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来源:化拓教育网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课后习题

1、请阐述什么是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

多媒体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以数字化为基础,能够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编码、储存、传输、办理和表示,综合办理多种媒体信息,并使之成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集成为一个系统并能拥有优秀交互性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

多媒体的特点:拥有集成性、同步性和交互性。此中,集成性包含多种媒体

的集成和多种业务的集成;交互性包含人与人的交互和人

——机交互。能够经过

计算机对视频数据进行操作,即交互性。

2、多媒系统统有哪几种主要的种类?每一种种类中最重点 的技术有哪些?

基本的多媒系统统除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商亭式系统外, 经过网络供给业务的系统能够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人与人之间交互的系统, 如多媒领会议与共同工作、 多媒体即时通讯等; 另一类是人机交互的系统, 如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问、视频点播等。

商亭式系统 ,凡是以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为中心的应用系统, 都成为商亭式系统。

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问( MIS),除能够依据重点字等对文本资料进行查问以外,同时拥有对活动图像和声音的查问能力。通讯方式, MIS 是点对点(信息中心对一个用户),或一点对多点(信息中心对多个用户)的双向非对称系统。

WWW 技术意味着在超媒体原理下发展起来的一系列观点和通讯协议。 Web 代表了世界范围内由因特网互相连结起来的众多的信息服务器所构成的巨大数字化

1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信息空间,也有学者称之为超空间。

陪伴着视频和音频查问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检索方式称为鉴于内容的检索,

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找出拥有相同“观点”或“事件”的图像或视频的更高

级的查问方式称为鉴于语义的检索。

1.4.3 多媒领会议与共同工作( 1、会议室会议电视系统 2、桌面或手持终端会议

电视系统 3、多媒体共同工作)

1.4.4 多媒体即时通讯,即时通讯系统更完好的表述是列席与即时信息系统

(IMS)

一个典型的 IM 系统包含两种基本服务:列席服务和即时信息服务。

1.4.5 视频点播( VOD)与直播:

在一个 VOD系统中,负责按用户要求向用户传递节目数据流的设施称为视频

服务器。近来几年来,人们借助

Web 技术,提出了另一种实现视频点播的方案。直

播是将天线、卫星或电缆接收的电视节目, 或许用户自拍的时频先传递到服务器,

再由服务器利用前方所述的技术向众多用户推送。

3、网络交融已经获得什么样的进展?还存在哪些困难?

答:为了能在 IP 网上供给电话、 电视和各样多媒体业务, 进行工作的进展主要表此刻两个方面: 一是增添中心网和接入网的带宽, 为各样业务, 特别是宽带多媒体业务供给充分的资源; 二是设计有效的资源分派和管理, 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不一样的媒体供给不一样的服务保障。后者常称为 服务质量 (QoS)保障。在中心网方面,技术趋向是网络控制和数据传输功能的分别。

在接入网方面, 本来接入用户家庭的传递电话的双绞线和传递有线电视节目的同轴电缆,经过 xDSL和电缆调制 / 解调等技术已经能够同时支持电话、电视、数据和各样多媒体业务;宽带的光纤直接接入用户也有很大发展。

近来几年出现的 HTML5 使得阅读器能够无需外面播放插件即可表现音视频的播放;而正在盛行的 Web RTC技术则进一步将支持声音、视频的及时通讯能力归入 Web 阅读器。

专闻名词:

多媒体( DVI)、交互多媒体协会( IMA)、激光视盘( LVD)、多媒体信息检索与

2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查问( MIS)、一致资源定位器( URL)、计算机支持的共同工作( CSCW)、多媒体共同工作( MMC)、列席与即时信息系统( IMS)、视频点播( VOD)、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B-ISDN)、服务质量( QoS)

3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多媒体技术由

计算机 、 通讯 和 广播电视 三个本来各自领

域的技术互相浸透、交融而形成。 ( P1)

2(计算题) 20 世纪后期我国的模拟电视制式在一帧图像有

625 行,扫描逆程中

占去约 50 行,出此刻一幅画面上有效的扫描行数是

576 行左右。电视画面的宽

和高之比是 4:3,若要保证图像在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内可分辨的像素与垂直方向上相等,问:(P2)

1) 在图像水平方向上的像素数是多少? 576 4 / 3 768

2) 将这样一幅单色的电视图像数字化,其采样点数应许多于多少?

