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县级广播电视台面临的困境
来源:化拓教育网
基层传播 浅析新形势下县级广播电视台面临的困境 侯瑞华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开封摘475001) 要:我国的县级电视台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电视媒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所在 区域中有影响、有实力的骨干媒体之一,承担县域新闻宣传和文化传播以及信息传导等重要任务,然而相对于中 央台及各省级卫视而言,它们覆盖面小、实力较弱,受制较多,在资金、人员、技术、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从 而导致收视率一直不佳,举步维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对县级电视台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找出县级 电视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县级台;电视体制;困境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6-0182—01 1983年以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强调中央和省两 级覆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结合中央逐步引入 实践城市管县的领导体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积极性大 大提高。1983年在第11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中正式确 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 针。“四级办”广播电视政策使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在很短的时间来解决中国广播 电视频道不足的问题,电台和电视台迅速增加,国家广播电 视覆盖率大大提高,人们收听、收看节目困难的问题得到了 有效的解决。但是“四级办”在促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 同时,也暴露出系统的局限性。处于食物链底端的县台处 境尤为堪忧。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四级办”的产物,是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必然选择。在当今科技发展 中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观众素质不断提高,政府权力下放, 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电视台所面临的困 境和挑战越来越大。由于中国传统的广播电视管理系统表 现出越来越多的缺点,给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 如下危机: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广播电视台经营的是节目 内容,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内容建设。然而,由于“四级办” 的弊端和一系列问题与困难的存在,暴露了县级地方电视 台长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一是新闻不规范。二是专 题节目不精。三是广告粗制滥造。这些状况与上级台的精 彩节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 样的新闻节目不是当地老百姓所想看到的,从而十分反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县级电视台权威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只能 越来越低。 三、节目作品质量不高 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结构比较单一,使得模式墨守成 规,加上编辑人员技能低,从而导致出现电视画面不稳定, 框架不合理,主题不突出,词、句等语言逻辑混乱的局面,屏 幕上经常打出错别字、读错音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记 者工作作风虚荣不扎实,写出的新闻稿件缺乏深度;有些记 者意识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一些毫无新意的模式化 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占据了编辑人员的思维,使他们很难跳 出这种固定模式,使得高质量新闻稿件匮乏。 四、管理体制不顺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影响和制约县级广播电视事业 发展的关键问题。县级广播电视体制架构随各地实际而 定,有“局台合一”、有“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有“以条为 主,垂直管理”,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不同的管理体制导致 了诸侯分割的现象,县级下属乡镇广播电视站自行建设网 络,这些各自为政、小打小闹的广播电视台根本无法形成产 业优势,更不能有效发挥“喉舌”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广 播和电视也按照事业单位的模式管理,但实际上大部分的 都是企业操作。又由于主管广播电视业的上级政府部门经 常插手具体业务,使得管理职能与具体业务不分,事业建设 与经营创作不分,事业资产与企业资产混淆,责权不明,产 权不清,并且投入与产出脱节,不能将事业经125费用来投 资,民间资本更不能发展壮大广播电视业。 五、技术设备落后 在初期建立的、将要淘汰的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因缺乏 资金和技术力量无法更新换代。在缺乏资金、技术和设备 低下,长时间内很难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这样的状况。例 如,地方电视台摄像设备老化,像198P、Z5系列等摄像机还 在一线服务,这种摄像机相对于上级台的设备来说,拍摄出 的画面质量不高,从而导致节目质量低。 六、队伍业务水平低 县级台队伍素质低是一种普遍现象,“半路出家”、知 的。主要体现在:机制不顺、人才匮乏;节目内容单调、形式 陈旧;硬件设施陈旧,技术水平跟不上。 二、宣传质量不高 近年来,虽然县级广播和电视新闻节目质量正在上升, 但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 需求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为新闻宣传 质量不高。县级台新闻节目一般在10—15分钟,大部分的新 闻内容是会议或领导活动的新闻,这些新闻的表现形式单 呆板、肤浅、格调不变,观众看了不知所云,相反,对于老 百姓最关心的、最想了解的信息只字未提,或者一句带过。 记者在采访中暴露问题,做负面新闻的时候,有关部门和采 访对象往往是不支持,限制记者的行动。由于记者在采访 过程中遭受干扰,很难获得足够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县 级电视因为处在底层,节目受众主要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人 员,一旦节目对其说“不”,将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导致节目 无法播出,如若播出,会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更有甚者个 别部门及其领导思想僵化,把新闻批评看作是对工作抹黑, 所以害怕批评,害怕舆论监督,敌视记者不能把新闻监督摆 放在正确的位置。县级广播电视舆论监督’的“无为”,导致 不敢去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 问题也不敢去呼吁解决,每天的新闻节目都在高度赞扬,这 一、识老化及广泛行政管理造成了用人机制上的先天不足和后 天失调。由于历史原因,县级台基本上没有科班出身的工 作人员,很多人是从各种成人教育取得大专学历者,实践经 验不足,专业理论欠缺,技术层次老化,其质量明显低于专 业人员。这就导致县级广播电视台缺少新闻采编人才、技 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聂茂,王承英.湖南常德市广电业治理结构创 新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毛锦钦.中国广播电视的县域化生存[M].广东:暨南 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侯瑞华(1987一),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1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