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线材的定义和术语、规格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装、标志等;
2 引用文件
GB52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标准》
3 定义和术语
3.1 线材
包括RV90、UL1007、UL1015、UL3173、UL24„„等所有可以导电的物料; 3.2 耐温
线材长期稳定工作时能承受的最高温度; 3.3 耐压
线材长期稳定工作时能承受的最高电压; 3.4 线径
即表示线材线芯大小的参数;
4 规格命名
4.1 RV90线的命名
RV90 0.75 mm2单位(平方毫米)线径大小参数(数值越大线径越大)电源线类型
例如:RV90 0.5mm 、RV90 1.0mm、RV90 6.0mm
4.2 UL1007、UL1015、UL1061、UL3173、UL3122、UL3135、UL3266、UL3074、UL3478等单线的命名
2
2
2
UL1007 AWG 22线号大小参数(数值越大线径越小)线号单位电源线类型(如1007、1015„„)
4.3 UL24、UL2854等多芯线线的命名
UL24 AWG 26 8芯(带地线)表示带屏蔽地线(缺省表示不含此线)线芯数量(指带绝缘皮的线芯)线号大小参数(数值越大线径越小)线号单位电源线类型(如24、2854)
4.4 多芯线颜色要求
1红 2黑 3橙 4棕 5黄 6白 7灰 8紫 9蓝 10紫/白11粉红 12浅蓝 13红/白14黑/白 15红/黑 16黄/黑 17蓝/白18蓝/黑 19紫/黑 20灰/黑; 比如:2芯线的颜色为(1红 2黑),6芯线颜色为(1红 2黑 3橙 4棕 5黄 6白); 4.5特殊多芯线要求
UL24 AWG26 3芯带铝箔和UL2854 AWG26 3芯带铝箔线色比较特殊,均为(1红 2黑 3绿),UL24 AWG26 4芯带铝箔为(1红 2黑 3绿 4白)和(1红 2黑 3橙 4棕)两种,外径分别为4.0±0.1mm和4.2±0.2mm。 4.6印字颜色要求
建议黑色、蓝色线的印字为白色,其它颜色线的印字为黑色,但暂不做强制性要求。 4.7绝缘皮组合颜色要求
如果绝缘皮是组合颜色(例如紫/白、红/白、黄/绿等),则两种颜色比例不超过3:7。
5.各种线材特性 5.1 RV90
5.1.1认证
3C认证(4.0和6.0mm²为227 IEC 02,其余为227 IEC 08) 5.1.2产品构造和典型性能参数
聚氯乙烯绝缘,0.5-2.5mm²耐温90℃,耐压为300/500V;4.0和6.0mm²耐温70℃,耐压为450/750V
导体 标称截面(mm²) 0.5 0.75 1.0 1.5 2.0 2.5 4.0 6.0 构造(NO/mm) 28/0.15 16/0.20 24/0.20 32/0.20 30/0.25 48/0.20 41/0.25 49/0.25 81/0.25 56/0.30 119/0.25 7/12/0.30 外径(mm) 0.93 1.13 1.31 1.58 1.85 2.02 2.59 3.17 绝缘 外径(mm) 2.1-2.5 2.2-2.7 2.4-2.8 2.8-3.4 3.2-3.8 3.4-4.1 3.9-4.8 4.4-5.3 耐压强度(ACV,5min)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500 2500 铜丝直径公差为±0.004mm,未标注外径公差为±0.1mm 5.1.3 绝缘老化实验
5.1.3.1 老化条件:温度:135℃±2℃,试验时间:240h。(其中4.0mm²和6.0mm²为温度:80℃±2℃,试验时间:168h。) 5.1.3.2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老化前抗拉强度应≥15MPa,断裂伸长率应≥150%;
空气老化后抗拉强度变化率≤±25%,断裂伸长率变化率应≤±25%,抗拉强度应≥15MPa,断裂伸长率应≥150%。
热冲击试验:烘箱温度:150℃±1℃,试验时间:1h。试验后绝缘不开裂。
试验方法应按GB/T 2951.11-2008中9.1和GB/T 2951.11-2008中8.1.3.1规定进行。 5.1.4 使用环境
内部导线在正常使用时,导体最高温度为90℃。当使用环境可防止热塑流动和容许减少绝缘电阻的情况下,能连续在90℃使用的PVC混合物,在缩短总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其工作温度可提高至105℃。 5.1.5 有害物质含量
均需符合ROHS标准。
5.2 UL1007
