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试卷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试题
课程号:1610033 题 号 各题分数 实得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 在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C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
2、 协议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以下不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B
3、10使用的编码方案是 C
A.45B C.曼切斯特 D.差分曼切斯特 4、路由器工作在 C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5、在中,按 B 地址进行寻址
A.邮件地址 地址 地址 D.网络接口地址
6、一个局域网中某台主机的地址为172.68.160.12,使用22位作为网络地址,那么该局域网的子网掩码为 C
A.255.255.255.0 B.255.255.248.0 C.255.255.252.0 D.255.255.0.0 7、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传输信息时使用的协议是 A
8、190.168.2.56属于以下哪一类地址 B
A.A类 B. B类 C. C类 D. D类 9、在 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 C
A.1~255 B.1~1023 C.1~1024 D.1~65535 10、通过 B 命令可以查看当前计算机的连接状态。
11、在以下几种传输媒体中,那种传输速率最高 C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通信卫星 12、地址能够唯一的确定上每台计算机与每个用户的 C
A.距离 B.时间 C.网络位置 D.费用 13、参考模型的七层协议中低三层是 C
A.会话层、总线层、网络层 B.表示层、传输层、物理层
— 20 — 5 10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35 30 总分 阅卷教师 100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D.逻辑层、发送层、接收层 14、在数据通信中,将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 D
A.编码 B.解码 C.解调 D.调制 15、C类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是 B
A.255.255.255.128 B.255.255.255.0 C.255.255.0.0 D.255.0.0.0 16、是一种 A 协议。
A.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控制 B.面向字节计数的异步链路控制 C.面向字符的同步链路控制 D.面向比特流的异步链路控制 17、一座城市的一个计算机网路系统,属于 C
18、在以下网络应用中,要求带宽最高的应用是 B
A.可视电话 B.数字电视 C.拨号上网 D.收发邮件 19、10和100自适应系统是指 C
A.既可工作在10,也可工作在100 B.即可工作在10,同时也工作在100
C.端口之间10和100传输率的自动匹配功能 D.以上都是
20、的核心协议是 B
A. X.25 B.
二、填空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电子邮件应用向邮件服务器传送邮件时使用的协议为
2、按照参考模型网络中每个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对等层使用相同的协议 3、网桥是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局域网互连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
4、因特网中的每台主机至少有一个地址,而且这个地址在全网中必须是 唯一
5、路由选择是协议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协议中,采用的路由选择策略是 源路由选择策略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小题2分) 1、:媒体接入控制
2、:通用因特网邮件拓展 3、:边界网关协议
4、: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5、:文件传输协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题,每题5分)
1、简述参考模型层次结构及各层次完成的功能? 答:(1)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物理层:完成0/1的物理介质的传输。
(3)数据链路层: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
(4)网络层:提供路由选择,拥堵控制及网路互联功能,为端到端提供面向连接或者无
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5)传输层:提供面向进程,面向连接或者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6)会话层:为进程之间的会话提供建立/维护/终止连接的功能。 (7)表示层:协商应用程序间交互的数据格式。 (8)应用层:为网络应用提供协议支持和服务。 2、以太网交换机与集线器有何区别?
答:(1)从体系结构来看,集线器属于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的第二层数据链
路层设备。这就意味着集线器只是对数据的传输起到同步、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对数据传输中的短帧、碎片等无法有效的处理,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交换机不但可以对数据做到同步、放大和整形,而且可以过滤短帧、碎片等。
(2)从工作方式来看,集线器是一种广播模式,也就是说集线器的某个端口工作的时候
其他所有端口都有收到信息,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较大的时候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交换机就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当交换机工作的时候只有发出请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相互响应而不影响其他端口,那么交换机就能隔离冲突域和有效地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
(3)从带宽来看,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
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两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也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
3、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通信在路由选择上有那些差别?
