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关文静
来源:《学园》2014年第33期
【摘;;要】在大学生个体性日益复杂、社会价值观日趋多样的当今社会,榜样教育依然具有其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优势。关于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效用弱化的问题,应尽量从其自身的内在机制加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赋予榜样教育法新的内涵和施展空间。 【关键词】榜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43-01
榜样教育功能多样,成功的榜样教育能够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故而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基本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学生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日益复杂多元,传统的榜样教育必须要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步伐,深入挖掘自身的时代性和创造性。
一;注重榜样类型选择的生活化和多元化
榜样教育法要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解决榜样选择问题,而榜样筛选中最突出的问题则是榜样挑选时的去生活化,所选择和树立的榜样大多过于完美、不切实际、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人感觉只能仰望、无法跟随。太过被拔高的榜样不但不能受到大学生的钦佩,反而容易引发年轻人的反感,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此外,榜样筛选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过于单一。大学生的生长环境、生活背景和个人经历不同,在此期间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一样。这使得单一的榜样选择无法满足不同学生对榜样的真实需求,从而降低了榜样教育法在学生整体中的影响力,不利于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对此,高校在将榜样教育法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时,必须要注意榜样选择时的生活化和多元化,科学树立起多类型的榜样。在榜样的塑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赋予榜样时代色彩和人文色彩,促使榜样达成开放与多样、情感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让他们能自主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切勿将榜样摆上神坛,要引导大学生们以平凡的视角看到榜样身上的平凡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转变和行为热情。 二;加强榜样选拔的规范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榜样选拔机制不够规范、缺乏民主性和群众基础,对榜样的发掘、培养和保护意识不够强。对此,高校方面应当遵循自上而下和上下联通的榜样选拔原则,在充分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和各类可行性途径的情况下引导大学生自主发现、推荐和评定理想的榜样,通过院校、团组织和党组织实现榜样在全校范围内的宣传推广。在榜样的选拔过程中,要注意整个流程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多样性,要严格执行先下层选拔后上层选拔的步骤,充分发挥出各相关部门在这项工作中的统筹协调功能,注重不同选拔层次榜样筛选标准的修订与校正。
此外,高校内的相关榜样实践活动必须实现常态化,避免临时起意或单纯地为了完成上级指令而组织榜样实践活动。榜样教育的落实需要高校内部各机构部门的有机合作,遵循尊重大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高校在将榜样教育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端正态度,不要将榜样教育实践看成是一种功利化的学生道德教育突击。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以科学的价值观和正面的激励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榜样,促使他们将对榜样的认知转化为提升自己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动力。
三;突出榜样推广的科学化
有了好的榜样,还需要得力的宣传推广才能将榜样的精神传递到大学生中。科学的方法对于榜样事迹、榜样精神的深入传播至关重要。当下,不少高校对于榜样的推广太过随意、流于形式,既缺少既定的推广目标和推广规范,也没有稳定合理的长效工作机制。虽然榜样宣传的方式很多,展览会、主题班会、报告会等各种途径都不罕见,但往往收效甚微,且普遍表现出功利性和突击性。同时,大多数榜样事迹都是借助简单的、说教式的口头表达来传达,对榜样精神的挖掘和体悟不够深刻。相关的推广活动也是时而密集时而不见踪影,不能体现出其长效性,难以获得大学生的认可。
要改善这种情况,高校首先要端正对榜样推广活动的态度。在采用传统方法的同时还要科学地利用新的媒介资源,注意榜样推广活动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当下,微博、QQ、微信在大学生中都有着非常好的用户基础,对它们的合理运用显然有利于大学生们深入地了解榜样事迹和榜样精神,并进一步促进榜样推广活动的常态化与持久化。在开展榜样宣传推广活动中,一定要秉承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活动原则,用客观、真实、饱满而生动的宣传活动将榜样的力量深深植根在大学生心中。
榜样教育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明显的成效和产生深刻的影响。要在新时期延续这种成效和影响,就必须使榜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其与学生现实观念的对接与平衡。同时,要注意榜样的教育形式、榜样选拔和推广机制的深入创新。唯有如此,榜样教育法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发挥出切实的效果。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庞远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