5.2.1标准和认证
UL认证(UL758,UL1581及CSA C22.2 NO.210) 5.2.2产品构造和典型性能参数
无铅聚氯乙烯绝缘,耐温80℃,耐压为300V; 导体 规格(AWG) 30 28 26 24 22 20 18 16 5.2.3 绝缘老化实验
5.2.3.1 老化条件:温度:113℃±1℃,试验时间:168h。
5.2.3.2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空气老化前抗拉强度应≥10.3 MPa,断裂伸长率应≥100%;
空气老化后抗拉强度保留率应≥70%,断裂伸长率保留率应≥65%。 5.2.4 使用环境
内部导线在正常使用时,导体最高温度为80℃。 5.2.5 有害物质含量
均需符合ROHS标准。
构造(NO/mm)(单根最小值) 7/0.102(0.096) 7/0.127(0.120) 7/0.160(0.152) 11/0.160(0.153) 17/0.160(0.155) 26/0.160(0.158) 21/0.178(0.176) 41/0.160(0.159) 34/0.178(0.174) 26/0.254(0.251) 外径(mm) 0.31 0.38 0.48 0.61 0.76 0.95 1.21 1.49 绝缘 外径(mm) 1.15 1.20 1.35 1.45 1.70 1.80 2.05 2.35 耐压强度(ACV,1min)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外径默认公差:外径<6.0mm,公差±0.10mm;外径6.0~7.9 mm,公差±0.15 mm;外径8.0~10.0 mm,公差±0.20 mm; 5.3 UL1015
5.3.1标准和认证
UL认证(UL758,UL1581及CSA C22.2 NO.210) 5.3.2产品构造和典型性能参数
无铅聚氯乙烯绝缘,耐温105℃,耐压为600V; 导体 绝缘 耐压强度(ACV,1min) 规格(AWG)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构造(NO/mm)(单根最小值) 7/0.160(0.152) 11/0.160(0.153) 17/0.160(0.155) 26/0.160(0.158) 21/0.178(0.176) 41/0.160(0.159) 34/0.178(0.174) 26/0.254(0.251) 41/0.254(0.252) 65/0.254(0.252) 66/0.320(0.316) 105/0.254(0.251) 169/0.254(0.249) 外径(mm) 0.48 0.61 0.76 0.94 1.16 1.49 1.87 2.36 3.00 4.2 外径(mm) 2.12 2.19 2.40 2.60 2.80 3.08 3.45 3.95 5.00 6.6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6 19/7/0.360(0.354) 5.4 8.50 外径默认公差:外径<6.0mm,公差±0.10mm;外径6.0~7.9 mm,公差±0.15 mm;外径8.0~10.0 mm,公差±0.20 mm;
5.3.3 绝缘老化实验
5.3.3.1 老化条件:温度:136℃±1℃,试验时间:168h。
5.3.3.2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空气老化前抗拉强度应≥10.3 Mpa,断裂伸长率应≥100%;
空气老化后抗拉强度保留率应≥70%,断裂伸长率保留率应≥65%。 5.3.4 有害物质含量
均需符合ROHS标准。
5.4 UL3173
5.4.1标准和认证
UL认证(UL758,UL1581及CSA C22.2 NO.210,IEC60754-2) 5.4.2产品构造和典型性能参数
交联耐燃聚乙烯绝缘,耐温125℃,耐压为600V;
导体 规格(AWG) 22 20 18 16 14 12 构造(NO/mm)(单根最小值) 7/0.254(0.241) 7/0.320(0.305) 16/0.254(0.254) 26/0.254(0.251) 41/0.254(0.252) 65/0.254(0.252) 外径(mm) 0.76 0.96 1.16 1.49 1.87 2.36 绝缘 外径(mm) 2.50 2.60 2.79 3.12 3.50 3.94 耐压强度(ACV,1min)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10 66/0.320(0.316) 3.00 4.62 3000 外径默认公差:外径<6.0mm,公差±0.10mm;外径6.0~7.9 mm,公差±0.15 mm;外径8.0~10.0 mm,公差±0.20 mm; 5.4.3 绝缘老化实验