答:(1)面向连接的通信,在建立连接阶段通过使用路由表建立一个路径转发表,连接建立 好之后,不再使用路由表,而直接使用路径转发表。 (2)无连接的通信,在每个数据报到达路由器时,都需要进行路由选择,然后进行转发。 4、一个组织申请到一个C类网段地址192.200.1.0,网络管理中心打算产生最大数目的子网, 且每个子网对多有30台主机,是找出满足此条件的最佳子网掩码,并讲述子网掩码的作 用是什么? 答:(1)255.255.255.224
(2)子网掩码可屏蔽地址中的主机号,而保留网络号与子网号。用于说明地址中 子网的位置
5、简述协议建立连接时的“三次握手”过程,并说明其起的作用? 答:(1)步骤如下:
1请求建立到B的连接。
2对连接请求进行确认,并请求建立B到A的连接。 3对反向连接进行确认。
(2)三次握手可以解决被延迟的分组问题,从而可以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和可靠。 6、为什么要把地址解析成地址才能实现数据传输?怎样进行地址解析? 答:(1)主机相互通信时,首先要知道对方地址所对应的物理地址才能在物理网络上进 行传输。
(2)地址解析通过协议完成。
7、的多路复用是通过什么机制提供的,并简述该机制的概念和用途? 答:(1)多路复用通过端口机制提供。 (2)端口机制用于标志主机上的不同进程。一个主机上的多个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不同的 端口同时使用进行通信。 五、应用题(共3题,每题10分)
1、一名学生A希望访问网站。学生A在其浏览器中输入 并按回车,直到的网站首页显示在其浏览器中,请问:
(1)在此过程中,按照参考模型,从应用层(包括应用层)到网络接口层(包括 网络接口层)都用到了那些协议,每个协议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简要描述该过程的流程。
(1)答:协议及其功能如下: 应用层: 访问协议 :域名解析
传输层::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进行路由选择。
:提供网络传输中的差错检测 :将目的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网络接口层:和:提供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实现可靠的数据链路。 (2)答:1.利用,查询到对应的地址
2.浏览器与的服务器利用协议建立连接。 3.浏览器利用的方法向服务器发送资源请求。 4发送回应信息。
5.浏览器解释回应信息,并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
2、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协议中,什么会发生冲突,采用何种措施来解决冲突? (2)在协议中,为什么会产生帧碎片,怎么滤除帧碎片?
(1)答:由于多个发送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且发送数据,因而产生冲突;冲突发生 后,发送方各自延迟随机时间,再争用介质,随机时间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进行决定。
(2)答:当冲突产生后,会产生帧碎片;当接收到的数据帧长度小于最小帧长时,则 认为是帧碎片,进行丢弃。
3、某单位申请到一个B类地址,其网络标识()为130.53,现进行子网划分,若
选用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则可划分为多少子网?每个子网中的主机数最多为多 少台?请列出全部子网地址。
(1)答:可划分的子网数目为:2^3=8个(或2^3-2=6个)
(2)答:每个子网中的主机数为:2^13=8192台(或2^13-2=8190台)
(3)答:130.53.0.0[*];130.53.32.0;130.53..0;130.53.96.0;130.53.128.0 130.53.160.0;130.53.192.0;130.53.224.0[*]
【注:若在第一问的解答为6个子网,则在第三问的解答中应不带*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在协议簇中, C 属于自上而下的第二层。
2、 B 是指一个信号从传输介质一端传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A.衰弱量 B.传输时延 C.近端串扰 D.发送时延
3、在参考模型中,上层协议实体与下层协议实体之间的逻辑接口叫做服务访问点。在中,网际层的服务访问点是 C 。
地址 地址 地址 D.端口号
4、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基于 B 的协议。
A.链路状态算法 B.距离矢量算法 C.集中式路由算法 D.固定路由算法 5、 802.3标准中使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是 C 。
