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说课稿
李 新 署
一、课标要求: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二、教材分析:
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物系统命名的基础,也是本节教材学习的核心内容。
教材中结合上一节有关同分异构体的相关内容对烷烃的命名原则加以说明,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物命名的重要性,同时巩固对有机物结构特点的认识。但教材中所举例子稍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烷烃系统命名的规则。所以要根据命名的几个主要步骤(选主链、编位号、写名称)适当增加相应的例子,以使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熟悉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对新知识点进行升华和提高,同时为迁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的系统命名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必修II的学习中,对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有机物的习惯命名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生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兴趣,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初步掌握了探究合作式学习的基本方法。
3.学生对稍复杂的碳链的空间结构不清楚,可能有一些错误认识。
四、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教学中采用 “完成导学──讨论交流——分组展示”教学方法。通过给出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动手、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习题部分耗时较多,所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练习,上课时侧重于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部分。在本课中教师充当指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通过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升自主学习的质量。
五、教学过程简述
1、各小组讨论交流课前完成的导学案。
2、分小组展示各小组成果。
3.、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相关规律。
4、学生抢答10个检测题。
六、板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习惯命名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系统命名法
1、选母体——最长原则
2、编序号——最近、最简、最小原则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合并;线逗分清,位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