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呼拉圈》教学案例》
课始,师说:小朋友,今天的体育课,我们来一起来玩一玩呼拉圈,你们说好不好?
学生一听,情绪顿时高涨。群呼:好!怎么玩?老师快说!
师:篮球场上有这么多的呼拉圈,听老师的讯号每人先选一个圈。 一声令下,学生迅速地站在了自己喜欢颜色的呼拉圈上。可是还有四位同学找不到他们的呼拉圈。(没有意料到) 教师随机应变:这几位同学还没有呼拉圈,哪位同学让一让好吗?谁来让一让? 大概等了10多秒钟,才有一位女生举手愿意让出自己的呼拉圈。教师并没说什么,而是用一种欣赏的目光看着她,并向她点了点头,这时全班同学举起了他们的小手„„
尔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认真地做起了准备活动:圈过头钻出、在圈内外来回跳动,看得出他们都玩得很开心。
师:接下来,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去随便玩一玩呼拉圈。
听老师这么说,学生们一哄而散,开始自个儿玩着,大多是在腰间绕呼拉圈。 5分钟之后,老师吹响了哨声:看来,小朋友们呼拉圈都绕得挺好的,谁想和老师比一比?(比赛结果,学生获胜) 生:我还想和老师比一比。
师:小朋友们可以互相比一比。(男女生比一比,分几个小组比一比,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热情都很高)
师:我有一种玩法,但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向学生介绍——“跳圈接力”。
用呼拉圈摆成,五组练习、比赛(按颜色分大组): 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有。(让学生自己说,示范着去做)
师:你们都来试一试,一定会想出许多许多的方法的! 生:好!
学生迅速散开,进行分组合作,探究性地练习,(五人小组、按学生的兴趣分组、友情分组)让他们自己讨论并总结出更好的练习方法、玩法。
师:小朋友,你们的玩法都很好,哪个小组把你们的创新玩法说一说,并做给全班同学看一看?
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师大加赞赏,充分表扬各小组的玩法,还发奖鼓励。(“创新奖”“聪明奖”等)
教师提示: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摆出一些图案来,在图案中玩一玩呢? 生:摆成“圆圈”。 生:摆成“三角形”。 生:摆成“奥运五环”。
积极参与,发表个人(或小组)意见。各小组都能“玩”出自己的花样,“玩”中发展学生思维,“玩”中发展学生能力,整个课堂进入了高潮,学生感受成功体验„„ 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本案例尝试着采用分组合作等多种教法和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案例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低,但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好提问、好表现。头脑中总有一些出乎常规的“奇特”想象。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本课时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课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安排了大面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并根据学校实际,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适合小场地上开展体育活动的特色。 通过游戏的形式,围绕“圈”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线。课的开始,通过游戏接触到圈,然后老师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发展“与圈的和谐”、跳跃能力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和创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然后采用表扬、奖励的方法,如:“创新奖”“聪明奖”等,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学生创新过程中感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丰富其想象获得更多新颖的创意,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创新过程中,由个人创新到集体创新,体现了学生间要相互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协同合作中获得体验,不管成功与否,因为失败的体验也是一种收获。 最后,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从小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一、案例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 一堂课上了以后,是否是成功的,我们主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又是思维的主体,还是身体练习的主体。 (二)体现“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即寓教于乐,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
(三)“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的教学理念
体育更应体现“合作学习”,教师合理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指定的学习内容,使小组成员之间彼此互动、互助,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个性及其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甚至还可以进
行“友情分组”等。本案例的教学,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展开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的合作性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 (四)充分发挥本校实际,在小场地上开展体育活动
本课的教学,始终都在一个篮球上进行着,不仅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改造,努力达到趣味化、游戏化,积极挖掘具有本地特点,深受学生喜爱,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并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同时教师与学生总以一个呼拉圈开展“圈的游戏”,这也体现了“一材多用”的原则。
教学紧紧围绕:在身体锻炼中,学生人人能获得成功体验;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体育活动,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案例评价
1.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实践证明,在案例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改善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处境,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一起合作活动,学会了自尊自爱,学会互帮互学,提高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不仅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传统的教学由于忽视了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影响。合作学习结果表明,师生之间的合作性质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期望所产生的影响。平等、合作、健康的师生关系为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先决条件。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具有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和帮助的气氛,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挖掘和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学生形成快乐的情感体验
体育合作学习追求学生智于情的和谐发展,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技能方面的发展,而且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尊重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求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效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案例教学反思
本案例中,教师在教学中,能特别注意到学习的主体是二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能用亲切和蔼并带有童趣的语言跟他们交流。教师的语言设计有其成功之处。 开始,当有四位同学生没有呼拉圈,老师要求“让圈”时,一位女生主动“让圈”,教师不失时机的表扬——“用一种欣赏的目光看着她,并向她点了点头”,得到
了全体同学的认可,而引发全班同学生举手。这不仅是教师教学中随机应变能力一现,更是对全体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洗礼。
在教学中,把合作学习与“小场地开展体育活动”课题研究相结合,“快乐体育”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实践本身是复杂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利用与合作学习具有互补性的其它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来,以使体育教学产生更大的效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