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
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与运用 (1)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2) ,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3)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 (4)小语读到“月下飞天镜”时,想起了《岳阳楼记》中对月影的相似描写: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在儋耳①书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②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注释】①儋耳:地名,今海南省儋县。①芥:指小草。
试卷第1页,共7页
2.三篇诗文的作者为同一人,应是北宋文学家 (人名)。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何时得出此岛耶( ) .(2)少焉水涸( )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
5.下列对【乙】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反衬作者因被贬谪而辗转难眠的抑郁心情。 B.“遂”隐含不假思索之意,表现文中两人志趣相投。 C.“亦”字表达了作者对“张怀民未寝”的惊讶之情。 D.“盖”字表明庭中所见皆是错觉,展现了惆怅之意。
6.【甲】词上片作者想象宫阙之景,流露出既“____”又“____”的矛盾心情;【丙】文开篇描绘天水之色,为的是 之情。 7.【甲】词中作者面对别离,用“ ”宽慰自己。【乙】文中作者用“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自嘲、自解。【丙】文中作者先想到,认识到每..个人都会面临困境;继而再用一个寓言故事进一步开导自己: (用自己的话概括)。从这组作品中,我们能读出作者 的性格,也能读懂他处世的智慧。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①“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错误、实现自我净化和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自省的力量,可以“立己”。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他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便互相庆贺。周处这才知道被乡邻憎恶,由此弃恶从善。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试卷第2页,共7页
③自省的力量,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④自省不是盲目地自责,而是往好的一面引导自己的思想言行:我的说法有没有对他人有益?我的做法是不是保护了环境、有益于社会?我的情绪是不是正面的,是不是有助于净化自己和他人的心灵空间?……我们自省的话语应当是积极的、愉快的、有建设性的。
⑤自省是反省自身,并非只能独自反省,静坐冥想。我们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寻求反,倾听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有助于多角度看待自己,发现自己认知上的盲点。我们也可以从文学、影视等作品中找寻灵感和启示,重新审视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⑥有人会说:“吾日三省吾身”,意味着总是在检查自己,那活得多累啊! ⑦其实,“日三省”并不是对数量的苛求,而是强调一种反省的意识和态度。“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思不足,补齐短板;但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疏于自省,以致危险接踵而至,因小失大。常常带着一种警觉去审视自己的念头和言行,方能对自己和世界保持清醒的认识,将许多灾祸扼杀在萌芽。
⑧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我们应焕发自省的力量,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不断完善自我,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8.阅读①—①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9.下列名言中不适合作为第①段论据的一项是( ) A.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试卷第3页,共7页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0.请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州奇石 蒙福森
①明朝成化十一年,陈文瑜调任龚州知县。他带着两名随从、一个书童,坐一叶扁舟,沿江南下。其时,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陈文瑜走出船舱,伫立船头,眺望两岸景色,杏花烟雨,桃红柳绿,他诗兴起,吟道“龚州平原小路斜,两岸村落百姓家。眼前分明桃源景,只欠溪流泛落花。”此时,江风吹拂,衣衫飘飘,龚州城遥遥在望。
②陈文瑜到任后,白天理政,晚上读书,转眼一月有余。一日,他独自微服外出,想看看龚州的士农工商、风土人情,了解一下民间疾苦,不知不觉走到了郊外江边。
③岸边,有人拿着铁铁钎在低头寻找着什么。再往前走,人越来越多,陈文瑜颇觉惊奇——此时正是农忙时节,该插秧种豆了。可他一路走来,发现不少农田抛荒,杂草丛生。有的田地即使有人耕种,也是妇孺老幼在忙活。青壮年男人去哪儿了?原来,他们都在这里。
④一问,原来他们在寻找奇石。 ⑤“奇石?什么奇石?”陈文瑜问。
⑥一个老人告诉他,几年前,韩雍率军路过此地,龚州知县向他进献了一块奇石。不久,朝廷的达官贵人盛传龚州产奇石,广西知府便每年向他们进献大量奇石。此后,龚州百姓再无宁日,被逼着没日没夜地寻找奇石。可是,哪有那么多奇石啊!送上去的石头,很少有遂知府大人心意的。如此,轻则责罚鞭打,重则坐牢杀头!
⑦陈文瑜倒吸一口冷气——怪不得龚州百业萧条,田地荒芜,民生困苦,原来如此啊!