6、地址通常固化在计算机的 B 上。
A.内存 B.网卡 C.硬盘 D.高速缓冲区 7、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传输信息时使用的协议是 A 。
8、有10个9.6的信道按时分多路复用在一条线路上传输,如果忽略控制开销,在同步情况下,复用线路的带宽应该是 D 。 A.32 B. C.72 D.96 9、分组交换不具有的优点是 A 。
A.按序到达 B.传送灵活、高敏 C.适用于数据小、次数多的猝发式通信 D.线路利用率高 10、关于协议,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协议规定了地址的具体格式。
协议规定了地址与其域名对应关系。 协议规定了数据报的具体格式。 协议规定了数据报分片和重组原则。
11、在网络地址178.15.0.0中划分出16个大小相同的子网,每个子网最多有 C 个可用的主机地址。
A.2046 B.2048 C.4094 D.4096
12、在局域网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分为 B 。 A.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网络子层。 B.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C.网络接口访问控制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D.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网络接口访问控制子层。
13、在流媒体协议集中一般采用传输协议,器主要原因是 A 。
A.降低传输协议的执行开销 B.降低上层通信协议设计的复杂度 C.降低传输可靠性需求 D.降低流媒体播放器的实现难度
14、某工作站无法访问域名为的服务器,使用命令对该服务器的地址进行测试,响应正常;但是对服务器域名进行测试时出现超时错误。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C 。
A.线路故障 B.路由故障 C.域名解析故障 D.服务器网卡故障 15、关于公开秘钥密码,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C 。
A.加密与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 B.公钥和密钥是成对产生的
C.加密算法是不公开的 D.私钥不在网络上传递,因而更加安全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2分)
1、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语法, 语义 和同步。
2、网卡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数据的封装与解封, 串/并转换 以及编码与译码。 3、一个24口的100交换式集线器,每个端口的带宽是 100 。 4、路由器可以包含一个特殊的路由。如果没有发现到达的某一特定网络或特定主机的路由,那么它在转发数据包时使用的路由称为 默认 路由。 5、地址192.12.69.248属于地址中的 C 类地址。
6、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能够连接 6 个主机。 7、协议用于把地址转换成对应的地址。
8、网络层和运输层有很大的区别,运输层为 主机应用程序 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9、使用的运输层协议为协议。
10、基于使用时,用户发送与读取时,都使用协议,邮件服务器之间传送邮件协议。 三、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回答要点即可)
1、物理地址、网卡地址、地址是否相同?他们如何保持唯一性? 答:相同;制造商从购买高24地址块号,低24是制造序号。
2、以太网V2 帧的首尾定界是什么?最短帧长是多少?它是如何实现“透明”传输的? 答:8字节前同步码(1010……101011)为首定界,无尾定界,因为一帧数据传达结束,不再有曼切斯特编码过来,由此可知结束;最短帧长为字节,以太网对校验出错的帧直接丢弃,不重传。纠错有高层协议完成,在传输中没“透明传输”问题。
3、网络中,网络层传送数据报,为什么不采用“面向连接”的服务方式?数据报为什么只进行“首部校验”而不对整个报文进行校验?
答:数据报采用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方式,灵活高效,可充分利用网络线路资源,不受网络局部故障影响,可靠性好;仅进行首部校验,便于网络结点快速处理,提高转发效率。
4、服务器工作时,用到哪几个端口?各有什么作用?
