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竹类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竹类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9卷第3期 江苏林业科技 V01.29 No.3 2002年6月 Journal ofJiangsu Forestry Science&Technology Jun.2O02 文章编号:100l一7380(2002)o3—0032—02 竹类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徐亚明 ,张 斌2,王 华 (1.东台市林场,江苏东台224200;2.东台市梁垛林业站,江苏东台224200; 3.东台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江苏东台224200) 摘要:简要介绍了东台沿海地区普遍发生的竹秆锈病、竹丛枝病、竹笋夜蛾等竹类病虫害的危害现状、识别特征、发 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关键词:竹秆锈病;竹丛枝病;竹笋夜蛾;识别;防治;东台市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B 东台市林场地处江苏东部沿海滩涂,早在20世 该病害多发生在长期失管,土壤瘠薄板结,丛生 纪60~70年代,就引种淡竹、刚竹等,并获得成功。 竹多,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老竹园中。一般发 目前该场有竹园266.67 hm2以上、竹种15个,投产 生在2年生竹上,当年生新竹少有发生。 竹园达200 hm2以上,年产经济效益50万元以上。 1.4防治方法 但在竹类的经营过程中,发现竹类的病虫发生比较 (1)对发病轻的竹林,应及早彻底砍除病竹。以 普遍,发生率一般达60%左右。由于每年都采取了 减少侵染来源、避免病害蔓延扩展。 得力的防治措施,故没有造成竹类病虫的大发生。 (2)在每年5,10月冬、夏孢子堆产生前,喷布氨 现将防治技术简单介绍如下: 基苯磺酸对水100~250倍液,每隔7 d 1次,连喷3 1 竹秆锈病 次。或者在冬、夏孢子堆产生期间,喷布0.5~1度 的石硫合剂数次,防治效果可达95%。 1.1危害现状 (3)JJIl强竹林肥水管理,及时合理砍伐老竹,清 竹秆被危害后,病部表层呈暗栗色,使竹材变 除丛生竹,保持良好的林内通风透光状况。 脆;发病重的竹子,尤其直径较小的竹株,会导致整 株枯死。发病严重的竹林,会使生长衰退,发笋减 2 竹丛枝病 少。目前年发生率平均在70%左右。 2.1危害现状 1.2识别特征 病竹生长衰弱,发笋减少,重病植株易枯死。严 竹秆锈病多发生在竹秆中、下部或基部,其病原 重发病时竹林常因此而衰败。目前,东台沿海地区 菌为皮下硬层锈菌[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Berk et 竹林发病率为30%~4o%。 Br.Magn]。在每年11月至翌年春天竹类病部产生 2.2识别特征 黄棕色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呈椭圆形或圆形,双细 竹丛枝病的病原为竹丛枝瘤座菌[Ba/ans/a take 胞,淡黄色或无色,厚0.5~1 inln,宽1~2 inln。多生 (Miyake)Hara]。于病枝梢端叶鞘内由菌丝和寄主组 于近竹节处,5月8日至6月10日在原产生冬孢子 织共同形成白色米粒状的假菌核,子座从其侧面生 堆处的外围产生夏孢子堆,常相互连接成长条状或 出有多个不规则互相连通的腔室,腔室内产生大量 片状,起初发生在角质层下,后突破角质层外露,浅 细长的分生孢子,病菌有性阶段,在白色米粒状假子 棕色,粉质毡状。冬、夏孢子堆脱落后,病部竹杆呈 座外方,产生一层垫状子座,两者相连处稍缢缩,子 暗栗色。 囊壳埋生于子座中。 1.3病害发展规律 2.3病害发展规律 收稿日期:2002-03-06 作者简介:徐亚明(1969一),男,江苏东台人,大专毕业,主要从事林业生产与开发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徐亚明等:竹类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33 该病发生后竹节间短,侧枝丛生成鸟巢状,或成 团下垂。