768 576=442368

3) 依据三基色原理,一幅彩色图像由红、绿、蓝 3 幅单色图像构成,每秒钟要

传递 25 幅彩色图像才能保证电视图像的连续性。假如每一个像素采纳

8 比

特量化,一秒钟时间内需要传递的数据量为

768 576 3 8 25 265(M b)=33(MB )

4) 若放映一部 2 小时的电影,则电影总数据量为 33 60 60 2=238(GB) 3、往常对时间敏感的声音、活动图像的数据称为

及时数据

,其余种类的数

据称为 非及时数据

。(P2)

4、非对称信道是指两条线路的

信道带宽 或 数据率 不相同。

( P3)

5、由用户向信息中心传递指令称为 上 行线,是 低 速率的;传递读取电视信号称为 下 行线,是 高 速率的。( P3)

6、多媒体的特点:

集成性 、 同步性 和 交互性

。(P3)

。( P5)

。( P5)

7、多媒体技术最直接、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是

多媒体计算机

8、凡是以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为中心的应用系统, 都称为 商亭式系统

9、经过网络供给业务的系统能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人与人之间交互的

系统

,另一类是 人机交互的系统

。(P5)

10、信息的非次序(或称为非线性)的组织构造称为

超文本 ,此中信息单元

4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之间的链接称为

超链 ,上述信息组织方式从文本扩展到其余媒体数据

后称为

超媒体

。(P6)

11、标准的超文本文件采纳 HTML 格式。超文本的数据互换和传达使用

HTTP

协议。 HTTP

定义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恳乞降应答的语言和规则。 ( P6)

阅读器 ,帮助用户过滤掉无用信

搜寻引擎

。(P6)

12、实现 WWW 用户端功能的软件称为

息、赶快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的特意软件,就是所谓的 13、MIS 所波及的两个重要技术问题是:

1、怎样向用户供给丰富的信息和怎样

让用户迅速、有效地查问与阅读这些信息

; 2、怎样合理、有效地组织多媒体

数据的储存和检索。( P6)

14、陪伴着视频和音频查问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检索方式称为鉴于

内容的 检

索,找出拥有相同“观点”或“事件”的图像或视频的更高级的检索方式称为基 于

语义的

检索。(P7)

15、一个典型的 IM 系统包含

列席服务 和 即时信息服务 两

种基本服务。(P9)

16、列席服务有两类客户,一类为

列席者 ,另一类称为

察看者 。列席

者向服务器上的列席服务供给自己的列席信息。

( P9)

17、在即时信息服务中, 发送信息的一方称为

发送者 ,接收信息的一方称为

即时信息箱

。(P9)

18、在一个 VOD 系统中,负责按用户要求向用户传递节目数据流的设施称为

视频服务器

。(P10)

二、选择题:

1、 下边属于多媒体特点的是( D)

A、多样性、集成性、同步性

B、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C、多样性、同步性、交互性

D、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

2、对于多媒体、多媒体共同工作、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问、一致资源定位器、

以下缩写与之对应的一项为哪一项( A)

5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A、DVI 、MMC、MIS、URL

B、MMC、 DVI 、MIS、 URL

C、DVI 、MMC、URL、MIS

D、DVI 、MIS、 MMC、 URL

3、对于计算机支持的共同工作、列席与即时信息系统、视频点播、宽带综合业

务数字网,以下缩写与之对应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CSCW、 IMS、VOD、B-ISDN

B、IMS、 CSCW、VOD、B-ISDN

C、CSCW、 IMS、B-ISDN、VOD

D、CSCW、VOD、 IMS、B-ISDN

4、以下对于列席者、察看者、定阅者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列席者能够按期或不按期地向列席服务恳求获取目前列席信息B、定阅者能够按期或不按期地向列席服务恳求获取目前列席信息C、列席者向服务器上的列席服务供给列席信息

D、定阅者向服务器上的列席服务供给列席信息

6 / 27

C)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第二章视觉特征和彩色电视信号

一、选择题

1、表示图像相邻地区或相邻点之间的亮度差其余是(

B)。

A 视觉阈

B 对照度 C 对照度敏捷度 D 遮蔽效应

2、在给定的某个亮度环境下,人眼恰好(以 50%的概率)能够区分两个相邻区

域的亮度差异所需要的最低对照度,称为临界对照度或(

A)。

D 遮蔽效应

A 视觉阈

B 视觉惰性 C 对照度敏捷度

3、人眼有一亮一暗的感觉时称为闪耀,闪耀感觉恰好消逝时的重复频次叫做 (C)。

A 时间频次

B 空间频次 C临界闪耀频次 D 脉冲重复频次

4、对于一般的运动物体,要保持画面中物体运动的连续性,要求每秒钟摄入的 最少画面数约为( D)帧左右,即帧率要求为( D)Hz。

A 46

B 24

C 48 D 25

5、取样构造为 4:2:2,其表示的含义为( C)

A 传递 4 个和 2 个亮度样値时,色差信号只传递

2 个样値

B 每传递 4*2 个亮度样値时,每个色差信号只传递

2 个样値 2 个样値

C 每传递 4 个亮度样値时,每个色差信号只传递

D 每传递 4 个亮度样値时,每个亮度样値包含 2 个色差信号样値

二、填空题

1、临界对照度的倒数,称为对照度敏捷度。

2、人眼区分图像亮度差其余敏捷度与它邻近地区的背景亮度

(均匀亮度) 有关,

背景亮度越高,视觉阈越高,敏捷度越低。

3、以长度为单位和以角度为单位的空间频次之间的变换公式为

( f xd

180

rf xm )