答:21端口为控制端口,一直打开,监听网络客户连接请求;20端口为数据端口,有客户请求时,打开此端口为用户传送数据,传送结束则关闭。
5、什么事?写出访问广东海洋大学主页的完整资源地址,并解释可省略项目的默认值。 答:完整网络资源地址是:
简答写为:
默认为协议,默认端口为80,默认主页为
四、综合题(20分,每小题10分)
1、设的慢开始门限初值为8个窗口(报文段),当拥堵窗口上升到12时网络发生了超时,使用慢开始和拥塞避免——加法增大,在下面表格中填写1至15次传输的拥塞窗口大小,画出对应的拥塞窗口随传输轮次变化的曲线。
传输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窗口数目 答:
传输次序 窗口数目 1 1 3 4 4 8 5 9 6 10 7 11 8 12 9 6 10 7 11 8 12 9 13 10 14 11 15 12
2、下面上用加密算法进行具有保密性的数字签名原理模型,请将空白方框填写完整,并解释整个原理模型——写出发信方如何签名、加密,收信方如何解密、合适签名的数学表达式。 其中—解密算法,E—加密算法,—公钥,—私钥,X—明文。
答:
一、单项选择题
1、互联网中,网络层互联设备是 C 。
A.集线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网关
2、基于的电子邮件系统中,邮件服务器之间用,发件人与收件人使用 D 。 A.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都使用协议。
B.发送邮件使用协议,而接收通常使用3协议。 C.发送邮件使用协议,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协议。 D.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通常都使用协议。 3、一般来说,的协议提供的服务是 D 。
A.运输层服务 B.会话层服务 C.表示层服务 D.网络层服务 4、 802.3 标准中使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是 C 。
5、有10个9.6的信道按时分多路复用在一条线路上传输,如果忽略控制开销,在同步情况下,复用线路的带宽应该是 D 。 A.32 B. C.72 D.96
6、从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有协议中的 C 协议完成。
7、协议采用 D 来实现流量控制和阻塞控制。
A.许可证法 B.丢弃分组法 C.预约缓冲区法 D.滑动窗口法 8、电路交换不具有的优点是 D 。
A.传输时延小 B.处理开销小 C.对数据信息格式和编码类型没有 D.线路利用率高 9、地址通常固化在计算机的 B 上。
B.网卡 C.硬盘 D.主板 10、在10网络中,双绞线通过 A 与网卡相连。
45 11 型接头
11、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传输信息是使用的协议是 A 。
12、关于协议,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协议规定了地址的具体格式。
协议规定了地址与其域名对应关系。 协议规定了数据报的具体格式。 协议规定了数据报分片和重组原则。
13、在自制网络中,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是 B 。
14、在分层结构体系中,主机之间“端——端”通信工作在 C 。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15、地址202.38.16.*/26所设计的网络中,每个网络最多可用主机 D 。 A.32 B. C.30 D.62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20)
1、网络协议三个要素是:语法, 语义 和同步。 2、地址172.16.*/20相当于 16 个C类网络。
3、常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 分组交换 。
4、根据数据在某一时间信息传输的方向和特点,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 全双工通信 。
5、默认的端口号为 80 。 6、使用的运输层协议为协议。
7、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能够连接 6 个主机。 8、在模型中,网际层之下是 网络接口 层。
9、在网络中,工作在运输层的两个主要的协议为协议和协议。
10、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属性,计算机网络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按计算机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 广域网 。 三.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
1、双绞线5、100表示什么意思?网络最大速率为多少?网段最大距离是多少? 答:无屏蔽双绞线、最大速率100,最大距离100米。
2、地址与地址有哪些区别?网中、分组到达目的网络后,如何转换为帧在中传输?
答:地址是硬件地址,由制造商指定,唯一、固定,中依靠地址通信;地址是软件地址,在因特网中有人工设置或自动分配而得到,可变;网络依靠地址通信。当分组到达目的网络后,由目的路由器用协议根据目的解析出目的主机的地址,从而在中用地址递交数据帧。
3、以太网站点发送数据之前,为什么要“先听”信道上是否“空闲”?在发送数据时,为什么还要“边发边听”?听到有冲突时,应当怎样处理? 答:以太网中,多个站点共享一条信道,某站点要发送数据,必须先监听信道上是否“空闲”,若“忙”则等待,“闲”则发送;站点发送数据时,同时要监听有无冲突,有冲突时,再发数据也无意义,故而停止发送;站点在发送数据时听到冲突时,先发一短小的阻塞码,向总线上各主机报警,表明信道上已有冲突发生,各站点不要发送数据,从而使信道快速“空闲”下来;发送冲突的站点按“截断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再次尝试发送。
4、在网络模型中,运输层有哪两个协议?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网络模型的运输层中,有和两个协议;
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具有通信质量高,控制性能好,功能强等特点,但处理复 杂,不适合于流媒体数据传送;
协议面向无连接的协议,格式简单,出来快、灵活等优点,但通信质量不高,功能稍差,对小数据量的猝发式通信、流媒体数据通信比较合适。
5、什么是报文摘要?如何通过报文摘要鉴别报文?