在每年4—6月间,病枝梢端叶鞘内产生白 色米粒状物,竹丛枝病是局部发病到全株发病,以至 3.2.4成虫雌虫体长21 n'lm,翅展50 n'lm,雄虫体 长19.8 mm,翅43 n'lm。体灰褐色,触角丝状,灰黄 色,复眼黑褐色。前翅基部有一棕色斑,肾纹外上方 亦有一棕色斑。 3.3虫害发展规律 最后全株枯死。在老竹林及管理不善的竹林中发病 较重,在竹林郁闭度超O.9时,对发病有促进作用。 2.4防治方法 (1)应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扛土施肥,促进新 竹生长。 1 ft.发生1代,以卵越冬。在翌年3月上、中旬 幼虫孵化,此时竹笋尚未出土,幼虫立即取食林间杂 草。4月上中旬竹笋出土约10 em,幼虫从草中爬 出,蛀人笋内危害。幼虫先食笋梢,继而向下蛀食, 被害笋内节间充满粘液,受害竹笋大部分不能成竹。 幼虫在笋中18 25 d老熟,将笋咬成4—9 nllll的圆 孔爬出,入土2 4 em深作土室,结茧化蛹,蛹期20 30 d。成虫于6月上、中旬羽化,当日或隔日交尾 (2)按期砍伐老竹,及早砍除病竹。老、病竹应 连竹鞭挖除,造林时不要在有病竹林内挖取母竹。 3 竹笋夜蛾 3.1危害现状 竹笋夜蛾[D2泓vulgaris(Butler)]是江苏北部 产卵。成虫寿命3 8 d,平均5 d。成虫成条状产卵 于杂草正面两侧边缘,以后草枯叶卷,卵块即卷在其 沿海地区竹类的主要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 食害淡竹、刚竹等杂竹的竹笋,竹笋一旦被危害,重 者引起退笋,轻者虽能成竹,但易断头、烂梢,易遭风 折。目前每年的发生率在60%左右。 3.2识别特征 中。卵也有产在笋箨及竹枝托叶上的,每块有卵1 2粒至100粒以上不等。卵产出后,当年不再发 育,即以卵越冬。 3.4防治方法 3.2.1卵近圆形,长径0.79 n'lm,短径0.73 mm, (1)可分年在冬季埋青扛土,促使竹林丰产,同 表面有蜂窝状网纹。 3.2.2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6—50 ITln。体紫褐 色,头、前胸硬皮板、尾板均为橙黄色。背线、亚背线 白色,背线较细,亚背线宽,略有不明显的气门线。 腹足趾钩平行单序。 时可将杂草、笋箨上的夜蛾虫卵深埋致死,降低危 害,达到防治目的,这一措施可称为治虫之本。 (2)在每年4月底至5月初,喷布氧化乐果乳油 对水500~8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 (3)每公顷用4%的乙敌粉75—120 kg,利用早、 3.2.3蛹 长14 24 mm,初蛹绿色,后转为红褐 色,臀棘4根。 (上接第24页) 晚时间在竹林内均匀喷粉,效果也比较理想。 82.5%,B基质苗成活率达81.3%,C基质苗成活率达 95.8%。从统计结果看,C基质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 且生长健壮。因为C基质下面是带少量肥的土,上面 1/3是河沙,刚栽时苗根处在沙中,透气、透水性能好, 根部干湿程度较好掌握,因此苗易成活,当苗成活后, 根部开始生长时,正好到达土壤,适时接上肥力,所以 程中,以采用MS+BA1.50 2.00 mg/L+NAA 0.15 —0.20 mg/L培养基配比组合最好;在相同质量浓 度下,以NAA处理好于IBA处理,且NAA的适宜质 量浓度是叶片诱导植株再生的关键。 (2)对其他植物叶片组织培养,采用MS+BA 1.5~2.00 mg/L+NAA 0.15—0.20 mg/L培养基组 苗生长比较健壮。如果苗成活后仍处在沙中生长,外 部营养供给不及时,便会影响生长。从试验的情况看, C基质可以适用于其他试管苗。 合配比是否也适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发棣,李倩中,房伟民.两个非洲菊品种叶片的离体培养 [J].江苏林业科技,1998,25(增刊):174-176. 4 结论与讨论 (1)在利用重瓣大岩桐叶片诱导再生植株的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