7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4、在往常的电影荧幕亮度下,人眼的临界闪耀频次为

46Hz,所以在传统的胶片

电影中,广泛采纳每秒钟向银幕上投射

24 幅画面的标准,而在每幅画面逗留的 48 次的重复频次。

时间内,将投射光遮挡一次,获取每秒

5、任何一个复杂的亮度函数 (图像),都能够经过傅氏剖析将其分解成为一系列

不一样频次重量(正弦光栅)之和。

6、电子束从左到右的扫描,称为行正程扫描;从右回到左端,则称为行逆程。

7、传统电视常采纳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的扫描方式。

8、彩色电视中,需要知足与黑白电视兼容,并且在不增添黑白电视所规定的信

道带宽的条件下,同时传递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解决方法是频谱交织。

9、常有的取样构造有 4:4:4、4:2:2、4:1:1、4:2:0 构造。 习题二

2-1 什么叫空间频次?在不波及和波及察看者的两种状况下,图像空间频次的

高、低各与哪些要素有关?

答:( 1)不波及察看者的状况下,空间频次的定义是:物理量(如图像的亮度)

在单位空间距离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即

f x

d x

dx

(周 / 米)

式中, f x 表示亮度信号在 x 方向的空间频次, x 是空间距离变量, x 表示亮度

信号沿 x 方向的相位变化。 所以图像空间频次的高低与图像亮度信号沿某方向的相位变化和某方向上的空间距离变量有关。

( 1)波及察看者的状况下,空间频次的定义是:从某一察看点来看,亮度信号在单位角度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即

f x

d

(周 /度)

d

式中, α为角度,

代表亮度信号在角度 α内的相位变化。所以图像空间频

率的高低与图像亮度信号在某个角度内的相位变化和此角度的大小有关。

2-6 在我国 625 行/ 帧, 25 帧 / 秒的隔行扫描的模拟电视制式下,行、场扫描正

8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程时间与行、场总周期的比值约为 k2

0.81 和 k1 0.92 ,屏幕宽高比

W H

4 。 3

假定电视机屏幕上显示如右图所示的黑白正弦光栅图案,请你 ( 1)求出对应于该图像的电视信号的最高频次 ;

( 2)当人在距离屏幕 6H 远处观看电视时,假如不停的改变屏幕上栅条的密集程度,当屏幕上有多少条光栅时人眼分辨的最清楚?光栅增添到大概多少条时,人眼只好看到模糊一片? (提示:基础图 2-4,分别取 4 周/ 度和 50 周 / 度为图中曲线的峰值点和截止点对应的横坐标地点。 )

答:( 1)电视图像信号的上限频次为 fmax W ?

Kk12k2

? Z f f ,此中 2W H

H

4 ,K 为凯

3

耳系数取 0.7, k

1

0.92 和 k 0.81, 为每帧图像的总扫描行数,包含正程和

2

Z

逆程,此题为 625. f f 为帧频次 25.所以代入公式可得

f

max

4 0.7 0.92 6252 25 5.176MHz

3 2 0.81

( 2)由题知,空间频次为 f xd 1 4 周/ 度时,视觉的对照度敏捷度最高,即人眼

对这些空间频次的分辨能力最强。空间频次为 辨了。所以能够获取两个方向上的空间截止频次

f

xd 2

50 周/ 度时,人眼就很难分

0

f1 180

r

f

xd 1

1800 ?4 120 , 6H H

f2 180

0

f

xd 2

为 N 为 N

v1 v2

r

2 Hf 2Hf

1 2

180? 50 6H

0

1500 H

。此时,屏幕上人眼分辨的最清楚时的光栅条数

2H 120

H H

240 76 ,屏幕上人眼只好看到模糊一片刻的光栅条数

2H 1500

3000 955 。

2-8 画出在 4:1:1 格式中,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取样后所形成的的矩阵的大

小。与 4:2:0 格式对比,对于每一帧图像,两种格式所产生的数据量能否相同?

垂直和水均分辨率能否相同?

