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 梁平法表示简单总结

来源:化拓教育网
梁平法表示简单总结

2008-12-09 20:00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5)L φ8@100/200 L表示螺旋箍筋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

B(bottom)表示梁底部钢筋或下部通长钢筋。 T(top)表示梁顶部钢筋或上部通长钢筋。

03G101-1图集学习心得 2009-10-31 12:18

1、平法注写有两种方式: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如下图: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原位标注优先于集中标注取值,不存在施工图标注矛盾的说法。

2、符号“/”的作用:

在梁截面尺寸中,用斜线标示不同高度,如悬臂梁变截面:b*h1/h2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不用间距和肢数区分

上下排纵筋分排,当梁上、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

6B25 4/2 表示上排纵筋为4B25,下排纵筋为2B25。 3、符号“+”的作用:

图集规定: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加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前面,加立筋写在加号后面: 2B25+2B25,前面为通长筋,后面为架立筋。 4、符号“;”的作用:

分隔上、下部纵筋,上部纵筋写前面,后面为下部纵筋。 5、G和N

都是腰筋配置符号,只是G表示构造腰筋,N表示抗扭腰筋。 Tag:101图集 钢筋 平法

梁:通长钢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数量<级别>

直径{[起始跨-终止跨]}„„}同直径多排输入格式: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数量/数量。起始跨0~100终止跨1~100。在钢筋信息中不超过两个/连接,用。连接隔开的信息中不超过两个+连接。

侧面纵筋:格式:{类型}数量<级别>直径{[起始跨-终止跨]}„„

类型G或N两个字符。在钢筋信息中不超过五个+,构造钢筋和搞扭钢筋可以同时输入,输入腰筋后拉筋数据栏是空则按03G101情况自动赋值处理。示例:G4A12[1-6]

箍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肢数}{/非加密间距<肢

数>}示例: A10@100(4)/200(2)加密区4肢箍,非加密区2

肢箍。

拉筋:格式:<级别>直径@加密间距{/非加密间距}排数按腰筋数量除以

2间距不输入则按2倍的相应位置的箍筋间距

支座负筋<左右>: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

级别>直径„}„}{-上排附筋长度值{/下排附筋长度值}}

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数量1/数量2{/数量3}„}

{-上排附筋长度值{/下排附筋长度值}}。示例:2B25+2B22或2B25 4/2

上部跨中钢筋:无架立钢筋的输入方法:格式1:数量<级别>直径{+数量

<级别>直径„}„}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数量1/数量2{/数量3}„}

有架立钢筋的输入方法: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

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

数量=数量1+数量2{+数量3}示例:4B25+ (2B12)或6B25

4/2+(2B12)

下部非贯通筋:下部无不伸入支座钢筋的输入方法:格式1:数量<级别>直

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数量1/数量2{/数量3}„}。下部有不伸入支座钢筋的输入方法:格式:数量<级别>直径

吊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

径„}„}

次梁加筋:格式1:数量。表示次梁两侧共增加的箍筋数量,箍筋信息和长

度与梁一致。格式2:数量<级别>直径{(支数)}按照两侧共增加钢筋信息,钢筋住处按输入标准,当支数没有输入时按梁支数处理

4、暗梁、连梁:

纵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数量<级别>直径„„}示例:4B25

箍筋:格式:{数量}<级别>直径@间距(肢数)数量不输入为0,按间距

计算,输入则按输入计算,如输入肢数,括号必输。示例:A@100(4)

拉筋:格式:{排数}<级别>直径@{加密间距}示例:2A@100或2A8 侧面纵筋:格式:<级别>直径@间距或<数量><级别><直径>示例:B12@200

侧面纵筋二级钢筋间距200,4B12表示侧面纵筋4根直径12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 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 W=0.00785×宽×厚

方钢 W=0.00785×边长2

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2 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 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 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34,带b的为2.65,带c的为2.26。 3、e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26,带b的为2.44,带c的为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钢筋(预算)的计算规则 2009-11-25 10:36 钢筋计算的规则

