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交院画的风格之变: 李唐之生平及其作品考¨ The Change of the Style of Imperial Painting Betwee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A Study on Li Tang’S Life and Paintings 文・冯鸡阳 【内容摘要】宋代画家李唐是宋代画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画院画家.他的绘画风格转变,也代表 了从北宋朱到南宋初山水画、人物画画风的集体转变。本文主要考察了关于李唐的两个方面的问 题:第一,李唐何时南渡、何时复入画院、怎样复入画院及他的生卒年问题;第二.李唐的传世 作品的真伪、风格、分期及创作时间等。讨论李唐的生平及作品,可以为李唐相关的系列研究, 及南宋四家的艺术成就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李唐 宋代画家 南宋画院 ’ 关于李唐的研究,邵洛羊早在1 980年 李唐何时南渡和何时重入画院是联系在一 遇见李唐并随其南渡,并未提及。 出版的(《李唐 【2 中就有详细论述。另外, 陈传席教授在多年的研究中一直比较关注李 起的。 综上所述,李唐的南渡很可能是一个时 间段。他南渡的起始时间最有可能是靖康和 (一)李唐何时南渡? 唐,在他的 中国山水画史 _3 中曾经花了 关于李唐何时南渡的问题,一般认为是 建炎期间,并在南渡过程中辗转到过许多地 不少笔墨提到李唐。还有许多相关的单篇论 在建炎年间。 方和城市;而他最终到达临安并试图进入画 文见诸各杂志,如 李唐生卒年考 f4]《论 画继 : “李唐,河阳人,乱离后至 院,则很可能是在绍兴八年之后。 (二)李唐何时入画院? 关于李唐何时进入画院,一股有三种 说法。 71 李唐的崇古与创新 等。l984年发表于 美 临安,年已八十,光尧极喜其山水。”[术研究 第4期上的 李唐生卒年考 [51是 一《画继补遗》中提到李唐“建炎南渡, 篇关于李唐生卒年考证的重要论文。在海 中原扰攘,唐遂渡江如杭,夤缘得幸高宗, 外,对李唐的关注早在1939年就已开始。罗 仍入画院”。 说法一:按照 画继补遗》《图绘宝 樾(Max Loehr)先生发表于1939年的((李唐 的山水图 图绘宝鉴》中,萧照条提到: “萧 鉴》记载,应在建炎年间。 说法二:铃木敬¨叫据邵宏渊推断, (A Landscape by Li T’ang,Dated 照,瀵泽人,颇知书,亦善画。靖康中流入 1 124 A.D.)[6l大概是美国最早一批研究李唐 太行为盗,一日掠至李唐,检其行囊,不过 李唐重入画院的时间应为绍兴二十六年 山水画的论文之一。总体来说,目前的李唐 粉奁画笔而已,叩知其姓氏。照雅闻唐名, 研究主要集中在李唐的生平、作品真伪、风 即辞贼随唐南渡,得以亲炙。” 格、李唐的山水画、人物画、画风转变、画 电影响等等方面。其中,李唐的生卒年份、 (1156)。 说法三:陈传席… 认为,南宋的书院是 46)建立的,而书院的建 画继 中为“乱离后至临安”,没 在绍兴十六年(11有交代具体时间。从建炎元年(1l27年)到 立应该在画院之前,因此画院的复置应该在 南渡时间及入画院时间及其系列作品考证等 绍兴八年(1 138年),宋高宗一直在东南沿 绍兴十六年(1146)之后。 是其他李唐问题研究的基础。本文拟就这两 海逃亡。直到绍兴八年(1138)二月,宋高 首先,第一种说法的建炎年问主要依据 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求为其他李唐问题的展 宗从建康出发,途经镇江、常州、无锡、平 开提供参考。 