答:

Y U V Y U V

4 1 1 4 2 0

9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对每帧图像,两种格式的数据量是相同的。而对色度信号的分辨率而言,水

平方向上, 4:1:1 格式是 4:2:0 格式的一半,垂直方向上, 4:2:0 格式是 4:1:1 格式

的一半。对亮度信号的分辨率而言, 4:1:1 和 4:2:0 格式在水平易垂直方向上是一

致的。

10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第三章

1 以下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

A 展望编码是一种只好针对空间冗余进行压缩的方法。 B 展望编码是依据某一模型进行的。

C 展望编码需将展望的偏差进行储存或传输。

D 展望编码中典型的压缩方法有 DPCM、ADPCM。

2 最优正交变换是( C)

A DCT 变换 B 差分变换 C K-L 变换 D 以上信息都不对

3 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

(1) 冗余压缩法不会减少信息量 ,能够原样恢还原始数据。 (2) 冗余压缩法减少了冗余,不可以原样恢还原始数据。 (3) 冗余压缩法是有损压缩法。 (4) 冗余压缩的压缩比一般都比较小。

A (1)(3) B (1)(4) C (1)(3)(4) D (3)

4 图像序列中的两幅相邻图像,后一幅图像与前一幅图像之间有较大的有关,

这是( B)

A 空间冗余 B 时间冗余 C 信息熵冗余 D 视觉冗余

5 展望编码是在空间域(时间域)内进行的,是经过减小信源图像信息在时间

上和空间上的有关性来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 变换编码是在变换域 (频次域)内进行的。

6 展望编码是有损压缩编码,主要经过减小图像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有关

性来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

7 正交变换编码中,正交变换系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直流和低频区。

8 运动估值的方法主要分为块般配方法和像素递归方法。

9

假定失散无记忆信源产生的随机序列包含 合熵 H(X?Y)=H(X)+H(Y)。

X 和 Y,且 X 和 Y 互相,则联

11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10 假定一个失散信源有 5 个符号,则当其熵值最大时,每个符号的概率是1/5。 11 对于一个有 m 个符号的失散信源,其最大熵是 log2m。

12 假定每个信息的发出都是等概率的,则四进制脉冲所含信息量是二进制脉冲

的2倍。

13 简述上取样以及下取样 。

由高取样率的样值去计算低取样率样点数值的技术,称为下取样。由

低取样率的样值去预计较高频次的取样点上的数值,称为上取样。

14 简述三步法 。

第一步,以待般配块中心的同位像素为中心,在中心点和与其相距 4 个像素的 8 个邻域点上计算裁决函数 SAD值,取 SAD值最小的点作为下一步搜寻的中心;第二步,以该点为中心,对与中心相距 2 个像素的未搜寻过的邻域点进行搜寻;第三步,以上一步中 SAD值最小的点为中心,对距离中心 1 个像素的未搜寻过的邻域点进行搜寻,最后找到最正确般配地点。

15 正交变换可否实现信息保持型编码?为何?不

可以。 ?

在编码阶段,对原始数据进行正交变换后获取的变换系数,保存那些能量集中的、方差大的重量系数进行量化,量化后的系数的熵编码是变换编码的编码数据。在解码阶段,经过熵解码、反量化和反正交变换,获取是与原始数据不一样的数据。

16 简述 Huffman 编码的过程 ?

1、排序:按符号出现的概率从大到小进行摆列。 ?

2、赋值:对最后的两个符号进行赋值,概率大的赋“ 1”,概率小的赋“ 0” (反之也成立)。

3、归并:将上述最后的两个符号出现概率相加合成一个概率。?

4、从头排序:将合成后的概率与其余符号概率一同进行从头排序 (从大到小)。

12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而后重复步骤 2 的内容,直至最后只剩下两个概率为止。

5、码字分派:从最

后一步开始反向进行码字分派,对最后两个概率中较大的赋“ 1”。对较小的赋“ 0”(与第二过程中的规定相同) 。进而形成一个码字。

17 正交变换编码与展望编码的不一样。

不一样之处在于,展望编码是在时间域或空间域进行的,变换编码是在变化域(频次域)进行的。

18 失散余弦变换的性质 。

(1)余弦变换是实数、正交。 ?

(2)失散余弦变换可由傅里叶变换的实部求得。

??

(3)对高度有关数据, DCT有特别好的能量紧凑性。 ?

(4)对于拥有一阶马尔可夫过程的随机信号, DCT是 K-L变换的最好近似。19 简述量化的定义。

量化是将拥有连续幅度值得输入信号变换到只拥有有限个幅度值的输出信号

的过程。

20 依据输出电平能否包含了零电平,能够将量化特征分为中平型和中升型。21 什么是劳依得—麦克思索化器 。

假如输入信号的统计特征是已知的,则能够经过使均方量化偏差达到最小来设计量化级数为 N 的量化器的输出电平 y 和裁决电平 x。

22

13 / 27

?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23 经过充分洗牌后的一副扑克(含

52 张牌) ( 1)任何一种特定摆列所给出的信息量是多少?

( 2)若从中抽取 13 张牌,所给出的点数都不相同时获取多少信息量

?

