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
来源:化拓教育网
・22・ 生物学教学2010年(第35卷)第6期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与案例 沈学华 杨中能 陈 飞 问 娟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223200) 陶文凤 李获田 孙美丽 于燕琴 (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223200) 摘要本节教学将知识点的学习转换为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宛如让学生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收效显著。 探究性问题解题探究阅读补强质疑探讨教学反思 关键词1教材分析 勇于对所提假说进行质疑、辩护、反思和修改。 关于膜的主要成分与“提出假说”,简单设问: (1)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研究发现:凡是 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 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据此,对于膜的组成成分,你会 提出什么假说?假如你处在欧文顿那个时代,你敢这 样推论吗?你认为假说的提出需要哪些条件?假说需 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吗?(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 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通过化学 分析发现了膜的主要成分。你还记得膜的主要成分是 什么7 .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并认同“提出假说”, 并引导学生回忆膜的主要成分,从而为教学后面的内 容奠定基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介绍了 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 内容。其中“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点睛之笔, 为教学的重点;而“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 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想 象,是教学的难点。对细胞膜结构的研究是从生理功 能——膜的通透性开始的,而与此相关的细胞膜的成 分、功能及其选择透过性 学生已学习过,这为本课教 学做好了铺垫。为了更好地解决重难点,我们吸取教 参上提供的建议,创设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引领学生 活跃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殿堂,切身感受科学探 究的魅力。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膜的结构。’ 过渡:有人说,细胞膜的结构好像一块夹肉的面包 片;有人说,细胞膜的结构更像一道河流。人们为什么 2.2能力目标尝试提出假说,敢于质疑、辩护、反思 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 . 和修改。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打比方?究竟细胞膜的结构像什么呢? 关于磷脂分子的排列,对本节教材“思考与讨论 1”第3题作了变式:(1)有人做实验发现,磷脂分子在 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以及结构与 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是如何体现的。 3实施过程 水中的排列有以下几种:①与水接触时,排在水的表 面,形成单分子层(图1 A),②完全被水包围时,形成 双分子层(图1 B球形脂质体,图lc平面脂质体),也 可以形成球形的囊(图1 D),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提示:空气主要由N2和02等非极性分子构成,水分 子是极性分子) (2)1925年,荷兰科学家E.Gorter和F.G rendel用 3.1 引入癌症,死亡率很高。(投影相关图片)怎样 才能攻克呢?专家认为,癌变与细胞膜的变异密切相 关,要攻克癌症,降服癌魔,必须致力于对细胞膜的深 入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细胞膜与癌变之间的关系, 领略本课学习的意义,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过渡:下面让我们踏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对生 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 展成单分子层(图1 A),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 细胞表面积的2倍。据此,请推断细胞膜中脂质分子 的排列很可能是图1中的哪一种? 设计意图:借助图示,直观教学,变抽象为形象,利 于探究,且理解透彻。 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3.2解题探究 以课件形式呈现探究性问题,引导学 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通过解答问题来探究 新知。 3.2.1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依据相关实验现 关于单位膜模型,投影了罗伯特森(J.D.Robert- SOn)电镜下的发现及其提出的假说(见教材),然后启 发:根据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你能对这一模型提出质疑吗? 象和结论编制成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同时对探索历程 添加小标题,化繁为简,以形成清晰的脉络。探索膜结 构的过程,也是提出假说、验证和完善假说的过程。因 此,整个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尝试提出假说”,并 设计意图: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 散性思维,并激发再探究的欲望。 学2010年(第35卷)第6 ・23・ A B C D 图1 磷脂分子在水中的排列示意图 关于膜蛋白的分布,设计的问题增加了赏识性和 判断出细胞膜的内外表面,因为其外表面上有一层特 鼓舞性:随后的一些实验技术显示了双层膜脂中存在 殊的结构叫做糖被,请推测它的组成成分和作用?这 蛋白质颗粒。为此,是否验证了你刚才的质疑?真棒! 幅图呈现的只是生物膜的局部结构,你能想象一个近 你还能推想出膜中蛋白质分子还可能有哪种分布状 似球形细胞的细胞膜的三维立体结构吗? 态?能否将你所想的图示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点燃再探究的 )蓑 激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提出假说和图示的能 力。 关于膜的结构特点,播放“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 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课件,然后追问:这一实验显示了 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那么,是不是 图2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 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处于运动状态?脂质分子呢?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图形和想象进行探 此,人们将膜的结构特点并没有概括为“运动性”,而 究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图文转换与文本表达的能力。 是“流动性”,你能探知其中的缘由吗?能否举些实例 3.3 阅读补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补正并强化“解 证明膜具有流动性? 题探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和周密思维的好习 3.4质疑探讨首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教材“思考 惯,激发深入探究,帮助理解“膜的流动性”。 