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氓(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氓(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来源:化拓教育网
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复习巩固《诗经》相关常识,积累相关文言字词,背诵默写诗歌。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本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男女主人公形象,明确女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提炼诗歌的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体会学习比兴手法的运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诗歌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结合现实,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本事爱情悲剧的根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学习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分析鉴赏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情境导入

回顾过往,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大家印象深刻的有哪些?

《红楼梦》中各具特色的金陵十二钗,《祝福》中被封建制度毒害的祥林嫂,《荷花淀》中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农村妇女们,《玩偶之家》中毅然出走勇敢面对未知生活的娜娜。 不同时代的女性面对各自的生活都有不同的境遇和自己的处理方式。今天,我们将进入几千年前,去看看那个时代的一个女性。她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她将如何面对呢?下面,我们走进《氓》,我看看她的生活。

任务一:诵读诗文。

1、自由朗诵,勾出不会读的生字词。 2、听名家朗诵,给生字词注音。

氓:méng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载:zài 于:xū 说:tuō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裳:cháng 罔:wǎng 靡:mǐ 夙:sù 咥:xì 隰:xí 泮:pàn 悼:dào 偕:xié 3、自由朗诵,要求诵读流利,读准字音。 任务二:理解诗文内容。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诗文。(要求:圈出关键词句单独解释;不懂的当堂提问,做好笔记)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氓(méng):《说文》“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2)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 (3)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4)“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匪:通“非”,不是,读为“fěi”。

(5)即:就。

(6)谋:商量。古音咪(mī)。 (7)淇(qí):卫国河名。今河南淇河。

(8)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丘:古读如“欺”。

(9)愆(qiān):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10)将(qiāng):愿,请。

翻译: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1)无:通“毋”,不要。 (12)乘:登上。

(13)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壁。垝,倒塌。垣,墙壁。

(14)复关:①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 ②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15)涕:眼泪。

(16)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17)载(zaì):动词词头,无义。

(18)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19)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 (20)咎(jiù):不吉利,灾祸。 (21)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22)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翻译: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3)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24)于嗟鸠兮:于,通“吁”(xū)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25)耽(dān):迷恋,沉溺,贪乐太甚。 (26)说(tuō):通“脱”,解脱。

翻译: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7)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陨(yǔn):坠落,掉下。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黄:变黄。

(28)徂(cú):往;徂尔:嫁到你家。 (29)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30)汤(sh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31)渐(jiān):浸湿。

(32)帷(wéi)裳(cháng):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 (33)爽:差错。

(34)贰:“貣(tè)”的误字。“貣”就是“忒”,和“爽”同义。这里指爱情不专一。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35)罔:无,没有。(36)极:标准,准则。

(37)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翻译: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⑤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8)靡(mǐ)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室劳:家务劳动。靡:无。 (39)“夙兴”二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夙(sù):早。兴:起来。

(40)言既遂矣:“言”字为语助词,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经实现。

(41)咥(xì):笑的样子。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 (42)静言思之: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言:音节助词,无实义。 (43)躬自悼矣:自身独自伤心。躬,自身;悼,伤心。

翻译: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

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4)“及尔”二句: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45)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46)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而自己愁思无尽。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47)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 (48)宴:快乐。

(49)晏晏(yàn):欢乐,和悦的样子。 (50)旦旦:诚恳的样子。

(51)不思其反: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反:即“返”字。

(52)反是不思:违反这些。是,指示代词,指代誓言。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

(53)已:了结,终止。

(54)(焉哉(古读如兹zī):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末句等于说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罢!

翻译: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2、概括每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节: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节: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节: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节:控诉男子移情别恋 第五节: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第六节: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课堂知识总结:

1、生字词读音。 2、翻译诗歌。 3、能概括诗歌内容。

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给自己学习打分,若有不懂问题,请在课下向老师提问。

课后作业。 1、读书语音打卡。 2、完成配套练习一。

第二课时 探究人物形象,体会诗歌主旨

情境导入

昨天同学们读了这首《氓》,发出了自己的感叹,有同学说这男人不顾家庭,为人太“渣”;有同学说,这女人很贤惠遇到这样的一个男人,太悲催了。

今天,我们需要用理性的态度,来探究两人的人物形象,以及这个爱情悲剧背后的原因。 任务一:探究人物形象

1、理清思路,探究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阶段 婚前 人物 卫女 依据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婚后 卫女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勤劳辛苦,任劳任怨 忠厚和善 形象特点 纯真、热情 渴望得到爱情 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清醒、刚烈 氓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多变,对爱情不专一,粗暴

