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23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2020年的春天有点晦暗。春节期间,虽然依旧春联灼灼,烟花璀璨,但是春天的脸颊,被一张张口罩.i幕悄然拉开。包裹得严严实实。一场战疫的wé日本第一次捐赠援助物资时,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令无数人感动。一位耄耋老人坚毅而睿智的眼神,像燎原的烈火,燃放出逆行者的胆略,激起中国人不屈.n了整个世界。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中国疫情得到了控制。②为了避免的斗志。正是这种精神,震hà

疫情不发生反弹,我们所有人依然不能松懈。

在全民战疫的时期,不和谐的现象偶有发生。夏夏在马路上遇到一位路人不戴口罩,夏夏提醒他戴口罩,他却说:“戴不戴口罩是我的自由,再说你们都戴了,我就不用戴了。”夏夏巧妙地应对说:“ ”。路人听后笑了笑,拿出口罩戴上了。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副临写。

(2)给加点字注音:晦 燎 i幕 震hàn (3)看拼音写汉字:wé

(4)语段中画线处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中国疫情得到了控制。 ②为了避免疫情不发生反弹,我们所有人依然不能松懈。

(5)巧妙应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针对路人的言论,请你帮助夏夏做出应对。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爱莲说》等。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 《安塞腰鼓》为了展现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之美,极力铺陈,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令人仿佛置身于沸腾的群舞中。

D. 《社戏》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回忆了作者童年到乡下外祖母家看社戏的经历。 3.分门别类辑诗文。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

恰当的评点。 专题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评点 水声泠泠,心中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乐水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君子好逑 (1)隔篁竹,闻水声,_____。 乐。 (2)气蒸云梦泽,_______。 《关雎》 爱情 《子衿》 (4)_______,悠悠我思。 (5)友谊不受空间阻隔的名送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句:______,_______。

。烟波浩渺,水天合一。 [甲]_______ 睹物思人。 积极乐观!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二.(47分)

战“疫”期间,一些暖心的古诗文名句,载着满满的祝福和问候,既给疫区的人们带去了人间真情,也让我们感受了传统文化之美。我们也来感受一下下面的古诗文之美吧! (一)古诗阅读(4分)

4.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沚。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蒹葭》全诗三章,开头都采用①____起兴。在形式上,本诗采用②____ 的形式,每章只换几个字,造成③______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④_____心情。

(二)古文阅读(1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今年以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②道涂,毙踣③沟壑。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

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今瑞

雪频降,来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伏乞特敕京兆府,征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名下者,咸停征,容至来年蚕桑,庶得少有存立。

〖注〗①京畿(jī):都城及其周边一带②馁(něi):饥饿。③踣(bó):仆倒。④敕(chì):诏书。 5. 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屋舍俨然(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寒馁道涂( ) (4)咸停征 (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

8. 从甲乙两文来看,陶渊明和韩愈对待现实社会态度与行为有什么异同?

。。(节选自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删改)

(三)(11分)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

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9. 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表现了小伙伴的纯真、友好和对“我”的恭敬。 B.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从视觉角度写出“我”离开赵庄时依依不舍。 C. “我”觉得社戏趣味十足,但小伙伴们觉得不好玩,熬不住了,所以没看完社戏就返航了。 D. 选文将角色的表演与孩子的心理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看社戏过程写得妙趣横生。 10.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11. 夏夏同学读了选段后,觉得那晚的社戏并不好看,上文中通过哪些侧面描写(小伙伴的反应)表现社戏不好看的?但文章结尾说“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请根据《社戏》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四)(19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外文名称为2019-nCoV,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常为多形性,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感染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该病毒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侵袭患者腑脏。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病毒潜伏期最短有1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材料二】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湖北出现医用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短缺。全国人民也自发进行捐助。

微信捐款流程(①→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2.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未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病毒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4天。 B.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C. 直接传播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D.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湖北医用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依然充足。 13. 请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给2019-nCoV病毒下定义,不超过50字。 ...14. 材料一画线句中的加点字“一般”有何表达效果?

