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与教学反思)语文园地四

来源:化拓教育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语文要素】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语文要素】 4.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重难点)

一、交流平台:学习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1.围绕“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学生默读“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

(2)思考:这些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呼应,强调了主题,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用了问句和排比来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了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2.围绕学过的课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开头和结尾,在班里大声地朗读出来,把它推荐给大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交流:这些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作用。 3.围绕自己习作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在小组里,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或是有待改善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同学听听。 (2)交流:谁的开头和结尾写得好?好在哪里?你还可以提出哪些建议? (3)修改自己的开头或结尾。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古诗中事物代表的品格和志向

1.先读诗句,再填表格。 (1)课件出示: 诗句/品格和志向

(2)学生自己读书上的三句诗,想想诗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或志向,然后在全班交流。

预设1: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预设2: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高洁情操。

预设3: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尚品格。

2.创设情境,将诗人表达的心境和情怀运用到生活之中。

(1)教师出示一些事物的图片,如蝉、蜜蜂、松树等,请学生说说能想到的诗句。 (2)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诗句,组织学生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品格和志向? 3.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运用诗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美好情感。 (1)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我们赞美的人? (2)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诗句来赞美他们? 预设:

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农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重难点) 2.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一、词句段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引导学生自读句子,说说自己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情节和内容。

2.将这些句子还原到课文中,思考:如果删去这些外貌和神态描写会影响课文的表达效果吗?

3.学生自主对比原文片段和删去的片段,感受外貌和神态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再展开交流。

4.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读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日积月累: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练读,有拿不准的字可以在组内交流。 (2)在组里展示,互相检查、订正。 2.朗读俗语,交流对俗语的理解。 (1)你最想把哪句话读给同学听? (2)把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3)你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向大家提出来。 3.借助情境,进一步理解和熟悉五句俗语。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依据情境,说出相应的俗语。如:

小明犯了错误,但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你可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上不注意节俭,我们可以提醒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或运用俗语。

如“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让你想到自己的哪些经历? 4.背诵俗语。

[教学反思]

“词句段运用”中的两个习题都是和本单元课文紧密相关的,当然,其中还有选自课外的内容,这再次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将这些零散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教给学生十分必要。因此,我采用自主阅读加启发思考的办法,让学生在这节课里达到基本能够运用方法有序地解决问题的程度,从而达到提升语文能力的目标。

本课的重难点之一是体会古诗中事物代表的品格和志向。我由扶到放,带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创设相应情境,将诗人表达的心境和情怀运用到生活之中。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四篇课文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人物的志向,体会到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作用,而作为总结与拓展的语文园地则是系统地梳理了贯穿整个单元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感知,更要运用,让学生在相对集中的运用中提升语文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