一画继补遗 和 图绘宝鉴 。 画继补遗 中提到“建炎南渡,中原 江、吴江、崇德,至杭州,才最终定都临 、李唐生卒年份、南渡及入画院时间考证 一安。从 画继 中交代的信息来看,李唐南 扰攘,唐遂渡江如杭,蚤缘得幸高宗,仍入 l2]o这是引起李唐何时进入画院的分 般学者把李唐复入画院时间定为建炎 渡之后,可能不只停留在一个城市,而是 画院”l “建炎南渡,中原扰 (1127 1 l30)初,地点为杭州,认为李唐 四处迁徙,并最终安定在临安。至于他在绍 歧所在。从文意来看,时年80岁。在此基础上,推理李唐的生年为 兴八年(1138)之前还是之后到临安,不得 攘”交代的是李唐人杭的大环境及原因,并 1050年,卒年为1 l30年左右,进而认为李唐 而知。 ((画继补遗))中明确提到李唐在建炎 非指李唐是在建炎时期南渡。 在政和年问初入北宋画院时已经是60多岁或 年间南渡, 图绘宝鉴 中的“萧照”条提 图绘宝鉴 记载: “建炎问太尉邵 近70岁了。李唐的生卒年份的确定其实与 到,萧照在靖康中流人太行山为盗;但何时 宏渊荐之,奉旨授成忠郎、画院待诏,赐金 院霞建之后即任绍兴年 ,而不可能{芏建炎 时期。故该段文字的潜在意思可能是:建炎 年间李唐南渡,}皮太尉邵宏渊推荐,重入画 院,最终被授予成忠郎,成为画院待诏并享 受“赐金带”,被赐金带的时候年近80岁。 其次,第■种说法主要依据((图绘宝 鉴 。铃术敬在 试论拿唐南渡后重入画院 及其画风之演变 一文一 }1花了很大篇幅考察 邵宏渊其人。lI] l然后,铃术敬根据首见邵宏渊名字的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一七五中“丙了J, 诏命官田产所在州或寄居及七年并不许注拟 差遣用,右正言凌哲请也,拱卫火夫忠州防 御使两浙西路兵马钤辖邵宏渊为殿前司前军 统制”这一段文字,l141将邵宏渊推荐李唐的 最早时间定为绍必二十六年(1l56)十月丙 子。又根锯邵宏渊住绍必三十一年(1161) 由人称“邵太尉” ’之后地位大不如前的情 况,推测其职位最接近“太尉”的下限为绍 时进入画院,但时间不应相差太多,因此李 的机构设置,而是由许多履行画院职能的分 兴三十一年,即其推荐李唐入画院的时间下 唐更加可能为绍兴年间入画院。 支机构担任。因此,李唐 质上进人宫廷为 限为绍兴二十一年。因此,在铃木敬看来, 铃木敬的分析虽然言之有理,但正如 帝王服务的时间很可能比书院设立的时间要 如果 图绘宝鉴 所晓属实,那么李唐由邵 他所意识到的那样, “ 宝鉴 所说‘太 早,而比迁部临安要晚。 宏渊推荐入画院的时段应为绍兴二十六年至 尉邵宏渊’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最后 绍兴三十一年(1156 I161)。 综上所述,笔者较认同陈传席的说法, 官至太尉的邵宏渊’,一是‘官拜太尉的 但同时参考彭慧萍的看法,认为李唐进入的 但铃木敬的说法也存任一定问题。 图 鄙宏渊’”。 夏文彦所指的很可能是指 非实体“画院” (进人『人】延为皇帝服务)的 绘宝鉴 记载李唐同时期的画家基本都是在 “最后官至太尉的邵宏渊”,即邵宏渊在举 时间可提前为绍兴八年(1 138)之后,而不 绍兴年间复职,而无人在建炎年间入画院, 记载如下: 荐了李唐之后才官至太尉。笔者认为,若以 推迟到绍兴十六年(1 146)之后。 图绘宝鉴 中为真.则绍兴二十六年时间 画继 中说,到李唐至临安“年已 (三)李唐怎样进入的 院 关于李唐怎样进入画院,一般仃三种 “刘宗古,汴京人。宣和间待诏,戍忠 过晚: 郎,画人物山水佛像靖康乱.流落江边 八十”,且李唐宣和甲辰年间在北宋画院时 说法。 