15. 疫情爆发后,武汉成为重灾区。张阿姨想为武汉捐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不知道捐款途径。请你根据材料三微信捐款流程图,告诉张阿姨捐款方法。

张阿姨,你先打开微信,点击上方的搜索栏,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疫情期间,全民戴口罩。很多人戴的是右边的这种一次性医用口罩,但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正确佩戴。请你根据下边的示意图,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一次性医用口罩区分上下和正反的方法,以及佩戴方法。

三.(30分)

17.《傅雷家书》中,傅雷于1961年6月27日给儿媳弥拉的信中告诫傅聪夫妇:“最好随时记得这一点,设法使两人都能自律,都能容忍包涵。在家中维持有条理的常规,使一切井井有条,你们还年轻,这些事很难,付诸实行并坚持下去,可是养成良好习惯,加强意志力永远是件好事,久而久之,会受益无穷。”阅读这段文字,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答案与解析

一.(23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2020年的春天有点晦暗。春节期间,虽然依旧春联灼灼,烟花璀璨,但是春天的脸颊,被一张张口罩.i幕悄然拉开。包裹得严严实实。一场战疫的wé日本第一次捐赠援助物资时,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令无数人感动。一位耄耋老人坚毅而睿智的眼神,像燎原的烈火,燃放出逆行者的胆略,激起中国人不屈.n了整个世界。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中国疫情得到了控制。②为了避免的斗志。正是这种精神,震hà

疫情不发生反弹,我们所有人依然不能松懈。

在全民战疫的时期,不和谐的现象偶有发生。夏夏在马路上遇到一位路人不戴口罩,夏夏提醒他戴口罩,他却说:“戴不戴口罩是我的自由,再说你们都戴了,我就不用戴了。”夏夏巧妙地应对说:“ ”。路人听后笑了笑,拿出口罩戴上了。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副临写。

(2)给加点字注音:晦 燎 i幕 震hàn (3)看拼音写汉字:wé

(4)语段中画线处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①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中国疫情得到了控制。 ②为了避免疫情不发生反弹,我们所有人依然不能松懈。

(5)巧妙应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针对路人的言论,请你帮助夏夏做出应对。 【答案】(1)书写正确,整洁,工整即可。 liáo (2)huì(3)帷 撼

(4)①删去“通过”或“使”;②删去“避免”或“不”。

(5)示例:你好,你有不戴口罩的自由,但没有妨碍别人健康的自由啊!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不戴口罩,那不是人人都有风险了吗? 【解析】

【详解】(1)汉字书写,首先要保证书写的正确,然后力求书写的美观。第一幅字写作“山川异域”,注意“域”字的写法。第二幅字写作“风月同天”。

(2)“晦”读作“huìo”,意为:延烧。 ”,意为:昏暗不明。“燎”读作“liá

(3)“wéi”写作“帷”,帷幕: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hàn”写作“撼”,震撼: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摇动人的心灵。 (4) ①既有“通过”,又有“使”,导致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去掉任意一个即可。 ②否定词使用不当,把“不发生”改为“发生”或删去“避免”即可。

(5)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是问候语“你好”,然后围绕着“不能妨碍他人戴口罩的自由”和“不戴口罩会增加传染的风险”来表述理由。语意清晰,语气委婉即可。 2.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爱莲说》等。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 《安塞腰鼓》为了展现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之美,极力铺陈,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令人仿佛置身于沸腾的群舞中。

D. 《社戏》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小说,回忆了作者童年到乡下外祖母家看社戏的经历。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爱莲说》是北宋学者周敦颐的作品; B.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

D.《社戏》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 故选C。

3.分门别类辑诗文。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 专题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评点 水声泠泠,心中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乐水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2)气蒸云梦泽,_______。 相》 爱情 《关雎》 (3)______,君子好逑。 一。 [甲]_______ 烟波浩渺,水天合(1)隔篁竹,闻水声,_____。 乐。 的《子衿》 (4)_______,悠悠我思。 (5)友谊不受空间阻隔的名睹物思人。 送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句:______,_______。

