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临床研.究 Clinieal Rwh 135・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朱勇 四J】l省资中县人民医院,四川 资中641200 【摘要】乳腺的乳头状肿瘤是女性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近年来发病呈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现对乳腺乳头状肿 瘤进行临床病理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乳腺;乳头状肿瘤;病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35一l 乳腺的乳头状肿瘤是指乳腺中的小导管上皮增生,呈乳 头状,其中全部或部分填充乳管的管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扩 张,细胞排列呈极性,无坏死及异型,目前亦有学者将其归 在临床工作中起到重要指导意义 J。 3讨论 属于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乳头状肿瘤发生不同部位,临床 病理特点不同,为了加强对本病更深入的认识,现就乳腺乳 头状肿瘤的临床分类以及病理特点,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 报告如下。 1 乳腺乳头状肿瘤的病理分型 1.1 乳腺乳头状癌乳腺乳头状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28%,好发年龄为5O岁以上老人,发生 状瘤与癌的关系不可忽视。Noguchi等应用PcR技术对乳头状瘤 在乳腺区的大导管部位,肿块的直径约为3cm,常表现为 病与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进行克隆分析,发现二者均为单克 乳头溢血,病理检查在乳头基底部与囊壁交界处,可见癌组织 隆起源,但是二者在基因突变发生的序列存在差异,所以出 浸润,乳头的表面有异型癌细胞被覆,并且有纤维脉管束,细 现形态各异。田艳涛等 经过对乳头状瘤病的回顾性分析发 胞呈现单层或复层,但是排列极性紊乱,肌上皮消失,可见核 现,在313例患者中,发生癌变46例,具有14.5%的癌变率, 象。 且癌变均是发生在中、重度乳头状瘤病的基础上。据Bubll— 1.2 大导管乳头状瘤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常发生在导管开 Jorgensen ̄道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统计癌变率为5.7%~14%,口至壶腹以下约lcm的乳管,常为孤立、单发,多发者少见。 乳腺检查表现为乳头溢液、疼痛以及触及肿物三种情况,乳头 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可见红细胞和上皮细胞,有时可见瘤 细胞,但常常不能确定良性或恶性。病理特点是导管上皮和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时乳头反复分支形成腺样结构,排列 整齐,常伴有大汗腺化生。 1.3 中小导管乳头瘤病中小导管乳头瘤病是指发生部位常 见于中小导管,呈乳头状,肿瘤体积比较小而且常多发,由于 上皮细胞以及间质的不典型增生,可表现为筛状、腺样或实 性,与乳腺增生病的改变以为相似,虽然是良性肿瘤的一 种,但由于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有普通型增生到不典型增 生,也可发生癌变。 乳头状瘤病一词首先由Foote和Steward于1945年提出使 用,属于导管上皮增生『生病变,乳腺乳头状肿瘤的主要临床表 现为乳头溢液、乳腺内肿块。乳腺的乳头状肿瘤在临床中也较 常见,由于这类肿瘤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常有困难,从而难以 正确诊断和处理。关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恶变问题,目前 尚有争论,国内文献有恶变率为6%~8%的报道,认为孤立性导 管内乳头状瘤不具有癌前病变的特点,但是多发性导管内乳头 说明乳腺导管内乳头瘤有潜在恶变的可能。Hendriek ̄认为乳 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病变,他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 连续随访5~18年,没有恶变的患者,故认为不应视其为癌前 病变,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良恶性形态表现极为相似,尤其是在 冷冻切片时,对组织学进行鉴别诊断常存在难度,往往普通 型增生会逐渐向不典型增生过渡,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出现不 典型增生时,其癌变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在临床根据病 变的范围和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手术治疗采取不同 手术方式,如病变为孤立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前病变的可 能性不大,要采取保守手术的治疗,手术以楔形或锥形切除 为主,中小导管多发生乳头状瘤,因为其病变范围广泛,则 采取区段或局部广泛切除。 2乳头状瘤病的临床诊断 乳腺乳头状瘤病是发生于乳腺中小导管的一种多发性乳头 有学者把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称为“显微性乳头状瘤”, 状病变,具有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特有的组织及生物学特性,对 应当和乳头状瘤病区别开来,二者的区别非常困难而且含糊 中重度乳头状瘤病的监测及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防发 不清。Haagensen L】 根据乳头状瘤病的病理改变,将其分为 生癌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螺旋型、花边型和花朵型,认为乳头状瘤病为一种镜下改变, [13 Haagensen CD,Bodian C,Baagensen DE.Breast carcinoma risk and 并不构成可触及的肿瘤,孚L头状瘤病不同于单发、多发导管 detection.Philadelphia WB.Saundorg Co,198h 124 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囊腺瘤,而Fisher将其分为实性型、筛 [2]王德延.肿瘤病理诊断[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25. 状型及乳头性三种类型,王德延 对乳头状瘤病分为小乳管 扩张,上皮细胞高度增生、形成乳头状突起、有纤维脉管束 的小乳头,乳头进一步增生,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甚至 集成实性团块,形成网状或腺管样的结构,可以依据肌上皮 情况、细胞的层数及异型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3]张振东,李树玲,傅西林,等.乳腺癌全乳腺切片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IⅡ.伴发病变和癌旁病变[J].中华肿瘤杂志。1993,15:20. [4]傅西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有关问题[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344. [5]田艳涛,李树玲,傅西林.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腺切片病理 组织学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