与讨论2”,以进一步突破难点。接着,鼓励学生质疑 过渡: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桑格(S. 探讨,以促使他们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进溅智慧 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通过对已有的模型进 的火花,从而深化前面的教学。 行修正,于1972年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3.5归纳总结首先,引导学生回味探索历程,概括 mode1),这一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至此,同学们也 结构模型的建构方法:实验、推理、想象_÷提出假说一 能想象出这一模型的“相貌”了,先自主想象一下,再 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一不断发展。然后,播放课件(图 掀起它的神秘面纱。 3),引导学生概括膜的成分、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 3.2.2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先播放课件(图 从而将知识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和图表化,实现对所学 2),给学生一个惊喜的回味与鼓励。然后提’问:据此, 内容的再现和升华。 请概括一下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膜的基本支架、 3.6达标演练明示教学目标,将前面以课件形式呈 膜蛋白的分布,以及膜的结构特点?从这幅图中还能 图3生物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图解 现的问题,这时以纸质文本的形式发放,指导学生提炼 相关背景资料,分组进行达标演练。这样做,将屏幕上 ・24・ 生物学教学2010年(第35卷)第6期 高中课堂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 黄建华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226521) 活动单导学模式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以“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活动情境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活动情境活动单高中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经历过教案、学案、教学案 几种模式的改革,如皋地区近几年又正在研究、推行 “活动单导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教师根 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实际条件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 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的活动过程中去掌握知识技 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出雌性激素的作用,并谈谈阅 读此材料后的感想。材料:2008冬天,3岁的双胞胎女 孩阳阳、乐乐(均系化名)被母亲发现乳房增大,乳晕 发黑,不知所措的妈妈把她们带到了省儿童医院。医 生根据她们的症状得出,两小孩子是接触了大剂量雌 能、体验过程方法、发展情感态度的教学模式。它是完 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设计,包 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 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 等。其中“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 也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决定因素。“活动单”的基本 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和课堂反馈四 激素所致,询问孩子们是否服用过避孕药,妈妈却不能 确定。不久邻导告诉这对双胞胎的妈妈,阳阳、乐乐在 她家玩过后,她放在床头柜上的6粒避孕药少了4粒。 经查,竟是被两小孩子偷着吃了。原来“祸首”就是这 避孕药。医生忠告:小孩子因误吃避孕而出现性早熟 的病例不少。避孕药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儿童服用 后容易出现性早熟,家长一定要把避孕药收好,以免孩 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主体, 活动方案的设计应符合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特点、学 情。创设好活动情境,才能设计好活动方案。下面结 合学科特点谈谈几种活动情境的创设策略。 1 创设材料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子误食。这样设计活动不但可以避免学生对激素作用 的死记硬背,还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中的动画展示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 径之一,如果将多媒体展示的动画过程设计为学生的 游戏活动那会获得更多的效益,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例如,蛋白质的脱水缩合这个知识点的教学, 设计了如下活动,先观察教材中脱水缩合示意图,然后 创设材料情境就是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让 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材料。例 如,动物激素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 动物激素研究材料或史话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归纳 出激素的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如在雌性激素作用的教学中设计如下活动,请 的探究题摇身一变又成了验证题,被“重”用,从而增 强了教学效果。 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手拉手构成一条“肽链”,总结脱 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之间的数量 关系,观察全班l0个学习小组构成的l0条“肽链”,总 4.2本节教材不需要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也不能随便 翻阅,这在课前已作强调,但受定势的影响,仍有学生 “违规”操作而降低探究效果。 4.3在学生解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度点拨,如 对于膜的结构特点为“流动性”而不是“运动性”的缘 由探知,一开始学生无从人手,当说到“什么叫做流 动”时,学生才恍然大悟。 结束语:同学们,至今,人们还没有完全揭开细胞 膜的真相,热切期待同学们不懈努力,填补这方面的空 白…… 设计意图:启用“空白效应法”,激励学生不断地 跟随生物科学探索的步伐前进。 4教学反思 4.1 本课教学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与激情演 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 历程,感受颇深,其获取的不只是知识,而是生物科学 4.4本课教学对探究题的质量要求比较高。编写时, 要仔细研究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考纲和学情,尽量选 用教材中的背景资料,还必须经过反复修改和洗炼才 能投放课堂。 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探究能力的提高。如在“质疑探 讨”过程中,学生竟然对教材中的“生物膜结构模型示 意图”下方显示的一根根条状物提出了质疑,并从前面 所学的“细胞骨架”中找到了答案。 4.5时间是成功的保证。教学中各环节的衔接要紧 密,尤其在学生分组探究中,教师不能放纵不问,要巡 查审视,有效调控,及时组织评定,以减少不必要的时 间损耗,否则,教学任务难以完美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