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辩证思维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辩证思维

作者:李严利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8期

摘 要:语文课堂需要创新,语文教学需要新的亮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是一个突破口。从辩证词语的积累、辩证句子的积累、辩证观点的挖掘、辩证思维的运用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辩证思维;词语;句子;观点;运用

当语文教学深入贯彻新课标的时候,怎样找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道路?有一个较为重要的突破口: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还是针对最近几年出现的开放性题型,都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体现了教师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一、辩证词语的积累

在我们运用的日常词语中,有许多相对的或相反的词语,这些词语具有朴素的辩证思维。恰当地运用辩证的词语,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辩证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谚语、俗语就有很多辩证的思想,平时要不断地积累。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运用矛盾的观点,比喻用对方的观点、论据去反驳对方。有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事物量变质变规律的体现,比喻小事情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在积累词语时不忘加入辩证规律的点拨,学生就能灵活地掌握辩证思维的运用情况。 二、辩证句子的积累

平时如果能多积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辩证名句的话,相信学生能比较深入地理解段落乃至整篇文章。如教学《行道树》一文时,对“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个辩证句子的理解,教师可抓住三个关键的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的事业是神圣?从事神圣的事业,行道数承受了那些?为什么说这些痛苦反而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从痛苦中能得到快乐?对于这几个小问题,学生就容易解答,疑难就迎刃而解。从事神圣的事业,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要承受痛苦,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但是,我们却能从这些痛苦中得到欢乐、欣慰和满足,这种幸福相比较而言是更深沉的幸福和快乐。运用这种大化为小,在联小成大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理解这类具有辩证思维的名句。 三、辩证观点的挖掘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挖掘课文所包含的辩证思维的因素。例如《伤仲永》,当教学流程进入高潮时,我顺势提问:“方仲永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拨:“可见方仲永的经历及发展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参与讨论,从而挖掘出课文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方仲永最后成为一名普通的人,谁之过?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次讨论后,教师归纳:这是内因外因之辩证的规律,外因可以促进或阻碍内因的转变,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又一个基本观点。熟读课文最后一段后,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件事的?”一学生回答:“作者强调的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应该肯定。”一学生补充:“王安石认为仲永之通悟,授之天也,不妥,人的通达聪慧,我认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有,上天所赐予的人的智力是差不多的。”我点拨到:“你在前面同学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很好,值得表扬。我们对作者意识先行的思想要加以批判和反对。”又一同学插入道:“老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思是说人只有经历了磨难,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成大气,人的能力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有。”教师归纳:“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这是通过学习挖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三个基本观点。”相信通过对课文的辩证思维的不断的挖掘,学生能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为发展奠基。 四、辩证思维的运用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知识,深入理解事物,对文章的某些不足之处“挑刺”,而不是盲从课本,盲从教师。例如,《塞翁失马》这则古代的寓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人们有启发。塞翁不因一时失利而忧,也不因一时得利而喜,我们说塞翁对待得失、祸福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在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已学过的辩证思维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塞翁的辩证思维方式有何不妥?有同学指出:“塞翁仅仅从家庭利益上来衡量祸福得失,他甚至把儿子因跛脚而未能出征御敌得以保全性命当作福,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又有同学指出:“我听了塞翁的一番议论,一方面觉得有道理,懂得了祸福可以互相转化;但另一方面我也感到他的说法让人有点糊涂,让人觉得一件事既可以说他是好事也可以说他是坏事,似乎事无好坏而言,无得失可言了。”这是学生在运用辩证思维进行思考,是“闪光点”。此时学生正处于“愤”“悱”之时,教师及时简明地介绍关于祸福得失问题的辩证观点: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性质是确定的,好事就是好事,坏事就是坏事;但好事与坏事又都具有两重性,“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至于能否转化,要看条件,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转化。同学们以这些再重新分析塞翁的议论,兴趣甚浓,并得到了新的认识。

总之,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抓住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看待问题就比较客观公正了。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要以辩证的观点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讲解教材、评价学生发言等方面,力求做出榜样,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努力使辩证思维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李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教师,2013(10). [2]李赛萍.反思,语文课堂的新旋律.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9(8). [3]李莉.语文教学的“辩证思维”.人民教育,2008(2).

[4]黄献峰.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徐丹.让学生个性飞扬: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思维培养的尝试.课程教育研究,2014(2). [6]张旭颖.构建小学语文思维型课堂.新课程:小学,2014.

作者简介:李严利,女,学历:本科,就职院校: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华润希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