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资料
韩国或韩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韩国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其思想却为秦国所用。* 2005-6-19 16:03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3楼
韩国君主列表 韩景侯? 韩烈侯? 韩文侯? 韩哀侯? 韩庄侯? 韩昭侯? 韩宣惠王? 韩襄王? 韩僖王? 韩桓惠王?
韩王安* 2005-6-19 16:03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4楼
韩姓三祖:?
一、远古始祖:---韩浞?
韩浞(亦作寒浞),夏代伯明氏之子,今山东潍坊东北人。曾杀羿代夏,立为帝。因为在姬周之前,所以是韩姓的远古始祖。他是现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记载最早的韩姓人。?
二、血缘祖先:---唐叔虞?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三、受姓始祖:---韩武子万?
叔虞的儿子名燮(xie谢),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成侯生厉侯,名福,为五世。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 2005-6-19 16:10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5楼
韩氏是出自姬姓?
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韩侯为其得姓始祖。西周初年,
周公灭唐后,封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公卿。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起初,韩国建都于平阳,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于新郑,历经八代,至韩襄王仓于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于是其宗室子孙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多聚居在古时的颍川郡。到西汉末年,河南尹韩骞因躲避王莽之乱,移居古时的南阳郡,是为河南、陕西韩氏。* 2005-6-19 16:11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7楼
韩国的始谋者?韩厥
韩厥,即韩献子,春秋时期晋国上卿。生卒年不详,王要活动在晋灵公六年(前615年)至晋悼公七年(前566年)之间。
韩厥的祖上受封韩(旧说在今陕西韩城西南,清人考证在今山西河津与万荣之间)为食邑,故
以韩为氏。
据《国语·晋语》记载,晋灵公时期,赵盾推荐韩厥任司马之职,执掌军中刑律。秦晋河曲之役,赵盾为中军元帅,他派出办事的人驾着他的战车横冲直撞,扰乱行军序列,韩厥当即将驾车的人逮捕,依法处以死刑。别人都为韩厥担心,对他这样不徇私情、不畏强权的做法感到不理解,以为这样只会触怒元帅,对自己不利。反而是赵盾庆幸自己推荐了一位十分称职的官员,还向其他将领夸耀自己的荐举之功。
韩厥担任司马一职的时间很长,一直以执法无私著称。齐晋鞍之战时,郤克为中军元帅。韩厥在军中即将桉律斩人,郤克知道后即刻驱车赶去,想说情救下。等他赶到,为时已晚,死刑执行完毕。郤克不但不能怪罪韩厥,还下令把尸体示众。于此可见,郸厥的执法是无可指责的,即便是他的上司也暗自折服。
以后韩厥任新中军主将,兼仆大夫;又为下军主将。晋厉公八年(前573年),任中军元帅,执掌晋国国政。
韩厥的政治主张,是素朴的民本思想。在晋景公谋划迁都时,韩厥献策,主要就是从人民生活方面考虑。许多人建议,从故绛(今山西翼城县东南)迁到郇(今运城解池西北)、瑕(今解池南)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盛产食盐,“国利君乐”。韩厥认为,郇,瑕之地“土薄水浅”,地下水位高,太潮湿,容易生风湿病,引起人民愁怨,应该迁到新田(今山西侯马),那里“土厚水深”,利于居住,人民可以安居乐业,服从政令,是十世之利。后来晋国迁都干新田,即是采纳了韩厥的建议。
在战争的战略问题上,韩厥也是这种人民本位的思想。晋厉公五年(前576年),楚国侵伐郑、卫两国,当时晋国执政栾书打算出兵伐楚,韩厥不同意。他认为,楚国要是经常驱使人民从事侵略战争,人民必然会反对。失去人民的支持,怎么能进行战争?所以,应该先让楚军横行一时,等待它失尽民心,那时就不堪一击了。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后来成为新兴贵族争夺诸侯公室政治权力的有力思想武器。
韩厥从政期间,诸侯争霸是时代的典型特征,他自己的活动都从属于晋国称霸的目标。但是,即便是在这个时期,晋国内部各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和斗争已很激烈。而韩厥在这种内部斗争中,一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姿态。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栾氏、邯氏协助景公攻灭赵氏。韩厥虽然与赵氏渊源甚深,但没有起兵发难,只是事后在保全赵氏后裔上起了作用。晋厉公七年(前574年),栾书与荀偃迫于情势,骤起发难,杀胥童,废厉公。他们曾请韩厥参与其事,韩厥断然拒绝。这两次大家族之间的斗争都与国君有牵连,所以韩厥说:“弑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实际上是不愿意参与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正是由于他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韩氏家族得以保全壮大,成为后来“政在私门”时的六卿之一,三家分晋后的韩氏诸侯。
晋悼公七年(前566年),韩厥告老致仕,退出政坛,其子韩起(韩宣子)继位为卿。此后韩氏在晋国的显赫地位始终没有衰落。* 2005-6-19 16:17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9楼 韩起
韩起又称韩宣子,是韩厥之子,宣字徙居州。 晋平公十四年,吴季札使晋,曰:“晋国之政卒归於韩、魏、赵矣。”