(a) 任一特定摆列的概率都是 (1/52!),所以自信息量为 log2(52!); (b) 从 52 张牌中抽取 13 张牌,共有 C5213 种抽取方法。而使得所给出的点数都不相同的抽取方法有 413 种。

所以事件“点数都不相同”的概率为

13

4

52

13

自信息量为 log2(413/ C5213)

/ C

24 某校入学考试中有 1/4 考生被录取, 3/4 考生未被录取。被录取的考生中

有 50%来自本市,而落榜考生中有 10%来自本市。所有本市的考生都学过英

语,而外处落榜考生中以及被录取的外处考生中都有40%学过英语。

(a)当已知考生来自本市时,给出多少对于考生能否被录取的信息?

(b)当已知考生学过英语时,给出多罕有关考生能否被录取的信息?

(c) 以 x 表示能否落榜, y 表示能否为本市学生, z 表示能否学过英语, x,y 和

z 的取值为 0 或 1。试求 H(X), H(Y/X),H(Z/XY)

解 以 x 表示能否被录取( 1 表示被录取, 0 表示未被录取),y 表示能否为本

14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市学生( 1 表示本市学生, 0 表示非本市学生)

,z 表示能否学过英语( 1

表示学过英语, 0 表示未学过英语)

,则

P(xyz=111)=(1/4)×(50%)× 1=12.5%;

P(xyz=110)=(1/4)×(50%)× 0=0;

P(xyz=101)=(1/4)×(50%)× (40%)=5%;

P(xyz=100)=(1/4)×(50%)× (60%)=7.5%;

P(xyz=011)=(3/4)×(10%)× 1=7.5%;

P(xyz=010)=(3/4)×(10%)× 0=0;

P(xyz=001)=(3/4)×(90%)× (40%)=27%;

P(xyz=000)=(3/4)×(90%)× (60%)=40.5%。

15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16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25

26 图像量化时,假如量化级比较小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何?

?

答:假如量化级数过小, 会出现伪轮廓现象。 量化过程是将连续变化的颜色区分到有限个级别中, 必定会致使颜色信息损失。 当量化级别达到必定数目时, 人眼感觉不到颜色信息的丢掉。 当量化级数过小时, 图像灰度分辨率就会降低, 颜色层次就会欠丰富,不一样的颜色之间过分就会变得忽然,可能会致使伪轮廓现象。

27 什么是信息量和信息熵?二者的用途是什么。

?

答:信息量是指表示该符号所需的位数, 考虑用 ?0?和 ?1?构成的二进制数码为含有n 个符号的某条信息编码, 假定符号 ?Fn?在整条信息中重复出现的概率为 Pn,则该符号的信息量为 En=-log2(Pn)。 ?

信息熵就是均匀信息量。 假如将信源所有可能事件的信息量进行均匀,

就获取了

信息熵。

28 图像的压缩有两类基本方法

即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29 数据压缩技术的三个主要指标是什么?

?

答:数据压缩技术有三个主要指标,一是压缩前后所需的信息储存量之比要大;

二是实现压缩的算法要简单, 压缩、解压缩速度快, 尽可能地做到及时压缩和解

压缩;三是恢复成效要好,要尽可能地完好恢还原始数据。

30 在数据压缩方法中 ,有损压缩拥有 (A)的特点 ?

A.?压缩比大 ,不行逆 ???B.压缩比小 ,不行逆 ????C压.缩比大 ,可逆 ????D压.缩比小 ,

可逆

17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第四章习题

一、选择题

1.对比于之字形扫描,在隔行扫描中应用交替扫描,其解码重修图像的峰值信噪

比可提升 C

A 0.1

B 0.2 C 0.3 D 0.4

2.国际标准只规定已编码码流一定按照的内容,以下哪个不正确

D

A 句法

B 语义 C 标准解码器 D 标准编码器

3.下边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D

A 一个编码树单元 CTU,它包含了一个亮度编码树块 CTB和两个彩色 CTB

B 一个亮度 CB和它对应的两个彩色 CB构成一个编码单元 CU C 一个亮度 PB 和两个彩色 PB一同构成一个展望单元 CU D 一个亮度 TB 和一个彩色 TB一同构成一个展望单元 TU

4.当编码器的输入是隔行扫描的图像时,因为相邻扫描行来自不一样的场,假如在

一场时间内物体的地点有显然的挪动, 垂直方向上的有关性会降低。 为了提升预

测的正确性,以下哪一种模式不正确 D

A 场图像的场间展望

B 帧图像的场间展望

C 场图像的 16× 8 展望

D 帧图像的 16×8 展望

5.下边不属于速率控制算法 A

A P 域速率控制 B Q 域速率控制 C 域速率控制 D 域速率控制

二、填空题

1.我们将视频编码的方法分为鉴于帧的编码和鉴于对象的编码两大类。

2.为了除去帧间冗余信息,编码器采纳拥有运动赔偿的帧间展望。

3.量化度量化台阶的大小既影响编码器的输出码率,

又影响编码器重修图像的质

4.为了降低块效应惹起的视觉不快, 能够用一个低通滤波器来对解码后的重修图

像进行光滑,此滤波器称为去块效应滤波器

18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5.要使解码器能够从码流中恢还本来出本来的视频序列,

