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探讨 体育教 曲 龚硒究 口祝娅夏琼华 摘要: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回顾与分析,依照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的实际情况,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5类:陈述性知识教学方法;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教学方法;自动 化基本技能教学方法;特殊领域策略性知识教学方法;态度培养教学方法。并对其关系进行了解析, 提出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研究 1体育教学方法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教学方法”两类,这种分类根据体育教学改革的时代特点、 1.1体育教学方法体系发展演变 以教学目标的转变划分,同时也间接体现了教学中的“主 1.1.1引进与借鉴。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发展较晚,但发展较 体”地位。 “传统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运动技 快。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开展和体育教学方法的研 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教学方法”是以 究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体育教学 “学懂”和“学乐”为主要目标的。这种分类方法能较好的 方法的研究主要围绕“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体现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但过于抽象。 而展开,这一时期集中地反映了引进、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 第三种分类根据体育教学任务类别分类,每一类体育教 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以及我国“大跃进”体育教学方 学任务都有一类教学方法与之对应。如:动作技能教学常用 法的经验,并借鉴“军事化”训练的一些方法。 的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纠正错误动作法、练习法、反馈 1.1.2沿用与创新。2O世纪70—80年代,我国教学方法体 法等等;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学方法有重复练习 系主要沿用前苏联2O世纪5O一60年代的划分标准,教学任 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比赛法、评价法等等;进行 务仍未跳出知识、技能传授这一“标尺”,但教学方法上有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劝告法、表扬批评法、榜样法等 所创新,新创了小群体学习教学法、领会教学法、重点教学 等。这种分类方法虽然保证了每一项体育教学任务都通过相 法和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效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应的方法来实现,但教学方法分类过于笼统,分类基础不够 1.1.3吸收与成熟。20世纪8O年代未以后,随着教学改革 分明。 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始以 第四种分类属于信息传播途径的方法体系,信息的发出 后,持续了20多年的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加活跃,教学 与接收有不同的途径,因而也存在不同信息传递途径的体育 方法体系不断丰富、日趋成熟。一方面,大量引进相关学科 教学方法,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许多现代高技术 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程序法、学导式教学法、自学 含量设备的运用,充实了体育教学方法体系,促进了体育教 辅导法等;另一方面,创造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成功教 学方法的发展。但以此分类却忽视了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和 学法、快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强调以“学懂”和“学 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仅以感官刺激来分类是不够全面和系 乐”为主要目标,其主要功能是加强认识能力、强化探究意 统的。 识、增进学生相互交流、促进学生的理解、利用各种教育因 第五种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来源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三 素,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等。 类,即体育教学传统中的教学方法,相关学科引进的教学方 1.2主要体育教学方法体系分析 法,在实践中创造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包括语言法、直 第一种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教法” (指导法)和“学 观法、完整与分解法、练习法、比赛法、预防纠错法等;引 法” (学习法或练习法)两类,这种分类从教师与学生的实 进的教学法包括掌握法、发现法、程序法、学导式教学法、 践角度为基点,虽较为清晰,但却把教学看成是教与学的简 问题法、范例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创造的教学法包括成 单相加,忽视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也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内 功教学法、快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群体学习教学法、 在含义。同时,存在分类盲区,一些在新的教育观念基础上 领会教学法、重点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等。这种分类较全 产生的新的教学方法则比较难以归属,如范例教学法、程序 面,但无助于具体教学实践。 教学法。 第六种分类根据体育教学方法层次关系分类,分为教学 第二种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 指导思想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或操作步骤的方法、教学方 76 体育师友2009.5 问题探讨 ● 式与手段的教学方法。