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1990年~1992年 创立阶段
被世人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退役后在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图中)的支持下,以1990年投资赞助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设立李宁公司,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1993年~1995年 高速发展阶段
李宁公司本着“取之体育,用于体育”的精神,通过体育赞助迅速在全国传播推广,广泛建立起以自己的连锁专卖店营销体系,成长为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
1996年~1998年 经营调整阶段
1996年初,公司开始对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司销售收入在十亿门槛上停滞不前。 1997年,为提高公司抵御风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公司开始经营调整,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理顺产权结构。二是产品开发。三是销售网络。
1999年~2004年 二次创业阶段
公司建立起先进的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及规范的品牌识别系统,并将“品牌国际化”纳入了战略议程,公司启动了向国际化迈进的第二次发展阶段。但2003年,李宁在中国保持了9年的领先位置被耐克和阿迪达斯超越。2003年,李宁公司营业额达到约12.76亿元人民币。
2004年~2007年 重上快车道
2004年,李宁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并在成功上市。公司大量引进职业经理人,销售收入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但惜败于阿迪,未能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鞋业开始对公司形成新的威胁。2005年1月,李宁公司与NBA签约,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2009年 ,提出国际化战略,并在新加坡、开设李宁牌羽毛球产品专卖店。 李宁再次超越阿迪达斯,排名中国市场第二位。 2010年5月 ,新产品订货会金额大幅下降,库存危机爆发,股价市值跌去45亿元。 2010年6月 ,李宁公司正式宣布更换新标识、新品牌口号。提出:2009年- 2013年为国际化准备阶段;2014年-2018年为全面国际化阶段。 2011年 ,提升渠道分销商效率,整合低效分销商,总数量从90家减少到57家。 全年亏损将在2.26亿元左右。令人欣慰的是,2012年第一季度的订货会,李宁的订货数量扭转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下降趋势,实现了正增长,然而2012年,好开头有没有好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