往常将码流按层次构造

来组织,码流分为 6 个层次: 1.图像序列 2.图像组 3.图像帧 4.条 5.宏块 6.块 6. H2 支持 4 种展望模式:水平、垂直、 DC和平面模式

7.在 H2 中,量化后的残差信号采纳鉴于上下文的自适应变长编码

8. H2 的去块效应滤波器应用于宏块中 4×4 的水平易垂直界限, 依据界限双侧的编码信息规定了 5 种界限强度 BS,等级越高,意味着块效应失真可能越显着,需要更强的滤波。

9.与先前标准不一样, H265 还引入此外两种组合 CTU 方式,分别称为瓦片和波前

并行办理 WPP,其目的是支持编解码算法的并行办理

10.编码器所产生的码流其数据率一般是变化的,为了适应恒定速率信道要求,

在编码器和信道之间需要设置一个缓冲器

11.速率控制的基本问题就是在尽可能的保证图像质量稳固条件下,使压缩码流

的速率适应恒定速率信道的要求

12.速率控制的基本步骤: 1.目标比特分派 2.按分派的比特数调整码率

三、解答题

1.当我们对整幅图像进行 DCT变换时,因为图像各空间地点上细节的丰富程度不

同,这类整体办理的方式成效不好,这类状况怎样办理?

采纳了将宏块再分红 8×8 的子块,对每个子块进行

DCT,这类方法称为块

DCT。这类方法不单便于每个子块依据各自图像特点进行办理,并且降低了

运算量和对储存空间的要求

2.与 MPEG-1对比, MPEG-2主要增添什么功能

1.办理隔行扫描的能力 2.更高的色信号取样 3.更精美的 DCT系数目化和比率

因子调理 4.可伸缩性视频编码

3.简述鉴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

CABAC主要步骤:

1.二值化 2.选择上下文模型 3.二进制算术编码 4.概率模型的更新

19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4. 简述 H2 特点:

1.SP/SI 帧 2.对传输错误的鲁棒性和对不一样网络的适应性 3.可伸缩性编码 4.

多视角编码

5. H265 采纳 1/4 像素精度的运动矢量进行拥有运动赔偿的帧间展望,其拥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

1.使用多种形状和大小的图像块进行运动估值

2.使用更精准的内插滤波器直

接计算 1/4 像素地点上的像素值 3.使用更灵巧和紧凑的方法进行运动矢量的展望 编码,以降低运动信息占用的比特数

6.从鉴于率失真优化的编码模式选择方法提出以来,

对其迅速算法的研究向来活

跃,这些迅速算法的基本思想往常是什么

1.依据图像在空间域与时间域上的特点或有关性和邻域已编码模块的信息,

搜寻模式的种类, 或确立优先搜寻的模式 (或模式类型) 2.设定适合的阈值,

今世价函数小于阈值时即以为达到最优, 使搜寻提早中断; 或今世价函数大于某

个阈值时,提早跳转到对对其余模式的搜寻等。

20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第六章

一 选择题

1.按图像质量能够将活动图像分为五个级别,此中不包含哪个级别?(

A)

A. 转播质量的一般电视 C. 录像质量的电视

B. 广播质量的电视

D. 会议质量的电视

2..声音是另一种对吞吐量要求较高的媒体, 他能够分为哪四个级别?以下哪个选 项不属于声音的级别? (A)

A. 低质量话音

B. 高质量话音 C. CD质量的音乐 D. 5.1 声道立体围绕声道

3.MCU 也常称为多点控制服务器,它的办理功能不包含?

(A) D. 会议控制

A. 传输延时

B. 视频信号切换或混淆 C. 数据切换

4.局域网的几种常有拓扑构造不包含 ? (A)

A.直线 B.树形 C.环形 D.星形

二.填空题

1.(吞吐量)是指网络传递二进制信息的速率,也称比特率,或带宽

2..权衡比特率变化的量称为(突发度)

3.网络的(传输时延)定义为信源发送出第一个比特到新宿接遇到第一个比特之

间的时间差,它包含电信号在物理介质中的(流传延时)和数据在网络中的(处

理延时)

4.网络传输延时的变化称为网络的(延时颤动)

5(.包错误率)是指同一个包两次接收, 包丢掉或包的序次颠倒而惹起的包错误。

6.当两个方向的通讯信道的带宽相等时,称为(双向对称信道)

7.(单播)是指点到点之间的通讯; (广播)是指网上一点向网上所有其余点传

送的信息;(多播),或称为组播,则是指网上一点对网上多个指定点传递信息;