晋顷公十二年,韩宣子与赵、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县。晋定公十五年,宣子与赵简子侵伐范、中行氏。宣子卒,子贞子代立。* 2005-6-19 16:27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10楼 贞子
贞子卒,子简子代* 2005-6-19 16:28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11楼 韩简子
简子卒,其子韩庄子代。* 2005-6-19 16:29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12楼 韩庄子
韩庄子卒,其子韩康子。* 2005-6-19 16:30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13楼
由于史记多无简子、庄子,而云贞子生康子。
所以小生只有简要的说,请见量。* 2005-6-19 16:32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15楼 韩康子
是韩庄子的儿子。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余智、赵、韩、魏四 家卿大夫,其中智氏最强,智伯瑶专擅晋国国政。智伯瑶恃强向 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据后,于前455年( 周贞定王十四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退居 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 急中,赵襄子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 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为日后 “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 只有绛城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前 403年,周威烈王册命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前376年,韩哀侯、 赵敬侯、魏武侯瓜分晋国余土,废晋静公,晋完全为韩、赵、魏 三家所取代。* 2005-6-19 16:35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16楼 韩武子
韩武子是韩康子的儿子。武子二年,伐郑,杀其君幽公。 十六年,武子卒。* 2005-6-19 16:38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17楼 韩景侯?
韩景侯(?—前400)?战国时韩国国君。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 公元前408—前400年在位。韩景侯元年(前408),攻郑,取雍丘 (今河南杞县)。次年,为郑败于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五年, 与赵、魏合兵攻齐入齐长城,,三晋声威大震。六年,被周天子 正式册命为诸侯。* 2005-6-19 16:40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18楼 韩列侯?
韩列侯是韩景侯的儿子。列侯三年,聂政杀韩相侠累。
九年,秦伐我宜阳,取六邑。十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 2005-6-19 16:43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19楼 韩文侯
韩文侯是韩列侯之子。
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伐宋,到彭城,执宋君。 七年,伐齐,至桑丘。郑反晋。 九年,伐齐,至灵丘。
十年,文侯卒,子哀侯立。* 2005-6-19 16:46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0楼 韩哀侯
韩哀侯是韩文侯之子。
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韩灭郑,哀侯入于郑。三年, 晋桓公邑哀侯于郑。是韩既徙都,因改号曰郑,故战国策谓韩惠 王曰郑惠王,犹魏徙大梁称梁王然也。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 而子懿侯立。* 2005-6-19 16:52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1楼
补充楼上,
韩严遂弑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初,哀侯以韩廆为相而爱严遂, 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令人刺韩廆于朝,廆走哀侯,哀侯抱之。人 刺韩廆,兼及哀侯* 2005-6-19 16:54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2楼 韩懿侯
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 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 九年,魏败我浍。
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2005-6-19 16:55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3楼 韩昭侯
韩昭侯(?-前333)?战国时代韩国国君。前358-前333年在位。战国七 雄之中,以韩国最为弱小。韩昭侯在位期间任申不害主持国政,使韩 国致治,诸侯不敢侵韩。?
越权与失职?
有一次,韩昭侯因饮酒过量,不知不觉便醉卧在床上,酣睡半晌都 不曾清醒。他手下的官吏典冠担心君王着凉,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 要了一件衣服,盖在韩昭候身上。?
几个时辰过去了,韩昭侯终于睡醒了,他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 是谁还给他盖了一件衣服,他觉得很暖和,他打算表扬一下给他盖衣 服的人。于是他问身边的侍从说:“是谁替我盖的衣服?”?