积极乐观! (1). (1)如鸣珮环 (2). (2)波撼岳阳城 (3). (3)窈窕淑女 (4). (4)青青子佩 (5). (5)【答案】

海内存知己, (6). 天涯若比邻 (7). [甲]爱情的美好/追求爱情/双声叠韵/音韵和谐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珮、撼、窈窕。甲:这两句诗从内容上表现了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歌颂了美好的爱情。从内容上来看,“窈窕”为叠韵词,音韵和谐,增加了文字的美感,所以此处可填“爱情的美好、追求爱情、双声叠韵、音韵和谐”等。

二.(47分)

战“疫”期间,一些暖心的古诗文名句,载着满满的祝福和问候,既给疫区的人们带去了人间真情,也让我们感受了传统文化之美。我们也来感受一下下面的古诗文之美吧! (一)古诗阅读(4分)

4.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沚。

(选自《诗经·国风·秦风》)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蒹葭》全诗三章,开头都采用①____起兴。在形式上,本诗采用②____ 的形式,每章只换几个字,造成③______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④_____心情。

【答案】 (1). (1)蒹葭 (2). (2)重章叠句 (3). (3)回环往复 (4). (4)怅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根据每一章首句“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可知开头都用蒹葭起兴。每小章只是换了几个字,其余都相同,这是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诗人对心上人苦苦追求,上下求索,而心上人行踪却变幻不定,自己求而不得,所以本诗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因为求而不得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二)古文阅读(13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今年以来,京畿①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涂,毙踣沟壑。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

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今瑞

雪频降,来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伏乞特敕京兆府,征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名下者,咸停征,容至来年蚕桑,庶得少有存立。

〖注〗①京畿(jī):都城及其周边一带②馁(něi):饥饿。③踣(bó):仆倒。④敕(chì):诏书。 5. 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断两处) 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屋舍俨然(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寒馁道涂( ) (4)咸停征 (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

。(节选自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删改)

8. 从甲乙两文来看,陶渊明和韩愈对待现实社会的态度与行为有什么异同? 【答案】5. 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

6. (1). (1)整齐的样子 (2). (2)类 (3). (3)同“途”/道路/路 (4). (4)全/都 7.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与狗叫的声音。 (2)如今瑞雪连续降下,明年一定是丰年。

8. 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认识到社会黑暗。异:陶渊明把理想寄托在想象上/归隐/逃避/消极;韩愈采取积极行动去改变现实。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秋天又遇到了早霜冻,地里的收成,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没有,故断句为: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房屋非常整齐。俨然,整齐的样子。

(2)句意为: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属,类。 (3)句意为:大街上满处都是饥饿寒冷的人。涂,同“途”,道路。路。 (4)句意为:全部停止征收。咸,全、都。 【7题详解】

【来年,第二年。必,一定。 【8题详解】 【点睛】译文: 受到逼迫压榨。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2) 频,频繁。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中陶渊明有感于社会的黑暗,对社会不满,于是假托一个理想社会表现自己的政治追求。乙文中韩愈因为天灾频繁,“寒馁道涂,毙踣沟壑”,各级官史却催征赋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他同样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于是上书皇帝,希冀当政者能体察民情,解民疾苦。两人不同的是陶渊明并没有想法改变现实,而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一个不存在的理由社会上,体现了他归隐逃避的避世思想,有一定消极成分。韩愈则积极行动,向皇帝进言,希望能改变现实。

甲:桃林在溪水发源地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渔人)便舍弃(他的)船,从洞口进入。起初十分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事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乙:今年以来,京师周边各县,夏天碰到了大旱灾,秋天又遇到了早霜冻,地里的收成,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听到有人扔掉孩子赶走妻子,就为了能吃上一口饭;拆掉房子砍伐树木,来凑够纳税的钱,大街上满处都是饥饿寒冷的人,许多人饿死在了路边的沟里。有钱人家有能力都已经纳了税,而穷苦人只能

