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及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设疑导入 复习: ①计算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1) 4+16=20
把绝对值相加. (2)(-2)+(-27)=-29
(2 )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3) (- 8)+10= 1
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4) 45+(- 60)= -15 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5)(-7)+7= 0
(6)16 +0= 16
(3)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7)0+(- 8)= -8
问题情境
000
北京某天气温-3 — 3C(给出温度计),你能从温度计看出3C比 – 3C高多少度吗? 能列算式吗? 3-(-3)=6
导入新课,给出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板书) 问题2:什么数加上3等于6?
3+( )=6
从加法的角度考虑,因为两个式子的结果都是6,所以他们相等有
3-(-3)=3 +(+3) 观察、猜想 [设计意图:利用温差问题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规律、形成法则 问题3: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0―(―3)= ___, 0+(+3)=___; 1―(―3)= ___, 1+(+3)=____;
―5―(―3)=___,―5+(+3)=___.
思考: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 举例子:9-8 与 9+(-8)
结论: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通过上面的探究可得结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号变加号表达式为: a -b=a + (-b)被减数不变减数变成相反数 让学生通过法则感受到:在运算过程中,变化的仅仅是减数,被减数不发生变化。 三、例题讲解、熟练运算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1135(1)(-3) -(-5) (2) 0-7
42(3)7.2-(-4.8) (4)
解:(1) (-3)- (-5)=(-3)+(+5)=2
(2) 0-7 = 0+(-7)=—7 (白板书写过程)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解题过程,强调符号和减数的变化。 四、练一练 1填空:(1)-4-(-3.2)= -4+ = ; (2)(-35)-(+12)= -35+ = . 2.计算:(1)6-9; (2)(+4)-(-7); (3)(-5)-(-8) ; (4) 0-(-5) ; (5) (-2.5)-5.9; (6) 1.9 -(-0.6). 学生到黑板扮演,纠错,同桌互评,纠正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运用的注意事项 3、口算:
1)3 – 5 2)3 –( – 5) 3)( – 3)– 5 4)( – 3)–(- 5)
5)–6 –( –6) 6) – 7 – 0 7)0 – ( –7) 8 )( – 6) – 6 9)9 – ( –11) 10)7 – (+6)
观察:有些算式结果为正,有些算式结果为负,还有为0,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情况下,结果为正、为负、为0 学生小组合作,总结 归纳: a>b时 a-b>0
a=b时 a-b=0 a设计意图:为了消除学生在小学学习减法时差一定比被减数小的观点,并让学生知其原因。 4.判断并说明理由
(1)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数的和一定比加数大.( ) (2)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一定比减数大.( ) (3)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4)0减去任何数,差都为负数.( )
(5)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差一定是正数.( ) 五、回顾反思、加深印象
①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字母表示。
②转化思想的运用(减法转化为加法)
[设计意图:经过上面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体系,真正的掌握。另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六、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教科书P25页第3、4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作为教学能手的一节展示课,有理数减法通过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通过算式引导学生得出减法法则,并重点强调了法则中的“两变一不变”,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法则,顺利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教学设计有些地方需要改进,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取得更大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