侍从回答说:“是典冠。”?
韩昭侯一听,脸立即沉了下来。他把典冠找来,问道:“是你给 我盖的衣服吗?”典冠说:“是的。”韩昭侯又问:“衣服是从哪儿 拿来的?”典冠回答说:“从典衣那里取来的。”韩昭侯又派人把典 衣找来,问道:“衣服是你给他的吗?”典衣回答说:“是的。” 韩昭侯严厉地批评典衣和典冠道:“你们两人今天都犯了大错,知道吗?”典冠、典衣两个人面面相觑,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韩昭 侯指着他们说:“典冠你不是寡人身边的侍从,你为何擅自离开岗位 来干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为掌管衣物的官员,怎么 能随便利用职权将衣服给别人呢?你这种行为是明显的失职。今天, 你们一个越权,一个失职,如果大家都像你们这样随心所欲,各行其 是,整个朝廷不是乱了套吗?因此,必须重罚你们,让你们接受教训, 也好让大家都引以为戒。”?
于是韩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职。?
韩昭侯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也许有些过分,但他严明职责、严格
执法、不以情侵法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05-6-19 16:58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4楼 韩宣惠王?
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八年,魏败我将韩举。
十一年,君号为王。与赵会区鼠。十四,秦伐败我鄢,斩首八万。 十六年,秦败我脩鱼。虏得韩将宧、申差於浊泽。 韩氏急,谓韩王曰:“与国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 张仪为和於秦,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韩王曰:“善。”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於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 轸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 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 臣为之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 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是秦韩不 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为能听我绝和於秦,秦必大怒,以厚 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因秦、韩之 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曰:“善。”乃警四境之内,兴师言救韩 。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不谷国虽 小,已悉发之矣。原大国遂肆志於秦,不谷将以楚殉韩。”韩王闻之 大说,乃止公仲之行。公仲曰:“不可。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 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虚名,而轻绝彊秦之敌,王必为天下大笑。且 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已有伐形,因发兵言救韩 ,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於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轻 欺彊秦而信楚之谋臣,恐王必悔之。”韩王不听,遂绝於秦。秦因大 怒,益甲伐韩,大战,楚救不至韩。十九年,大破我岸门。 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於丹阳。
是岁,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襄王。◇* 2005-6-19 17:08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5楼 韩襄王
韩襄王,宣惠王的儿子。
襄王四年,与秦武王会临晋。其秋,秦使甘茂攻我宜阳。
五年,秦拔我宜阳,斩首六万。秦武王卒。 六年,秦复与我武遂。 九年,秦复取我武遂。 十年,太子婴朝秦而归。 十一年,秦伐我,取穰。 与秦伐楚,败楚将唐眛。?
十二年,太子婴死。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为太子。时虮虱质于楚。苏代谓韩咎曰:“虮虱亡在楚,楚王欲内之甚。今楚兵十余万在方城之外,公何不令楚王筑万室之都雍氏之旁,韩必起兵以救之,公必将矣。公因以韩楚之兵奉虮虱而内之,其听公必矣,必以楚韩封公也。”韩咎从其计。 ?
楚围雍氏,韩求救于秦。秦未为发,使公孙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且救韩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南郑、蓝田,出兵于楚以待公’,殆不合矣。”公仲曰:“子以为果乎?”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智。楚威王攻梁也,张仪谓秦王曰:‘与楚攻魏,魏折而入于楚,韩固其与国也,是秦孤也。不如出兵以到之,魏楚大战,秦取西河之外以归。’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阴善楚。公待秦而到,必轻与楚战。楚阴得秦之不用也,必易与公相支也。公战而胜楚,遂与公乘楚,施三川而归。公战不胜楚,楚塞三川守之,公不能救也。窃为公患之。司马庚三反于郢,甘茂与昭鱼遇于商于,其言收玺,实类有约也。”公仲恐,曰:“然则柰何?”? 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张仪。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齐楚必委国于公。公之所恶者张仪也,其实犹不无秦也。”于是楚解雍氏围。 十四年,与齐、魏王共击秦,至函谷而军焉。
十六年,秦与我河外及武遂。襄王卒,太子咎立,是为厘王。* 2005-6-19 17:35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6楼 韩厘王
厘王三年,使公孙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 五年,秦拔我宛。
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 十年,秦败我师于夏山。
十二年,与秦昭王会西周而佐秦攻齐。齐败,愍王出亡。 十四年,与秦会两周闲。
二十一年,使暴倿救魏,为秦所败,倿走开封。?