这种分类虽然肯定了体育教学方法的 程序化或自动化,以适合遇到新问题的情景。如: “微格” 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易与教学模式、步骤、方 教学法、“创新”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 式等混淆,概念也难界定。 5类,态度培养教学方法。态度是一种学习的结果或产 2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的新思路 物,既含有认知成分,又含有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成分12],同 2.1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时,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同其它各类获得的能力一样,也需要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在人类信息处理的认知活动中, 建立在学生内部业已具备的一些前提能力基础之上,并最终 不同类型的知识以其特定的作用和功能贯穿于整个认知活动 将影响到人的选择。因此,态度培养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影 中,根据知识特点,可将知识分为四类:陈述性知识、一般 响学生是否“学懂”、“学乐”。这种教学方法有: “快乐体 领域的程序性知识、自动化的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又称 育”教学法、“成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 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特殊领域的策略性知识。所以,人类 2.2.1体育教学方法知识类型分类解析。就这五类知识方法 的认知活动的研究应是多方面的,就一般方法而言,有陈述 的关系而言,具有层级关系,每一类方法以前一类方法为前 性知识学习方面的研究,有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学习方面 提,陈述性知识教学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陈述性知识 的研究,也有自动化的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学习、特殊领 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所学知识“是什么”;运用一般领域程 域的策略性知识学习与态度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具有阶段 序性知识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弱方法”;运用自动化 性、层次性。 基本技能教学方法,学生能娴熟的体现所学知识;运用特殊 2.2体育教学方法重新分类 领域策略性知识教学方法,学生能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态度 目前,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观点各异,流派纷呈,不仅 虽然并非是占有、把握更多的知识或技能,但最终将影响到 包含传统上所指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而且还反映了人们对 人的选择,因此,态度培养教学方法与前四类教学方法相互 教学活动的特定观念、意向和态度,但都是服务于教学目的 联系、相互制约,其影响作用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和教学任务,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为前提。按照圣西门的 对体育教学方法作以上分类是客观、科学、系统的,可 以研究对象为分类依据的分类观点,教学方法分类依据知识 以避免教育界目前广泛存在的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误 的类型进行分类,也将更具体,也更客观。因此,体育教学 导。 方法可分为五类。 首先,这样的界定和分类肯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特 1类,陈述性知识教学方法。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 殊性,避免了因多样性而否定其共性的现象,也避免了教学 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是可以用语词加以 方法与教学方式、教学原则、教学模式等概念的混淆,有利 表述“是什么”的知识,其中包括语义知识与情景知识[41。 于科学地定义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学习概念、单个命题、在意义上组 其次,这种分类层次分明,有的放矢,遵循从简单到复 织起来的命题组合等陈述性知识,知道这些知识“是什么”, 杂的排序原则,按照要学习的知识的意义程度来渐进地排 如初学武术者首先需要掌握的拳、掌、勾、各步法等知识。 序,尊重学生已习得知识,更好体现了学生在有意义学习中 陈述性知识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包括 的主体地位,反映了现代教学的精神实质。 语言法、直观法、分解法等教学方法。 再次,这种分类客观适用,逻辑性强,便于从事实践教 2类,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教学方法。一般领域的程序 学的教师能清晰高效地运用各教学方法,使理论能真正指导 性知识就是一般的思考方式或一般的探究方法,是一种“弱 实践。在教学中,虽然有些方法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却是 方法”[51,可以适用不同的领域,但不与任何一个特殊的领 “高耗低效”,只有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学生 域具有紧密联系,常见的有事先的教学策划、探讨各种可能 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高效能的、能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操作 性、尝试与错误等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程序性知识,涉及到教 性方法,才是现代教育最高明、最有效的方法。 学中对各方案的可行性评价及如何选取最佳方案,如穷举 2.1.2体育教学方法应用原则。 “学懂”和“学乐”是现代 法、罗列法。 教学方法的主要目标。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符合最优化原 3类,自动化基本技能(可称自动化的特殊领域的程序 则。教学中,许多教学方法可运用于同一类知识,并且也可 性知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摆 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于要达到特定目标来说,并不都是最 脱对陈述性知识的依赖,其知识和技能趋于驾轻就熟的自动 有效的,其中有一种方法或几种组合方法才是高效能的。例 化水平,有意识监控减少,技能得以程序化。