说法一: 《伯爽叔齐采微图 之后的题 绍兴二年,进车辂式称职复旧职,除提举车 画艺已经相当成熟,当时他年龄也已经不 辂院事…… 小,活到绍兴二十六年(1l56)的可能性不 跋中提到“唐 投谒,中使葵闻”。 大。因此笔者认为,绍兴二十六年(1l56) 说法二: 画继补遗 日“唐遂渡江如 萧照,凄泽人,颇知书,亦善画 靖 之后可能过晚。 康中流入太行为盗,一日掠至李唐.检其行 杭,夤缘_ 得幸高宗.仍入 院”。1 说法三:(《图绘宝鉴 i-I“建炎问太尉 最后,考查陈传席的说法,如他所分 棠.丌过粉奁画笔而已,叩知其姓氏照雅闻 析的那样,在建炎年间复置画院显然不合时 邵宏渊荐之,奉旨授成忠郎.画院待诏,赐 唐名,即辞贼随唐南渡,得以亲炙 唐感其 宜,有大量材料表明宋高宗在建炎和绍兴初 金带,时年近八十”。 生全之恩,尽以所能授之.绍兴中.补迪功 年一直政权不稳,无暇顾及画院这样的机构 以上三种说法虽然在细节上有出人, 郎画院待诏,赐金带……”[161 设置的完善。 但也有其共同点:第 ,以I二材料中的“投 以上材料中提到的人物,萧照和李唐的 而南宋的实体画院到底有没有复置,还 谒”、“夤缘”、“太尉邵宏渊荐之”部无疑 关系最为亲密,且所处时代最为接近,而文 尚未有定论。根据彭慧萍【 的推论,南宋画 说明是李唐先有意愿想人内迂成为原画家,】 献中提到萧照进入南宋画院的时间为“绍兴 院并没有从实质上复设,而只是在功能上有 之后再由中间人的推荐得以进入内廷。第 中”。虽然李唐与萧照师徒两人可能不会同 类似画院的机构被复置。南宋画院并无真正 二,宋高宗在李唐的重入“画院”这件事中 起了关键作用。至于具体是否像(《图绘宝 刚好符合他在北宋宣和年问已经成名且画风 第一,从技法上看,该图的技法较为 鉴 中所说的那样由“太尉邵宏渊”推荐入 成熟的事实。而且这样推论,李唐还有20余 全面,皴、擦、点、染、勾并用,融合了北 画院,尚无其他材料可以互相引证。 (四)李唐生卒年份的确定 年来完成其从北宋风格到南宋风格的转变, 也是符合情理的。 宋北派山水的各种技法,用笔繁复,刻画精 尽。 ((画继 [2o1中提到李唐“乱离后至 二、李唐作品考 第二,从构图来讲,此图属于北宋典 临安,年已八十”, 采薇图》题跋中提 到“谓唐初至杭,无所知者,货楮画以自 李唐作品现在公认的传世真迹只有一 型的全景式山水,与荆浩、范宽一脉相承。 件,即作干l124年的《万壑松风图 ;其余 宝绘录 跋李唐《关山行旅图 日:“右 给,日困甚。有中使识其笔日: ‘待诏作 被归为李唐或者李唐风格的系列作品还有 李唐所画 关山行旅图 ,树石苍劲,全用 也。’唐因授谒,中使奏闻。而唐之画,杭 《采薇图》((晋文公复国图 清溪渔隐 焦墨,而布置深远,人物生动,盖法洪谷子 (荆浩)笔也。” 将 万壑松风图 同范 人即贵之。”则李唐到临安应该是绍兴八年 图 等。 (1 l38)定都之后,且在临安混迹一段时间 这些作品按照绘画风格的演进而可以划 宽 溪山行旅图 比较,可看出两图的相似 之后才进入内廷,因此他进入内廷的时间应 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典型的北宋时 之处,两图都采用顶天立地的构图,主峰突 该晚于绍兴八年。而《图绘宝鉴 [2U中提到 期,以 万壑松风图》为代表;第二个时期 兀,同时采用高远、深远的手法。 “奉旨授成忠郎,画院待诏,赐金带,时年 属于过渡时期的风格,兼有南北宋风格的特 近八十”,表明李唐最终被奉为待诏时,为 点;第三个时期属于典型的南宋时期风格, 第三,从空间来讲, 万壑松风图 中 的空间层次已经大为丰富,不仅有主要的近 80岁左右。虽说李唐可能在绍兴八年之后就 开启了南宋画卷多为“一角、半边”的典型 景、中景、远景,且各景之间也有更细微的 开始为内廷服务,但正式被奉为“待诏”, 画风。 