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试论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来源:化拓教育网


试论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基于此阐述了金融危机在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并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 金融危机 调整路径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3%;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由1978年的47.9%提高到2007年的48.7%;第三产业比重较快提升,由1978年的23.9%提高到2007年的40.1%,基本实现了由工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其中,农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由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工业经济结构明显升级,基本实现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门类齐全的发展格局转变;服务业结构明显优化,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呈加速发展态势,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大大提升。但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

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由我国目前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迅速成长的工业未能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改造和服务,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局面尚未改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制约作用也相当突出,产业结构仍需改善。

传统农业结构格局尚未完全改变。目前我国的农业结构一是农产品在总量过剩的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大路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原料型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工业内部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第二产业总量扩张迅速,但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缓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一是产业组织不合理,集中度低。表现为专业化协作程度低,大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产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阻碍企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二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技术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低,各级的深加

工度不高。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四是地区结构严重趋同,重复建设严重,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

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直接影响到我国产业格局的调整,对一些产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但是,金融危机也加速了全球产业的重新布局,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金融业直接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国金融业由于所持有的美国银行债券大幅贬值而直接蒙受了经济损失。在金融危机中相继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的美国次贷供应商,所持有的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我国金融系统由于持有不少的这些证券而蒙受了大量经济损失,国内股市受到欧美金融证券市场不景气的拖累也出现大幅下挫和持续低迷。

受金融危机拖累,国内原材料行业下行。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也进入了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原材料行业如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以及能源行业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处于产业链最前端,对经济周期变化最为敏感,受到经济周期下行拖累,导致国内市场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原油、钢材、铜、铝以及石化产品价格都大幅跌落。

一些行业产量下降、出现亏损。耐用消费类产业出现负增长,无论是住房还是汽车消费,都曾出现负增长现象。此外,一批中小企业和部分大型企业出现库存增加,资金短缺,生产经营困难而导致限产、停产乃至关闭。

(二)金融危机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

金融危机虽然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了挑战,但对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主要表现在:

有利于西方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国家,但中国制造业面临产业升级和转型等系列挑战。金融危机后,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将向中国加速转移,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将随之迅速提升。

可促进我国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性调整特征看,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的滑坡,为我国加快转变出口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外部导向型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改革提供了契机,并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加强海

外市场开拓,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这也有利于我国相关商品的进口。

将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经济下行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既要立足当前,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从战略和长远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发展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

一是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振兴装备制造业,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改善工业投资结构,防止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二是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按照工业生产力区域布局功能化的思路,引导沿海地区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产业群,支持内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改造。

(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

鉴于当前我国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今后应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一要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二要加强制度创新和调整,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打破片面追求“短、平、快”的政绩观,把如何对待发展服务业作为一把衡量政绩观的尺子;强化部门的规范化治理与服务功能;制订正确的体系,通过税收、信贷、审批等优惠鼓励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抓好相关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零部件研发,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针对某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性技术,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并积极吸收国内企业、甚至国外机构或企业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攻关体,力争局部突破并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进一步采取鼓励性措施,吸引外资公司将研发中心进入甚至转移到我国。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体系,特别要重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使之变为现实生产力。

(四)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作

制定和实施产业集群倡导计划,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产业的经济特性,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相关企业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注重培育集群的形成、发展机制、吸引要素集聚的机制,以及促进产业集群不断创新的机制。此外,要加快地区间产业转移,减少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推动区域经济协作。根据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真正增长点;推动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和产业的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李毅中.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09”上发表的演讲,2009.3

3.赵西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企业活力,200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