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习传统文化 提升人文素养

来源:化拓教育网
对州 神州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付金花 中共河南省荥阳市委党校4501 00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 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一个社会是否文 明进步,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思想 道德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 出发,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部署,并强调这是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人文素养是道德的底蕴和依托,一个 人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更易盛开道 德之花。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在这方面给我们提 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道德要求,也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观乎天文 一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 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 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 三、用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既包括对传统文化本身的认 识和态度,也包括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软实力对民族复兴、现 代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态度。在当今 时代,怎样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至少应具有以下几种态度。 礼敬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敬畏历史、敬畏人民、 敬畏人生”不仅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也是中国人应有的态 度。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在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历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释作: 练出的中国文化,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体现、求索的结果,如 “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人文原来是指人的各种传 此灿烂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我们炎黄子孙敬畏;站在空 统属性。 间的角度审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枝,毫不逊色,值得 何谓“人文素养”?综观文献资料,归结起来,人文素养是 我们炎黄子孙自豪;站在信息时代审视,象征中国文化基础的 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其内涵 中文汉字也完全适应时代的大潮,无须我们炎黄子孙自卑。 十分丰富,可分为三个层次: 学习传统文化,修炼个人品格。余秋雨先生说过:“文化是 基本层——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 历史对后人的一种设计,了解这种设计,就是激活我们的记 求,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珍惜生命,有同情心、羞耻感、 忆,认识我们自己。”因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哪怕是其中的 责任感;有一定的逻辑性、个人见解和自制力,做事较认真,思 支一脉,对于每一个华夏子孙来说,即使不治国平天下,也 维清楚,言行基本得体。 对修身、齐家大有裨益。 发展层——理性。有理性思考和好奇心,关爱生命和自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 然,目标明确,积极乐观、崇尚仁善、乐于助人;重视德性修养,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当今社会正处 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自制力;思维清 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大交流、大交锋的时代,与印度和阿拉伯 晰,做事认真,见解独到,言行得体。 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标志如传统服饰等已丧失。因 高境界层——超越性。拥有丰富的心智生活,关注人的心 此,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而优秀传统文化是 灵与渴望,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完美;有高度的责任心, 中国最重要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自觉践行社会的核心价值,意志坚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宽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我们的祖先曾以自己创造 、一容大度,对古典文化能够“守经答变,返本开新”;思维敏捷、深 刻,善于创新,言行优雅。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 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 是“人文精神”。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 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 人本身的关怀。 二、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伦理、道家生命哲学和释家宗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精华,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完整体系。中国传统文 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精髓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 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 这种人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 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 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 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 某种一致性。 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 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 之谓美”,并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 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 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 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 的物质文明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也曾以自己高尚 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传统文化强 调“仁者爱人”精神的涵育,有利于培养爱人民、爱人类的全球 观念;传统文化重视修身立德、诚信笃志的修养文化,是今天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道德素养的必由之路;传统文化重 视推己及人道德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运用,有利于社会公德的 培养;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行为的训练,强调学会做人,是 培养遵纪守法公民的基础。总之,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对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乃至全世界、全人类都是大有裨 益的。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质向世人展 示了无限风采,也成就了无数英雄志士,充分发掘和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以一种文化 的自觉唤起精神的觉醒,从而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以全民更 高的人文素养推动思想道德的提高,在使中华传统文化获得 新的生机的同时,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为社会和谐奠 基。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国传统文化丛书》; [3】《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钱穆,见刘梦溪主 编《中国文化))1991年第4期。 作者简介:付金花,女,1982年出生,中共荥阳市委党校 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