钢筋计算的规则如下: 编制预算时,钢筋工程量可暂按构件体积(或水平投影面积、外围面积、延长米)×钢筋含量;结算时按设计要求,无设计按下列规则计算。 (一)一般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构件、预制构件、加工厂预制构件、预应力构件、点焊网片等及不同规格分别按设计展开长度(展开长度、保护层、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乘理论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搭接长度按规范规定计算。当梁、板(包括整板基础)Φ8以上的通筋未设计搭接位置时,预算书暂按8m一个双面电焊接头考虑,结算时应按钢筋实际定尺长度调整搭接个数,搭接方式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 3、先张法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工程量应合并按设计长度计算,按预应力钢筋定额(梁、大型屋面板、F板执行Φ5外的定额,其余均执行Φ5内定额)执行。后张法预应力钢筋与非预应力钢筋分别计算,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区别不同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350mm,

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墩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墩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150mm,两端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300m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砼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350mm计算。 4、电渣压力焊、锥螺纹、套管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标底、标书中,底板、梁暂按8m长一个接头的50%计算;柱按自然层每根钢筋1个接头计算。结算时应按钢筋实际接头个数计算。

5、桩顶部破碎砼后主筋与底板钢筋焊接分别分为灌注桩、方桩(离心管桩按方桩)以桩的根数计算。每根桩端焊接钢筋根数不调整。

6、在加工厂制作的铁件(包括半成品铁件)、已弯曲成型钢筋的场外运输按吨计算。各种砌体内的钢筋加固分绑扎、不绑扎应分别按吨计算。

7、砼柱中埋设的钢柱,其制作、安装应按相应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定额执行。 8、基础中钢支架、预埋铁件的计算:

(1)基础中,多层钢筋的型钢支架、垫铁、撑筋、马凳等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合并用量计算,执行金属结构的钢托架制、安定额执行(并扣除定额中的油漆材料费58.18元/t)。现浇楼板中设置的撑筋按已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用量与现浇构件钢筋用量合并计算。

(2)预埋铁件、螺栓按设计图纸以吨计算,执行铁件制安定额。 (3)预制柱上钢牛腿按铁件以吨计算。

(二)钢筋保护层、锚固、搭接、直(弯)、弯钩、圆桩、柱螺旋箍筋及其它长度的计算:

1、受力钢筋砼保护层C最小厚度(以钢筋外边缘算起)应符合表1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2、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受拉纵向钢筋应符合表2的规定。 (1)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在中间层端节点内锚固长度,除符合表2的要求外,并应过节点中心线,当上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水平锚固长度不够时,应沿柱节点外边向下弯折,按图1的要求配置。

(2)下部纵向钢筋伸入支座或中间节点范围内的锚固长度(LS)可按下列规定取用: (a)当为简支梁、连续梁、次梁时,其伸入的锚固长度应符合:当Ⅰ级钢时≥15d,当Ⅱ级钢时≥12d。

(b)当为框架梁时,其伸入的锚固长度(La)不应小于表2规定的数值。 (3)框架顶层端节点内的钢筋配置,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图2的要求。 注:①当月牙纹钢筋直径d>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采用; ②当螺纹钢筋直径d≤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减少5d采用;

③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易受扰动时(如滑模施工),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④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3、钢筋的搭接接头,图纸无具体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

(1)采用搭接焊时,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d。 5、箍筋末端应作135°弯钩,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e,一般 不应小于箍筋直径

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当平直部分为5d时,箍筋长度L=(a-2c+2d)×2+(b-2c+2d)×2+14d; 当平直部分为10d时,箍筋长度L=(a-2c+2d)×2+(b-2c+2d)×2+24d。 6、弯起钢筋终弯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弯起钢筋斜长按表4系数计算。

7、箍筋、板筋排列根数=,但在加密区的根数按设计另增。

上式中L=柱、梁、板净长。柱梁净长计算方法同砼,其中柱不扣板厚。板净长指主(次)梁与主(次)梁之间的净长。计算中有小数时,向上舍入(如:4.1取5)。

8、圆桩、柱螺旋箍筋长度计算:

上式中:D=圆桩、柱直径、C=主筋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h=箍筋间距、n=箍筋道数=桩、桩中箍筋配置长度÷h+1

9、其它:有设计者按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按下列规定计算:

(1)柱底插筋 (2)斜筋挑钩 问 马凳如何分布?