答:将报文用指定单向散列函数处理后,产生128位的特定数据,称之为报文摘要;由报文摘要不能导出报文数据内容。
发送方将报文与经过签名的报文摘要数据一起发到接收方,接收方将报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出报文摘要,再把发送方签名后的摘要核实签名后,得出发送方的摘要,如果两个摘要内容一致,则说明报文是未经篡改的;否则说明报文已经被篡改。 四、综合题(20分,每题10分)
1、下面上“三次握手”连接示意图,填写相应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并连接解释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答:①=301、②=301、③=501
“三次握手”主要是为了防止A方之前已过时的连接请求又到来;如果没第三次握手,前面已经过期的连接来到B方,B方无法辨认过期连接,从而响应,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
2.子网设计问题:某单位获得地址块136.23.12./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一样大的子网,请设计:
每个子网的网络前缀;
每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可用的地址; 每个子网的地址块是什么?
每个子网可用的最小、最大地址是什么? 答:每个子网有16-2=14个可用的地址 子网的网络前缀 地址块 最小 最大 136.23.12./28 136.23.12.80/28 136.23.12.96/28 136.23.12.112/28 136.23.12.(65~78) 136.23.12.(81~94) 136.23.12.(97~110) 136.23.12.(113~126) 136.23.12.65 136.23.12.81 136.23.12.97 136.23.12.113 136.23.12.78 136.23.12.94 136.23.12.110 136.23.12.126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计算机网络有以下哪个部分组成 B 。
A.传输介质和通讯设备 B.通讯子网和资源子网 C.用户计算机终端 D.主机和通信处理机 2、下列对的叙述最完整的是 C 。 A.不同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
B.全球范围内的所有计算机和局域网的互联
C.用协议把全世界众多的局域网和广域网连在一起的一个大计算机互联网络 D.世界范围的所有局域网通过互联
3、光纤传输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类。从传输的性能上来看,以下选项哪个正确 B 。 A.多模光纤优于单模光纤 B.单模光纤优于多模光纤 C.两个无差别 D.没有可比性
4、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之为 B 。 A.计算机网络协议 B.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C.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D.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5、多路复用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C 。
A.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 B.提高通信线路通信能力 C.提高通信线路的数据率 D.降低通信线路通信费用 6、网络协议主要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即 C 。
A.层次、语义和时序 B.语法、原语和时序 C.语法、语义和时序 D.语法、语义和功能 7、下列关于局域网的描述中,正确的一条是 A 。 A.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高,数据传输可靠性高 B.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低,数据传输可靠性高 C.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高,数据传输可靠性低 D.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低,数据传输可靠性低 8、模型的协议提供的服务是 A 。
