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Financial View| 金融视线

DOI:10.14097/j.cnki.5392/2019.20.060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士旗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中实验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8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近年来,我国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进行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农村金融服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在突出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入手,详细论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意在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2019)20-0110-02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农村作为改革开放的起点站,取得的成果与城市相比却不尽人意,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重视。“十三五”以来,我国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上取得了许多较大的成果,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美丽乡村”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为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吸引投资注入、辅助农村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止,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覆盖面已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全覆盖。虽然由于全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数量的不同,不同地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出现了较大差异,但不可否定的是我国在农村金融普及率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目的不断增加,既有利于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资金问题,又有利于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农村人民生活水平。

(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也实现了体系上的创新与完善。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种类逐渐增多,由单一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发展为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旧金融机构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地区的投资,从而带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和部分金融机构通过研究各个农村经济处理消费纠纷的途径。目前《电子商务法》的出台使行政监管部门处理和诉讼途径处理成为可能,而行业自律调解应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使微信支付赔偿条款有相应依据和标准。因《电子商务法》的出台时间较短,消费者对其了解少之又少,腾讯公司应发挥大公司的风度,所以腾讯公司所制定的赔偿条款应略微倾斜于保护消费者。微信支付还应加强与保险方面的合作,使用户在财产损失后,在无法申诉时得到一定弥补。还可加强对于监管技术方面的提高,捕捉到更多财产损失事件的优先证据帮助消费者进行申诉。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一)农村金融机构数目不断增加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其他对农村进行服务的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据库相结合,运用大数据,一旦在微信支付交易中出现不符合用户习惯的可疑行为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若出现大量巨额转账行为则应进行密码等几种身份验证,微信支付并发出相应风险提醒。微信支付系统应定期进行病毒检查并扫毒,加强对于相关程序、软件的测试来减少漏洞和风险,还可发展对于周围网络安全环境的检测。其二,加强隐私保护制度。在微信支付提取用户信息时应告知用户并取得用户同意;不可提取非必需信息并加以使用;在服务结束后亦不可继续提取信息;并且不可在使用过程中篡改伪造用户信息,泄露出售用户信息。

(二)完善相关法律的落实

行政监管部门加强对《电子商务法》在微信支付上落实力度的监管,加强对于电子商务各个方面的监管规范。完善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户因网络而产生财产损失时能够求助于法律,降低微信支付的风险。还应如《网络游戏服务合同》等做法,制定和完善关于互联网金融合同的拟订管理的法律法规,减少因合同不正规而产生的支付风险。腾讯公司应在微信支付各处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并依据其修改完善关于微信支付的各种协议条例。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微信支付的收益与风险展开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发展对策。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支付也将逐渐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因此,微信支付应当做到在提高收益的同时适当地规避风险,从而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服务。

(三)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微信支付用户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如有不常联系的好友提出转账请求,用户应查明是否为其本人操作,不可随意进行交易;若为近期有对话的好友,应看清用户名头像及聊天记录。用户应设置中等或高等难度微信及微信支付密码,以防被盗号,造成对他人和自己的财产损失。用户应当尽量避免扫描不知来历的二维码、避免随意添加不明来历的人为微信好友,尤其在遇到好友有大额转账请求时应当审慎对待,在语音或视频确认后再行抉择;不应当随意登录公众号进行交易,应认真甄别出真公众号,避免因公众号导致的财产损失。用户还应定期进行手机杀毒,不随意安装软件,以防使手机中毒信息泄露,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吴敬仪.微信支付现状及风险防范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7(31).

[2]郑爽,董锦.微信黄金红包风险分析及建议[J].中国信用卡, 2017(05).

[3]孙天一,郑秀枚,左岳.微信银行的风险分析与建议[J].财务与金融, 2015(05).

[4]童春英,曾海燕.微信银行业务模式、风险分析及建议[J].金融会计, 2014(08).

[5]徐昭.微信支付创新发展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及启示[J].浙江金融, 2014(06).