答 马凳的费用含在技术措施费中,不再另付,如D6可能1米1个,如D25可能4米1 个。

问 抽出的墙特别少?

答 标高按米输入了,应改为毫米。 问 钢筋表格表头不打印? 答 取消表头阴影。

问 录入数据时,往往有砼标号一列,是否必须填写?

答 输入砼标号是为了取布筋的锚固或搭接倍数,而一般结构图总说明给定相应构件的锚固或搭接倍数,所以一般直接在“描述计算”选项卡中,“图标库公共变量”中填写。

问 楼板钢筋量是必须板底筋与负筋分开提取吗?

答 在新版钢筋软件中,我们向广大用户推荐使用一些常用图标,都在图标中有所说明。如板中,我们推荐用户使用“07 板底筋”、“08 板负筋及分布筋”,是需要主、负筋分别提取的。如果使用其它图标也可不必如此。

问 某种原因,手工计算出部分钢筋量,如何较快地录入到本软件以便于汇总或打印?

答 新增节点,须打开“单筋”图标库,选择(双击)相应的单筋图标,记录对应图标号(4位数字),在“录入数据”中表格中,钢筋编号处填写图标号,在A、B、C、D...列输入相应尺寸,如此输入手工计算的全部配筋后,提取即可。 问 我在使用贵软件时有2点怀疑:一是软件所提取量是否准确;二是是否有必要应用软件,也即应用软件的好处有那么大吗?请明白地解释,谢谢。 答 手工的速度与误差是众所周知的,尤其在汇总时更是重复性的作业,且易错。而软件的汇总快捷自不必说,手工的误差部分几乎不存在,因为量是完全按规则公式计算出的(如果欲做手工调整也可)。至于准确性,在使用软件时便可感受到,只要用户做到不少填写或填错数据,是完全准确的。 ?

问 我是钢筋软件的老用户,旧版软件较熟悉,不知如何快速学会新版软件呢? 答 新版软件改动应该说是很大,但在图标的录入这一关键环节,却保留了原先

的特点,不同与需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是:

(1)新建一工程后,在左侧有级联关系的项目索引,如富景花园,下分一号楼、二号楼、游泳池等,其中一号楼又细分有底板、楼板、墙、柱、梁等,而其中楼板再细分有一层楼板,标准层2-9层楼板等;

(2)具体钢筋图标的不同请参见“图标说明”选项卡;

(3)录入数据后仍需提取(双对号);

(4)表格中第一列“特项”,输入的“*”间为一个构件;

(5)在左侧项目分支中,点击相应的项在右侧则有相应的钢筋数量。如点击“一层楼板”,则汇总出一层的楼板量;若点击“一号楼”,则为一号楼各构件的汇总量,这时可打印相应的钢筋预算报表等。

钢筋计算规则 二 一、 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

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 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第二节 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 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 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中间层 无变截面 中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节 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 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2、箍筋

第三章 柱

KZ钢筋的构造连接

第一章 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 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第三节 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第四章 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 、分布筋 、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五章 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梁中出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理?