我私下认为皇上您爱惜自己的百姓,就像爱护婴儿一样,就连有人犯法应该被处死,您还饶恕了他,更何

况这些无辜的百姓,您如果知道了他们的处境怎么可能不去救助他们呢?如今瑞雪连续降下,明年一定是丰年,如果急于逼迫百姓强征赋税不但不能多收税,还会伤害到百姓的积极性,而缓征赋税就会给百姓留下余地因而能维持国家的长远利益。我万分恳请陛下您能颁下告示给京兆府,今年应征钱粮赋税而没有征收的,前去征收但还没有缴纳的,今年全部停止征收,等到明年蚕丝、麦子收获以后,老百姓收获完毕还有节余的时候再征收。

(三)(11分)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9. 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表现了小伙伴的纯真、友好和对“我”的恭敬。 B.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从视觉角度写出“我”离开赵庄时依依不舍。 C. “我”觉得社戏趣味十足,但小伙伴们觉得不好玩,熬不住了,所以没看完社戏就返航了。 D. 选文将角色的表演与孩子的心理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看社戏过程写得妙趣横生。 10.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11. 夏夏同学读了选段后,觉得那晚的社戏并不好看,上文中通过哪些侧面描写(小伙伴的反应)表现社戏不好看的?但文章结尾说“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请根据《社戏》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9. D 10. 对看戏很有兴趣,但在夜间容易犯困,所以台上戏子的形象变得模糊/这里真切地描写出了儿童看戏的精神状态/富有童趣。

11. 侧面描写:小伙伴“打呵欠”“扫兴”“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等。

对好戏的理解:平桥村①美丽的风光(自然环境好)。②自由的空气/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人与人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社会环境好)。③有一群聪明能干的小伙伴。④距离产生美(这是童年美好的回忆)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对‘我’的恭敬”有误,小伙伴们并没有长幼尊卑之分,只是出于对我的友好和照顾; B.这句话是从听觉角度来表现我离开赵庄时的不舍;

C.根据“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可知我们都觉得社戏无趣之极;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小伙伴们怀着满腔热情去看戏,不想社戏乏味之极,天又晚了,难免发困,所以戏子的脸才会变得模糊。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非常乏累,却又不忍离开,勉力支撑看戏的可爱情态,富有童真童趣。 【11题详解】

第一问:本题考查侧面描写。“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全船里几个

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是对孩子们看戏时的神态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孩子们看戏时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戏的乏味无聊。第二问: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说“那夜似的好戏”,根据文本中的记叙可知,那夜的戏并不如何精彩,实在是乏善可陈,但平桥村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不用读书写字,还可以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游戏,从中感受到自由的空气,伙伴们的淳朴真诚。六一公公没有因为我们人偷豆而生气,反而因为我的夸奖而送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让作者觉得美好无比。同时,因为看戏是童年时的经历,因为年代久远,不可回溯,所以就越发觉得美好了。

【点睛】侧面描写的作用:首先,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再次,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四)(19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外文名称为2019-nCoV,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常为多形性,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感染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该病毒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侵袭患者腑脏。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病毒潜伏期最短有1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材料二】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湖北出现医用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短缺。全国人民也自发进行捐助。

微信捐款流程(①→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2.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选项表述正确一项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未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病毒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4天。 B.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C. 直接传播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D.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湖北医用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依然充足。 13. 请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给2019-nCoV病毒下定义,不超过50字。 ...14. 材料一画线句中加点字“一般”有何表达效果?

15. 疫情爆发后,武汉成为重灾区。张阿姨想为武汉捐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不知道捐款途径。请你根据材料三微信捐款流程图,告诉张阿姨捐款方法。

张阿姨,你先打开微信,点击上方的搜索栏,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疫情期间,全民戴口罩。很多人戴的是右边的这种一次性医用口罩,但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正确佩戴。请你根据下边的示意图,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一次性医用口罩区分上下和正反的方法,以及佩戴方法。

【答案】12. B 13. 2019-nCoV病毒是一种常为多形性,具有明显的传染性,通过空气传播,侵袭患者腑脏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14. “一般”表范围/是通常的意思,新型冠状病毒症状通常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但是不排除其他症状的出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 示例:然后输入“武汉市慈善总会”,搜索出“武汉市慈善总会”公众号,点击“关注公众号”后,就会出来许多项目,点击其中的“新冠肺炎”,就会出现捐款页面,再点击“直接捐”,然后选择/输入捐赠金额,就完成支付了。