A.运输层服务 B.会话层服务 C.表示层服务 D.网络层服务
9、数据包到达目的网后,利用 C 。协议找到目的主机的地址,通过广播完成数据帧递交。
10、为避免地址的浪费,需要对地址中的主机号部分进行再次划分,再次划分后的地址的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则用什么来区别 C 。 地址 B.网络号 C.子网掩码 协议
11、11、地址202.128.6.*/25所设计的网络中,每个网络最多可用主机 C 台。 A.128 B. C.126 D.62
12、12、在一个网络自治区域中,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是 B 。
13、基于的电子邮件系统中,邮件服务器之间用,发件人与收件人使用 B 。 A.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都使用协议。 B.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通常都使用协议。
C.发送邮件使用协议,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协议。 D.发送邮件使用协议,而接收通常使用3协议。
14、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传输信息是使用的协议是 A 。
15、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是 A 。 5
二、填空题
1、网络按地域分类,分一下三大类型: 局域网 、 城域网 和 广域网 。 2、网络协议三个要素是: 语法 、 语义 和 时序 。 3、地址172.24.*/21相当于 8 个C类网络。
4、将报文划分成合适大小、不用建立连接、直接发送到网络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 分组交换网 。
5、通信双方轮流发送与接收数据的工作方式称为 半双工 通信。 6、路由器工作在模型中的 网际 层。
7、上网用户自动获得的地址、是在接入网络时由最靠近的服务器为其分配的。
8、互连网上,服务器一直打开、监测接连请求的控制端口是 21 。为用户传送文件数据而随时打开、传完关闭的数据端口号是 20 。
9、小型办公网络中利用共享设置,每台主机都可共享其他主机上的资源,通常把这种网络称为 对等 网。
10、利用公开密钥进行数字签名时,发送方用自身 私 钥签名,接收方用发方的 公钥核实签名。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对物理层通信所用的232串口,2、3、5号数据线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将某一端的2、3跳线,5-5对接就可实现最简单的串口通信?
答:2——接收数据线 3——发送数据线 5——地线
232通信电缆一方2、3跳线后,发方数据线直接连通到收方接收数据线上,就可以 直接发送、接收。5——5对接保证系统信号共地。
2、地址与地址都是全球唯一的通信地址,但他们在通信层次,其值可否改变?两方面有哪些区别?制造商如何保证所制造的网卡上的地址全球唯一?
答:通信层次:地址工作在链路层,地址工作在网际层;
地址是硬件地址,不可改变。地址是软件地址,可改变。
制造商从购买高24地址号,低24为制造序号,这样保证地址的唯一
3、利用域名和地址都能接入,为什么要采用两种方式?他们两者是如何转换的?完成这种转换的网络角色是什么?
答:主机域名描述了主机功能、企业名称、所属行业、国家或地区,便于人们使用,但互连网是用地址通信的;用域名接入互连网是,必须有服务器将域名解析为地址,最终用地址进行通信。
完成名到地址的转换的角色就是域名服务器
4、报文鉴别中,收信方如何通过报文摘要来鉴别报文是真实的? 答:设发信方为A,收信方位B;B方主要用如下三个步骤:
首先剥离报文与附加签名后的报文摘要—D(H),用A方公钥核实签名后得到 在将报文正文部分按A方相同的报文摘要运算方法处理,得到
如果,说明报文没有被篡改,A方身份也被证实为真实的,否则要么报文被篡改,要么A方身份可疑。
四、综合题(30分,每题10分)
1、下面上“三次握手”连接示意图,填写相应序号①、②的内容,同时说明“第二次握手”的功能。
答:①=301 ②=501
B方发出的“第二次握手”的功能是,确认(同意)A方的连接请求,同时发出建立从B到A的反向连接请求。
2、对传统以太网、定性说明如下问题: ①采用什么网络拓扑结构? 总线式拓扑
②为什么说以太网上冲突是必然存在的? 竞争占用信道
③发送站点如何获得发送权? 侦听到总路线上空闲时可发送数据 ④发送站点如何感知冲突已经发生?