⑧当得知陈文瑜就是新任知县后,他们纷纷跪倒,哭声遍野:“请大人救龚州百姓于水火!”
⑨陈文瑜眼含热泪,一一扶起他们,问:“近来可否找到了奇石?” ⑩“找到了一块,请大人过目。”
⑪陈文瑜掀开红布,但见此石通体雪白,晶莹透彻,如一幅画:白雪皑皑的原野,空旷无人。有一纹路,似一枝红梅,虬枝峥嵘,树影扶疏,几朵梅花在冰天雪地里尽情
试卷第4页,共7页
绽放,仿佛有一股淡淡的幽香扑鼻而来。它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一白一红,相得益彰。
“此石起名了吗?”陈文瑜问。“不如就叫‘踏雪寻梅’吧。” ⑫众人摇头。陈文瑜道:⑬那天晚上,陈文瑜的房间里一直亮着灯。他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⑭几日后,陈文瑜决定亲自将此石送至省城。
⑮他登船而去,孤帆一片,渐行渐远。此时,江风吹拂,衣衫飘飘,陈文瑜与龚州城遥遥相望。一叶轻舟去,人隔万重山,他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离开了到任仅仅月余的龚州。
⑯陈文瑜再也没有回来。
⑰此石送到京城后,辗转入了皇宫,嵌在御花园里。一日,皇上带众大臣观赏游玩,见石头上有蚂蚁在蠕动,近前一看,隐约聚成一行字:佞臣苛政,百姓遭殃;民间疾苦,谁人可知?
⑱这字,显然是有人用蜜糖写上去的。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彻查送石者。 “龚州地处蛮荒之地,⑲陈文瑜和广西知府被捕入狱,不久就被杀了头。朝廷诏令:少有教化;其地石质低劣,不许再入宫廷京畿重地,违者杀无赦!”
⑳龚州百姓如释重负,跪倒在江边,哭声震野。 11.龚州百姓遭遇何种困境?陈文瑜有何解决办法?请概括。
12.第⑳段中“哭声震野”运用了的 修辞手法,展现了龚州百姓因陈文瑜之死而 、为陈文瑜的壮举而 的心理。 1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物为题,贯穿全文,“奇”字进一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陈文瑜以“踏雪寻梅”命名奇石,“雪”“梅”具有象征意义。 C.第⑬段“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暗示了陈文瑜杀身成仁的结局。 D.第⑯段独句成段,起到强调的作用,凸显了陈文瑜的英雄形象。 14.第①段与第⑮段的划线句同中有异,请说说其妙处。
四、名著阅读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课代表小语计划在班级公众号上做一期主题名为“追求好标题”的推送,邀请你依据“好标题”的三个特点,以读过的名著为例,完成相关设计。
15.特征一:好的标题可以提示或涵盖文章的内容。请你速读《昆虫记》中以下几段描述,在目录中找到相应的标题。
试卷第5页,共7页
目录 红蚂蚁………………XX 蝉和蚂蚁的语言……XX 蝉初地洞……………XX 蝉的蜕变……………XX 蝉的歌唱……………XX 螳螂的捕食…………XX 螳螂的爱情…………XX 螳螂的巢……………XX 螳螂的歌声和交尾…XX 大孔雀蝶……………XX 小条纹蝶……………XX …… 片段一:虽然红蚂蚁和石蜂一样,也属于膜翅目昆虫,但它回家的办法却没有那么高明,这一点可以通过它只能顺着原路返回的事实得到证明。 标题:红蚂蚁 片段二:休息的时候,螳螂会把捕兽器折起来,举在胸前。于是,这虫子又成了一副祷告的模样。可一旦有猎物经过,祈祷的姿势立刻就不见了。 标题: 片段三:有时候,特别是在闷热的傍晚,它沉醉在阳光中,往往会缩短甚至取消歌声之间的停顿。弓弦拉出第一个音符的时间大约是早上七八点钟,此后乐队就一直要到夕阳的余晖散尽才停止演奏。 标题: 16.特征二:好的标题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请你结合主人公保尔的经历,阐释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涵。
17.特征三:好的标题常常还兼具独特的艺术效果。请阅读艾青创作的这首诗歌: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试卷第6页,共7页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请为诗歌选择最恰当的标题,并结合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说明理由。 我选( )
A.烟 B.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C.颤栗的灯光 D.最后的时间 理由:
五、作文
18.请以“眼泪知道”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试卷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