8.依据数据互换的方式,能够将现有的网络分红(电路互换)和(分组互换)两

大种类

9.当长距离传输需要经过网络的中间节点时,节点先将整个包储存下来,而后再

21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转发到适合的路径上,直至抵达信宿,这往常称为(储存

-转发)

10.(广域网)是指超越长距离并需要使用干线传输系统的节点设施的网络

11.传统的局域网包含(以太网) ,(令牌网)和( FDDI)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的定义

答:单工是信号向一个方向传输的方法;半双工是信号双向传输的方法,但

在某一个时辰只会朝一个方向传输;全双工是同时双向传输的方法。

2.简述 QoS 和 QoE 的定义

答: QoS:决定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的一组服务性能参数

QoE:胸怀用户获取和使用某项多媒体业务的主观满意程度

3.从多媒体信息传输的角度考虑,电路互换网络的优弊端是?

答:长处:( 1)在整个会话过程中,网络所供给的固定的比特率是的获取保障的( 2)路由固定,固然信号传输以前存在一段成立通讯连结的延时,但连结

成立后传输延时短,延时颤动只限于物理颤动。弊端: (1)带宽利用率较低( 2)不支持多播,因为这些网络本来是为点到点的通讯而设计的4.简述分组互换网络的优弊端:

答:长处:( 1)带宽利用率高( 2)能够使用优先级别,网络节点能够第一传输优先级别高的分组,进而供给定性的 QoS服务( 3)有的分组互换网同意在一次连结中成立多条逻辑通道,这对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很有益。弊端: (1)因为采纳储存转发,传输延时较大,且存在颤动; (2)网络性能,即据有的比特率,传输延时和延缓颤动, 随网络负荷的增添而恶化; 严重时还产生包的丢掉 (3)在数据包模式下,包的抵达次序可能不是他们的发送次序5.什么是”全力而为“网络?

答:假如网络既不给通讯过程预留,也不给他们分派资源,不过利用自己的

所有资源全力而为的为所有的通讯过程服务,那么,这些通讯过程的 QoS就与网络的负荷有关,也就是说, QoS是没有保障的,这样的网络同城称为”全力而为“网络。

22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第八章

一、填空题

1.宽带应用的终端与系统按系统构造可分红

会话与会议系统 和 流式应用系统

两种种类,会话类系统使用的是

双向对称 的信道。

2.流式应用 或称为 流媒体应用,是目前因特网上最宽泛的多媒体应用,系统使

用 双向非对称 的信道。

3.在通讯系统中,信令特指用于

成立、拆掉、监控和管理通讯连结 所需要的控

制信号。

4.SC即 公事子信道, SC的前 8 个比特作为 帧校准信号; SC的第二个 8 比特称为 比特率分派信号; SC的第三个 8 比特作为 加密控制信号。

5.有关 MCU 的协议中,对于视听业务的加密系统的是

H.233。

网关 或 MCU,但必

6.一个域中起码有一个以上的

终端,能够有、也能够没有

须有一个、也只好有一个

GK。

多点办理器,完

7.在 MCU 中达成音频、视频信号的混淆与切换功能的部分称为

成其余功能的部分称为 多点控制器。

8.RAS信道为 非靠谱信道,用来传输

注册、采取和状态信息。

9.在呼喊过程中, 两个终端为了获取成立连结的同意而与网守之间互换的信息是

注册、认同、状态信令协议的一部分。

10.通讯控制的主要功能包含: 能力互换与通讯模式确实定、 子通道(逻辑通道)

管理、 身份认证、密钥散发、动向模式变换(参加、退出会议、速率变换等)

、 远程应用功能控制、

流量控制和多点控制 / 响应等。

ITU-T还拟订了

11.针对多媒领会议中的应用数据传输,即对共享数据的控制,

T.120系列的协讲和 H.239 协议。

12.ITU-T拟订标准中考虑的重要目标之一是

工作在不一样网络上的终端之间应当

能够互通。

13.除了通话人的语言和图像的传输外, 一个会话与会议系统还一定具备

呼喊建

立、通讯连结、能力集互换、逻辑子信道成立和通话模式变换等功能。

23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14.在分组网上成立多媒领会话时,除了成立传输层的连结外,很重要的还一定

获取两方的 RTP地点和进行能力集的磋商,在 SIP中这是经过 SIP信息的 信息

体 来达成的。

15.共同计算,或称为计算机支持的共同工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使用各

自的计算机合作达成一项工作、 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能够支持这样的组工作的

系统被称为群件。

16.组通讯是成立在支持多播的网络之上的,组通讯代原由组齐集、会讲和应用

共享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17.“流媒体”方式指的是边传输、边播放的方式,实质上流媒体其实不是一种媒