空间层次。而相比之下,郭熙的((溪山行旅 “赐金带”,应该是宫廷授予一批画家的待 遇,与他同时的画家也是绍兴年间复职,则 (一)北宋时期风格 1. 万壑松风图 图 的空间层次显得较为程式化。此图对空 间的认知和展示,更为接近 伯夷叔齐采薇 陈传席认为在绍兴十六年(1 146) “画院” 重建之后被奉为待诏更为有说服力。 一《万壑松风图》作干ll24年,是李唐唯 图 以及李唐南渡之后的其他作品。正是对 标记有确切年代的作品,其上书写“皇宋 空间理解的转变,才使得李唐在南渡之后的 创作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二)过渡时期风格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李唐过渡时期的 作品有两个倾向,一个以 江山小景图》和 (《长夏江寺图》为代表,构图较为接近南 笔者基本同意陈传席的说法,李唐进入 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对该作的真伪, “南宋画院”最早时间是绍兴十六年。这一 学术界一般无争议,认为这是李唐具有代表 年李唐80岁左右,所以李唐生年应为l066年 性的真迹,是李唐在北宋画院的代表作,与 前后,卒年为1l 50年乃至更晚。这样推论, 李唐创作 万壑松风图》的年龄为50多岁, 南渡之后的半角山水有很大的差别。 此图有三个特点。 宋,但ff】笔和 法昔I5还偏向北宋。另一个倾 向是以口本高恫院…水为代表,构图还属于 北宋全景式山水的 障高山,而,手j芭和皴法 已经倾向简略,偏向 宋的画法了。 1. 江山小襞 江山小 和《长夏 Ii寺图》 和 长夏江 牛图 都 属于于卷,是以长卷I 不是立轴的形式展示 全景山水。上留尺,I 不留地,…脚均被省 略,已仃南宋半 卡;:l图的前兆。 寺 》刖笔方硬。 长夏江 ,用墨沉稳、浓厚、 厚实、滋润。丽} 题有“李脚fj『比唐李思 训”。 图绘宝攀 中记载: “高宗雅重 巷》云: ‘李唐叮比唐 之,尝题 长夏 李思训。…李思训足唐代青绿【u水的代表 人物,常以金碧青绿的浓雨颜色作山水。 江【IJ小景 》多川斧劈,其{再f笔皴的形 态,更为接近令 北术的画法。此阁为浓敷 色的青绿【lj水,乍森灿征 故宵博物院的名 画宝藏(卜) 123]・文中,指出 江tl J小景 冈 中他用“泥金替点”法;并H.认为“李 唐I丁比 李思训”这 记载确实属实。 从 格 来讲, 《长夏江寺图 更接近 万 松风 的川笔,构图更为完整连 贯。 f川J小景图》的视角显得又拉近一些, 更接近『皋j宋的风格,特别是对远景的塑造。 两图从细部来看,都延续了北宋的传统;而 从构 来看,已经接近南宋的局邮山水了。 因此,从时1日】t:来讲,这两幅图应该是介于 万 松风图 币I1 清溪渔隐 之间的李 对于此图的创作年代,正如铃木敬在 梧也,二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 ((试论李唐南渡后重入画院及其画风之演 未年。”在 庄子・德充符》中,庄子说惠 这说明 唐山水 的过渡时期的作品,而 江山小景 变 中所说的一样: “笔者目前最想提m的 予“倚树而吟,据稿梧而瞑”。 图))的创作时『日】应该晚于 长复江寺图 。 2. 高桐院IlJ水阿)) 班宗华教授 ・一个假设是,本高桐院山水图双幅是绍兴 惠施喜欢靠着梧桐树高谈阔沦,因此在画面 二十年(1l 50),李唐进入实质上复活的画 中,树下的应该是惠子,而背身而坐的应该 院以后的作品。” 笔者认为,此图应该是在《 壑松风 是庄: 了。 