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把生活经验与教学相结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数学教育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于个性,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索与合作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想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迈进小学校园不久,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在教学“比一比”这部分内容时,我根据教材提供的图画资源。设计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边听故事,边找一找图中的动物和物体,并将物体一一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自然地引出“多”、“少”、”同样多”的概念,学生易于掌握。之后,教师又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提供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会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和引导。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先摆一摆 ,说一说,想一想,再列出相应的算式,尝试自己得出的结果。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算得的。通过小组交流对同一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教师应予以充分肯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思考。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样设计教学,能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让学生乐学
1、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教学。
低年级学生活动性强,爱玩。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准备了许多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 圆
柱体和球的实物和一般模型。在组织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摆弄这些形状各异的实物。了解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体和球的特点,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整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为了都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媒体课件,效果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购物情景”,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带1元钱去买笔,售货员阿姨告诉他每只笔4角钱。问大头儿子最多能买几只笔 ?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出钱的用途,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四、巧设质疑鼓励想象 让学生乐问
质疑是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读书有疑,方始是学。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解决。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学生是否学会提出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数学新课程强调:要留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质疑。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质疑呢?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要注意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问题。第二,启发诱导学生质疑,第三,要使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给学生提供质疑的土壤。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有效的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