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如何转化小学科学中的“学困生”

浅谈如何转化小学科学中的“学困生”

来源:化拓教育网


浅谈如何转化小学科学中的“学困生”

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然而,小学科学课所占课时不多,部分小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最终导致科学知识的匮乏。因此,如何使这部分学生发生转变,使他们真正地喜欢科学,笔者对所谓的相对学习成绩和能力欠佳的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访谈,总结了小学科学“学困生”产生的成因,探析了转化小学科学“学困生”的几点有效措施。

一、小学科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1.教材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原因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浅显易懂,教材编排得生动有趣,但其知识面相当广泛,更多地强调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而且书本知识描述比较简洁,学生仅仅自学很难找出知识点并理解记忆,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自然知而不会、会而不精、精而不能融会贯通。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因教学条件和时间的,不能很好地执行有针对性的探究方式,有时候还会由于教学进度等原因,让由学生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一下子过渡到以

知识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原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对“学困生”的问题作调查、分析,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困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当然不能排除属智力因素造成的那一部分)所形成的,主要表现为:由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使得其学习成绩低下;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树立好的自我形象;自我控制本领差;缺乏自信心、意志力;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困生”往往是家长平时给予关心较少的,或者是隔代“溺爱”教育出来的。他们缺乏与别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以至在探究活动中经常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斥,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而小学科学“学困生”的产生主要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兴趣和实践,因此,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转化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精研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有效地落实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内容比较专业且难懂,如果教师再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学生就更加难以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了。作为科学教师,应力求用形象、直观、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梳理出完整、易懂的知

识脉络,让学生能听得津津有味,理解起来明明白白。如在教学时使用游戏、猜谜语等方式导入课题;运用身边生活的例子、图片丰富教材;例子举一反三,知识点深入浅出等,不仅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而且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拉近他们与科学的距离。

⒉通过小组合作,让“学困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学困生”虽然平时在上课表现较差,但在小组交流中往往会畅所欲言。如在教学“给小车装上动力”时,为了使小车的性能更好,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希望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与讨论,能够得出更多的实验方案,再通过比较,得出实验的最佳方案。对于“学困生”来说,这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好机会,他们本身会因为自卑而不敢面对全班同学和老师发言,但在小组内,他们面对的是自己的伙伴,而且有很多“学困生”本身的动手能力比较好,因此交流起来更加放得开,敢于想象、敢于竞争。果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竟提出了多种改良小车性能的方案,有些还是平时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提出来的。这样的小组合作,取得了一个人人都能参与、都有收获的结果,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多给学生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科学探究学习的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而在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

展。在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应该学会关注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尤其对于“学困生” 来说,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当他们发言时,可表扬他们“想法很独特、有创意、设计有新意”等,即使他们回答不上来,也可以提示他们从哪方面去考虑。只要教师把握好分寸,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就可以使学生产生信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并自觉改进自己的不足,有效地促进其发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成为别人眼中的“学困生”,但这些绝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此时,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学工作者应该挺身而出,通过情感引入、教学优化、沟通互助等方法, 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使他们重拾信心。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豪贤路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