16. 示例:一次性医用口罩金属条所在位置为上方,金属条凸起/皱褶向下的一面为正面,佩戴时正面朝外,金属条紧贴鼻梁压紧,然后将两边耳绳挂在耳朵上,然后把口罩下端下拉,挡住下巴。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根据材料一中的“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可知本项“未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表述有误;

C.根据材料二的图示可知“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应为间接传播;

D.根据材料三中的“湖北出现医用口罩、防护服、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短缺”可知本项“依然充足”表述有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给某个概念下定义。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可知2019-nCoV从本质上的是一种冠状病毒新毒株。根据“常为多形性,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该病毒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侵袭患者腑脏”可知其表现特征。可综合表述为:2019-nCoV病毒是一种常为多形性,具有明显的传染性,通过空气传播,侵袭患者腑脏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说明语言。“一般”是一个表示范围的副词,是通常的意思,在句中表示在通常的情况下,会有这些症状。但并不排除没有这些症状或还有其他症状的情况。“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首先需要打开微信,然后在搜索栏中输入“武汉市慈善总会”,找到武汉市慈善总会的公众号并关注。接着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冠肺炎”一项并点击,就会看到捐款页面。点击页面下方的直接捐,然后选择或输入金额就可以完成捐款了。用流畅有序的语言向张阿姨介绍即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图一可知,有金属条的一边为上方,与之相对的就是下方。金属条凸起,且褶皱向下的一面为正面,与之相对的则是反面。戴口罩时,需正面朝外,圧紧金属条,使之紧贴鼻梁,然后把两边的耳绳挂在耳朵后方,接着把口罩下端下拉,一直到完全护住下巴为止。

【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三.(30分)

17.《傅雷家书》中,傅雷于1961年6月27日给儿媳弥拉的信中告诫傅聪夫妇:“最好随时记得这一点,设法使两人都能自律,都能容忍包涵。在家中维持有条理的常规,使一切井井有条,你们还年轻,这些事很难,付诸实行并坚持下去,可是养成良好习惯,加强意志力永远是件好事,久而久之,会受益无穷。”阅读这段文字,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养成良好习惯

近日读了《傅雷家书》,其中“在家中维持有条理的常规,使一切井井有条,你们还年轻,这些事很难,付诸实行并坚持下去,可是养成良好习惯,加强意志力永远是件好事,久而久之,会受益无穷”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造就一个美好的人生。

良好的习惯能够助人成功。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如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立学习能力。在成功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和困难,而好的习惯就像你手中的一把镰刀,能帮你冲破障碍,走向成功的殿堂。

良好的习惯能培养健康的人格。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养成了好习惯之

后,他的那些自觉行为渐渐成为他的品德,并在学习做人做事方面表现出来,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比如在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要学会自觉复习、预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阅读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良好的习惯能提高道德素养。佩利说过:“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在生活中,自己的种种习惯关系到自己的形象、事业及其人际关系。习惯性地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帮组他人、赞美他人,不仅能美化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还能体现自己的道德品质,更能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何乐而不为呢?一个邋遢、爱说脏话、粗俗没教养的人,是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的。

所以我们要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语言习惯,造就一个美好的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理解为材料作文。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是《傅雷家书》中的一段话,从中可以提炼出以下观点:根据“设法使两人都能自律”可得:自律。根据“都能容忍包涵”可得:宽容。根据“在家中维持有条理的常规,使一切井井有条”可得:要有条理。根据“付诸实行并坚持下去”可得:知识需要实践并坚持。根据“可是养成良好习惯,加强意志力永远是件好事,久而久之,会受益无穷”可得:养成良好习惯,并锻炼意志力,会让人受益一生。从这几个主旨当中选择自己最有体会与感悟的一点进行创作即可。写作时应注意读后感的基本格式,一般应先简单介绍阅读内容和其中自己最有感触的内容,然后针对这一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自己从这一内容中得到的启发与感悟。阅读内容要少而精当,感悟启示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不能堆砌空洞的口号,而缺失了生活实际与自身感悟。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