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不同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而后面的次梁宽度按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

(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软件是如何处理的? 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当前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两侧的钢筋相同,则通过;不同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通过,不同则锚固。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通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

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处理的? 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情况分为两种:

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长度为15d+高差。

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不同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我们如何处理柱纵筋? 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发生变化,柱纵筋的处理分两种情况: 1、若柱纵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

2、若柱纵筋采用绑扎搭接,例如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1、现浇混凝土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

(1)混凝土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图示尺寸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不扣除

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及墙、板中0.3平方米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2)基础

①箱式满堂基础应分别按满堂基础、柱、墙、梁、板有关规定计算,套相应定

额项目。

②设备基础除块体以外,其他类型设备基础分别按基础、梁、柱、板、墙等有

关规定计算,套相应的定额项目。

③杯形基础套用独立柱基定额项目,杯口外壁高度大于杯口外长边的杯形基础,

套高杯口基础定额项目。

(3)、柱

①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的上表面之

间的高度计算。

②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

计算。

③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④构造柱按全高计算,与砖墙嵌接部分的体积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⑤依附于柱上的牛腿,并入柱身体积内计算。

(4)、梁:按图示断面尺寸乘梁长以立方米计算,梁长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②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③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④圈梁、过梁应分别计算,过梁长度按图示尺寸,图纸无明确表示时,按门窗

洞口外围宽度共加500MM计算。

⑤现浇挑梁,悬挑部分按单梁计算:嵌入墙身部分按圈梁计算。

(5)、板:按图示面积乘以板厚以立方米计算,其中:

①有梁板包括主、次梁及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②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

③平板按板实体体积计算。

④现浇挑檐天沟与板(包括屋面板、楼板)连接时,以外墙为分界线,与圈梁

(包括其他梁)连接时,以梁外边线为分界线。墙边线以外或梁外边线以外为挑檐

天沟。

⑤各类板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与圈、过梁连接时,外墙算至梁

内侧;内墙按板计算,圈、过梁算至板下。

⑥预制板补缝宽度在60MM以上时,按现浇平板计算;60MM以下时,已在接头灌

缝中考虑了灌缝砂浆,不再列项计算。

(6)、墙:按图示中心线长度乘以墙高及厚度以立方米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

及0.3平方米以外孔洞的体积,单面墙垛及突出部分并入墙体积计算。双面墙垛(

含墙内部分)按柱计算。

墙高的确定:

①墙与梁平行重叠,墙与梁合并计算。

②墙与板相交,墙高算至板底面。

(7)、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及楼梯的连接梁,按水平投影面

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2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另增加。楼梯与楼板连

接时,楼梯算至楼梯梁外侧面。无梁者,算至最上一级踏步30cm处。圆形楼梯按悬

挑楼梯段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包括中心柱)。

(8)、阳台、雨篷、悬挑板,按伸出外墙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伸出外墙的牛

腿不另计算。带翻边的雨篷按展开面积并入雨篷面积计算。相邻的墙内梁按圈(过)

梁计算。

(9)、栏杆、栏板以长度(包括伸入墙内的长度)乘断面积按立方米计算。

(10)、台阶(含侧边)按图示尺寸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11)、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现浇接头,按设计规定的断面和长度以立方

米计算。

2、预制混凝土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

(1)、混凝土工程量均按图示尺寸以立方米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铁件、后张

法预应力钢筋的灌孔及板内小于0.3平方米孔洞所占体积。

(2)、预制桩按桩全长(不扣桩尖虚体积)乘以桩断面以立方米计算;预制桩尖

按实体积计算。

(3)、混凝土与钢杆件组合的构件,混凝土部分按构件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钢

构件按金属结构相应定额计算。 二、钢筋

钢筋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构件、预制构件、预应力构件钢筋,不同钢种和规格,

按展开长度乘以单位理论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按规定搭接长度计算;自

然接头损耗及下料损耗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得另计。钢筋的电渣压力焊、

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

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350MM,

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镦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

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墩头插片,另一端采用绑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

150MM,两端均采用绑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300M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混凝土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350MM计算。

(5)、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埋铁件、固定预埋螺栓、铁件的支架,固定双层钢筋的

