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美的儿童作品分析
纯真美的儿童作品分析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进入八十年代一份保持了个人作品刊载24年纪录的童话杂志《童话大王》于1985年诞生以来,其总印数已逾亿册之巨,其作品字数也已超过了两千万字。这个中国富于传奇色彩的童话作家即是:郑渊洁。郑渊洁的作品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与其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郑渊洁在中国儿童文学界乃至整个文坛的地位却显得异常的寒酸。许多人对于这种对郑渊洁的集体失声而感到不解,也对于中国文学话语权的客观性产生了一定的质疑。进入二十一世纪,当一部英国童话小说《哈利波特》风靡全球的时候,2009年中国儿童文学也出现了一部令人欣慰的作品,这就是被称为中国版哈利波特的《心灯》,作品第一部“神圣的使命”以中国古代神话为蓝本,讲述了一群孩子为了实现生态和谐的心愿而进入古老而神秘的仙域历险的故事。小说在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喻户晓的春节、除夕、压岁钱等元素,以及不为人知的火判官、山鬼、幽都等古代神话传说融会贯通,继承了前人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作品极富想象力,情节引人入胜。
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童话、寓言、诗歌、戏剧、小说、科学幻想故事、历史故事等多种形式。内容和形式均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特点。要求接近儿童心理,充满智慧和幻想,富于思想性、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有益于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儿童文学常以少年儿童为描写对象,但也可以写成人。
儿童文学的写作有五方面的要求
1、教育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说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2、形象性。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诗需要更多的“比”、“兴”,以加强形象性。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儿童文学应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来。
3、趣味性。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整理不易理解,对成人的生活经验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难以体会。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4、故事性。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5、知识性。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