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0例临床分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服用抗生素、皮质激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换术;临床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SOM: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临床上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临床上又成为卡他性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1]。该病是临床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通常采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未能达到预期,且容易复。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内镜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应用中,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为进一步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0例,观察其治疗优质。结果满意,现将本次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耳患病。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龄(31.62±5.21)岁,平均病程(7.96±0.57)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数据见表1。

1.2实验方法

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操作步骤如下: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使用耳内镜仔细的对估鼓膜进行观察,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的前下方或下方取弧形切口,约1mm,用棉签将脓液吸出,用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将置管器将通气管放入到弧形切口处,调整至适当位置,用于引流[2]。术后滴入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服用适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黏液稀化剂等药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

显效:听力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声导抗图为A型。咽鼓管通气良好。有效:听力能力明显改善,但仍未达到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声导抗图为A型或C型。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复发。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说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和中耳积液。目前,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临床常见的假设有感染学说、免疫学说、负压学说以及自由基学说等多种假设,因此对于其治疗方案也尚未十分明确[3]。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口服抗生素、皮质激素以及促粘液排送以及抗组胺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如激光打孔、咽鼓管导管治疗、鼓膜穿刺术以及声频共振仪治疗等,这些方法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治疗原则大致相同,且存在一定缺点。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对鼓膜破坏较小,且术后恢复快,对于耳功能的恢复有者重要的影响,且能彻底清除分泌物,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耳内镜下鼓膜置换术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选好合适的进镜角度,便于术中操作。(2)内镜在进入外耳道后避免前端与外耳道壁接触,从而避免镜面污染和损伤外耳道皮肤。(3)在切开鼓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中耳损伤。(4)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持镜头干净,以保证术中视野清晰。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以逐渐成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手段,它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有效率高,且易被患者接受。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韦家锋.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9):1117-1118.

[2] 税磊.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0):1750-1751.

[3] 陈默,苏丽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7):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