课精讲内容 型 从第 8 课时到第 10 课时 教学 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 教 学 过 程 1、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2、词语卡片。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二次备课 口语交际 风景优美的地方。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 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二、明确要求 1、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语言生动形象 2、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三、学生交流。 1、可以与自己同桌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2、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习作指导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二、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1、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2、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三、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三、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四、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风景类,物产类;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效果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检测情况 教学 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