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题材,引导学生经历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体会结论的可靠性,体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难点是实验器材的准备及学生实验过程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皮尺,茶叶桶(圆柱行物体),平滑的木板(50厘米左右),三角板,小板凳,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步 骤 1、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大的柴油桶啊? 生:见过 如果学校食堂运来一卡车柴油,大家想想看,生1:找几个人搬下来;怎么把柴油桶从车上转移到食堂? 生2:先铺一块木板,把油桶放倒滚下来…… 生:这样做省力又方便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创设 情景 2、师:很好。那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生:伐木工人将砍下的木子呢?像山上的伐木工人,他们可以怎么样头滚下山的。那样不要用啊? 力气了。 4、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 物 体在斜坡上会快向下滚动。人们经常利用这 个原理来很搬运货物,这样既省力又方便。 那么我们一起来用用这个原理,好不好? 茶叶桶像不像柴油桶?用刚才的原理,生:搭个斜坡,让它滚下我们可以怎么做? 来 (改变斜板位置,竖直,平放)这样行生:要与地面成一定角度 不? 生1:角度越大滚的越远 你们想一想茶叶桶滚下来的距离与什么生2:角度越小滚的越远 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滚得远》。(板书课题)一起来试一试,看看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生3:45度的时候 1、指导操作,明确要求 教师讲解实验器材及操作说明 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 用平滑的木板(50厘米左右)在地面学生配合完成实验 上搭出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为()观察思考 度(让学生自己说,利用三角板,引导学生 合作 实验 获得 数据 研究 发现 从小角度30度开始),再将茶叶桶放在斜坡 的顶上,让它自动地往下滚,等茶叶桶停止 滚动后,从木板的底部开始量出它在地面上 滚动的长度。(交代皮尺的使用,单位统一用 厘米) 统计填入下表。 30度 1 长度 2 3 平均 反复做3次这样的实验 师:我们做了三次,发现每次数据都不一样, 那么把哪个数据作为在30度斜坡上滚动的生:可以求平均数 长度比较合适?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并生:为了使获得的数据更且算出平均数吗? 加准确、可靠。 师:如果做的次数越多,得到的数据就…… 生:越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