李唐与高桐院山水画》 文I{J认为, “如 将目前往右幅的‘对 与此图较为接近的另一幅有著录的画名 话观瀑’和左幅埘渊,画面便町合为一幅较 图 《奇峰万木图》 长夏江寺图 江山 为《赢鹊授方图 。从记载看来, 扁鹊授 为完整的山水式样,成为一种离合山水的形 小景图)) 濠濮图 文笔的《夏冬【IJ水 解风))的画风与高桐院 图 之前的。 山水 卡¨仿,也采川r类似的‘离合式山 3. 濠濮图)) 晋文公复国图 之 方图》描绘扁鹊与长桑君两人在占树问对坐 式。 时,美吲充 大兰美术馆收藏传为周 后,在 伯夷叔齐采薇图 和 清溪渔隐 而语之情景,与此圈描绘的情境颇为相似。 记载如下: “跋李唐所画《扁鹊授方图 水’构图。”t 251 此图无名款,经明代安国、项予京并 此图相传为李唐,规摸扁鹊与长桑君授 高榈院山水 的构图更加接近《万壑松 清代宋荤、李凤池、陈定等人鉴藏,曾人减 受大意,一人在古树间南向坐,有授说状, 风图 ,但从其皴法币¨山石、水流、树木的 清乾隆内府。图后的一则题跋表明此图的作 似是长桑君,一人坐于树旁,吲视坐树间者 描绘来看,是所有李唐或者传为李唐的作品 者可能为李唐。此图描绘安徽凤阳县濠水、 颇恭,似是扁鹊。旁有水波瀛瀛,即所谓上 中最接近 伯夷叔齐采薇图》的作品。特别 濮水一带的风光,故事取自 庄子・秋水 池水也。太史公纪长桑君授禁方于扁鹊,其 是树木露出的根部、树木盘曲的姿态、粗大 篇 。 的墨线、表现山 侧面切面的皴法,两图 事甚秘,世莫得而知,不知唐生于千载之 我们不禁要问,对坐的两人中到底谁是 下,乃能得其仿佛如此。” 濠濮图 与 伯夷叔齐采薇图》的联 都极为棚似,而与 清溪渔隐图》也有一定 庄子,谁是惠子呢? 庄子・齐物论 说: 差异。 “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 系顿为密切。 第一,从技法来说,两图是李唐所有作 府收藏。此图主要有五个版本,以北京故宫 的医生和病人。 品中较为接近的,但也有一定不同: 濠濮 藏版本为原本,其余应为摹本。且根据吴荣 第三,此图从画风上来讲与李唐作品的 图 不论是构图还是皴法郝更加接近 万壑 光的题跋,人量摹本iti0作者应为清代的黄 典型风格有一定出入,应为南宋画院相关人 松风图 的传统,而 伯夷叔齐采薇图》的 氏,并干清代嘉庆朝丁卯戌辰年间散布开来。 士所摹或同样风格作品。 (三)南宋时期风格 1.《晋文公复国图 此图描绘晋文公重耳到宋国、郑国、 皴法已经更为简练,表现为南宋“大斧劈” 从此图的风格、构图来看,应该属于 的样式。因此, 《濠濮图》应该是出于南北 北宋到南宋转折期间的作品。可以将((采黻 宋过渡时期的作品,刨作时间要早于《伯夷 I 叔齐采薇图 。 的创作时间基本确定侄南宋的 濠濮 图》 晋文公复国图 之后,在清溪渔隐 楚国、秦国及子犯献壁、朝于武宫的六段 第二,从形式来看,两者都是手卷形 图》之前。从此图对人物的表现来看,也能 场景。其中前四段文本来自于《左传・僖 式,山水中有两人对坐而语。 濠濮图 的 看出李唐创作人物画的成就。 人物在【IJ水间所占比例较小,而 伯夷叔齐 采薇图 所占比例较大。 5.《村医图》 公二十三年 ,而后二段文本来自于 左 传・僖公二十四年》。此图特点总结如下: 第一,人物描绘方面属于李公蝼白描人 村医图 属于风俗人物画,描绘r宋 第三,从表现内容来看,都是表现两人 代农村的灸治场面。整个场景共描画6人,李 物的传统,但其描绘手法比起《伯夷叔齐采 对坐而语的状态,故事文本也都来自于经典 唐根据人物不同的职责、性格、年龄而将各 薇图》与 村医图 手法略显稚嫩。 古籍。其中,两图中人物坐立的姿态和一正 个人物形态描绘各异,人物之间的动态组合 一第二,山石树木的描绘与((万壑松风 恻的姿势都十分相似,凡其中都有一人倚 也耐人寻味,尤其是将人物的毛发、面 表 图 与 江山小景图 颇为相似。