作者简介:

王馨慧,唐山市第一中学学生。

(四)制定有利于消费者的赔偿条款

行业自律组织调解、行政监管部门处理和诉讼途径处理是三种110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提供与其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形成了日渐多样而相互协调的服务网络,如农村贷款、联保贷款及农村联保贷款等新形式,适应了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断改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党和国家在农村经济上做出的努力越来越大。例如,针对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完善了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转;着眼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而带来的农村经济发展困难,中国人民银行对具体乡村具体项目进行重点资金援助,由点到面,援助领域持续扩大,对解决农村金融融资难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农村金融环境改善还表现在日益增加的农村贷款数量和日渐降低的农村金融机构违约率。农村金融服务环境的改善,使农民更有信心进行贷款,金融机构行为受到规范,维护了广大农村人民的利益,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在逐年递增。但是,数据背后是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大。然而,在农村地区,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仅有取款、存款的作用,不能为农村人口提供其他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因在农村经济条件差,无法获得更可观的经济收入,于是把农村的资金链延伸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渐渐收回对农村地区的借贷业务,造成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不足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农村金融服务种类单一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需要的金融业务已不仅仅是单一的信贷业务,而是扩大到保险、证券、期货等多样产品。在当下,许多农村金融机构仍局限于传统的存款、取款、信贷业务等原始的服务模式,并没有提供一些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无法应对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现实。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开创了对外贸易业务和电子商务服务,然而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没有这一类型的服务,直接造成了农村地区资金流动的断层,对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农村金融融资环境恶劣

一方面,因农村融资对象的特殊性,在农村地区的信贷风险大。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使得金融公司在农村投入的资金往往会得不到充足回报;另一方面,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意识不到长远的好处,无法尽到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一些低素质的农民在得到资金后,由于无法偿还等原因,不择手段地进行逃避,也导致了农村融资环境的混乱。此外,因农村金融服务的管理仍不够规范,一些人便利用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去钻空子,造成资金外流到城市等许多问题,加剧了农村融资的困难。造成农村金融机构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相关部门仍需要在维护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环境优良上作出努力。

(四)农村金融机构放贷信心不足

首先,因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而给金融公司造成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对农村地区的放贷信心降低。其次,农村地区的贷款多是关于农业的贷款,这一方面的贷款风险较大。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极大,如果遭遇自然灾害,极有可能造成农民无法偿还的情况,这让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人口的贷款往往得不到保障;而且,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农民不得以土地作为抵押物来进行交易,这就让农民缺少有效的抵押物。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融资,造成了其放贷信心不足。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对策

(一)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

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目前的情况,要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视线 | Financial View发展,必须要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在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前提下,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多种类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开创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为主导,小型信贷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一起发展,从而使农村金融机构的类型增加,进而增加金融机构的数量。另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的金融机构在农村落户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金融机构改革与农村环境改善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地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

(二)丰富农村金融服务种类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只提供存款、取款服务,农村多样化金融服务发展潜力巨大。首先,应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金融机构应面向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农村市场,根据农村人口的相关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对应地推出多样化的服务,才能既合理又有效地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发展。其次,农村金融机构还可与商业银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出多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最后,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现代科技,例如互联网、大数据,更进一步的丰富农村金融服务的种类。

(三)改善农村融资环境

我国农村地区融资环境的恶劣,一方面与尚未完善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与农村地区人口综合素质有关。所以,改善农村融资环境,不仅要相关部门完善农村地区法律法规,为农村金融快速发展提供可靠前提,还要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素质,克服因人口素质问题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解决农村地区人口素质问题,不仅要对农村人口进行科普宣传,使其意识到金融服务长远的好处,提高其诚信意识;还要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责任意识,避免资金不断流入城市地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良性发展。

(四)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扩大抵押物范围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对象多是收入具有不确定性的农民,这就使得在农村发放贷款的风险极大。要想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应该完善金融风险保障机制,降低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良影响;推动农村金融保险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解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此外,我国农民对于借贷缺少有效的抵押物。针对这一情况,有关机构可在一部分地区开展农村人口抵押物改革试点,逐步开放以房屋、田地、宅基地抵押试点,在改革的过程中要规避相关风险,切忌因过急过快而适得其反,引起混乱。

四、总结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变为稳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还面临着数量少、种类少、融资混乱、放贷少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金融进行规范;社会上可以开展农村地区科普宣传,提升农村地区人口素质;金融机构可以进行服务人员培训,借助互联网等手段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稳定运行,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尹晓梅.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 (06).

[2]高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对外经贸, 2013(3).[3]朱玲玲,胡日东.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金融, 2006(7).

[4]赵银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月刊, 2008(3).

[5]苗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7(7).

作者简介:

李士旗,河北省石家庄市正中实验中学学生。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