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庄子》故事两则练习与答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庄子》故事两则练习与答案

一、基础训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相梁( ) 鹓鶵( ) 醴泉( ) 鸱( ) .....吓!( ) 濠梁( ) 鲦鱼( ) ...2、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 (3)我知之濠上也。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惠子相梁 . A.做宰相

( )

B.帮助

C.看

(2)于是鸱得腐鼠 ( ) .. A.在这时

B.与现代汉语同,做连词

( )

C.全部

C.在这个地方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A.齐全、全面

B.完全,确定是

( )

(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A.不紧不慢

B.镇定自若 C.悠闲自得

(5)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 .. A.煮熟的食物

B.精挑的果实

C.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6)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 ..A.国都

B.国家

C.国内

4、一词多义。

⑴于 发于南海( ) 于是鸱得腐鼠( ) ⑵固 子固非鱼也(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5、(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 二、 课时达标

6、《惠子相梁》中庄子讲故事用意是什么?

7、《惠子相梁》中的惠子和庄子各是怎样的人?

8、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9、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0、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三、 能力提升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①封:封赏。②贵:认为 可贵。③即:如果。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或谓惠子曰 ( ) (2)非梧桐不止 ( ) ..(3)是商贾之人也( ) (4)遂辞平原君而去( ) ..1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13、翻译下面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14、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答: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

答案 一、 基础训练

1、xiàng yuān chú lǐ chī hè háo tiáo

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 (3)我知之/濠上也。 3.(1)A (2)A (3)B (4)C (5)C (6)A

4、⑴ 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⑵ 固:副词,本来。

介词,在 副词,固然 5、(1)《庄子· 秋水》 战国 道

(2) 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 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 功名利禄 四、 课时达标

6、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7、庄子是一个志向高洁、淡泊、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8、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9、示例(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示例(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

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10、(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五、 能力提升 11、(1)有人 (2) 栖息(3)这 (4)离开 12、 B 13、(1)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平原君)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 14、(1)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