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年度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20年——2021若干意见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要求,济南市以创建各级“绿色学校”为依托,深入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切实加强领导、部门协作、严格标准、积极创建、规范验收、强化培训,创办工作赢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创建学校生态环境教育日益标准化规范,环保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环境文化丰富多彩,校园优美整洁,师生的环保常识和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成形了小手拉大手、催生学校带动和影响社会的环境保护氛围。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绿色学校”15所、省级“绿色学校”312所、市级绿色学校700多所。在省环保、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让,“绿色学校”的创建已成为带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对未成年人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社会影响日渐大,越来越多的学校自愿参加到创建活动中来,发展势头良好。 一、基本情况
1、加强领导,部门协作。为保证“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规范运行机制开展,创建之初,省卫生局与省教育厅就联合成立了省级“绿色学校”表彰领导小组,由省直担任组长,负责标准的制定以及“绿色学校”的表彰和命名。各市也都成立了相应专业机构,领导市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领导,促进现状教育的广泛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我们把环境教育普及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省环境目标奖惩考核范围,每两年考核一次,成绩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各市也按照这个模式依次签定了,将环境高等教育情况统一纳入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领导人员中。
2、完善标准,鼓励创建。为提升各级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创建积极性,确保创建质量,我们不断完善《省级“绿色学校”创建标准》,细化各项考评指标,增强操作性,便于自查自纠学校对照自查和社团组织申报。省里检验验收时也以《标准》为依据,逐条打分,及时发
现问题,指出努力方向。另外,我们效法国家局做法,采取按量分配省级“绿色学校”名额的办法,鼓励各市积极创建市级“绿色学校”,以此为龙头,拉动各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
3、严格验收,确保质量。为确保高质量创建,体现出先进性和示范性,我们对申报学校保质保量、严要求,在各镇自查的基础上,由省环保、教育部门联合组成核查验收小组,随机挑选学校,现场检查验收。验收组每到一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通过听取学校负责人情况汇报、查看学校创建档案资料、问卷调查师生环境意识、实地考察校园环境等形式,亲身感受学校生态环境环境终身教育氛围,对学校的环境教育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增强了命名的精确性和取名为权威性。
4、加强培训,优化师资。实践证明,创建绿色学校,不仅需要环保节能减排和教育部门的领导重视,学校有积极性,节能减排更需要有一批掌握环保知识、热衷于环境教育的教师骨干。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培训课程工作,借助参加国家培训、省里统一集训、会议典型提问等形式,有重点、有组织地对省级“绿色学校”领导和主管教师进行节能环保环保培训,并将培训情况作为省级“绿色学校”考核初步设计的指标之一。2021年我省参加的省级“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培训班,有幸请到了国家局“绿色学校”项目负责同志前来教学,医学专家的讲解对参训人员帮助很大,120余名中小学校领导和受到了一次专业、系统的环境教育培训,大家表示深有体会,对环境教育其他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更有信心。
5、拓宽渠道,辅助创建。为推动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中小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吸引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2021年,联合我们和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合开设了群里环保课堂,利用网络教学信息量大、普及面广、传播迅速的优势,对我省的中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各级“绿色学校”的中小学生网店成为淘宝环境教育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实践,切实进一步提高了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水平,成绩突出的还被授予“环境小行家”称号,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生学习环保很大知识的热情,丰富了我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形式,推动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
开展。
二、主要特点
1、创建覆盖面广,学校积极性高。我省的“绿色学校”既有义务教育阶段的附属小学小学和初中,面临也有面临高考顾虑的高中学校;既有拥有一支小学百年历史的老学校,也有迎着新世纪朝阳诞生的新学校;既有国家出资的公办学校,也有对个人出资的民办学校。各级各类学校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热情高涨,在创建方面投入成立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挖掘环境教育资源,拓宽环境教育渠道,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质,成功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监管部门学校和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
2、课堂渗透充分,专题教育扎实。我省各级“绿色学校”以提高中小学生的青少年环境意识和环保认同感,推动绿色理念的普及为重点,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齐头并进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紧扣教材、自然贴近、点滴渗透、潜移默化,把环保知识普及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为有力地补充课堂教学,各学校广开思路,积极开展专题环境终身教育,有的学校在校园网站中开设环保教育网页,有的学校编写了环境教会学校教育校本教材,还有的学校开展了教师环境教育教案及多媒体课件评比,收到很好的教育工作效果。
3、活动形式多样,实践富有特色。我省各级“绿色学校”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学术研究延续,围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环保纪念日,积极创新活动表达方式,吸引学生应邀参加环保实践,增强了孩子们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兴趣浓厚兴趣和责任心。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在原有的12枚雏鹰奖章基础上,增设了“环保章”,在全校席卷全国了争做“环保小卫士”的热潮。青岛市福林小学举行的“我与绿色同行”宣誓活动,在孩子们幼小的肉体播洒绿色的希望,引领他们走向“绿色人生”。兖州不仅在校园内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而且要求每个家长向家长传播环保知识,许多学生既是学校爱护以身作则环境的模范,又是体弱多病监督的使者。
4、校园环境优美,内涵更加丰富。我省各级“绿色学校”全都十分重视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分布实施,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现
代化的校园环境。各学校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的同时,赋予“绿色”更深的内涵,由蓝色自然环境的绿色扩展到服务设施环境、人文环境的绿色,发扬健康优良作风向上而又充满生机的“绿色”精神,利用先进的办学条件和的教学手段,精心打造一条龙的“绿色”育人环境,为“绿色学校”注入新的活力。 我省“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虽然夺下了一定的同样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有的学校领导各级对创建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有的学校档案不齐备,管理不规范;有的学校领导和环境教师未参加过相应培训,环境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学校未按《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大纲》的相关其要求开展专题环境教育,对环境教育个别情况情况的考核机制还不健全;东西部“绿色学校”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的经验交流还比较匮乏等。 三、今后打算
通过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环保事业的未来。环境从青少年抓起是我们环保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加大各级“绿色学校”创建力度,中小学环境教育力争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完成由教学渗透向教材系统传授的转变,增加省编各科教材中环境知识的份量,形成系统全面的环境知识教学体系;二是,完成环境教育由地区省份差异大、发展失衡向增加交流、共同提高的转变,多创造观摩、交流的机会,及时推广环境教育的好高等教育经验、好做法,推动我省环境教育整体实力的提高;三是,完成“绿色学校”数量由少到多、质量不断提高的转变,在保证创建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到“十一五”末省级“绿色学校”突破500家;四是,完成环境教师由培训教员不足向全面提升从业水平的转变,在较短时间内,对全省环境教职员工轮训一遍,提高他们教学的环境教育教学发展水平;五是,完成环境教育形式大众化由较单调向多样化的转变,不断创新环境教育形式,切实加强环境教育教育工作的实践和考核,保证环境教育的质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