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务处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要点,以教学常规管理为核心、以教研教改为重点,加强课堂管理的力度,抓好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的落实;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中的职责,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共同做好各项工作;以教研促教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规范教务处各项工作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加强教务处内部管理,规范教务处各项工作,高效、务实,是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角色意识,努力为教学第一线服务,工作要做得更细更实,使教学和教务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和规范。

1.明确内部分工,细化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教务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要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精诚团结,形成有机的整体,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2.树立为教学、为一线老师服务的意识,形成耐心、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3.协调各方面关系。在校行政领导下,做到政令畅通,高质量的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处理好与政教处、办公室等各处室部门之间的关系,经常与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广大老师保持联系,深入学生群体,齐心协力搞好教学工作。

4、认真搞好课务管理,健全各种档案并及时规范地归类整理,及时将有关资料、材料、数据向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或一线教师进行通报。

(二)加强和健全教学常规管理

进一步增强常规检查的力度,使教学常规管理进入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轨道,努力提高常规管理的档次和水平。本学期教务处着力将教学“六认真”( 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认真组织课外活动)的常规管理及检查落到实处,教学常规检查将抽查与普查相结合,更注重过程检查。普查主要是期中、期末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下进行检查;抽查主要是不定期检查,每次检查做到有记录、有反馈、有整改。

1、备课方面重点抽查教案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同步性,避免教案中的形式主义;注重教案中课后反思的检查。教务处将把教学检查中所获得信息及时总结、反馈,以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习新课改实践中诞生的最前沿的成功的经验(如: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等),积极谋求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注重指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力图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着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加强早读、课堂教学巡查和检查工作,多方面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

问题,及时反馈。

4、重视对作业的布置,批阅和平时检测有效的抽查。要求各任课教师务必做到精选作业(考题)、批阅及时、讲评到位。

5.继续加强教学督导活动,拓展督导范围,发掘督导功能,延展督导成果。

6、加大对学生的培优帮困工作落实的力度,要求中考科目教师每班培优和帮困人数各不少于2人,其他科目各不少于1人;要做到计划合理、措施得当、落实到位、效果明显。教务处将有计划的抽查学生,了解教师培优帮困的开展情况。

7、抓好初三月考工作,明确考试功能,提高命题质量,严明考试纪律,作好试卷和成绩的分析和讲评。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

1、抓好教研组建设,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协作型、研究型团队。各教研组长要领好头,定好计划,开展形式要多样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须做到有中心、有主题,有详细的记录并积累好相关教研资料。

2、各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改变原有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 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

一测验考试。教务处将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确保备课组活动的正常、有效的开展。

3.各教研组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学习新课改实践中诞生的最前沿的成功的经验(如: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等),积极谋求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注重指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力图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着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4、教研组长要认真组织学习兰州市教学常规管理评价制度,明确各教学环节和流程中的细节,扎扎实实的把教学常规落到实处。要认真落实教案签字,把好“教学设计关”;经常听本组教师的课,了解和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好“课堂教学关”;要严格作业批阅及检测制度要求,把好“学习评价反馈关”;要分阶段有计划的组织好组内教学质量分析会或教学经验交流会,把好教研教学质量关。

5、数学教研组要积极准备、认真对待安宁片区数学、信息技术两个学科的片区校本培训,通过片区科目培训这一平台,展示我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扩大骨干教师及学科教研组和学校的知名度。

(四)抓好教师队伍

1、搭建教育与自我教育平台:多方搜集学习资料,积极引导教研组每月组织一次组内教师围绕新、新课标、新理念、新规定、新教材,新方法等内容的业务学习学习,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实行教师专业报刊杂志征订补贴制度,将学科专业类报刊和综合教育类报刊都纳入专业报刊范畴,学校补贴一半,上限为150元,积极鼓励教师为自己配备“流动阅览室”,在阅读取向上走向开放阅读,从上进行积极鼓励和引领。