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秦不救。韩相国谓陈筮曰:? “事急,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 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可以为公之主使乎?夫冠盖相望,告敝邑甚急,公来言未急,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佗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公无见王,请今发兵救韩。”八日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是岁,厘王卒,子桓惠王立。* 2005-6-19 17:37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7楼 韩桓惠王?
桓惠王元年,伐燕。
九年,秦拔我陉,城汾旁。
十年,秦击我于太行,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十四年,秦拔赵上党,杀马服子卒四十余万于长平。 十七年,秦拔我阳城、负黍。 二十二年,秦昭王卒。
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 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 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
三十四年,桓惠王卒,子王安立。* 2005-6-19 17:38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8楼 韩王安?
王安五年,秦攻韩,韩急,使韩非使秦,秦留非,因杀之。? 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 韩遂亡。* 2005-6-19 17:38 * 回复 * * 风魔1 * 37位粉丝 * 29楼
太史公司马迁曰: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于晋未鷪其大者也。然与赵、魏终为诸侯十余世,宜乎哉!* 2005-6-19 17:40 * 回复 *
* 如素
* 21位粉丝 * 30楼
张良就是韩国出来的:)* 2005-6-19 19:36 * 回复 * * 凤莫忆 * 1位粉丝 * 31楼
我昨天为了整理这份资料费了一下午的时间。
韩国的资料不想楚国、齐国、赵国和秦国一样,他的资料很少,
我是找了史记和治资通鉴,和网上的一些现有的资料才收集到韩国 的资料。辛苦啊* 2005-6-20 17:48 * 回复 *
* 炎帝¢吟风 * 38位粉丝 * 32楼 灭韩之战
如果说秦、赵之战打的惊天动地的话,这秦、韩之战可就属微风细雨了。本来我们大秦的战略是“先取韩以恐他国”,即以韩国为主攻方向,控制中央战略地带,切断六国之间的策应,再两翼。可战争却先是从赵国打起的,固然有在“一”中,可不是“一中”全会啊,所写的机不可失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出于秦国的战略需要。 ?
此韩国可不是处在38线以南三面环海的半岛上,而是恰恰位於“L”的拐角上,是当时的交通枢纽,北去赵国,东往魏、齐,南下楚国的通衢大道均从从地伸往他处,类似今日的北京了。那一横的黄河就穿韩而过奔流到海,其战略的重要性吗,会下象棋吧,臭棋篓子没关系,楚河汉界总是知道的吧,就是这个地方了。秦占领韩国,就可以水陆并进,运粮调兵,来去自由。写来说去,您也发现有了矛盾了。秦吃多撑着了,不先灭韩去击赵。 ?
嘿嘿,出了差头,还得自己圆。一吗,就是要吃着一个、夹着一个,当然眼里还要看着一个,谁说的?类似:吊着平津,打淮海,要不然渡江战役会有些麻烦,今天要是划江而治的话,那就、、、。二则击弱强救,在生死关头,谁能保证赵国不发兵?五年前,公元前241年,也是赵国挑头玩了最后一把“合纵”。三是打草惊蛇要不得,谁能把自己的意图掩盖到最后,大概他就是笑的最舒心的那位了。这第四条理由,会写在下面的。 ?
我们韩国虽然也曾经地跨山西、河南两省,“带甲数十万”。并於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的时候威风过一回,灭了郑国并把国都搬到河南的新郑。但在战国七雄中,我们是最弱的了,而且四面强敌。秦、魏、赵、楚都是爷爷。所以您翻《史记-韩世家》最常见的字句就是“秦拔我”、“楚伐我”、“魏败我”、“赵攻我”啦。我们韩国只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干活。到今天就剩下新郑周围方圆约两百公里的地方了,跟秦相比,“不过其一小郡”。故我们韩国的是此“熊”,非彼六国的那“雄”。 ?