铁马凳、垫铁件、预制柱上的钢牛腿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吨计算,套用铁

件安装项目。混凝土中的钢筋支架及撑筋,并入钢筋中计算。\"铁件制作\"的工料

消耗量已包括在铁件安装中,不得重复计算。

(6)、砌体内钢筋加固分为需要绑孔和不需要绑扎两种。分别按钢筋重量计算,

绑扎铁丝的重量不计。 3、构筑物模板

(1)、烟囱

①砖基础以下的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大底板,按钢筋混凝土基础相应定额执行。

②钢筋混凝土烟囱基础包括基础底板和筒座,筒座以上为筒身。

③烟囱的钢筋混凝土集灰斗(包括隔墙、水平隔墙、柱、梁等),应按现浇钢

筋混凝土分部相应项目计算。

④架空烟道按现浇构件模板相应定额计算。

(2)、普通水塔

①基础

a.钢筋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素混凝土烟囱基础,按现浇混凝土模板相应定额

执行。

b.基础、水箱、塔身的模板,均按混凝土接触面积计算。

c.钢筋混凝土筒式塔身以筒座上表面或基础底板上表面为分界线,柱式塔身以

柱脚与基础底板或梁交界处为分界线,与基础底板相连接的梁模板并入基础内计算。

②筒身

a.筒身与槽底的分界以与槽底相连接的圈梁底为界。圈梁底以上为槽底,以下

筒身。

b.依附于筒身的过梁、雨篷、挑檐等的模板工程量并入筒身工程量计算。柱式

塔身不分柱、梁,亦不分直柱、斜柱,均合并计算。

③塔顶及槽底

a.钢筋混凝土塔顶及槽底的工程量合并计算,塔顶包括顶板和圈梁,槽底包括

底板、挑出斜和圈梁。

b.槽底不分平底、拱底,塔顶不分锥形、球形,均执行本定额。

④水箱内外墙

a.与塔顶、槽底(或斜壁)相连的圈梁之间的直壁为水箱内、外壁,保温水槽

外保护外壁,直接承受水侧压力之水槽壁为内壁。非保温水塔之槽壁按内壁定额计 算。

b.水箱内、外壁均按模板接触面积计算,依附于外壁的柱、梁等并入外壁的模

板工程量计算。

(3)、倒锥壳水塔

①基础按水塔基础的规定计算,其筒身、水箱按混凝土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②水箱提升按不同容积和不同的提升高度分别套用定额,以\"座\"计算。

(4)、贮水(油)池

①贮水(油)池按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②池底不分平底及锥底,池壁下部的扩大部分应包括在池底内。

③锥形底应计算至壁基梁底面,无壁基梁时算至锥形底坡的上口。

④壁基梁的高度应为梁底至池壁下部的底面。

⑤无梁池盖柱的柱高,应油池底上表面算至柱帽下表面(包括柱座在内)。

⑥无梁盖包括与池壁相连的扩大部分处的阴角,肋形盖包括主、次梁及盖部分

的模板面积,球形盖底自池壁顶面以上,包括边、侧梁模板在内的面积。

⑦水槽系指池壁上的环形溢水槽及纵、横U形水槽,但不包括水槽相连接的矩

形梁,其矩形梁的模板另按现浇部分的矩形梁定额执行。

(5)、贮仓

①矩形仓

矩形仓分立壁和斜壁(漏斗),按其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积计算。立壁和斜壁

按相互交点的水平线为分界线,壁上圈梁并入斜壁工程量内。其基础、支承漏半的

柱和柱间的连系梁分别按现浇分部模板的相应定额执行。

②圆形仓

a.圆筒仓分底板、顶板、仓壁三部分,底、顶板按模板接触面积计算,仓壁模

板按混凝土体积计算,圆筒仓如由柱支撑,其柱与基础的模板(包括上、下柱头)