5.4.3.1 老化条件:温度:158℃±1℃,试验时间:168h。
5.4.3.2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空气老化前抗拉强度应≥13.79 Mpa,断裂伸长率应≥300%;
空气老化后抗拉强度保留率应≥80%,断裂伸长率保留率应≥80%。 5.4.4 有害物质含量
均需符合ROHS标准。
1 术语和定义 3.1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结构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 额定电压用Uo /U表示,单位为V。
Uo为任一绝缘导体和“地”(电缆的金属护层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何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
2 技术要求 4.1 非UL认证线 4.1.1 标志
电缆应具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和额定电压、认证标志等连续标志。厂名标志可以是标志识别或者是制造厂名或商标的重复标志。
标志可以用油墨印字或采用压印凸字在绝缘或护套上。 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 ——在电缆外护套上应不超过550mm;
——在下列电缆的绝缘或包带上应不超过275mm;
a) 无护套电缆的绝缘; b) 有护套电缆的绝缘; c) 护套电缆里面的包带。 标志应字迹清楚,油墨印字标志应耐擦。 标志应符合GB/T 5023.1-2008第3章的要求。
4.0mm及以上60227 IEC 02(RV)线要求耐温90℃,且同时符合60227 IEC 02(RV)线认证要求,有 3C认证标志,导线上丝印为“227 IEC 02(RV)”。 4.1.2 导体 4.1.2.1 导体结构
导体应是退火铜线,导体中各单线可以是不镀锡或是镀锡的铜线。 导体应符合GB/T 3956第5种导体规定的要求。
60227 IEC 08(RV-90)线的导体结构应符合表1要求;最多允许有3根铜丝的线径小于规定值,但必须保证铜丝的线径之和达到规定值;如:1.0mm2的线,导体结构为32/0.20,允许其中3根铜丝的线径小于0.196mm,但要求32根铜线的线径之和在规定的范围内(32×0.196和32×0.204之间);不允许出现4根及以上铜丝线径小于规定值的情况。
4.2 UL认证线 4.2.1 标志
标志应符合UL 758-2012第47、48、49章的要求。 4.2.2 认证要求
2
UL认证机型机内配线应有UL认证,UL认证的机内配线应符合UL 758、UL 1581的要求 4.2.3 导体
4.2.3.1 导体结构
导体应符合UL 758-2012第5章要求。
导体外形尺寸应符合表7要求,其余规格应符合UL758-2012中表5.1的要求。 要求采用铜导体,且单根铜丝导体铜含量≥99.9%。
UL 10368 AWG28线的导体结构应符合表8要求;最多允许有3根铜丝的线径小于规定值,但必须保证铜丝的线径之和达到规定值,如:AWG28线导体结构为19/0.08,允许其中3根铜丝的线径小于0.076mm,但要求19根铜线的线径之和在规定的范围内(19×0.076和19×0.084之间);不允许出现4根及以上铜丝线径小于规定值的情况。
第4部分 套管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套管的技术要求、试验要求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内部布线上使用的套管(包括PVC套管、热缩套管、黄腊管、白硅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113.2-2005 绝缘软管 试验方法 QJ/GD 12.10.002 连接器检验规范
QJ/GD 12.12.004 环保标识使用管理规定(试行) QJ/GD 40.01.011 外协外购件入厂验收通则 QJ/GD 92.00.001 环保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管理规定 UL 224-2006 挤压式绝缘套管 UL 1441-2005 涂覆的套管 3 技术要求 3.1 黄腊管
(1)黄腊套管耐温未特别说明,应为105℃。