边发边听——发送的同时在接收,如果收到的数据与发出的数据不一样,说明冲突产生
⑤站点监测到冲突发生后,先做什么?再如何等待进行下次发送尝试? 先发一串阻塞码(小于字节),告诉总线上各站点,冲突已经发生,全部停止发送,在随机等待(0,k*T)个时间片后,再尝试重新发送;其中K为冲突次数,T为总线上相距最远站点之间的信号往返时延。当冲突次数大于预定的最多冲突次数时,放弃发送。
3、网设计问题:某企业网络中,A、B、C、D四个部门各有主机分另为300、200、100、50台左右,从处获得地址块136.23.12.0/22,请划分四个子网,涉及每个子网地址块,可用的最大、最小地址(十进制)。 答
:
136.23.12.0/22第三,四段写成二进制 136.23. 0000 1100 0000 0000 网络号 136.23. 1111 1100 0000 0000 前缀
前缀增加1,分为0,1两个子网,将0号子网分配给网络A 136.23. 0000 1100 0000 0000/23 十进制表示:136.23.12.0/23 136.23. 0000 1110 0000 0000/23 十进制表示:136.23.13.0/23
最小地址:136.23. 0000 1100 0000 0001 十进制表示: 136.23.12.1 最大地址:136.23. 0000 1101 1111 1110 十进制表示: 136.23.13.254 可用地址达510个
将前缀为23的1号子网前缀再增加1,分为0,1两个子网,将0号子网分配给网络B 136.23. 0000 1110 0000 0000/24 十进制表示:136.23.14.0/24 136.23. 0000 1111 0000 0000/24 十进制表示:136.23.15.0/24
最小地址:136.23. 0000 1110 0000 0001 十进制表示: 136.23.14.1 最大地址:136.23. 0000 1111 1111 1110 十进制表示: 136.23.14.254
可用地址达254个
将前缀为24的1号子网前缀再增加1,分为0,1两个子网,将0号子网分配给网络C,1号网分配给D
136.23. 0000 1111 0000 0000/25 十进制表示:136.23.15.0/25 136.23. 0000 1111 1000 0000/25 十进制表示:136.23.15.128/25 网络C
最小地址:136.23. 0000 1111 0000 0001 十进制表示: 136.23.15.1 最大地址:136.23. 0000 1111 0111 1110 十进制表示: 136.23.15.126 可用地址达126个 网络D
最小地址:136.23. 0000 1111 1000 0001 十进制表示: 136.23.15.129 最大地址:136.23. 0000 1111 1111 1110 十进制表示: 136.23.15.254 可用地址达126个
一、单选题(30分)
1、的核心协议是 B 。
2、计算机网络体系是指 B 。
A. 计算机网络协议 B.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C.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D.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采用自然光传输网络信号的传输媒体是: B 。
A.单模光纤 B.多模光纤 C.双绞线 D.同轴电缆 4、传统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是: A 。
A. 总线型 B.环型 C.树型 D.混合型 5、采用划分子频带用来传输多路信号的复用方法是 D 。 A.时分多路复用 B.码分多路复用 C.智能多路复用 D.频分多路复用
6、在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 C 。 A.报文()、帧()、比特() B.分组()、报文()、比特() C.分组()、帧()、比特() D.数据报( )、帧()、比特() 7、协议的主要功能是 A 。
A.将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 B.将物理地址解析为地址 C.将主机名解析为地址 D.将地址解析为主机名 8、模型中,协议提供的是 A 。
A.面向连接的服务 B.无连接服务 C.虚电路服务 D.数据报服务
9、协议主要用于实现下列哪种网络服务功能 A 。 A.域名到地址的映射 B.物理地址到地址的映射 地址到域名的映射 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10、下面的哪个地址是有效的 B 。 A.202.280.130.45 B.130.192.33.45
C.192.256.130.45 D.0.0.0.0
11、地址202.128.6.4/26所设计的网络中,每个网络最多可用主机 D 台。 A.32 B. C. 30 D.62 12、网络自治区域中,“最短路径优先”的路由协议是 A 。
13、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看,当你收到陌生电子邮件时,处理其中附件的正确态度应该D。 A.暂时先保存它,日后打开 B.立即打开运行
C.删除它 D.先用反病毒软件进行检测后再做决定 14、文件传输协议工作时所用的数据端口是 D 。 A.23 B.22 C.21 D.20
2、15、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B 。 5
二、填空题
1、网络协议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一个网络协议由 语法 、 语义和 同步 三部分组成。
2、网络的传输方式按信号传送方向和时间关系,信道可分为三种 单工 、双工和 半双工。 3、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 媒体接入控制 子层。 4、地址块17.124.*/22相当于 4 个C类网络。
5、面向连接服务是在数据传输之前要 建立 连接,数据传输过程中要 维持 ,传输完毕之后要 释放 。
6、在网络中测试连通性的最常用命令是。
7、企业网络要接入,必须要用到的网络设备是 路由器 。
8、上网用户自动获得的地址,是在接入网络时由最靠近服务器为其分配的。 9、网络安全套接层位于模型的 应用 层与 传输 之间。
10、用方法加密通信时,发信方用 收 (收,发)信方的公开密钥加密,接收方用 收 (收,发)信方的秘密密钥解密。
三.简答题
1、9针 232串口通信电缆接口中,2、3、5号数据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实现最简单的三线制串口通信?