其树木与 情刻画得 分精准、细腻、生动,将老 人 山石形状的扭曲与《伯夷极齐采薇图 有一 树而 。 第四,从含义来看,庄予与惠子可能相 身旁的小儿既恐惧又好奇因而偷视的矛盾心 定程度的相似,但更偏向北宋风格,显得不 当于伯夷撒齐,因此李唐在处理类似主题时 态扑捉得十分到位。此【矧有以下几个特点。 运用了相同的图像表达方式。当然,伯夷叔 那么简略。 第三,此图意在表明宋室南渡后意图收 第一,此图的树小、山石的画风类 齐一图中的人物比例更大,显然两人在故事 次平而不似李唐。对近、中、远景的 造较 复旧地的决心,因此其真迹的创作时间应在 中的重要性}皮放人丁;而庄子与惠子的辩沦 为模糊,皴法也与李唐早期和后期的 法小 南渡之后和绍兴和议之前,应该早于 伯夷 更偏向于哲学和文学上的思考,更贴近于文 似。 叔齐采薇图》。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 人辩论的传统,因此加重r山水树木所占的 比例。 4-. 采薇图》 第二,两图的人物描绘较为接近。但 此图从风格上来讲,不应为李唐的真迹,但 此图为风俗阿,人物的动态、气质以及组合 与李唐的风格十分接近。大量记载表明,李 方式等显得更为灵活生动。人物衣纹多为战 唐曾作过 晋文公复国图 ,此图可能为李 唐真迹的摹本。 2. 清溪渔隐图)) 此图于卷末树杆间署款“河阳李唐 《采薇图》是一幅历【史故事画,是以殷 笔,较 采薇图 中人物农纹更为繁复、 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材。 笔细碎。和((采薇图 相仿的是,此 对人 其中有“绍必”半印,说明此图经过宋代内 物面部的塑造颇为接近,尤其是两位彳丁胡须 Ll uj铃木敬,魏美 详.试论莩唐南 I89,(4):35-45. 演变[J].新美术,1 [1l 3弃病{陈传席 (4):77—8O。 .李唐生卒年建 [12](宋)邓椿,( 元)庄肃.画继 论著丛刊.北京: 凳美术出版社,] [1 3]铃术敬,魏美 译.试论李唐南 地9,(4):35-45 演变U].新美术,] [14]建炎以来系年 录[M]卷一七五。 £l 5]据赵牲之《遗5 >,此役邵宏渊 笔”,【}】段有“拿撕清溪渔隐”六个字,上 陈传席的观点,但同时认为李唐人非实体的 钤“御 之 ”一玺。此图描绘钱塘一带山 “画院” (进入内廷为皇帝服务)的时间可 阵,只在青浦桥之 ;指挥将士,逢: 是当军队撤退时, 众却大声叫喊 人 。扬州民众也t ”如累不是邵太 扬州人将逃避不及 等等。 [16](元)夏文彦{ 圈绘宝鉴》[帕. 86。 北:商务图书馆,1 [1 7]铃术敬,魏美j 译《试论李唐南 【夏的雨后景色,}皮认为是李唐开启南宋画院 提前为绍兴八年之后,而不必是绍兴十六年 典型范式的代表作,原吲如下。 (1146)之后。 第一,从构 I 来讲, 《清溪渔隐图》 一第三,怎样复入画院。李唐自己有意愿 演变》[J].新美术, 1989,(4)35- [18]彭慧萍“南宋目 院 之省舍职制 央美术学院,2005o [19]蠹缘指攀援、} 拢关系。《宋史 庚辰,诏察富民与 嗅家昏困蠹缘得1 [20](南宋】邓椿, (元)庄萧.画{ 术论羲丛刊.北京: 商务图书馆,l986。 [22](清)厉鹦. 绘录・南宋院 书・文渊阁版.台j 商务印书馆,: [23]李霖灿.故宫1 }物院的名画宝 .改之前【l J水阃的 景模式,表现为上不留 想要进入内廷,并因中间人的推荐得以进入 截取小景局部入画,且将 内廷。同时,宋高宗在李唐的重人“画院” ・天,下不留地, 观者视线拉得 常近,小能不 是一个划时 代的创举。 事中起了关键作用。 第四,李唐的生卒年份。