体。

18.波及流服务器的技术包含与操作系统有关的任务调动、资源管理、磁盘调动,

以及与储存子系统有关的数据在物理介质上的排放方式等。

19.因为短期内在大范围内实现 IP 多播碰到许多困难, 所以在 CDN叠加网络上实

现多播,称为应用层多播,是实现有效的内容散发的一个代替方案。

20.一个完好的 P2P视频流系统还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的管理与控制、穿越防火墙

与 NAT网络、内容认证与加密,以及激励等问题。

二、选择题

1.同步电路互换网视听业务标准是?( C)

A. H.321

B. H.331 C. H.320 D. G.723

H.323 也能够应用到更大

2.只需带宽和延时知足要求,分组互换网视听业务标准

范围,如( B)。

A.局域网

B.广域网 C.无线局域网 D.电话网

3.H.223 顶用于数字音频信号的适配层为?( B) A.AL1

B.AL2 C.AL3

C)

D.AL4

4.以下哪个标准是多点通讯控制协议?(

A. H.245

B. H.242 C. T.123

5.SIP是

OSI-RM中哪一层的控制协议?( A)

24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A.应用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物理层

6.以下哪一项不是 CSCW分类的标准?( D) A.时间

B.空间 C.用户规模 D.维度

7.以下哪一种算法能够达到 100%的 CPU利用率?( A)

A.EDF

B.速率单一调动 C.SCAN

D)

D.FCFS

8.IPTV的基本业务不包含以下哪一种?( A.直播电视

B.时移电视 C.点播电视 D.虚构现实

9. 分别搁置的方法中含有最多索引盒的是?( B) A.简单式

B.分层式 C.纯链式 D.混淆式

10.更高层面上的虚构化能够集中使用云的多种资源向用户供给特定的服务,这

些服务往常位于几个层次?( C)

A.1 B.2 C.3 D.4

三、简答题

分别说明在 H.323 和 SIP的视听系统中, 能力集磋商是经过什么协讲和怎样进行的?

答:( 1) H.323 中是经过 H.245 协议。 H.323 终端第一经过 RAS信道向 GK 传递一个采取恳求。 被采取后,经过一个靠谱信道利用 Q.931 进行呼喊。呼喊过程结束后成立起一个靠谱的 H.245 控制信道,经过这个信道进行 H.245 的信息互换达成能力集磋商。(2)SIP是经过 SDP协议。主叫方经过 Invite 的 SDP信息体说明它欲倡始的会话的详尽信息, 被叫方经过 OK 的 SDP信息体答复它愿意接受的会话的种类。这两个步骤达成了两方对能力集的磋商。

25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第九章

一、填空题

1. TCP数据传输的开始阶段称为慢开端。

2. 发生轻度拥堵时, TCP拥堵启动, Wc 降落一半,而发生重度拥堵时, Wc 为一个 MSS。

3. 决定 TCP流量的要素为丢包率、双程延时、包大小。 4. 好的拥堵控制应具备协议公正性。

5. 鉴于速率的拥堵控制有三个基本问题为拥堵检测、速率调整、调整周期。 6. 经典 TCP流量模型为 T=aMSS/RTT√p ̄。

7. 删除还原码按构造能够区分红两类: MDS 和稀少图码。

二、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 ARQ协议的是( B)

A. 停止和等候

B.删除 C.退回 D.选择性重传

2. 发生轻度拥堵时, TCP拥堵启动, Wc(C)

A. 上涨一半

B.保持不变 C.降落一半 D.MSS

3. 好的拥堵控制应具备( B)

A. 协调性

B.协议公正性 C.合作性 D.应急性

4. 差错在时间上流传的主要要素是( A)

A. 展望编码

B.汉明码 C.变长编码 D.组间编码

5. 以下不是 MDS 码的是( D) A. RS码

B.IDA C.阵列码

D.喷泉码

三、简答题

1. 简述怎样改良 TCP在无线网络上的性能

答:(1)链路层举措。链路层将报文区分为更小的段并引入自动重传,

以降低无线链路的传输错误,使得 TCP拥堵控制的启动主要由拥堵丢包惹起。

26 / 27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4版)课后复习题

( 2)显式指示,接收端显式地通知发送端包丢掉的原由。

( 3)端到端的举措,保持 TCP端到端连结的特征,将网络视为黑盒子。 ( 4)分段办理,对于有线和无线混淆的网络,能够将二者分开办理。 2. 简述解码层错误检测和定位的判则

( 1)码字的合法性 ( 2)数据单元数目的合法性( 3)参照中值的合理性

3. 简述空间域错误掩饰方法

方法一:利用四周正确接收的宏块内插出丢掉的块, 也能够将丢掉的块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内的像素只用距自己近来的两个边沿像素去内插。

方法二:用四周正确接收块的亮度和色度均值来取代丢掉的块。

27 /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