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
联合我厂夏天生产状况,为增强我厂安全管理,提升全厂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备雷电对我厂生产造成影响,特拟订防雷防静电基础知识教育的培训:
二、防雷基础知识培训
1、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直到
17 世纪中叶,美国
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实考证明了天电(雷电)与地电的同一性,并发明和使用了“避雷针” ,人们才逐渐对雷电有了理
性和科学的认识。地球上,任何时辰都会有约 2000 个地址出现雷暴,均匀每日要发生 800 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瞬时可开释出 55KW· h 以上能量。
据统计,全世界均匀每年因雷电灾祸造成的直接损
失超出 10 亿美元,死亡人数在
3 千人以上,这个数据的统
3000
计还不包含我国。 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有
人至 4000 人,财富损失在
50 亿到 100 亿元人民币。
2、当雷云形成后,在两种带不一样电荷的雷云中间的电
场达到必定强度后便会被击穿,形成云间放电。当带负电荷 的云层向下凑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觉出 正电荷,跟着电场的逐渐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
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两者相遇即形成云对地放电
。
2.1 雷击的三种形式 :
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 。
二是带电云层因为静电感觉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此后,强盛的脉冲电流对四周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觉发生高电压致使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觉雷” 。
三是“球形雷” ,在雷电屡次的雷雨天,有时会发现紫色、殷红色、灰红色、蓝色的“火球” 。
这些火球有时从天空下降,而后又在空中或沿地面水平
方向挪动,有时平移有时转动。这些“火球”一般直径为十
到几十厘米,也有直径超出一米的。
“火球”存在的时间从
几秒到几分钟,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居多。这类“火球”能 经过烟囱、开着的窗户、门和其余空隙进入室内,或许无声
地消逝,或许发出丝丝的声音,或许发生强烈的爆炸。这类
“火球”固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发生的次数也相当多。人
们常把它叫做“球形雷” 。
2.2 雷电危害方式:
( 1)直击雷危害
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人、和其余物体上,雷电
产生的高电压、 大电流、产生的电效应、 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使建(构)筑物焚烧、 爆炸、坍毁、崩毁,人体烧伤、 死亡。
物体烧毁、解体、爆炸。
(2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
雷电的二次危害作用就是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觉、静
电感觉、雷电波等,感觉产生的电压、电流所造成的危害。固然该幅值不如直击雷大,但也能造成很大危害。
当空间有带电的雷云时,雷云下的地面及建筑物等,都因为静电感觉的作用而带上相反的电荷。这类电荷受带电雷云所产生的电场所约束。当雷云对地放电或对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电荷在一瞬时消逝了,那么感觉出的这些被约束的电荷也就在一瞬时失掉了约束,在电势能的作用下,这些电荷将会产生大电流冲击,进而造成雷电危害。
雷电电流在闪电通道四周空间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就在邻近的各种金属导体上激发感觉电动势和感觉电流。这类作用随距落雷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较快,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现代防雷技术的特色:
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是电流源,
防雷的基本门路就是要供给一条雷电流(包含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径,而不可以让其随机性选择放电通道,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与变换。现代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
外面保护 --- 将绝大多数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
散;
内部保护 ----
堵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引
入的侵入波危害设施;
过电压保护----
限制被保护设施上雷电过电压幅
值。 这三道防线互相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行。
惯例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觉雷电和综合性防
雷电。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
避雷网。防感觉雷电的避雷装置主假如避雷器。对同一保护对象同时采纳多种避雷装置,称为综合性防雷电。避雷装置要按期进行检测,防备因导线的导电性差或接地不良起不到保护作用。
保护原理:当雷云放电凑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
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 指引雷电向避雷针 (线)放电,
再经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进而使被
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久实践证明的有效防直击雷的
方法。但是,过去一般以为用避雷针越高越好,这个看法是
错误的,避雷针越高, 一是简单引雷, 二是会出现绕击现象。
避雷针的高度应按滚球法进行计算。建筑物的全部外露金属
构件(管道) ,都应与防雷网(带,线)等电位连结。外面
防雷系统由接闪器(避雷针) 、引下线、接地地网等有机组
成。缺一不行。
4、雷电侵袭人体的形式
从雷电流进入人体的路径划分,主要有直击雷击、接触雷击、旁侧闪络和跨步电压四种。雷电侵袭人体部位不一样,窜入人体的电流强度不一样,受害程度也就不一样。
( 1)直接雷击,雷闪直接击中受害者。
( 2)接触雷击,雷击某一物体,而后代体某部分接触到被雷击的物体。
(3) 旁侧闪络,雷击受害人邻近的物体,该物体向它邻
近的人闪击放电。
(4) 跨步电压,雷电流流入大地时,人体前后两脚产
生的电位差。 雷电人身安全防备
5、雷电天气时不该在以下地方逗留:
1、小型无保护的建筑物、车库或车棚。
2、非金属顶或敞开式的各样车辆及船舶。
3、山顶、山脊或建筑物和修建物的顶部。
4、开旷的野外、各样泊车场、体育场。
5、游泳池、湖泊、海滨或孤立的树下。
6、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线、铁路轨道邻近。
电人身安全防备
雷击时,假如作业人员孤立地处于雷区并感觉头
发竖起时应立刻蹲下,向前曲折,双手抱膝。雷击时,应找寻有防雷保护的建筑物及修建物、大型金属框架的建筑物及修建物、有金属顶的各样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等地方遮蔽。
三、避雷针的检测
( 1)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按滚
球法进行确立。
( 2)接地电阻: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不该大于10Ω。 ( 3)断接卡:避雷针引下线一定设置断接卡,断接卡 距地面 0.3m 至 1.8m 之间。断接卡的接触电阻不该大于 0.03 断接卡一定用 2 个以上的 M10螺栓连结。断接卡应设于
雷
Ω。
明处,不得出现埋入水泥之中等现象。
( 4)引下线:引下线宜采纳圆钢或扁钢 , 圆钢直径不该小
于 8mm,扁钢截面不该小于 48mm2,其厚度不该小于 4mm。
( 5)独立避雷针与四周建筑物的距离: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距离,应切合以下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 3m。
培
训
人
员
签
名
备
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