按现浇构件相应定额执行。

b.仓顶板的梁与仓顶板合并按仓顶板定额执行。圆仓基础若为板式应按现浇满

堂基础定额执行。

c.仓壁高度应自仓壁表面至仓顶板面的高度。

(6)、筒仓

适用于高度在30米以下,壁厚不变、上下断面一致,采用钢滑模施工工艺的圆

形贮仓,如水泥库、粮食库等。

(7)、支架与地沟

①预制支架,包括支呆各组成部分,如框架型及A字型,支架应浆柱、梁合并,

按混凝土体积计算。

②支架基础应按现浇部分的相应定额计算。

③地沟可套用暖气电缆沟定额,适用于矩形(封闭式)、槽形(开口式)、阶

梯形(变截面式)的地沟。底、壁、顶合并计算工程量,均按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

积计算。

④沟壁与底的划分,以底板上表面为界:沟壁与顶的划分,以顶板下表面为界。

⑤肋形顶板的梁模板并入梁顶板内计算,顶板若为预制,按预制模板定额执行。 一、模板

1、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

(1)、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均应区别模板的不

同材质按混凝土与模板接触的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2)、现浇混凝土柱、板、墙的支模高度(即室外地坪至板底或板面至板底之间

的高度)和梁的支模高度(即室外地坪至梁底面或梁面至梁底之间的高度)以3.6米

为准,超过3.6米的部分,另接超过部分每增高1M增加支撑工程量。不足0.5M时不计,

超过0.5M按1M计算。

增加的支撑工程量=超过3.6米的体积×相应定额子目的含模量

(3)、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上单孔面积在0.3M2以内的孔洞,不予扣除,洞侧

壁模板亦不增加,但突出墙、板面的模板内、外侧壁应相应增加;单孔面积在0.3M2

以上时,空洞应予扣除,洞侧壁模板面积并入墙、板模板工程量之内计算。

(4)、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分别按梁、板、枉、墙有关规定计算,墙上单面附墙

柱,并入墙内工程量计算;双面附墙柱,按柱工程量计算。

(5)、杯形基础杯口高度大于杯口长边时,套高杯基础定额项目。

(6)、柱与梁、柱与墙、梁与梁等连接的重叠部分以及伸入墙内的梁头板头部分,

均不计算模板面稷。预制混凝土板间或边上补现浇板缝宽度在60MM以上时,模板按

平板定额计算。宽度在60MM以内时不计。

(7)、构造柱外露面均应按图示外露部分计算模板面积。留马牙槎的按最宽面计

算模板宽度。构造柱与墙接触部分不计算模板面积。

(8)、现浇钢筋混凝土悬挑板、雨篷、阳台,按图示外挑部分尺寸的水平投影面

积计算。挑出墙外的牛腿梁及板边模板不另计算。封口梁及翻边,按混凝土与模板

接触面积并入阳台、雨篷内计算。

雨篷挑出超过1.5米或柱式雨篷的模板,按相应的有梁板和柱计算。

(9)、现浇钢筋混土楼梯,以图示露明面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

小于200毫米楼梯井所占面积。楼梯的踏步、平台梁等侧面模板,不另计算。楼梯侧

梁的模板套单梁定额。

(10)、混凝土台阶不包括侧墙,按图示台阶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台阶端

头及两侧不另计模板面积。侧墙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套圈梁定额。

(11)、现浇钢筋混凝土小型池、槽按构件外形体积计算,池槽内、外侧及底部

的模板不另计算。

(12)、设备基础螺栓套留孔分别不同深度以\"个\"计算。

(13)、现浇栏板按单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工程量,预制栏板按体积计算工程量,

组装式栏杆按预制小型构件及现浇扶手计算规则计算,斜形栏板、栏杆长度,若图纸

无规定时,按其水平长度乘系数1.15计算。

(14)、屋顶钢筋混凝土水箱按其组成部分,分别套用混凝土贮水池相应项目。

(15)、砖墙上的压顶摸板套用现浇扶手摸板项目且乘以系数0.8。

2、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按以下规定计算:

(1)、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除另有规定者外,均按混凝土实体积以

立方米计算。混凝土地模已包括在定额中,不另计算。空腹构件应扣除空腹体积。

(2)、预制桩的体积,按设计全长乘以桩的截面积计算(不扣桩尖虚体积)。但

预制桩尖应接实体积计算。

(3)、小型池槽按外形体积以立方米计算。

(4)、漏空花格窗、花格芯,按外围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