如武术固定套 如体操教学中,教师仅用讲解法还不够,必须适时运用动作 路教学中的重复练习法,体操组合教学中的强化练习法。 示范、幻灯或挂图等直感方法,这样才直观清晰,更有助于 4类,特殊领域策略性知识教学方法。虽然知识、技能 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予以程序化或自动化,可以行动准确、思维敏捷,但容易忽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符合适用性原则,即要适合学生 视实践遇到新问题的情景,产生“定势效应”,出现“高分 的生理、心理等个性特征,又要考虑学生已习得知识。例如 低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合理地采用一些教 运用“创新”教学法时,需要学生将先前的学习、当前的学 学方法,将许多局部的对策行为组合成一个能够反映问题情 习、随后的学习整合起来,既要能娴熟运用所习得知识,又 景的整个关系与组织的通盘计划,避免对学习操作行为予以 要能避免程序化,初学者就很难实现。同样,初学者在学习 TiYu Shi YOU 2009.5 ● 问题探讨 对广州体育学院健美操选修课学生学习状态的探讨 口杜熙茹王娟 摘要: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对健美操选修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价值取向以及教学效果的评 价,旨在提高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健 美操选修课的认知状况与动机是良好的,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健美操;选修课;学习状态和要求;调查分析 有十几年,受到_r人们的广泛喜爱,并且已被列入大、中、 前言 小学教学计划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成为学校、企业 事业单位及社会活动网点的主要锻炼内容。为顺应教育改革 和人才造就的需要,我院近年来开设了多门健美操选修课, 受到了众多学生的喜爱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进一步 的对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 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通过徒手或使用 健美器械达到健身和健心目的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如果根 据健美操活动的目的和所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为依据来划 分,归纳起来可分为大众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和表演性健美 操。大众健美操是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普及性健 问法,对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对教师的教学 内容、教学要求等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旨在使各教学要 素更适合教学的需要,推动健美操选修课教学质量得到全面 提高。 1研究对象及方法 身运动,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并严格遵循 “健康、安全”的原则,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在保证安全 的基础上,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m。如今各普通高校体育课 中所传授的健美操内容,绝大部分是大众健美操,因此本文 中对高校内健美操课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大众健美操而言的。 在下面的文章中简称作健美操。健美操在我国兴起和开展已 1.1研究对象:任意抽取全院《健美操组织与编排》、 《健 美操指导员培训指南》任选课中学生100名。 一些基本概念、命题组合等知识时,就不能运用“创新”教 参考文献 学法,否则易产生概念偏差。另外,一个教学班,每位学生 [1】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 意见【z】.教育部文件,教高[1998】2号. 【2]Gagne,R.,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 struction,P.219 因身高、体重、运动能力、运动经验不同而呈现差异性,体 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一方面要考虑多种方法组合的合理性,一方面又要考虑这些 方法的运用与学生状况的适应性,确定最佳的教学程式,取 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结语 【3】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4】梁建宁.当代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200 体育教学方法还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但由于所研究 【5】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86. 的视角不同,虽然均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却不可避免地存在 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也正因为如此,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 一[6】毛振明,赖天德.论“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 学方法”的关系U].中国学校体育,2005,(2):55. 种形成共识的分类方法。实际上,体育教学方法多样性、 复杂性的特点,循其发展轨道,也能折射出教学理念的转变 和教育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许多现代教学方法是在现代教学 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诞生的,因此将其统一分类是困 难的,从发展的观点来说,也不可取。但这些不同的分类有 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体育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各种教学方 法的本质和特点,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它们 的有效功能。 [71)L ̄晓丽.体育教学方法研究U1.体育科学,2004,24(1):53-55. (基金项目:湖南省体育局课题:湘体竟字f2009112号,编 号09—59)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78 体育师友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