答:2——接收数据线 3——发送数据线 5——地线
232通信电缆一方2、3跳线后,发方数据线直接连通到收方接收数据线上,就可以 直接发送、接收。5——5对接保证系统信号共地。
2、参考模型层次结构的七层名称是什么?按从上往下的顺序写出。
答: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把十六进制的地址C22F1588转换成用“点分十进制”形式,并说明该地址属于那类网络地址,以及该种类型地址的每个子网最多可能包含多少台主机。 答:C212*16+2=194 22*16+15=47 151*16+5=21 888*16+8=136
194.47.21.136为C类地址类网络每个子网最多可包含254台主机。
4、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时,在某路由器处出现错误,该路由器产生一个差错报文,问,这是什么协议的作用?这个差错报文用什么协议包装?传向哪里?
答:协议报文,用协议包装,传向出错报文的源主机。 四、综合题
1、设的慢开始门限初值为8个窗口(报文段),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网络发生了超时,使用“慢开始”、拥塞避免“加法增大”、收到3个重复确认等方式进行拥塞窗口数调整,以避免拥塞出现。在下面表格中填写1至15次传输的拥塞窗口大小,画出对应的拥塞窗口随传输轮次变化的曲线。
传输次序 窗口数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传输次序 窗口数目 1 1 3 4 4 8 5 9 6 10 7 11 8 12 9 6 10 7 11 8 12 9 13 10 14 11 15 12
2、对传统以太网,说明如下问题: ①采用什么网络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
②所用通信协议书是什么?
③最短帧长是多少? 字节
④何时发送人为干扰信号(阻塞码)?起作用是什么? 侦听到冲突时。告诉网内各站,无条件停止发送数据。
⑤最多允许失败5次,T为往返时间片,第三次失败后,要再发送,随机等待时间范围是多少?
(0,7T)注:2^3-1=7
3、网设计问题:某办公网络中,下属的16个部门各自拥有主机数不多于10台,从处租用获得C类地址块206.38.12,请划分16子网,指出每个子网可用的最大,最小地址(十进制)填写下面表格即可。
①子网掩码从左到右有多少个“1”?28个
②填写下表,C类网络206.38.12.*再划分为16个子网设计参数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网可用最小地址 子网可用最大地址 13 14 15 16
答:①28个“1” ②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子网可用最小地址 206.38.12.1 206.38.12.17 206.38.12.33 206.38.12.49 206.38.12.65 206.38.12.81 206.38.12.97 206.38.12.113 206.38.12.129 206.38.12.145 206.38.12.161 206.38.12.177 206.38.12.193 206.38.12.209 206.38.12.225 206.38.12.241 子网可用最大地址 206.38.12.14 206.38.12.30 206.38.12.46 206.38.12.62 206.38.12.78 206.38.12.94 206.38.12.110 206.38.12.126 206.38.12.142 206.38.12.158 206.38.12.174 206.38.12.190 206.38.12.206 206.38.12.222 206.38.12.238 206.38.12.2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