要说这韩国确实不争气。从三家分晋直到韩国灭亡,将近二百年间,韩国就没有雄起过一把,您可别拿世界杯里进过四强,创造了亚洲记录来驳我,哈哈。故司马老人家怎么也是看不上韩国。当然个别的属於例外,比如申不害为相时,“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司马老人家还是很公正的。众人皆知的人物,应该算是韩非了吧,这可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李斯大人的阴暗那半啦。不过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还是那--留侯张良!只是此时正年轻,是属於嘴上没毛、飞鹰走犬、对亮丽淑女更有心得的浪荡公子,与国事无补啊。 ?
由於韩国的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故当导火索的事情没少干。最有名的一次,就是公元前262年韩割让上党郡先允秦、后给赵,一女聘两家,引爆龙虎相搏的长平大战,此战对在下的意义:是否要换标题;对我们韩国则是“韩王入朝”?,降级喽。 ?
我们始皇帝选择的灭韩时间是公元前231、230这两年。即在秦、赵会战接二连三吃败仗的第二年、第三年的整修期。一是要恢复士气,但不能象山姆大叔那么傻,韩战没赢,拿越战找面子,结果却脱了层皮,不过现在学乖了,专挑软柿子吃。我们始皇帝奸着呢,开始就拿面瓜祭旗,一举两得,二写过了。三吗,此时的赵国连战之下,已经被打残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其它各国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主义,采用的是鸵鸟政策,太好啦。 ?
说来也巧,公元前231年九月韩国的南阳假守腾请降,南阳这块地不费吹灰之力就到手了。我们始皇帝自然封官许愿了,次年就命令“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置为颍川郡”。看见“韩奸”的好处了,学着点吧,治理国家用不上,经商同样啊。您瞧,兀术就学的不到家,结果有黄天荡之败。大清可就长一智了,靠三个汉奸蕃王,袖手旁观,唾而得了天下。日本的才智可就毛病大去了,所以只能品尝下原子弹的味道了。 ? 太使公曰:韩国所以能“终为诸侯十余世”,是由於韩厥子使赵氏香火不灭,积下了“阴德”,去看一下“赵氏孤儿”吧,故“宜乎哉”。总之,公元前230年,我们大秦灭了韩国。方式是:集中优势兵力,以韩灭韩,搞突然袭击,打歼灭战。占领了“天下之枢”的战略要地,从此来去自由了。我们大秦从此撕下了假惺惺的面具,露出灭六国一统华夏的雄心了,韩国成了我们的第一个牺牲品。用这个黑幽默结尾吧:起初,他们抓共产党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后来,他们抓犹太人,我不说话,?因为我是亚利安人。后来他们抓天主教徒,我不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人能为我说话了。”孟德斯鸠曾说过:“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国家不也是一样吗,一个“众”字而已。* 2005-7-27 08:30 * 回复 * * 蓝袍 * 2位粉丝 * 35楼
十步刷一屏?千里不留行!!~~~~~~~~~~你们几个是不是老头子啊,怎么都是一个德行,不过看起来还是瞒有个性的哦,嘿嘿,饿喜欢咧* 2007-5-14 15:56 * 回复 *
* findlingocode * 0位粉丝 * 37楼
韩国的主要特点是有地利?西面是三川?伊阙?北面是虎牢关?西南是宛城?叶县?虎牢以北另有飞地——上党?属于战略要地?山区?易于布防?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川?赵国想不管都不可能
缺点是没有战略空间?多山地少农田?缺粮?即使有粮也不是麦黍?而是很糟糕的杂粮* 2009-1-21 04:05 * 回复 *
* 红衣女冠 * 12位粉丝 * 38楼
十步刷一屏,千里不留行!!* 2009-6-20 09:57 * 回复 * * 风雨疏狂
* 39楼
感觉?战国七雄中最平常的就是韩国,没爆发力。 秦国是不用说的,自秦孝公开始就厉害了,少有败绩 齐国不用说,齐威,齐宣都很强大 魏国早期称霸过
楚国一直都很有实力的
赵国自赵武灵王就算是小霸了 燕国在燕昭王还轰动了一把
唯独这韩国一直没啥大动静,不知为何* 2009-6-21 23:55 * 回复 *
* 中洲共同體 * 1位粉丝 * 40楼
此言差矣,韓有申不害變法* 2009-6-22 00:08 * 回复 * * 风雨疏狂 * 41楼
哦??申不害我咋忘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