2、搭建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一是组织、引导教研组开展好“三课”活动。各教研组长要扎实搞好“三课”的听评工作:一是每人一节研究课(学年);二是每组一节示范课(学期);三是每科一节公开课(学期)。教研组长制定好本组教师的“三课”计划,然后上报教务处,教务处按各组的计划统一制定学校“三课”的活动计划后严格按计划开展活动;二是继续做好“新秀杯”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原则上通过整体参与、公正公开、平等竞争,扩大辐射面,为全体教师提供校本培训课例诊断案例。

3、搭建新教师成长制度平台:按照学校师徒合同制度中的有关要求,指导教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做好考核记录,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4、搭建校本教研教育教学交流平台: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读4本以上教育书籍,撰写7500字以上的学习研讨笔记,撰写2篇以上的教育教学感想、反思报告、案例分析或研讨论文。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种论文评比活动,对优秀论文向有关的省级刊物推荐正式发表。

(五)抓细年级教学工作

1、初一抓养成

①抓习惯促养成。各课任教师要有“向习惯要来的质量是最稳定的质量”的意识,从起始抓起,从点滴抓起,循序渐进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每天记一句名言警句、每天上学或回家路上记4个单词、每天晚上都进行课前预习等。

②由语文组牵头积极开展“经典名著等引导性阅读活动”,提供给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阅读书

籍和杂志,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用先进的文化熏陶学生的精神领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③抓竞赛促活动,抓活动促教学。相关教研组可协同年级组安排各类系列竞赛活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演讲比赛、科技创新比赛、数学、英语竞赛等,给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使学生都能看到亮点,还做人自信,激学习兴趣。

2、初二防分化

①做好“抓中帮困,培尖促优”工作是严防初二教学两极分化的的关键。抓两头促中间,实施优秀率、合格率并重战略,形成滚动发展的局面,让学困生不丧失信心,尖子生感到危机和压力,力图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②抓好预习、课堂教学、复习等环节的落实,着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③课任教师、班主任要要有初三意识、危机意识,团结协作,科学工作,关注学生这一阶段学习品质和志趣的变化,扎扎实实落实好教学常规,抓巩固,抓稳定,促提高,为顺利进入初三奠定基础。

3、初三求突破

①毕业班教师要明确肩负的责任重大,要深入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过程中积累优势,争取大面积质量提高。

②加强初三学生的理想教育,竞争意识教育,要善于发现各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潜能,调

动积极性、主动性,做好学生的精神引领和思想指导,使全体学生学有信心,赶有劲头。

③由班主任牵头强化“和谐教学组”建设,确保每两周一次的碰头会,“教学组”各成员要加强协作,献计献策,共谋发展;要重点做好培优和中转优工作,建立优等生档案,分类指导,保证师大附中升学率。

三、保障措施:

1、继续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师的上岗、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强抓落实,狠抓过程,及时通报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2、进一步调整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新形势下适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和办法,逐步步入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崭新的一学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凝聚众心、塌实肯干,就一定能够不辱使命,再立新功。

附一:第一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1、九年级教师工作会议(启动月考) ( 假期补课前)

2、新生水平测试、课本、教辅资料、配套练习、作业本的发放工作 (开学前—第1周)

3、检查超前备课,检查上学期业务笔记 (第1周)

4、周六上课启动、新教师、新聘教师岗前培训 (第1周前)

5、入学教育——学法指导专题讲座、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第1周)

6、教学常规检查学生工作会议、学科教学计划的审定 (第2 周)

7、教研组长会议、下发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第2周) 8、制定并上缴各类计划 (第2周)

9、实习安排工作会议 、启动兴趣小组、七、八年级竞赛辅导 (第3周)10、教育教学实习 (2-9周)

11、教学计划、实验室分组实验计划检查 (第3周)

12、运动会、 教案、批改作业情况、单元检测抽查 (第5-6周) 13、期中命题工作安排, ( 第7-8周)

14、教师自查教案及教研组长教案检查评价 (第8周)

15、期中考试、教学检查(教案、教育实习记录、作业、教学工作手册、作业批阅记录) (第9周)

16、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第11周)

17、学生课堂教学量化反馈评价、期末考试安排 (第17-18周)

18、各类公开教学、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教学督导 (第2-17周)

19、教师业务档案、各类台帐归档 20、期末考试、教学检查 20周)

(第20周)

(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