(2)黄腊管替代要求:除用于包裹机内配线(电加热高温线)的黄蜡套管不能替换为PVC套管外,接线图、机内配线、板间连线上用黄腊套管均可用PVC套管替代,要求用管径同黄腊管、厚0.5mm的黑色PVC套管代替。
3.2 白硅管(全称:硅树脂玻璃纤维套管)耐温未特别说明的,应为200℃;颜色未特别说明时,应为白色;白硅管应符合UL 1441要求。 3.3 PVC管
图纸规定的套管默认为PVC管,如选用其他套管时应在图纸说明。
PVC管常规使用的管内径φ3~φ14,不作说明时,默认为黑色。若同一机型有相同线材同时使用PVC套管时,可以黑/白等颜色区分。耐温未特别说明的,应为105℃,应符合UL224的要求。
选用PVC管时应注明壁厚: a) 超薄:0.3mm; b) 超厚:1.0mm;
c) 缺省:默认为标准厚度0.5mm。
3.4 热缩套管耐温未特别说明的,应为125℃,材料为聚烯烃(polyolefin),应符合UL 224的要求;常规使用的管内径为φ3、φ4、φ5、φ6、φ8。 3.5 号码管 3.5.1 套号码管要求
在需要套号码管时,应符合3.5.1.1~3.5.1.4的要求。 3.5.1.1 使用非塑壳对插连接器时套号码管要求
a)线长>80mm时导线的两端都应套号码管;两端为叉接片时,不管线长短,两端都应套号码管(线长≤80mm,两端为叉接片且两端都有共压时除外,此种情况可以只套一个号码管)。
b)除两端为叉接片的情况外,线长≤80mm时,只需套一个号码管,且使用热缩式号码管时,应符合如下要求:(1)号码管放置在导线的中间位置(导线套有套管的情况除外);(2)导线套有套管时,两端都需套号码管,号码管分别靠近两端的连接器放置。
3.5.1.2 使用塑壳对插连接器时套号码管要求 3.5.1.2.1 一端使用塑壳对插连接器时套号码管要求 a)线长>80mm时,导线的两端都需套号码管;
b)线长≤80mm时,只需套一个号码管,且使用热缩式号码管时,号码管靠近非塑壳对插连接器端放置,如图1所示。
图1 3.5.1.2.2 两端使用塑壳对插连接器时套号码管要求 a)线长>80mm时,导线的两端都需套号码管;
b)线长≤80mm时,只需套一个号码管,且使用热缩式号码管时,应符合如下要求:(1)号码管放置在导线的中间位置(导线套有套管的情况除外),如图2所示,图2所示为每根线都标有线号的情况;(2)导线套有套管时,两端都需套号码管,号码管分别靠近两端的连接器放置。
图2
注:塑壳对插连接器的定义见QJ/GD 12.10.002,塑壳对插连接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线对线连接器:也就是空中对接,用于导线与导线之间的连接器,如EL系列。
2)线对板连接器:指用于导线与PCB之间的连接器,如XH系列等,有导线直接焊接在PCB和插接在针座两种,如SAN系列等。 3)板对板连接器:也叫排针,专用于PCB与PCB之间的连接,如排针 2.54X10PX2。
3.5.1.3 “Y”型连接只需套3个端点,中间共压处无需套号码管。 3.5.1.4 热缩式号码管放置位置要求
如果使用热缩式号码管,当要求号码管的放置位置靠近某一端子时,号码管离端子压接处的距离不允许超过30mm,如图3所示:
图3
3.5.2 号码管颜色及印字要求:白底黑字。
3.5.3 号码管套好后,要求号码露出来,并清晰可见。 3.6 管径要求
套管的管径应严格按“格力通用审批签审系统/通用库/电器件/电线、电气连接类/套管与导线配合管径表”中的规定执行。查询网址:http://10.1.1.239/Workflow/DataView/View/502。如表中有相符的套管但长度大于表中设定的最大值,且表中无另外说明的,则管径取最大值加1,例:线长L≤1000时,一般管径为φ6,线长L>1000时,表
中无说明,则管径应为φ7。 3.7 PVC套管品牌要求
PVC套管的厂家和规格应严格按“格力通用审批签审系统/通用库/电器件/电线、电气连接类/线材及套管_品牌备案”中的规定执行,没有经过确认的厂家和规格一律不予使用。
查询网址:http://10.1.1.239/Workflow/DataView/View/573。
4.1 PVC套管
4.1.1 外观
目测检查,外观应均匀一致、平滑、内外表面应无凹凸不平之处,材质柔软、塑化良好,无气泡、毛刺、结疤和划伤等,颜色应一致,印字清晰。
4.2 热缩套管 4.2.1 外观
目测检查,外观应均匀一致、平滑、内外表面应无凹凸不平之处,颜色应一致,印字清晰。
4.3 白硅管 4.3.1 外观
目测检查,表面无裂痕和划伤,不应有影响产品性能的缺陷;涂覆材料应均匀,连续、牢固地粘附于编制纤维上。
4.4 黄腊管
4.4.1 外观
目测检查,表面无裂痕和划伤,不应有影响产品性能的缺陷;涂层应均匀,连续、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