2、千年前的文字,留给我们最鲜活的印象是书中的卫国女子。对于她的行为,古往今来评价不一,请看看下列三种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朱熹: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2)钱钟书: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观其事,诚足齿冷。

(3)鲍鹏山: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参考:(示例一)支持鲍鹏山的观点。她追求爱情,单纯执着;她不辞辛苦,不因为家境贫寒而抱怨;她被抛弃,直截了当地说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样觉醒、刚烈的话,颇有点现代女性的人格特点。

(示例二)支持钱钟书的观点。她对待爱情婚姻太草率了。一开始被男子的花言巧语欺骗,又不走婚姻程序,不顾家人的反对,最终遭遇失败的婚姻,咎由自取。

(示例三)支持朱熹的观点。朱熹是站在封建理学的基础上说的,有他的时代局限性。

任务二:探究归纳诗歌的主旨

1、结合背景以及课文内容,谈谈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背景链接〗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春秋初期,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当时恋爱与婚姻很自由,青年男女间的交往也没有很大的。这在郑国、卫国一带尤为突出。青年男女常以诗互通衷曲,因而在这一地域产生了大量的恋歌。《氓》中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结合,基本上是双方自主自愿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但在当时的社会关系中,男子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支配权,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妻子

受压迫、受奴役甚至被丈夫任意遗弃的现象很普遍。

参考:

①男子变心: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②违背世俗:子无良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③年老色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④社会原因:故事发生在男权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使得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

2、结合诗歌内容、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填空:

《氓》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婚姻破裂的经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课堂知识总结:

1、归纳人物形象:卫女和氓的形象特点。方法:依据诗文细节,逐点归纳。 2、对人物形象有自己的看法。方法:依据文本,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 3、探究主旨。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切入。 归纳主旨的格式。

请大家回顾本节课内容,给自己打分。

第三课时 鉴赏写作手法,探寻《诗经》之美

情境导入

大家还记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那相思的苦乐吗?还记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吗?还记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那保家卫国的决心吗?

《诗经》作为我国的诗歌源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句,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美的享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学习《诗经》的艺术手法,领略《诗经》之美。

任务一: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

识记相关内容,划线部分能填空。

1. 作者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民间歌谣,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共105 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文体知识《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诗经》中的“国风”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多为各地民间歌谣。“国风”反映了当时劳动的生活,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中的“国风”有周南、召南、邺风、鄜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幽风,共15国风。其中,“周南”“召南”“豳”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

其主要内容有:(1)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兵役、劳役的痛苦与反感。如《魏风·伐檀》揭示社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对不劳而获者的质疑和;《魏风·硕鼠》反映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王风·君子于役》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达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

(2)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茉莒》是妇女们三三两两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的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

治方面的。“颂”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赞美统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任务二:赏析诗歌的写法

1、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说说它们的好处。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

(1)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确信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2)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到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2、拓展迁移,赏析下列诗歌的“比兴”手法。 (1)赏析《关雎》中的比兴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篇开头即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既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供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第二、三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作者皆以采荇菜起兴,\"流\"、\"采\"、\"芼\"几个动词的变换,生动地描绘了采摘荇菜的动作,又话意双关地写出男子求娶女子的热烈而急切的心情。

\"参差荇菜\"的三次复唱,语气回旋跌宕,起到充分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2)《锦瑟》中有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兴手法?分小组讨论,并呈现结果。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以锦瑟起兴,追忆华年。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课堂知识

1、《诗经》的文学常识,能否识记。 2、什么是比兴手法?

3、比兴手法如何鉴赏?方法:找到诗歌中的比兴手法,从内容上表现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上去赏析。

回顾课堂内容,给自己的学习效果打分。

【随堂检测】

1.下列对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一节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第三节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用比兴的手法,引出后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