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乳腺乳头状病变分析

乳腺乳头状病变分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 CHlN ESE C0MMUNl V D0CT0 S 乳腺乳头状病变分析 周围型乳头状瘤 李中魁 122100辽宁北票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 01.120 乳头状肿瘤的特点是伴或不伴肌上 皮细胞层和以纤维血管茎作为支撑的I: 皮增生肿瘤,叮位于从乳头到TDLU导管 系统内的任何部位,分为良性、非典型性 和恶性。乳腺的乳头状肿瘤很多见,发生 白导管不同部位,临床病理特点不同。这 类肿瘤在良恶性鉴别诊断巾常有 难,从 而难以正确诊断和处理。结合近5年 400余例乳头状肿瘤,就乳腺乳 状肿瘤 分类、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型乳头状瘤 型乳头状瘤又称大导管乳头状 瘤、孤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晕下导管内 乳头状瘤,冈缺乏…致命名原则,各种类 的导管内乳又状瘤发病率不明。总之,在良 性乳腺肿瘤中,乳头状瘤所 比例<10%, 本病主要发生在乳晕下大导管内,常为孤 立、单发,发病年龄3o~50岁多 ,病程K。 本病特点是导管上皮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形成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树枝状结构,乳头 可分支吻合,形成腺样结构。乳头表面被覆 层肌上皮细胞和其』=.的上皮细胞,尤异 型。在乳头状与腺样结构的瘤组织巾,局部 伴有明显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假浸涧和 大汗腺化生的特殊图像,即硬化性乳头状 瘤,很容易误诊为乳头状癌。在冷冻切片诊 一周罔型乳头状瘤又称微乳头状瘤,是 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中的新名 同。发生于中小导管的乳头状肿瘤,肿瘤 体积较小,肉眼较难发现, 均发病年龄 与型乳头状瘤相近,但略年轻,平均 39.6岁,组织学特征基本类似『11央型乳 头状瘤。较之型乳头状瘤,史常伴发 普通型导管内上皮增生、非典型导管内上 皮增生、导管原位癌或浸润癌,以及硬化 性腺病或放射状瘢痕等 乳腺乳头状腺瘤 乳腺乳头状腺瘤又称乳头管腺瘤、旺 具有真正纤维脉管轴心,不产生症状,无 特殊临床意义。在腺病中常伴随有小导 管乳头状增生。 乳腺乳头状癌 乳腺乳头状癌为一种特殊型乳腺癌, 炽性乳头状瘤病、乳又状瘤病、乳晕下导 管乳头状瘤病,是发生丁乳头部导管的一 种少 良性肿瘤。好发4O~50岁女性, 病程长。主要表现:乳又表面糜烂、结痂、 乳头增粗、变硬,临床常误诊为乳头派杰 氏病,肿瘤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楚,直径 0.5~2.0era,切面灰白或灰黄、实性,少数 町见小囊 镜下乳头部导管Jj皮增生,形 成大小不等腺样、乳头状或实性结构,乳 头…般分支少,部分乳又叶1央 质丰富。 部分乳头粗短,乳头纤维结缔组织稀 少或缺失。衬覆腺管和乳头的腺【 皮排 列较规则,尢异 。偶尔个别腺管内可见 小灶性坏死,但这不是恶性肿瘤汪据。乳 头部乳头状腺瘤绝大多数均为良性。 小导管乳头状增生 ,J、导管乳头状增生为1Hie瘤性疾病, 占全部乳腺癌的1.18%,10年生存率 63.6%。多发生于乳腺巾央区的大导管, 少数亦町见于中小导管。50岁以上老年 人多见。常有乳头溢液,肿块直径约 3cm,癌组织以乳头状结构为主,乳 町 大,J-/J ̄,,乳头中部常见纤维血管束,表面 被覆单层或多层异型上皮细胞,极性紊 乱,肌上皮消失,常见核象,部分癌细 胞也可形成腺管或筛状结构。其浸润多 于乳头基底部或囊(管)壁周围 若癌 组织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或囊腔内者,仍 属于非浸润癌。 讨论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良恶性形态表现 极相似,有时组织学鉴别诊断有一定 难,特别是冷冻切片时, 可能对乳头状 增生复杂结构认识不足,另外受 血、纤 维化、导管上皮变肜及假浸润误导, 此 常会出现误诊或过诊现象。综合上述,乳 腺乳、大状病变与乳头状癌应加以鉴别诊 断。 断巾,必须注意肿瘤确切部位 讨论 应 乳头状确 别。导管上皮乳头状增 生足指_【 皮增生, 折呈乳又状,乳头低, 分布广,为导管上皮实性增生的一‘种,不 患者反复刮宫未发现异常,其中1例1年 内连续刮宫3次,病理报告均为内膜增 生.以“功血”治疗无效,后经官腔镜检查 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并住院手术,在 术巾得以证实。25例B超检查发现子宫 内膜增厚后经宫腔镜证实为内膜息肉者, 行全面刮宫后再置镜发现部分息肉仍完 整存在,部分残存少量根蒂,前者经住院 手术电切后病理证实为腺瘤型息肉,后者 追踪随访2~3年内息肉复发,不得已住 院电切。 巾央型乳头状瘤,一般认为不是癌前 病变,应当保守治疗,以楔形或锥形切除 为主,rf1小导管多发乳头状瘤, 病变范 旧广泛,一般的局部切除常嫌不足,以区 段或局部广泛切除为 。患者年龄在45 岁以上者的重度乳l、大状瘤病时,建议单纯 乳腺切除. 、极度恐惧者使州静脉麻醉,都起到r良好 的镇痛效果,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 高了合作性。 虽然宫腔镜检查的准确率极高,但 单纯宫腔镜检查只能窥视宫腔内表面, 对子宫内病变的性质、输卵管的状况、 宫腔外盆腔情况均无法断定。宫腔镜 下定位活检后必须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才能7隹确诊断,超声及腹腔镜检查同时 日j.除外输卵管、卵巢等盆腔疾患,为宫 腔镜不能完全替代。超声及宫腹腔镜 联合应用,三三者相辅相成,较好地发挥 丁宫腔镜与腹腔镜的优势,拓宽Lr内镜 手术诊治的池嗣和种类,不仅便于综合 使用微创治疗手段,而且不增加患者的 创伤和痛苦,充分体现l『微创手术的优 越性,是诊治妇科疾患尤其是不孕症的 重要手段: 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明显增厚时, 无法判定是否有子宫内膜息肉的存在,若 有子宫肌瘤而宫腔线不口』】显时,则很难确 定肌瘤的位置及来源,即肌瘤位于哪侧 壁,是属肌壁问型还是黏膜下型, 此B 超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的诊断巾不 具特征性,而宫腔镜检查可一日了然,联 合B超检查还可确定肌壁问肌瘤的内突 程度,以确定肌瘤的切除方式,本文资料 也显示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粘连、子宫畸形等均为宫腔镜所明确 诊断。 以往诊刮都是盲视手术,仅凭术者的 经验和感觉进行,很容易发生漏诊,特别 是质地柔软的息肉或是腺瘤型息肉往往 刮不到,对局限性病灶也不能准确定位, 从而造成漏诊。本文资料l0例子宫 血 尽管宫腔镜被誉为“微创手术”,但 其检查时的痛苦仍使许多患者望而生畏, 而且扩宫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仍为其检查 操作带来不使,I 此为减少查时的痛 苦,使患者在术巾合作是保障手术顺利进 行的前提,笔者州宫颈管表面麻醉或加用 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使宫颈松弛软化,对 一一 l00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月中期(第12卷总第227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