李唐生年应为 民美术出版社, 第_二,住 体的披法t来看,也有较大 1066年前后,卒年为1 150年左右乃至更晚。 改变。 …,f 皴法}:, 经形成典型的大斧 [21](元)夏文彦. 驾绘宝鉴[H].四罔 李唐的传世作品按照绘画风格的演进可 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典型的北 劈皴,以人笆蘸氍,寸_{而过,用笔洗练, 以面为皴;其画面形象轮廓线清晰,棱角突 宋时期,以 万壑松风图》为代表,此图町 厄、显出刚劲、爽利的特点。水纹的画法也 以确定为真迹;第二个时期属于过渡时期的 从之前 万零松风 》的装饰意味较浓的龟 风格,兼有南北宋风格的特点。其中 江山 鳞纹变为更加简洁n宵激荡之势的水纹。如 小景图 和 长夏江寺图》可视为此时期的 明代曾昭((格 要求》If1日,李唐画水“其 代表;另外一些作品的真伪值得商榷,第三 后水不用鱼鳞纹,订 涡动荡之势”。[291 画树方而, ・变从前的舣 个时期属干典型的南宋时期风格,开启了南 i 978,I3(4)。 jO—c.I I30)and [24]“Li Tang《c.1{ Burlington Magazin May l972。 ,[25]铃本敬,魏美 译《试论李唐南 4)。 演变》 ].新美术, i989,([26]铃木敬,魏美 演变)[J].新美术. r'7]— 萄 , t . 法,直接用浓 宋“一角、半边”的典型画风,以 清溪渔 8](喇)徐一疆著,椽永恩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墨勾Ⅲ轮廓,以淡踺 染,树叶直接以水墨 隐图))为典型代表。 9](明)曹昭著,杨春俏编 直接绘 。 第三,此图 李唐是南宋画院画家中至关重要的一 们爽叔齐采蔽图 的山 人,他的风格转变,也代表了从北宋末到南 石树木画面较为接近,构图也有一定相似之 宋初的宋代山水画、人物画画风的集体转 处,不过更为简略。其时间应为现存所有李 变。探讨李唐的生平及作品,可以为李唐相 唐作品中最晚的・幅,也是李唐南宋院同山 关的系列研究及南宋四家的艺术成就的研究 水的代表怍。 三、结论 打下基础。 (冯呜阳/东华大学讲师,复旦大学博士后) 本文首先考察_r 们夷叔齐采微 的 主释 j{ 毫- 目J Z1 I I4 { 爱 ,j t作者李唐何时南渡、fI可时复入画院、怎样复 入画院肢他的 率乍份问题。得出的结论 如下。 、、 1: { i t竞南 精 ~竹 ]- 0一 -用 亍~ ¨。 正 挺 l l诗 博 ’ 【-¨{ ・)0川l1 J t 举I p Ii、一 幽-磷 r . 。孝 r ” 、第・, 渡时『IJ】。拿唐的南渡很可能 : 氐 £]dn01 ・ ?r0 11 是一个时问段,他南渡的起始时间最有可能 是靖康和建炎年问;frl在南渡过程中,李唐 辗转过许多地方和城m,而他最终到达临 安并跌罔进入 院则很可能是存绍兴八年 (1138)之后。 第二,复入画院时问。笔者较为赞同 l j 、冀f鼋;;置 H].一 j ‘ 、}j L“章蕾1 K・ , 置 . 意r 毫争 qj.j ^ 专蕾 峨 r 【{ ㈧{. 。帛f弃瘸) 译肫譬 斗 [ {j 誊 研究.¨ , 奔病 际 々精 慧 扭. ㈠ 昨 ‘南 夸唐靛 景^ ‘:籼1]]置求q .1 q8 .1¨l 1 . 】 H^x.L  ̄fc,h r A【dnij ap l1)一l i『’ }]q.I1 i r {i 1 7“A[) J.『1一、8l Jr¨n0t '1] ldqd,1n{ 十 ll(r、 ll{ )1 lpll_、S,j lt 1 R ?o,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