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刘亚威

来源:化拓教育网
1、《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一、课前5分钟

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赏析:这两句巧妙地衬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道出了雪、

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言外之意是: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二、引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赏析了宋代卢梅坡的咏雪的诗句,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一下伟人的豪迈气概。

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并会默写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 4、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感受伟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5、正确、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树立客观的功过关和正确的历史观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

2、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四、探究指导

写作背景:1936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赛读)。

(读出感情、节奏、气势等)(慷慨激昂—抑扬顿挫)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意。 3、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描写了北国雪景,展现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1

4、这首词总领全文、总写北国雪景,写出了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魄,动静结合的句子是哪几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此句运用了夸张、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

5、词中领起下文的是哪一个字?运用动态描写、以动衬静的描写手法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这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6、词中哪几句描写的是虚景,是诗人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看”照应上文哪一个字?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看”照应“望”。)

7、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有什么特点?层次该如何划分?

(特点:动静结合,虚实相生。1、北······飘。总写北国的雪景。2、望······高。

分写北国的雪景。3、须······娆。写诗人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总—分。)

8、这首词的下阕主要写什么?

(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9、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哪几句?领起下文的是哪一个字?“文采”“风骚”本指什么?这里指什么?代指什么?“射大雕”代指什么?“风骚”原指什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代指“文治”,代指“武功”。“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10、作者评论这些历史人物是怎样的一种态度?

(作者对这些古人既肯定其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又委婉地指出他们重武功轻文治的不足,表现了后来居上的喜悦之情。)

1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几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

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词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12、这首词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豪情壮志?上阕、下阕各侧重什么表达方式?(描绘了一幅雄伟壮观的雪景;表达了一种奋发向上,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雄心壮志。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议论。)

五、教师小结

文章通过描写雄伟壮阔的北国雪景和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词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六、拓展延伸

写出两句关于“雪”的古诗句。

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